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馬嘯:漢魏風骨,中國文人書法傳統的起源
userphoto

2023.04.11 甘肅

關注
凡中國,王羲之幾乎人所皆知,人們都知道凡習書法都要學“二王”、學魏晉的傳統。但是今天我們論述的不是魏晉書法,而是漢魏書法,也就是王羲之的“老師”們生活的那個時間段的書法。這個非常關鍵,如果你不了解這一時間段,就不會了解王羲之那部分人是怎么產生的,為什么他有這樣的作品風格、審美情趣,為什么能夠產生后來的書法形式。所以我們弄清這段時間的書法對我們現在的學習極具幫助作用。
什么是“風骨”?“風骨”是中國文化中最重要的概念,如果不理解這個概念,就不能理解整個中國文化的樣式以及中國文化的審美心理?!帮L”,我們從生活日常上講,或者從普遍知識的概念來講,從物理學上講,就是空氣的流動,但是中國人把自然界的現象變成一個文化的概念,“風”在中國文化里面代表著存在于自然、社會或人身上的一種活性事物、狀態(tài),如“風氣”。再把風延伸一點,就有了“氣度”、“風度”、“風采”、“風格”這樣的概念??傊帮L”是指活的、流動的東西。中國人審美是不講死的東西,一個死的東西是不能進入中國人審美的范疇里面,所以中國人一直講活的東西。

什么是“骨”?在漢代的時候流行骨相學,認為人的命運就由骨頭的長相來決定的。漸漸地,世俗“骨”的概念延伸到一個文化里面,并與“風”結合起來,用以表達非常生動的、有內在韻味的、有內在力量的審美存在、藝術形式,中國人把它稱為“風骨”。

以“風骨”用來品評人物,始于漢末,魏晉以后曾廣泛流行,如《宋書·武帝紀》稱劉?!帮L骨奇特”,《世說新語·賞譽門》劉孝標注引《晉安帝紀》稱王羲之“風骨清舉”,《南史·蔡撙傳》稱蔡撙“風骨鯁正”等。當時所謂“風骨”,一般指人的氣質、風度方面的特點。這一品評人物的概念,不久即為文論和畫論所采用。而以“風骨”評詩論文最為完備、最為系統的是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他說這篇后來成為中國美學與藝術的綱領性文獻的著作中指出:“用以怊悵述情,必始乎風,沉吟鋪辭,莫先于骨。故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情之含風,猶形之包氣。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意氣駿爽,則文風生焉?!示氂诠钦?,析辭必精,深乎風者,述情必顯。捶字堅而難移,結響凝而不滯,此風骨之力也。”
[晉]  顧愷之《女史箴圖》(宋?。?/section>
漢魏為什么這么重要?藝術存在兩個重要方式或決定性條件:樣式與氣質。這兩者在漢魏時期都已具備。

第一個決定性的因素,漢魏是中國書法、文字史上變化最為激烈、形式最為多樣、內涵最為豐富的時期。中國書法零零總總的書體,篆、隸、行、草、楷,到了漢朝都有了。漢朝是整個書法體式的一個總結的階段,不僅書體樣式完備了,書法的基本筆法都已經具備了,雖然后來還有王羲之、懷素這樣人的筆法出現,但是基本的筆法在漢朝時都已經具備了。所以如果我們要追溯書法史,漢魏是一個絕對繞不過去的重要的時期。

第二個決定性因素是氣質。剛才我們說了風骨、風采等,聯系起來就是氣質。中國書法的基本氣質在漢朝基本上具備。換句話說,漢魏時期文人士大夫的審美趣味,決定了整部中國書法史走向及其作品的氣質。后世的人們學習書法,最后要把它追溯到漢代。當然漢魏還要和后面的兩晉相結合,就有了魏晉書法,實際上漢晉文化是不分家的,政治體制、文化樣式、審美習性有一致性,兩者加在一起,決定了中國后面書法的走向。

