【1】歐陽永叔《六月十四夜飛蓋橋玩月》天形積輕清,水德本虛靜。云收風(fēng)波止,始見天水性。澄光與粹容,上下相涵映。乃于其兩間,
【2】皎皎掛寒鏡。馀暉所照耀,萬物皆鮮瑩。矧夫人之靈,豈不醒視聽。而我于此時,翛然發(fā)孤詠。
【3】紛昏忻洗滌,俯仰恣涵泳。人心曠而閑,月色高愈迥。惟恐清夜闌,時時瞻斗柄。蘇子瞻《息軒》
【4】無事此靜坐,一日似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黃金幾時成,白發(fā)日夜出。開眼三千秋,速于車
【5】駒過隙。是故東坡老,貴汝一念息。時來登此軒,目送過海席。家山歸未能,題詩寄屋壁。
【6】弘治六年四月望,金琮為以言錄四先生詩在賞趣閣。時在座有李太{缺損}太也。
金琮(1449--1501),明代人,字元玉,自號赤松山農(nóng),金陵(今南京)人。少聰穎,好吟詠,善書畫,年十二、三即能大書。初法趙孟頫,晚學(xué)張雨。畫梅學(xué)揚無咎。他是作趙孟頫偽書畫的能手。
他臨趙的作品,往往將題款一并臨下,然后,在篇末老老實實落上自己的名款。由于金琮的書法很似趙書,故很多金琮的字,即使不是有意作偽,也被后人挖去原款,添上“趙孟頫”三字,以欺世人。
金琮《為以言書四先生詩》卷,行書,書于弘治六年(1493年),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卷筆致圓潤流暢,走筆從容恬淡,字形錯雜,婉動飄逸,精雅可愛。
弘治六年,金琮44歲,正值盛年。這年四月,幾個詩友聚會賞趣閣,應(yīng)以言之請,金琮書四先生詩。此處節(jié)錄的是歐陽修的《六月十四夜飛蓋橋玩月》及蘇軾的《司命宮楊道士息軒》兩首。這兩人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學(xué)家,歐詩抒寫的是水光與月光相互輝映而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認為“人心曠而閑”,繞能體會萬物之性,見“萬物皆鮮瑩”之景,蘇詩講靜坐養(yǎng)性的重要,認為人生如白駒過隙,靜坐無欲,生命得以延長。歐、蘇的這種人生體驗,正是遠離世俗和煩惱的文人所追求的境界。金琮不屑仕途,過的就是遐嘯清視,讀書明道的悠閑生活。
【釋文】
歐陽永叔《六月十四夜飛蓋橋玩月》天形積輕清,水德本虛靜。云收風(fēng)波止,始見天水性。澄光與粹容,上下相涵映。乃于其兩間,皎皎掛寒鏡。馀暉所照耀,萬物皆鮮瑩。矧夫人之靈,豈不醒視聽。而我于此時,翛然發(fā)孤詠。紛昏忻洗滌,俯仰恣涵泳。人心曠而閑,月色高愈迥。惟恐清夜闌,時時瞻斗柄。
蘇子瞻《息軒》無事此靜坐,一日似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黃金幾時成,白發(fā)日夜出。開眼三千秋,速于車過駒(駒過隙)。是故東坡老,貴汝一念息。時來登此軒,目送過海席。家山歸未能,題詩寄屋壁。
弘治六年四月望,金琮為以言錄四先生詩在賞趣閣。時在座有李太{缺損}太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