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
杜牧
【作者介紹】
見《清明》。
【解題】
這首詩選自《樊川文集》。秦淮指秦淮河,發(fā)源于江蘇省溧水縣東北,西流經(jīng)南京市入長江。河道是秦時所開,鑿鐘山以疏淮水,故名秦淮。秦淮河流經(jīng)南京一段,在六朝時期兩岸酒家林立,至唐代繁華不減當年?!恫辞鼗础穼懣椭信几?,表現(xiàn)了作者對國事的隱憂。
【注評】
煙籠寒水月籠沙, 煙:指像煙一樣的霧氣。籠:籠罩。寒水:清冷的河水。月:月光。沙:沙灘。○月光之下,煙水迷漾,風景如畫。 夜泊秦淮近酒家。 夜泊:因天晚而拋錨停船。秦淮:秦淮河上。近:靠近,接近。酒家:酒店。 ○敘事,補足前句,說明景色為夜泊所見。引起下文,商女所唱,是近酒家所聞。 商女不知亡國恨, 商女:指以歌唱為生的樂妓。不知:不能理解,不懂。亡國恨:國家滅亡的悔恨或遺恨。 隔江猶唱后庭花。 隔江:樂妓在酒店替人唱歌侑(yòu)酒,從船中聽去,有一段距離,故云隔江。猶:副詞,還。后庭花:《玉樹后庭花》的簡稱。南朝陳后主在金陵時,荒于聲色,作《玉樹后庭花》舞曲。一天到晚與狎客、妃嬪們飲酒作樂,不理政事,終于亡國。據(jù)記載,歌詞中有“玉樹后庭花,花開不復久”之句,時人以為不祥?!杜f唐書·音樂志一》:“前代興亡,實由子樂。陳將亡也,為《玉樹后庭花》,……行路聞之,莫不悲泣,所謂亡國之音也。” ○明說商女不知所唱為亡國之音,實際諷諭聽歌之人,推而廣之,慨嘆當時風氣。
【譯文】
煙靄籠罩著清冷江水,月光灑滿灘頭,
夜晚泊船在秦淮河畔,左近都是酒樓。
商女全然不懂國破家亡的深切痛苦,
隔著江水仍然能聽到在唱后庭遺曲。
【簡析】
秦淮河流經(jīng)金陵一段,自六朝以來,一直是商旅集散之地,河兩岸秦樓楚館林立,至唐末杜牧的時代繁華不減當年。如果說金陵在六朝時期的興衰史足以證明世事的反復無常,那么秦淮河的繁華不減,似乎又給人某種啟示。《泊秦淮》要表達的便是作者途經(jīng)此地所觸發(fā)的意緒。
詩的首句描繪了秦淮河的夜景:月光淡淡,煙水迷濛,風景如畫。第二句敘事,補足前句,說明景色為夜泊所見。又引起下文,說明商女所唱,是因為“近酒家”才得以聽到的。從時間和邏輯順序看,應(yīng)該是先泊于秦淮,然后才看到此處風景如畫。作者在結(jié)構(gòu)上來了個先寫景,后敘事,這就收到了突出秦淮美景的效果。為什么要把一個歌舞煙花之地描繪成和平寧靜的港灣呢?因為杜牧本是經(jīng)邦濟世之才,他承襲了祖父宰相杜佑的遺風,“平生五色線,愿補舜衣裳”,希冀在晚唐多事之秋作出自己的貢獻。但他對政治、軍事、財賦等方面的建議,未能引起統(tǒng)治者的重視,他的大半生仕途生涯是在幕府和州刺史任上度過,政治上的失意促成了他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寄情聲色、頹廢放浪的生活。于是秦淮河這一風流藪澤,在杜牧筆下就成了風高浪險的仕途中的一個避風港,一個可以暫時忘懷世情的逍遙鄉(xiāng)。這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作者對政治斗爭的厭倦之情。
詩的后半是聽商女唱后庭遺曲所引發(fā)的感慨。樂妓在酒店替客人唱歌侑觴,所唱之歌恰是產(chǎn)生于金陵的《玉樹后庭花》。這是耐人尋味的。陳后主茍且偷安,荒淫誤國,《玉樹后庭花》成了可恥結(jié)局的見證。詩人慨嘆唐末的統(tǒng)治者對前朝荒政取亡的教訓“哀之而不鑒之”,《玉樹后庭花》傳唱不衰就是明證。詩人的心也為“商女不知亡國恨”而震動:不知亡國恨反倒少一層痛苦,自己與商女相比,誰幸誰不幸真難定論。作者終于若有所悟:世事滄桑自有其規(guī)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個人能做的事實在太有限,大半生熱衷政治的結(jié)果是“可憐無補費精神”。
【字詞句基礎(chǔ)知識舉要】
后庭花
“后庭花”作為花名,一指雞冠花的一種。宋王灼《碧雞漫志》說:“吳蜀雞冠花有一種小者,高不過五六寸,或紅,或淺紅,或白,或淺白,世目曰后庭花。”一指雁來紅。樂府清商曲吳聲歌曲有《玉樹后庭花》,陳后主制,以曲中有“玉樹流光照后庭”之句而得名。其辭輕蕩,而其音甚哀,故后多用以稱亡國之音。本詩“隔江猶唱后庭花”即指此。后又用作詞牌和曲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