那么,漢魏時期如何引發(fā)文人書法傳統的興起?漢魏書法包含了中國人怎樣的文化精神?這種文化精神怎樣構筑了中國后世藝術的審美原則?我們不妨作一番解析。
[晉]  謝安行書《中郎帖》

一、“隸變”將書法帶入了一個全新階段
第一個就是漢朝進行了一場重要的革命,這里指的不是社會革命,而是書法的革命。我們現在的人為什么寫字是這個樣子?為什么現在中國人認識的字是這樣的字?這樣的字為什么普遍的人都能認識?和這樣的字不同的為什么我們不認識?所以我們要講那場革命,這場革命最后決定了我們現在的中國人認識的字體是這樣子,這就是“隸變”,它是中國書體上最重要的革命,當然也是中國文字史上最重要的革命?!半`變”是什么?簡單來說就是從篆書變成隸書的革命。這場革命最初開始于春秋戰(zhàn)國,從考古發(fā)現的秦系文字的資料上看,戰(zhàn)國晚期是隸書的形成時期。在秦孝公時代的銅器銘文里,就可以看到正體和俗體并存的情況,秦孝公以后,隨著書寫的頻繁,俗體也隨著越來越流行,在銅器銘文、漆器銘文、以至印文、陶文中都可以看到俗體字。這些字體,改變了正規(guī)的篆文圓轉的筆道而帶有著隸書的意味。從現有的秦簡文字材料看,隸書在戰(zhàn)國晚期已經基本形成,至東漢中期宣告完成。

春秋戰(zhàn)國的時候是寫篆書,大家知道篆書除了專門做書法的、做文字學研究的人之外,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它是屬于另外的文字體系,這個文字體系稱之為古文系統,從隸書開始稱為今文系統,所以隸變用一句話來說就是由篆書變向隸書的革命。從隸書開始,中國文字轉入了另外一個非常容易識別、容易書寫的一個字體的階段。正因為有了隸變,以后很多的東西變得比較簡單、簡練。文字總是被人使用的,總是要趨向方便、易用,所以文字不會越來越復雜,只能越來越簡單。

隸變的革命是中國書法發(fā)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是新舊書體的一個分水嶺??瑫?、行書等書體很多的變化因素實際上已經包含了隸書里邊了。
[晉] 陸機 草隸《平復帖》
經過隸變,不僅字的結構發(fā)生了變化,用筆也更趨豐富。隸變不單是指篆書轉向隸書,同時也是楷化的過程。

首先講結構方面。

第一個特征,是在造型方面。大家知道篆書都是圓的,隸書就是從大的構成形式來講是扁的或方的,而篆書卻是圓的或橢圓形的。就像建筑一樣,古典建筑都要講究曲線,現在都是講究直線,這是很大的不同。不僅是房子,汽車也是一樣,五六十年代的汽車都是圓乎乎的汽車,現在的汽車都是講究直線為主的,加上流線型的這是很大的不同。

第二個是偏旁開始變化,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是分化偏旁,第二個是合并偏旁。這很有意思,本來是偏旁相同的字體,變成不同的偏旁,如“先”、“往”部首中本來都有相同“止”,到隸書中分別變成了完全不同的樣式;與此同時,一些字中原本不同的偏旁在隸書中卻不同的變成了同一個偏旁,比如“期”字本從“月”,“胡”字本從“肉”,“服”字本從“舟”,到了隸書均被統一成“月”旁。這起先可能是民間的書寫習慣,后面被官方用作了規(guī)范。

第二,有刪繁就簡。隸書把篆書繁復的結構變成簡單的結構。這個大家都可以理解,為什么篆書我們很難認得,隸書卻基本上都認得,就是因為篆書太繁,隸書變得簡潔。

除了造型和結構上的變化,還有用筆上的變化。

我們經常把文字的發(fā)展歷史和書法的發(fā)展歷史混淆起來,的確文字發(fā)展的歷史和書法史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合的,特別是在魏晉以前的歷史很多是重合的。但是在字、書的重合里面有一點不同,我們研究書法的時候要研究筆法,研究文字發(fā)展史可能不需要或很少需要研究筆法。但是,這看似無關緊要的筆畫的寫法(書法中稱筆法)改變在卻引起整個字體的變革。隸變就是這樣的,它首先是從筆畫開始。

