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韋某某,男,66歲,2017年8月9日初診。
主訴:頭痛、頭暈反復(fù)發(fā)作十余年,加重五天。
病史:患者自述于1995年春開始出現(xiàn)頭痛、頭脹、頭暈。當(dāng)時在某市醫(yī)院檢查,發(fā)現(xiàn)血壓高,診斷為“高血壓病”,曾間斷服用過“羅布麻片”和“尼群地平片”,血壓控制不穩(wěn)定,時高時低,近五天來,頭痛、頭暈加重,且頭暈不能站立,口吐清涎,時時欲嘔,痰多,動則氣喘,夜尿頻多,畏寒肢冷。診見:形體肥胖,下肢輕度水腫,舌質(zhì)淡嫩而胖,有齒痕,苔白而潤,脈象沉遲,血壓180/120mmHg。
【診斷】中醫(yī)診斷:頭痛。
西醫(yī)診斷:高血壓?、蠹?。
【辨證】陽虛濕盛,風(fēng)痰上擾清竅。
【治法】溫陽化氣。
【處方】真武湯加味。
真武湯壯腎中陽,茯苓術(shù)芍附生姜,
少陰腹痛有水氣,悸眩瞤惕保安康。
附子15g,生姜15g,白術(shù)20g,茯苓30g,白芍20g,澤瀉20g,肉桂6g,牛膝15g,桑寄生15g,杜仲15g,鉤藤15g。
5劑,每日1劑,水煎服。
二診:服上方后,尿量增多,痰多,頭痛、頭暈減輕,血壓降至150/96mmHg,
守上方+龍骨、牡蠣30g
附子15g,生姜15g,白術(shù)20g,茯苓30g,白芍20g,澤瀉20g,肉桂6g,牛膝15g,桑寄生15g,杜仲15g,鉤藤15g,龍骨30g,牡蠣30g。
七劑,每日1劑,水煎服。
三診:頭目已清,頭痛頭暈消除,飲食增加,肢體轉(zhuǎn)溫,下肢水腫消退,血壓140/86mmHg,再服金匱腎氣丸以善其后。
【按語】
高血壓病屬中醫(yī)學(xué)眩暈、頭痛等范疇,多為肝腎陰虛,肝陽上亢,陰不潛陽,《素問·至真要大論》:“諸風(fēng)掉眩,皆屬于肝”。
治療上多以滋水涵木、平肝息風(fēng)、滋陰潛陽等治法為主。
在臨床上腎陽不足、水氣上凌所致的高血壓也不少見,掌握陽虛水泛證的辨證要點(diǎn)。其臨床特征如全身性畏寒、兼有水腫、便溏、小便清利等,舌苔白滑,舌質(zhì)淡嫩多有齒痕,脈象沉細(xì)或沉遲。
如有上述特征,用溫陽化氣利水的方法降高血壓是適宜的。
在本案例中,患者雖血壓高,但癥見畏寒肢冷,手足不溫,舌體淡胖而有齒痕,此為陽虛水停的辨證依據(jù),治宜溫陽化氣,方用真武湯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