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僵
[病 癥] 有剛無柔,筋骨未能松開,或因精神緊張,周身或局部僵硬,動作不協(xié)調,初學者之通病。
[防 治] 全身放松,從精神到肌體都要松下來,恢復人體的自然狀態(tài)。特別是兩肩、兩胯首先要松開,然后力求肘、腕、膝各個關節(jié)和肌肉都松沉。同時,又要做到松而掤勁不丟。力求松透掤圓。
2. 飄
[病 癥] 有輕無沉,有上無下,漂浮,或叫拔根。尤其是在做提腿和跳躍動作時,更易犯此病。
[防 治] 輕沉兼?zhèn)?,封上必下,周身有上升的部位必有下沉的部位。腰以上螺旋上升,腰以下螺旋下沉。上有虛領頂勁,下有氣沉丹田、五趾抓地。對拉拔長,八面支撐,開合相寓,發(fā)勁氣貫四稍,蓄勁氣聚丹田。打拳,多練低式,加強樁功鍛煉,穩(wěn)固下盤。特別是在做上升或移動重心時,堅持襠走下弧,重心下移,襠部走“鍋底型”。逐步做到上肢如風吹楊柳,下盤穩(wěn)如泰山。打起拳來瀟灑而凝重。另外,手的運行過程中,順變逆,逆變順,必須先塌腕(坐腕),否則也屬梢節(jié)之漂浮。
3. 散
[病癥] 有開無合,松懈,或四肢開展過大,兩臂開展之中沒有相吸相系之感,肩、胯、肘、膝、手、足之間失掉“六合”規(guī)矩,以及敞胸、敞襠,都系開展有余,緊湊不夠。單邊、懶扎依等式不知扣腳,也是下盤散的狀態(tài)。有人手型散,也是病。
[防 治] 四肢總保持半圓型,掤勁不失,處處做到開中有合,開合相寓,要做到“舒展之中,有團聚之意”。下盤兩膝、兩足“常常里合”。
4. 拘謹
[病 癥] 動作放不開,不到位,不舒展,為初學者易犯病癥之一。
[防 治] 處理好開合關系,合中有開,“緊湊之中有開展之功”。根據拳勢規(guī)矩做到動作到位,動作力求舒展。
5. 直
[病 癥] 直來直去,失纏絲之勁。
[防 治] 動作螺旋,“手足之運,不外一圈,絕無直來直去。”“觸處成圓”。注意周身各個關節(jié)的松沉(除了頂勁上領以外),處處求一個圓字,動則求一個旋字。非圓即弧,非順即逆。一切動作,都在纏繞中運行。
6. 丟
[病 癥] 丟勁、失去掤勁或丟掉小動作。
[防 治] 掤勁(彈簧勁)不失,動作不缺,過渡線路及勁點變化清楚,不含糊。
7. 扁
[病 癥] 也是失去掤勁,走圈(弧)不圓也曰扁。
[防 治] 掤勁不失。做到周身如同一個重組了氣的球體,上下左右四面八方,都有向外膨脹的感覺,“外形飽滿,內氣鼓蕩”,“筋骨要松,皮毛要攻。”從動作外形到內勁,周身都有向外撐的一種彈性勁。
8. 貪
[病 癥] 上身前傾,有前無后。
[防治] 注意左發(fā)右塌,右發(fā)左塌,前發(fā)后塌,上身中正,前去之中必有后撐。特別是發(fā)勁時,尤要注意上身中正,身不前貪,手不出方圓。即一般手不要超出腳膝的范圍,上下相合。
9. 拱(扛)肩
[病 癥] 肩上挺,上拱,上撥(大病)。
[防治] 時時注意沉肩墜肘??梢猿S檬置约旱逆i骨有無上拱之感,如上拱,即扛肩。要做到手上抬,而肩不拱為宜。打拳時,時時注意掌根下塌,肘下墜,肩也自然下沉。另外,拱肩與胸腰能否開合、腰能否下塌也有關系。拳論云:“緊要處全在胸腰運化。”
10. 晃肩
[病 癥] 肩左右搖擺,左右傾斜。初練拳者往往因腰勁抖不起來,而肩膀左右扭擺。往往釀成大病,而非常難改?;即瞬≌咄且约鐜а?,而不是以腰帶肩。自以為得意,自以為靈活。久病而不自覺。
[防 治] 上身周正,松肩塌腰,以腰脊帶肩。腰勁未練出來之前,上身不要強行扭晃。打拳要老老實實,要嚴格從練拳架中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做檢查,照鏡子練,或讓他人監(jiān)督,或許能改過來,不然會成為不治之癥。
11. 探肩
[病 癥] 兩肩過分前卷。有人是由于曾練其他拳強調“含胸拔背”而釀成此病。
[防治] 含胸塌腰,肩可以微微前卷,但不可過。做到胸背有開有合。胸開背合,背開胸合,兩肩松沉。