很多人平常都寫過篆書。篆書的筆畫的書畫是一種來回的運動。起點在這,然后終點要指向終點,就像個“回”字,走三步回一步。但是隸書大大簡化了這個過程,此時人們在書寫一畫時,到最后不需要再回過來。如果說篆書的運筆動作中有一個來回的雙向運動的話,那么隸書把這個過程變成單向運動?;剡^來的筆畫很復雜,就像走三步要回一步,它就制約了篆書的書寫速度,而隸書卻便捷得多。
馬嘯書法作品
同時,隸書又把本來曲的筆畫變成直的。篆書時時講究曲,直的筆畫在運筆過程中也要講究曲,但是從隸書開始,許多時候,曲筆被直筆、或折筆替代。這樣的直筆,直接造就了漢字形態(tài)的方塊化(所以有了方塊字的概念)。以前的篆書基本上都是圓的或者是橢圓形的字,有的純粹就是圓的字,從隸書開始變成方塊字,當然隸書之前有一個既像篆書、又像隸書的過程。你們到北方去看看早期的漢代大墓,我知道廣州有一個南越王墓,里面也有篆書的東西、包括印章,也有方圓結合的過程,既像篆書、又像隸書的階段,但是從隸書開始,真正變成方塊字,形狀變成方,用筆是把曲的東西拉直,只有把它拉直才能變成方,否則永遠曲的筆畫不會變成方。

其次,從隸書開始,用筆變得很豐富了,就像我剛才說的,篆書一直是回環(huán)的,處處要講究中鋒,是非常小心地來畫這個線條,而且要畫一個很均勻的線條。就像我們小時候騎著自行車,有時候同齡人之間要進行比較,比較什么呢?騎自行車要勻速的來騎,這樣的速度是比較難的,你有時候快、有時候慢。篆書要把勻速的線條畫出來,同時絕對要有中鋒,像楚國的文字,中鋒里面加了側鋒,但是其他絕大部分篆書就是中鋒的線條,中鋒畫出來非常難,而且要畫得勻稱更難。但是從隸書開始不一樣,隸書不一定要講究勻速、不一定要講究處處中鋒,有時候可以帶一點側鋒,還可以把筆鋒往旁邊走一點,就是講究側鋒,這個過程更接近了平常我們書寫的狀態(tài)。實際上篆書寫的不是平常的狀態(tài),篆書寫的是更官方的狀態(tài)。所以在漢代早期的時候,所有漢碑的碑文都是用篆書寫的,就像我們現在讀一個文件一樣,紅頭文件抬頭的字都是更正規(guī)的東西,所以場合不一樣。就像隸書的“隸”字一樣,為什么有這個“隸”字的意思呢?隸書有著隸屬的意義,有人說隸書是產生于一幫囚徒,隸的本意就是囚犯的意思,相當于現在的民工、下等人、監(jiān)獄犯人的概念,創(chuàng)造這個字的人本身身份比較低,同時有這個需要,因為書寫的時候他這樣的身份不可能做到很正而八經,所以有了這樣的文字。

這是第一個重要原因,因為隸變,使得結構上、用筆上變得更豐富,使得后來產生行書、楷書、草書變成了一種可能,如果永遠停留在大篆、小篆階段,永遠畫著中鋒等線的線條,是不可能有后面的書法形式的。這樣的基礎使得后面所有把書法變成藝術形式、變成一種藝術創(chuàng)造這樣的努力成為一種可能。

