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次我們主要介紹消渴病的中醫(yī)治療。在第一次講解中,我們介紹消渴分為上消,中消以及下消。針對不同的證型,有不同的中藥治療。
上消:什么是上消呢?就是由于肺燥導(dǎo)致,在中醫(yī)上,肺有通調(diào)水道的作用,由于肺臟燥熱,灼傷津液,導(dǎo)致素體陰虛津虧,出現(xiàn)口渴多飲,口舌干燥,尿量頻多,煩熱多汗,看舌的話,在舌邊以及舌尖會發(fā)紅,舌苔是有點發(fā)黃的,脈比較快。 治療上用消渴方加減。 天花粉、葛根各30克,生地黃、麥冬各15克,黃芩10克,五味子6克,山藥、石斛各20克。有煩渴不止,小便頻數(shù),而肢體乏力等,為肺熱津虧,氣陰兩傷,可加入黃芪益氣,知母,烏梅生津止渴。 針灸治療:解溪 地機 陽池 少府 心俞 肺腧 太淵 魚際。
中消:什么是中消呢?由于胃熱引起,導(dǎo)致胃熱陰虛津虧,出現(xiàn)多食易饑,口渴,尿多,形體消瘦,大便干燥,苔黃,脈是有力的。 治療上用玉女煎加減。 麥冬、生地黃、玄參各15克,石膏、天花粉各30克,黃連、梔子、知母各10克,牛膝12克。 如果有大便不成形,或飲食較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體瘦,口渴多飲,則是氣陰兩虧,用七味白術(shù)散加減。黃芪黨參 白術(shù) 茯苓 山藥 甘草。 針灸治療:解溪 地機 陽池 脾俞、胃俞、三陰交、內(nèi)庭、足三里、胰俞。 下消:由腎陰虧虛火內(nèi)生,上灼心肺則煩渴多飲,中灼脾胃則胃熱消谷,腎失濡養(yǎng),固攝失權(quán),則小便多且有甜味。癥見尿量頻多,切混濁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口唇干燥,瘙癢,舌紅少苔,脈是比較細(xì)的,快的。 治療上用地黃丸方。六味地黃丸。如手腳心熱,煩躁,夜間出汗多,可以改用知柏地黃丸。 消渴病程久后,會導(dǎo)致陰陽兩虛,可以加上金匱腎氣丸以滋陰溫陽,補腎固澀。 針灸治療:解溪 地機 陽池 太溪、腎俞、足三里、氣海、命門、胰俞。 如果自己辯證不明白是那種、或藥量的加減、也可以在當(dāng)?shù)卣覀€老中醫(yī)幫助。 我們把消渴通過三講把中醫(yī)的治療大致介紹了一下,希望大家能夠多多給予評價,我們以后也會改進(jìn)。 (來自中醫(yī)大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