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蝰蛇,生活在山林或草叢中,捕食鼠類、青蛙、小鳥等。在中國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廣西;國外見于印度,巴基斯坦,緬甸,泰國等地。受驚時并不逃離,而是將身體盤卷成圈,并發(fā)出呼呼的出氣聲,身體不斷彭縮,持續(xù)半小時之久。 (來自:魚視角)
9、原矛頭蝮,又名為龜殼花,為蝰科原矛頭蝮屬的爬行動物,俗名烙鐵頭、筍殼班等、老鼠蛇和惡烏子等,是臺灣六大毒蛇之一。最大放毒量108毫克,對人致死量48毫克。 (來自:魚視角)
8、白眉蝮:全長約1米,重達1.5公斤。頭比較大。主要棲息在寬闊的田野中,很少到茂密的林區(qū)去,夏季一般在丘陵地帶活動,炎熱時喜歡棲息在蔭涼通風(fēng)處。受驚時并不逃離,而是將身體盤卷成圈,并發(fā)出呼呼的出氣聲,身體不斷彭縮,持續(xù)半小時之久。平均每條蛇咬物一次排毒量約為200毫克。 (來自:魚視角)
7、灰藍扁尾海蛇。灰藍扁尾海蛇棲息于海洋之中,水深不超過10米,多于夜間出沒沿岸沙灘、巖礁間。日間時候,它們多躲藏于海岸邊的巖縫間休眠。以海蛇科而言,灰藍扁尾海蛇擁有較強的陸行本領(lǐng),即使離海有數(shù)十米之遙,仍有可能找到他們的蹤影。 (來自:魚視角)
6、竹葉青蛇。竹葉青咬人時的排毒量小,其毒性以出血性改變?yōu)橹?,一次可排干?5毫克,但平均100毫克才會致死,所以很少至人死命,但如果不及時治療,會留下傷殘。 (來自:魚視角)
5、眼鏡王蛇。眼鏡王蛇又叫過山風(fēng)、山萬蛇、蛇王、大眼鏡蛇,眼鏡王蛇是全球體型最大的毒蛇,而且食性獨特——以其他蛇類為食。毒液中干毒約100毫克,而平均致死量為12毫克。 (來自:魚視角)
4、中華眼鏡蛇。又名舟山眼鏡蛇,在廣東、廣西、香港俗稱飯鏟頭,臺灣則稱之為飯匙倩、飯匙銃、膨頸蛇。每年5月前后出蟄,11月進入冬眠。 (來自:魚視角)
3、尖吻蝮:尖尖吻蝮其中一個為人熟知的名字是“百步蛇”,意指人類只要曾被尖吻蝮所咬,腳下踏出一百步內(nèi)必然會毒發(fā)身亡,以顯示尖吻蝮的咬擊實在奇毒無比;有些地方更稱尖吻蝮為“五步蛇”,每次可放出干毒約120毫克,足以殺死兩個成年人。 (來自:魚視角)
2、莽山烙鐵頭,民間俗稱“小青龍”,是中國著名的“國寶級”毒蛇,直到1990年才被科學(xué)界發(fā)現(xiàn),僅分布在我國湖南宜章的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內(nèi),莽山烙鐵頭蛇之所以能躋身于中國十大毒蛇之列,并不在于它的毒性,更重要的在于其珍稀程度,黑市將它炒到100萬一條。 (來自:魚視角)
1、銀環(huán)蛇,俗稱過基峽、白節(jié)黑、金錢白花蛇、銀甲帶、銀包鐵等。毒性極強,它是繼細鱗太攀蛇、東部擬眼鏡蛇和太攀蛇之后,陸地上毒性最猛烈的第四大毒蛇,在世界上最毒的毒蛇綜合排位(含海蛇)中也在前八之列。 (來自:魚視角)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