“隸變”開始于戰(zhàn)國晚期,完成于東漢中期。其基本動因是實用性:方便、快捷,易于書寫和辨識。

二、皇帝倡導、政策扶持,善書者紛紛涌現
接著,我們要講在東漢末年產生的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誕生了一所大學。大家很奇怪,大學在中國是很晚才產生的,只有到晚清、民國的時候才開始有大學。實際上,大學中國很早就有了,只不過與現在的體制不同。在漢朝的時候,最高的學府叫做太學。但太學是不能隨便進的,只有王公貴族子弟或者一個國家很有影響的知識分子才能進入,鴻都門學不一樣,它廣開招生渠道,只要各個縣里面好學的、有才華的人考試合格都可以進來,就像現在的學校一樣。這個鴻都門學就是后來科舉制度的雛形,有了鴻都門學,才有了后來的科舉制度。

鴻都門學誕生于漢靈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因校址設在洛陽鴻都門而得名。它創(chuàng)立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漢靈帝與其所依靠的宦官派為了與所謂忠臣遺老、士大夫相抗衡,因而特辟一個場所吸納人才,進行教學,培植自己的勢力。二是漢靈帝追求享樂,酷愛辭、賦、書、畫,所以創(chuàng)辦了這所新型學校。

是皇帝與舊臣掌握著的太學相抗衡的產物,它是中國第一所文學藝術類的專業(yè)學校。它教的是什么?大家知道從漢朝開始主要的學問就是儒家經典,孔孟之道,但是鴻都門不是專門學教儒家經典,主要學的是文化藝術,包括詩歌、辭賦,還有書法、繪畫。文學藝術相對于儒家經典來講是更低的一個學問,但是漢靈帝喜歡文學藝術,所以它在鴻都門學中占有重要位置。

宦官派為了壯大自己的勢力,對鴻都門學的學生特別優(yōu)待。學生畢業(yè)后,多給予高官厚祿,有些出為刺史、太守,入為尚書、侍中,還有的封侯賜爵?!稘h書·藝文志》《說文·序》等曾記載:吏民上書,字或不正者,須以舉劾。貴族知識分子的書法造詣深淺,關系到仕途的升遷,被選人材,無一不首過文字關,即所謂“文吏試箋奏”。上層統治者對善書人是另眼相待的,明帝好書法,惜人才,知班超“為官寫書,受值以養(yǎng)老母”,“乃除超為蘭臺令史”。昭、宣時有張安者,因“善書”而供職尚書,后升為重臣。安帝時尚書令李郃,尚書單飏、張馴,皆以善書而入仕。

由于皇帝的倡導,客觀上提高了文藝人才的地位,為整個漢代中后期文化藝術的繁榮提供了契機。同時由于鴻都門學辦學的面、招收學生的面很廣,極大地帶動了社會各個階層的人來學習書法。以前掌握知識的都是高層的貴族,鴻都門學招收平民子弟入學,從鴻都門學開始掌握知識的人就變得比較普遍,一般老百姓甚至寒門出身的人都有可能掌握知識。所以,整個漢代末期的藝術、文化形成了很繁榮的局面。

鴻都門學沖破了太學自建立以來將經學作為唯一教育內容的藩籬,它雖然設立時間不長,卻出了一些著名的書法家,他們主要擅長鳥蟲篆和八分書,代表人物有師宜官、梁鵠、毛弘等。

鴻都門學不僅是中國最早的??拼髮W,而且也是世界上創(chuàng)立最早的文藝??拼髮W。在“獨尊儒術”的漢代,改變以儒家經學為唯一教育內容的舊觀念,提倡對文學藝術的研究,是對教育的一大貢獻,也為整個漢以后文學藝術的繁榮與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
[晉]  王珣行書《伯遠帖》