12. 架肘
[病 癥] 肘易上架,也是初學者之通病,大病。
[防治] 沉肩墜肘,肘不離肋,肘也不貼肋。在推手時細細體會,只要肘上架,對方就容易反拿你的肘關節(jié)。為此,要時刻保持肘下墜。特別是走倒卷肱、高探馬、前蹚、單鞭等式時,一定要刻刻注意肘下墜的姿勢。
13. 挺胸
[病 癥] 開胸過分。胸有開有合,但挺胸則為病。
[防 治] 含胸塌腰,胸虛腹實;胸有開合,開胸是胸肌橫向拉開,不是往前外突,而是要在螺旋中運化。
14. 凹胸
[病 癥] 含胸過分,只有合沒有開。
[防 治] 無過不及,應該有開有合。要保持在上身中正的前提下,胸部在螺旋中忽開忽合。合也不可過。
15. 弓背
[病 癥] 與上述11、14項病有關。
[防 治] 時時保持上身中正,胸背皆有開合,但不可弓背。陳式太極拳不講“拔背”。上有虛領頂勁,下有氣沉丹田,五趾抓地,上下對稱,胸背中正為要。
16. 彎腰
[病 癥] 彎腰突臀都是病。往往開始練拳下盤支撐力不足,而出現此病。
[防 治] 尾閭中正,含胸塌腰。加強樁功鍛煉,經常從側面檢查腰背是否正值。丹田氣不足,也易犯此病。打拳更要注意氣沉丹田,使丹田部位真氣充足,對防治此病有效。打拳時,要使丹田與命門前后皆有鼓蕩之感。
17. 突臀
[病 癥] 腰勁不足、腿力不足的表現。
[防 治] 臀可以左右上下立體螺旋翻沉,切不可后突。可以沉左臀翻右臀,沉右臀翻左臀,立體螺旋,而不是象某些人講的平面“翻臀、泛臀”等等。也不要象某些拳種要求的只講“斂臀”。襠部應有開有合,肛門有提有松,臀部有沉有翻,有開有合,而不能統(tǒng)叫“斂臀”。
18. 跪膝
[病 癥] 馬步弓蹬時膝過分前跪,超過腳尖。系小腿和膝關節(jié)缺乏支撐力的象征。或由于追求低架,功力不足而造成。
[防 治] 走拳架時強調向后坐腰(象坐在小板凳上一樣),而不許向前跪。逐步糾正。加強下肢功能鍛煉。
19. 水蛇腰
[病 癥] 河南話“扭屁股吊腰”,腰活軟得過分。
[防 治] “腰勁貴下去,貴結實。”腰不可軟,不可硬,折其中而已。
20. 要死
[病 癥] “腰如鐵板一塊”,只耍動四肢,而不懂“緊要處都在胸腰運化”之理。
[防 治] 松腰、塌腰、活腰、轉腰,腰為一身之主宰。“腰為車軸,氣為車輪”。在練拳時,不論身軀左旋右轉,都要先走腰,由丹田帶動,以腰為樞紐。腰先動,再動四肢。結合練推手,迫使腰部運化靈活。同時,要注意松胯,胯不松腰也活不起來。
21. 繃胯
[病 癥] 胯松不下來也是大病。即大腿根處凹不進去,總是向前繃、挺。這樣,腰勁就難以靈活運化。
[防 治] 松胯的要領在于腰塌,而塌腰又必須松胯,二者互為影響。平時打拳要向后坐。轉腰時,要讓大腿根處凹進去,松下來,不可繃直。生理解剖上分析,即是要使大腿股骨頭與髖骨臼之間加大曠量,加大靈活性,如萬向軸。有人講,要練到小腹肌與大腿根的肌肉接近。特別是轉換重心,左右旋轉時,尤其需要松胯。
22. 蕩襠
[病 癥] 襠太低了。馬步、弓蹬步襠低均不能過膝。
[防治] 襠要虛、要撐圓,低不過膝。除仆步外,大小腿彎處夾角不能小于90度。
23. 夾(尖)襠
[病 癥] 襠不虛圓。
[防 治] 會陰穴放松,兩膝里合,兩大腿內側肌有向后外翻之意。襠部要如同橋拱,總是半圓型。而不能成為“人”字形。如此兩腿支撐力才會加大。
24. 敞襠
[病 癥] 襠開,膝不合。
[防 治] 大腿根處微微撐開,兩膝向里合住。并要注意步行。做到“兩膝常常里合,兩腳常常里扣”。而襠部(會陰穴處)一定要撐圓。
25. 拔根
[病 癥] 腳跟離地,氣易上浮。
[防 治] 時時注意氣沉丹田、五趾抓地,涌泉穴虛。“如樹扎根,如山在地”,“足穩(wěn)則身不可搖。”特別要注意:向左發(fā)勁時,右腳易拔根,向右發(fā)勁時,左腳易拔根。堅持左發(fā)右塌,右發(fā)左塌的原則。瞻前顧后。
26. “喝風”
[病 癥] 腳掌外緣離地。
[防 治] 時刻注意:五趾抓地,涌泉穴虛。其病因與防治方法同25條。
