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要說跟上一次一樣的話了:該工具位于Adobe Camera Raw、Lightroom Classic以及Photoshop菜單“濾鏡>Camera Raw濾鏡...”中,它是界面上第五個面板,圖標是兩道杠,打開該面板就能看到3組滑塊:高光、平衡和陰影。
這是一個基于亮度來調整色調的工具,那我就得先說,什么叫高光,哪里是陰影。要知道這個,我們先看看直方圖,直方圖的橫軸就是亮度,從左到右是最暗到最亮(也可以理解成從黑到白),而縱軸則是這張照片中,在該亮度下的像素數(shù)量。比如這個直方圖顯示,圖片在陰影(左側)和高光(右側)各有一個高峰,說明高光和陰影都有很多像素,中間調像素比較少,證明照片光比比較大。
咱們來看看這張照片,發(fā)現(xiàn)符合直方圖的描述,天空和建筑的白墻都是比較亮的區(qū)域,尤其是天空占據(jù)較大面積,陰影也不小,前景房屋的背光處都在陰影中,所以可以看出?,F(xiàn)在我們根據(jù)直方圖來將一些該工具是如何給照片添加色調的。
直方圖把亮度作為橫軸,那我們把橫軸一分為二,就可以將直方圖分為高光區(qū)和陰影區(qū),分離色調工具的原理就是可以針對這兩個區(qū)域給照片添加色調,分別對應其面板中的“高光”和“陰影”。如果你覺得這樣還不夠過癮,那“平衡”滑塊還能調整這兩個區(qū)域的范圍。
講了一圈了,我們回到這個面板,說一說每個工具是干什么用的。高光分為色相和飽和度,色相是選擇偏哪種顏色,直接滑動色彩條就可以選擇,飽和度是偏這種顏色的強度,飽和度越高偏色越明顯。陰影和前者同理,控制陰影區(qū)域的偏色和強度。比如我將高光調整為偏黃的56,飽和度77;陰影調整到偏藍的206,飽和度49,就可以輕松制造高光偏黃,陰影偏藍的效果。
重點解釋一下平衡:這個滑塊用于調整“高光”、“陰影”的作用范圍。就拿上面的例子來說,我希望高光偏黃,陰影偏藍,達到了這樣的效果:
但是中間調也有很多地方偏藍并不好看,我想讓更多地方偏黃,達到這種效果:
此時就不是平均分配了,我們需要挪動平衡滑塊來達到這一目的。平衡滑塊向右滑動,數(shù)值提升,高光區(qū)域占比就多;平衡滑塊向左滑動降低數(shù)值,陰影區(qū)域占比就多。我將平衡調整到 73,得到了下圖效果,你可以對比畫面中間偏右的白墻,從剛才的偏藍變成了偏黃,這就是平衡滑塊的作用。
此時我覺得調整效果滿意,我給古鎮(zhèn)加上了一些暖色調,同時讓陰影出有些許藍調(非常少,不影響整體氛圍的同時讓該區(qū)域好看一些),該工具非常簡單,但是要用好,還需要多多操作和思考,甚至是分析、仿學別人的作品。Photoshop、Lightroom里有很多這樣的工具,原理極為簡單,但非常依賴使用者的技巧和經驗,這跟開車一樣,光練不行,光想也不行,大家要思考 練習!我不會說風涼話,下面我來提供幾個思路。
分離色調上手思路
大家使用工具基本都是先仿學,再創(chuàng)新,最后形成自己的獨到風格。這里我提供幾個思路供大家起步,有了這些思路你可以馬上用起來。對于該工具,之后文章中我還會詳細講解它的各類套路用法。
思路1:只調整高光或陰影
你桌上有10種調料,但是做一道鮮美的菜可能只需要點一滴醬油。你無須每個滑塊都調整,可以先從高光開始做起。先將飽和度設置為40,然后用鼠標拖動高光的色相滑塊,這樣就能看到畫面的變化,選擇你喜歡的效果,然后再微調飽和度。陰影同理,不過注意沒陰影更改色調的飽和度要低一些,否則會很不自然。
我給高光加入藍色,認為陰影無需加顏色,調整結束。
思路2:給高光/陰影加入不同強度的同一種色調
該工具不僅能加雙色調,還能加單色調,比如你將高光和陰影都設置為同一個數(shù)值,然后飽和度調整不一樣(一般是高光數(shù)值高,陰影數(shù)值低),也是一種處理思路。比如下面這張圖,我將色相都設置為50讓照片偏黃,如果陰影和高光的飽和度都是70,那照片看上去就是拍攝錯誤的偏色。
此時我把陰影設置為25,讓陰影處的偏色不那么強烈,照片看上去就是經過設計的“復古”偏色,感覺截然不同。
思路3:給黑白照片加色調
除了彩色照片,給照片去色后再加色調是非常常見的操作,當我們去掉色彩,用偏色來渲染畫面感情就更加簡單了,你根本不用考慮偏色和其他顏色的搭配。此時無論是相近色、對比色,都可以嘗試!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