三、文人士大夫作為創(chuàng)作主體登上歷史舞臺  
在漢代以前,寫字是一項實用性很強的工作,無論抄書或刻字,都是由專門的職業(yè)技術人員承擔,他們有的是純粹的匠人,有的是初級小官。漢代士民習書的風氣極盛,善書者通過考課選拔即能謀得各級官署的文吏之職。這類專職擔任文書管理和記錄繕寫的令史、書佐之數量龐大得驚人。中央政府且不說,地方上郡太守和王國之相都有主記室史,其職主錄記書、催期會。直屬和下設諸曹都有書佐,干主文書??h、邑、道之令長下屬也有令史、書佐。如河南尹有書佐50人;雒陽令有斗食、令史50人,書佐90人。它們構成了整個漢代書法的主體。我們現今見到的漢碑、摩崖石刻、墓志、漢簡、帛書、磚文、陶文、壁畫題記等等幾乎都是他們的創(chuàng)造物。

但從漢朝末年開始,情況有了變化,一部分官方人士,特別是貴族知識分子開始不將寫字看作是一項事務性工作、更不是養(yǎng)家糊口的手段,他們將變?yōu)橐环N表達自己價值觀和審美觀、抒發(fā)內心情感的手段。于是,書法成了精神性勞動。那個時候有一個偉大的人物——蔡邕(133-192年),它是蔡文姬的父親,也是漢靈帝時期的人。

蔡邕厲害在哪里?蔡邕除通經史,善辭賦等文學外,還精通書篆、隸書,尤以隸書造詣最深,名望最高。

在歷史上,蔡邕最具影響的是他寫了《熹平石經》。當時蔡邕認為儒家六經典籍中,由于俗儒芽鑿附會,文字誤謬甚多,便奏請正定這些經文。蔡邕的建議得到皇帝準許后,便親自書丹于碑,命工鐫刻,立于太學門外。這便是《熹平石經》,亦稱《鴻都石經》,共有碑46塊,。據說石經立后,每天觀看及摹寫人坐的車,有1000多輛。《熹平石經》普及了知識與擴大了藝術的傳播。除此之外,史傳蔡邕還受到工匠用掃白粉的帚在墻上寫字的啟發(fā),創(chuàng)立“飛白書”。
國家博物館藏熹平石經殘石
可惜,由于時間的久遠,蔡邕的真跡我們無法得見,南朝有一個著名的皇帝叫梁武帝,名蕭衍(464-549年),寫了本書叫《古今書人優(yōu)劣評》,對蔡邕有個評介:“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從這時開始,“骨”這個概念提到議事日程,進到審美的范疇。

蔡邕不是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個書法家,也不是第一個善書法的士大夫,但他是是整個漢代最有影響、最重要的書法家之一,他同時還是書法史上第一個有記載的書法理論家之一,他曾寫了《篆勢》《筆論》《九勢》等一系列文章專門來論述書法,把書法提到很高的高度。從這些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蔡邕已完完全全將為書法作為一種很高的精神性創(chuàng)造。書法從他那個時代開始走向了更高層面、更高境界,變成了一種純粹的藝術,成了抒發(fā)內心情感的東西。

下面,我們還要說一個人,這個人知道的更多,就是張芝,他也生活在漢代末年,年代基本上和蔡邕差不多,敦煌人,他祖父和父親都是朝廷大臣,屬名門望族。為什么要說他?不僅是因為他書法好、草書有名,而且因為他代表了中國書法創(chuàng)作主體其中很主要的一部分,就是純粹的文人。我們前面說了蔡邕是士大夫,士大夫首先是文人,但文人不為官就只能是純文人。張芝是那個時代純文人的代表。那里,朝廷不斷的下達旨意,讓他當官。但是他就是不干,他在做什么?練書法。書法里面我有無窮的樂趣,我的全部人生價值都在書法里面實現,當然這是我的猜想。

