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知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嬋、楊貴妃,但很少人知貂嬋史無其人。其實,她只是在漢末歷史的蛛絲馬跡中,孕育產生的文學人物。
貂嬋名噪于小說《三國演義》,在王允巧設的連環(huán)計中,她以身相許,在董卓和呂布之間周旋,成功離間“父子”,致使呂布殺董卓,為朝廷除害。
呂布為何殺董卓,不妨還原歷史真相。
《三國志·呂布傳》載“(董)卓以(呂)布見信于(?。┰?,誘(呂)布,令殺(?。┰#▍危┎紨兀ǘ。┰?,詣(董)卓,(董)卓以(呂)布為騎都尉,甚愛信之,誓為父子。(呂)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稍遷至中郎將,封都亭侯。(董)卓自恐人謀己(謀害自己),行止常以(呂)布自衛(wèi)。然(董)卓性剛而褊(biǎn
先是,司徒王允厚接納之(呂布)。后(呂)布詣(王)允,陳(述)(董)卓幾見殺狀。時(王)允與仆射士孫瑞密謀誅(董)卓,是以告(呂)布,使為內應。------(呂)布遂許之,手刃刺(董)卓。”
《后漢書·呂布傳》亦有相似記載。
呂布殺董卓,主因是二人已產生矛盾,呂布害怕,謀求自保;次因是董卓性情剛烈,心胸狹小,呂布是反復無義的小人;再次是王允的離間、主謀和士孫瑞的支持。根本沒有貂蟬其人其事。雖然涉及到女人,即董卓的侍婢,但是絕沒參加謀劃和行動,而且董卓并不知“私通”之事。只是呂布做了虧心丑事,“心不自安”而已。
貂蟬是如何產生的?
以后的民間傳說和故事,蘊含著強烈的愛憎情感,憎恨董卓的不義,贊頌王允主謀為國除害,未免添枝加葉。加上“女色救國”的內容,更富傳奇性和可讀性,從而在董卓侍婢、呂布妻的基礎上產生了貂蟬的形象。她的產生如同古代美女西施、王昭君被借用于政治斗爭一樣,是中國歷史上“女色亡國”、“女色救國”特殊政治觀念的產物。
貂蟬的故事,在北宋即已產生流傳。宋、元時期是三國歷史故事文學化的重要時期。特別是元代至治年間的《全相三國志平話》,作為民間三國故事的寫定本,貂蟬的形象進一步豐滿成熟。由單純的政治工具,變成為理想信念而自覺獻身的紅顏烈女。從此,她的藝術形象才真正在文學史上站立起來。
羅貫中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按自己理解的歷史觀念與尊奉的政治理想,集中凈化,拔高貂蟬“萬死不辭”的犧牲精神,推向最成功的頂點,從而使貂蟬的形象得到普遍的承認和好感。由于小說《三國演義》的強大可讀性和感染力量,讀者很少懷疑貂蟬的歷史存在。甚至有好事者,將史無其人的她列入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未免滑稽。
中國歷史,美女林林總總,為何單列此四位,何況后人無從睹其芳容,焉知其大美?!無非還是由于“女色亡國”、“女色救國”觀念,因她們均涉及重大政治事件,知名度高,從而入“選”。甚至杜撰出“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以狀其美,似有神話色彩,細思誰能信之?!
“四大美女”之說的產生,愚以為最早不應遠于北宋,或者是在小說《三國演義》誕生風行之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