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將人體異常的形態(tài)分為“肥、膏、肉”三類,中醫(yī)膏脂學說認為,“脂”來源于水谷,是人體營養(yǎng)物質(zhì),可存在于血中,與血相互化生,“脂”并不是越多越好,膏、脂、肉需要保持在一定的平衡狀態(tài),才能使人體的形態(tài)豐滿健美,若“脂”過多,則會導致如“膏”一樣臃腫肥胖。
中醫(yī)雖無血脂的概念,但對“膏”“脂”早已有所認識,并把膏脂并稱。由于過多的膏脂濁化而生痰飲、濕濁,使氣血運行障礙,臟腑功能失調(diào),而成高脂血癥。高脂血癥屬中醫(yī)的痰證、虛損、胸痹、眩暈等范疇。其病理變化為素體脾虛,痰濕內(nèi)盛,運化不利,致脂濁郁積;或陽盛之體,胃火索旺,恣食肥甘,致痰熱壅積,化為脂濁;或痰積日久,入絡成瘀,而使痰瘀滯留;或年高體虛,臟氣衰減,肝腎陰虛,陰不化血,反為痰濁,痰積血瘀,亦可化為脂濁,滯留體內(nèi)而為病。
對高脂血癥的治療,中醫(yī)講究辨證論治。脾虛痰積則益氣健脾,除濕化痰;胃熱腑實則清胃瀉熱,通腑導滯;痰瘀滯留則活血祛瘀,化痰降脂;肝腎陰虛則滋補肝腎,養(yǎng)陰降脂等等,一般療效都不錯。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各分型的特點,有高血脂的朋友們可以看一下自己屬于哪個中醫(yī)證型奧!
眼瞼處或有黃色瘤,胸悶時痛,頭暈脹痛,肢麻或偏癱。舌黯或有瘀斑,苔白膩或濁膩,脈沉滑
脾虛痰積證
體胖虛松,倦怠乏力,胸院痞滿,頭暈目眩,肢重或腫,納差,或伴便溏。舌胖,苔白厚,脈濡
胃熱腑實證
形體肥碩,煩熱納亢,口渴便秘。舌苔黃膩或薄黃,脈滑或滑數(shù)
肝腎陰虛證
體瘦而血脂高,頭暈目花,健忘,腰酸膝軟,失眠,或五心煩熱。舌紅,苔薄或少,脈細或細數(shù)
了解了自己的中醫(yī)證型后,那么該如何治療呢?
治則:活血祛瘀,化痰降脂
方藥:通瘀煎加減。
當歸9克 紅花9克 桃仁9克 山楂15克 丹參15克 澤瀉15克 澤蘭15克 蒲黃20克(包煎) 三棱12克 莪術12克 海藻15克 昆布15克;隨癥加減:冠心病之胸悶時痛者,加延胡索9克 郁金9克;頭暈脹痛,血壓偏高者,加天麻9克 鉤藤15克(后下) 石決明30克(先下);中風后遺癥者,加黃芪30克 川芎12克 赤芍12克 地龍9克;脂肪肝者,加片姜黃9克 茵陳15克 虎杖15克
治則:益氣健脾,除濕化痰
方藥:參苓白術散合二陳湯加減。
黨參15克 黃芪15克 茯苓12克 白術12克 扁豆12克 山藥12克 半夏10克 陳皮6克 薏苡仁15克 生山楂15克 荷葉9克 澤瀉15克;隨癥加減:若口膩口苦,苦轉黃膩者,加茵陳15克 蒲公英15克;肢體浮腫者,加豬苓15克 桂枝9克
治則:清胃瀉熱,通腑導滯
方藥:三黃瀉心湯加味。
黃連3克 黃芩9克 大黃6克(后下) 檳榔9克 草決明15克 萊菔子15克;隨癥加減:熱盛傷津、煩熱口渴者,加生地15克 元參12克 麥冬12克
治則:滋補肝腎,養(yǎng)陰降脂
方藥:二至丸合六味地黃丸加減。
女貞子15克 旱蓮草15克 生地15克 山茱萸10克 茯苓 12克 澤瀉 15克 澤蘭 15克 山楂 15克 桑寄生15克 黃精15克 枸杞子15克 首烏15克;隨癥加減:頭暈目花者,加菊花9克 石斛15克;腰脊酸甚者,加杜仲9克 川斷9克;夜晚失眠者,加知母9克 茯神15克 酸棗仁12克 五味子6克;五心煩熱者,加丹皮12克 地骨皮12克 黃柏9克
另外,還有一些簡便的方劑,可以日常代茶飲用
草決明15克、大黃3克,煎湯代茶飲,每日1劑;
適用高脂血癥形體壯碩、納亢便秘者
女貞子、旱蓮草、首烏、黃精、玉竹及山楂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適用于高脂血癥體瘦陰虛者
中醫(yī)還有特色療法
高脂血癥并發(fā)的動脈硬化性心臟病、腦供血問題或者出現(xiàn)肝腎功能異常,都可能成為高脂血癥的癥狀。為此,我們提醒那些懷疑自己患上高脂血癥的人,最好每年常規(guī)化驗一次血脂。對于那些家族中有高脂血癥、超重、肥胖人群,也應定期化驗血脂。
預防高脂血癥,一定要記住下面的幾句話:
預防高脂血癥從兒童時期抓起
戒煙、限酒是有效措施
少喝咖啡、常飲茶
少坐多走多運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