敦煌是在河西走廊的終點、在沙漠的邊緣,在漢朝的時候,敦煌是學習儒家經典最活躍的地區(qū)之一,有著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張芝還有一個外甥叫索靖,是西晉的偉大書法家,以章草出名??上麄兊恼孥E一件都沒有。
馬嘯書法作品
張芝有一個很感人的行為,就是猛練書法。怎么練?在布匹上練,寫了之后洗,洗了之后再寫,結果把一個池塘都搞黑了?!澳亍边@個詞就是這么來的。同時張芝對書法方面有一個很偉大的貢獻,就是創(chuàng)立了今草。以前有一個章草,帶一個隸書的尾巴,張芝將這個尾巴去掉,加入了行書的成份,這就是今草。不僅如此,他還創(chuàng)立了一筆草,即狂草。一筆草是很不實用的,當時曾經有一個辭賦家叫趙壹(西北甘肅天水人)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叫《非草書》,抨擊這個行為:“夫杜、崔、張子,皆有超俗絕世之才,博學馀暇,游手于斯,后世慕焉。專用為務,鉆堅仰高,忘其疲勞。久暢不息, 仄不暇食。十日一筆,月數丸墨。領袖如皂,唇齒常黑。雖處從座,不遑談戲,展指畫地,以草劌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見腮出血,猶不體輟。然其為字,無益于工拙,亦如效顰者之增丑,學步者之失節(jié)也。且草書之人,蓋伎藝之細者耳。鄉(xiāng)邑不已此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講試,四科不以此求備,征聘不問此意,考績不課此字。善既不達于政,而拙無損于治,推斯言之,豈不細哉?夫務內者必闕外,志小者必忽大。俯而捫虱,不暇見天。天地至大而不見者,方銳精于蟣虱,乃不暇焉?!币馑际钦f,自從張芝這個人出來,你后面有一幫崇拜者跟著你走,不讀儒家經典,不務正業(yè),天天操練草書,搞得身上臟兮兮,指甲黑糊糊,人不像人,墻壁上都是墨。他們廢寢忘食、日以繼夜做的事一無用處,相反敗壞了風氣。從趙壹的描述來看,在漢代末年張芝那個年代開始,書法已經成為一些人的自覺的追求,這和現在癡迷藝術人的行為沒有什么區(qū)別,它不再是一個職業(yè)的行為,或純技術的追求,而是變成了精神的追求。

雖然根據歷史記載,從西漢初年就有史游(漢元帝時任黃門令)這樣的士人善書者出現,但大約從漢代中期開始,文人士大夫才紛紛出現在書法創(chuàng)作隊伍中,到漢末形成一種風氣,這些人中除蔡邕外,還有王次仲、崔瑗、杜操、劉德升等人。但張芝對中國書法史影響最深的漢末草書家,而且是中國書法史最早出現的純文人藝術家,而非士夫藝術家。

唐代孫過庭的書法名篇《書譜》,開篇就提到兩個人:“夫自古之善書者,漢魏有鐘、張之絕,晉末稱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頃尋諸名書,鐘、張信為絕倫,其徐不足觀?!芍^鐘、張云沒,而羲、獻繼之。又云:'吾書比之鐘、張,鐘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然張精熟,池水盡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謝之?!?/section>
 
在書法史上,漢魏之際最具影響的人,除東漢的張芝外,另一個便是三國時期的鐘繇(151-230年)。鐘繇他是漢獻帝的重臣,官至太傅,是東漢末年中央政府核心機構的成員,他支持曹操,曾經救過漢獻帝。這個人的文化素養(yǎng)非常高,也是漢代末年的精神領袖。鐘繇首先的貢獻,就是把本來非常隸書化的書體變成了楷書。我剛才說,在漢魏的時代,所有書體都已經具備了、所有的筆法都具備了,其中楷書的筆法是鐘繇完善的。明初陶宗儀編的《書史會要》說:“鐘王變體,始有古隸、今隸之分,夫以古法為隸,今法為楷可也。”鐘繇之后,許多書法家竟相學習鐘體,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種鐘體臨本。后張昶、懷素、顏真卿、黃庭堅等在書體創(chuàng)作上都從各方面吸收了鐘體之長、鐘論之要。總之,鐘繇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對于漢字書法的創(chuàng)立、發(fā)展、流變都有重要作用。
[唐]  顏真卿行書《湖州帖》
另外,特別重要的一點,鐘繇的書法創(chuàng)立并引領中國藝術的最風范——“高古”。元代陸行直贊美《薦季直表》表:“高古純樸,超妙入神,無晉、唐插花美女之態(tài)”,為“無上太古法書,天下第一妙跡”。什么是“高古”?“高”表示空間位置,“古”表示時間長度?,F在的中國人越來越講究新、喜歡通俗流行的東西,而我們的先人卻不大講究新創(chuàng),反而覺得時間越久越有價值,就像“白酒”。

