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縣因境內有鳳凰山、鳳凰嶺而得名。
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在今鳳縣與留壩縣大部、太白縣少部和甘肅省兩當縣的范圍內設故道縣(縣治在今張家窯與龍家坪之間),隸隴西郡。 高祖元年(前206),分隴西郡置廣漢郡,沿用故道縣,仍屬隴西郡。元鼎六年(前111),分廣漢西部置武郡,領九縣,故道縣(今鳳縣、甘肅兩當縣)為其所轄。新王莽始建國元年(9),改故道縣為善治。沿西漢建置,仍稱故道縣。明帝永平六年(63),設梁泉戍。魏廢梁泉戍,以故道縣分置梁泉縣。蜀建興七年(229),諸葛亮三次伐魏,克武都、陰平二郡,領縣七,故道縣屬其一。為蜀、魏之邊界。沿三國魏建置,梁泉縣并入故道縣。元康六年(296),氐豪楊茂搜于武都稱王,建仇池國,故道縣為其所轄。 晉建元元年(343),后趙石虎遣將攻占武都,領下辨河池、沮、武都故道五縣。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招定仇池氐,立固道鎮(zhèn),治所在今鳳州。北魏延興四年(474),于故道縣治置固道郡,隸屬河州,領廣鄉(xiāng)、兩當二縣。太和元年(477),在固道鎮(zhèn)復置梁泉縣。固道郡治遷固道鎮(zhèn)。孝昌二年(526),置南岐州,西魏廢帝三年(554),改南岐州為鳳州,改固道郡為歸真,分置兩當郡。 北周保定五年(565),鳳州廢歸真、武陽二郡,省龍安、商樂二縣入梁泉縣,屬兩當郡。開皇三年(583),鳳州又廢兩當、廣化、廣業(yè)三郡。直轄五縣,梁泉縣屬其一。仁壽元年(601),改廣化縣為河池。大業(yè)元年(605)罷康州并入鳳州。三年(607)罷鳳州,于梁泉置河池郡。省思安入河池縣(治所在今甘肅徽縣銀杏鎮(zhèn)),與兩當、同谷并屬河池郡。 武德元年(618),改河池郡為鳳州。天寶元年(742),復改為河池郡。乾元元年(758)又改為鳳州,隸屬山南西道。轄梁泉、黃花和兩當、河池四縣。寶應元年(762),黃花縣并入梁泉縣。光啟二年(886),以興、鳳二州置感義軍。文德元年(888),升鳳州為節(jié)度府,轄興、利二州及梁泉、兩當、河池三縣。 乾德元年(963),分川、陜?yōu)樗穆罚P州降為團練州,隸秦鳳路,治梁泉。領梁泉、兩當、河池三縣。紹興十二年(1142),宋、金議和劃疆,以大散關為界,割和尚、方山二原于金。十四年(1144)三月,鳳州改隸利州路。九月,分利州為東、西兩路,鳳州隸屬利州西路,治梁泉。轄梁泉、兩當、河池三縣。淳熙二年(1175),鳳州改隸興元府。咸淳四年(1268),梁泉縣并入鳳州。隸屬興元路。沿南宋建置,仍稱鳳州,隸屬興元路。洪武二年(1369),鳳州隸屬鳳翔府,四年(1371),改屬漢中府。七年(1374),降州為縣。 清初沿用明建置。乾隆二十九年(1764),分置留壩廳,以南星界碑為界,南屬留壩,北屬鳳縣。
1949年11月27日,全縣解放,隸屬陜甘寧邊區(qū)寶雞分區(qū)轄,縣治鳳州。1950年5月,鳳縣劃歸陜南行政公署轄。1951年2月,陜南行署撤銷,歸漢中專員公署轄,同年6月1日,縣人民政府由鳳州遷駐雙石鋪。1959年1月,鳳縣、留壩縣合并,統稱鳳縣,縣治雙石鋪。原留壩縣置留壩、江口兩公社。1961年1月,留壩、江口兩公社歸漢中市轄,鳳縣歸寶雞市轄。同年10月,寶雞專區(qū)恢復,鳳縣改屬之。1971年2月撤銷寶雞地區(qū),鳳縣遂歸寶雞市轄。1979年3月1日,寶雞地區(qū)復設,鳳縣復歸寶雞地區(qū)轄。1980年3月1日,寶雞地、市合并為寶雞市,鳳縣改寶雞市轄。
鳳凰湖景區(qū)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位于縣城雙石鋪核心地帶,上有休憩觀景平臺、主題雕塑、休閑酒吧,下有鳳凰湖水上游樂中心和亞洲第一高噴。每到夜幕降臨,在4100盞太陽能星星燈的映襯下,漿聲燈影里的嘉陵江音樂曼妙、游人如織,展示著中國最美小城鳳縣的無限精彩。中國羌族藝術團精心打造的《鳳飛羌舞》大型民族情景音畫劇,充分演繹了古羌民族數千年風采神韻。每當華燈初上,數千名衣著華麗民族盛裝的群眾,就會走上街頭,伴隨著動聽的音樂,跳起美麗的“薩朗”舞,形成街頭獨特的旅游人文景觀?!?div id="fbwnfa5u" class='imgcenter'>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