鐘繇,被認為是中國書史之祖,其書法是二王書風的源頭。他既是一個時代的終結和另一個時代的開端。他終結的漢魏時代,開啟的是晉唐時代。

四、明確的創(chuàng)作與欣賞理論開始興起  
漢魏時期為什么像有蔡邕、張芝、鐘繇這些人的自覺的實踐?就因為那時產生了自覺的書法理論。當時的一批對書法有極深見解、極高造詣的人寫出一批書法論著,在這些論著中提出許多重要的范疇、概念和原則,成為后世人們創(chuàng)作的必然遵循的法則。

第一個理論,是中國人從的筆墨線條、漢字結構里面看到了天和人之間的關系。

東漢的崔瑗(77-142年)首先看到這種關系。他的《草書勢》,雖是是談論草書技法的,但最早提出書法呈現和反映的大自然和動物形態(tài)與精神。他說:“書契之興,始自頡皇;寫彼鳥跡,以定文章?!枪蔬h而望之,漼焉若注岸奔涯;就而察之,一畫不可移。”(崔瑗《草書勢》)

蔡邕也進一步強化了這個理論,他說:“夫書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保ú嚏摺毒艅荨罚┧J為書法之美第一位的來自于自然,然后人們把它書寫出來,變成人的風采的表達。

接著,鐘繇將這種見解推進一步:“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鐘繇語,引自劉熙載《藝概·書概》)“用筆者天也,流美者地也,非凡庸所知?!保ㄧ婔碚Z,引自《書苑菁華·秦漢魏四朝用筆法》)在他看來,毛筆寫的是具體的樣式,使其出彩的卻是人;為書法之美第一位的來自于自然,然后人們把它書寫出來,變成人的風采的表達。
[晉]  王獻之行書《東山松帖》
漢魏時期,書法理論另一個重要成果,是提出了“勢”的概念。

西漢初年的蕭何(前257-前193年)曾說:“夫書勢法猶若登陣,變通并在腕前,文武遺于筆下,出沒須有倚伏,開闔藉于陰陽?!保ㄊ捄握Z,引自明初陶宗儀編《書史會要》)

東漢的崔瑗說:“獸跂鳥跱,志在飛移;狡兔暴駭,將奔未馳。”(崔瑗《草書勢》)

蔡邕更是寫一篇《九勢》來具體論述書法中的各種“勢”。如“陰陽既生,形勢出矣”、“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形勢遞相映帶”……  “勢”是什么東西?它代表了一種方向、趨向,是無形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就是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概念,一下子使?jié)h代人境界高深起來。因為他們不再只是從有形的角度來看待寫字這個行為,而是反它放置到了無形的、看不見的高度來觀察?,F在的中國人太講究物質化,從軀殼到精神全部被物質化的東西填滿,但是漢代人不是,你去看看漢代的很多考古發(fā)掘的藝術品就可以看出,漢代的精神是很高的,他們重視“勢”,勢是什么東西?“勢”是蓄勢待發(fā)的狀態(tài),就像一個弓,拉滿了沒有射出去,千萬不要射出去,射出去就沒勢了,這就是中國人的狀態(tài)。這樣一個概念,整個就決定了中國人后世書法乃至整個文化的狀態(tài)。
王羲之行書《蘭亭序》(傳唐褚遂良摹本)
除“勢”的概念之外,崔瑗、蔡邕等人還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為書法總結了一系列具體的創(chuàng)作原則:

“每欲書字,喻如下營,穩(wěn)思審之,方可下筆。”(蕭何語,引自明初陶宗儀編《書史會要》)  “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后書之。若迫于事,雖中山兔豪,不能佳也?!保ú嚏摺豆P論》)

——這是講寫字的心理準備,要求穩(wěn)思、散懷、隨性。

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蔡邕《九勢》)
  
——這是講用筆之法,要求筆鋒內含、力在字中、骨肉豐滿。

“凡落筆結宇,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保ú嚏摺毒艅荨罚?/section>

——這是講結字之法,要求上下呼應,左顧右盼?! ?/section>

漢魏時期論著,雖篇幅不長,但提出了書法最為重要、最為關鍵的創(chuàng)作和欣賞原則,成引導后世書法發(fā)展最為重要的綱領性文獻之一。
馬嘯書法作品

五、結語:偉大巔峰時代來臨前精心準備 
近人馬宗霍說:“書以晉人為最工,亦以晉人為只盛。晉之書,亦猶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尚也。夷考其故,蓋有三焉:一則時接漢魏,諸體悉備,無煩極慮,便可兼通。擇要而從,尤易專擅,不獨為之華藻也,又從而繡其鞏悅,濟成厥美,亦固其所。一則隸奇草圣,筆跡多傳,服凝有資,師承匪遠,酌其余烈,自得新裁,挹彼遺規(guī),成吾楷則,信埏填之罔窮,斯揮遠之入化,雖曰前修已妙,轉覺后出彌妍。一則俗好清談,風流相扇,志輕軒晃,情鶩皋壤,機務不以經心,翰墨于是假手,或品極于峰秒,或賞析于豪芒,至乃父子爭勝,兄弟競爽,殫精以赴,疲神靡辭,以此為書,宜其冠絕后古,莫與抗行矣?!保R宗霍《書林藻鑒》)

漢魏處于整個中國書法全面覺醒的前夜,是文人士夫書法蒙醒的時期,它為即將到來的兩晉書法的準備了全部的條件。

其一,漢魏時期,是中國書法史是書體最為多樣、筆法最為豐富、變化最為復雜的時期。中國歷史上的幾乎一切寫字樣式、材質、手段在這一時期均能見到,如銘刻于金屬、磚、石等材料之上的碑碣、摩崖、題記,手書于竹、木、麻、紙、墻壁等材料上的簡牘、帛書、紙書、題壁,書體涵蓋篆、隸、草、行、楷各體,完備程度超過所有時代。

其二,漢魏時期涌現了一支龐大而成熟書法隊伍,其中既有功力超凡的職業(yè)寫手,又有綜合文化素質極高的文人、士大夫書家。

其三,文化、審美意識開始覺醒,誕生了一批書法論著,其中的許多觀點成為指導后世人們學習和創(chuàng)作的重要原則。

在漢代及后世,書法雖然在大部分情形下表面上還屬于實用藝術,但與先前相比,其功能用有了實質性的變化——書法,這個人們最常見的文字存在形式,逐漸成為文人士大夫訴說而心情感最直接、最有效、最常見的手段,并成為我們民族文化中最為本質、最為深刻的一種藝術存在形式。

從那個時代開始,中國人手里面握著的毛筆已經不再普通的書寫工具了,他握著中國人自己的存在、自己的內心世界。握著這個毛筆,中國人的內心會變得很豐富…… 
作者簡介:
馬嘯,1962年生于浙江省湖州市,1984年畢業(yè)于浙江大學哲學系。曾任《甘肅日報》記者、編輯,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甘肅青年書協主席?,F為中國國家畫院教學部學術主持,同時任多家高校特聘教授、高端藝術研究機構研究員。被譽為當下中國書法界最具學術深度與影響力的藝術批評家之一、實踐與理論兼擅的雙棲藝術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章草、王羲之與魏晉風骨:漫談草書發(fā)展及其時代語境
中國書法史話(東漢)
“飛白”疏論
中國書法簡明歷史年表(轉載)
論中國書法藝術的自覺
漢碑與清代前碑派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