27. 擰鉆子
[病 癥] 腳亂動,抓不住地。根基不牢。有云:“擰鉆子拔根,傳授不真。”
[防 治] 時刻注意氣沉丹田、五趾抓地,涌泉穴虛。根治方法肩25條。
28. 低頭
[病 癥] 不懂“虛領頂勁”乃是太極拳之綱。“低頭彎腰,傳授不高”。開始練拳老師要求不嚴格,自己對自身動作又不放心,總是向下邊看看而養(yǎng)成此毛病。楊澄浦云:“丟掉頂頭懸,白練三十年。”一針見血。
[防 治] 虛領頂勁,下頦里收,眼平視,頭部端正。“頭勁領不起則易倒塌”,“打拳全是頂勁,頂勁領好,全身精神為之一振。根治此病的一個好辦法就是照著鏡子打拳,目光注意鏡子中自己動作之正誤,則可避免低頭、歪頭、晃腦等病。
29. 仰頦
[病 癥] 也是由于不懂“虛領頂勁”是太極拳之綱。
[防治] 虛領頂勁,百會穴上領,下頦里收,眼平視。見28條。
30. 晃腦、歪脖
[病 癥] 也是由于不懂“虛領頂勁”是太極拳之綱,或由于頸部過活或過僵。
[防治] 見28條。
31. 眼呆
[病 癥] 不知目之所向。
[防治] 眼看對方,顧視左右。“心一動眸子傳之。”“眼不旁視,足證心不二用。”百拳之法,眼為先鋒。意念一動,眼神先去。要在練好拳架的基礎上,學習太極拳一招一式的用法(技擊法),懂得此式敵人在何方位,我如何接應,如何發(fā)放,眼神則之所向。
32. 怒目
33. 張口
34. 吐舌
35. 繃嘴
36. 努嘴
37. 皺眉
[病 癥] 以上32至37條均系精神緊張之病
[防治] 精神放松,神態(tài)端莊而自然,從容不迫,外示安逸,泰然自若,“靜運莫慌”。
38. 胸悶
[病 癥] 憋氣、氣悶、呼吸不順遂,氣上浮,或閉口運氣發(fā)勁,皆因不懂真氣運行之法。
[防治] 呼吸順其自然,采腹式呼吸,注重呼氣,氣沉丹田。“胸要含蓄,氣降丹田,無留橫氣于上。”“胸間松開,胸一松,全體舒暢。”
39. 手顫
[病 癥] 或是由于緊張;或是由于腰勁出不來而故意追求梢節(jié)彈抖勁。
[防治] 放松,掤勁不丟,注意勁起腳跟,行之于腿,主宰于腰,最后形之于手,節(jié)節(jié)貫串,從根節(jié)到梢節(jié),貫通一氣。不可只注意手上的氣力。氣既要灌到指梢,又要根梢統(tǒng)一,不可兩橛,做到節(jié)節(jié)都從要中發(fā),周身一家。
40. 單擺浮擱
[病 癥] 局部肢體動作上下左右內外互不協(xié)調,互不相隨,不以腰為主宰帶動全身,而是手動腰不動,或腿動手不動,不是周身一家。
[防治] 腰不動,手不發(fā);內不動,外不發(fā)。做到周身一家。丹田帶動,腰為主宰,發(fā)力點、支撐點、樞紐和發(fā)力點行程一個螺旋式的整體。即使某個梢節(jié)一動,也要走胸腰。真正做到“一動無有不動”,體現太極拳動作的整體性。
41. 前俯后仰
[病 癥] 身法不正。
[防治] 頂勁領起,以腰脊為中軸,做到中正而安舒。
42. 左右歪斜
[病 癥] 身法不正。
[防治] 尾閭中正。前去之中必有后撐,右發(fā)左塌,左發(fā)右塌,身法中正,八面支撐。
43. 忽高忽低
[病 癥] 忽而立起來,忽而特別低。尤其是提腿、動步動作時身軀忽高上縱,沉合之動作又忽而過于低下。起伏過大。
[防治] 陳式太極拳本來允許升沉,波浪式運行,但不能忽而過高,忽而過低,尤其倒卷肱、運手、斜行等式,更要注意避免忽高忽低,而升中有沉(重心、襠部)、沉中有升(頂勁不丟,或左升右沉,如金雞獨立等式)。
44. 雙重
[病 癥] 分不清虛實。
[防治] 上下左右虛實互換,左重則左虛,右沉則右虛。凡手下采、下按的一側,其下方的腿必虛,但是左手向前上發(fā)勁,左足(前足)可以是實。這與那種機械虛實論不同。
45. 斷續(xù)
[病 癥] 動作不連貫,勁斷、意斷、動作斷,中間停頓,不能一氣呵成。
[防治] 連綿不斷,勁斷意不斷,著著貫串,勢勢相承,絕無間斷。“拳之一道,進退不已,神氣貫串,絕不間斷”,“每勢將成,跡似停,氣卻不停,必待內勁徐徐運到十分充足,下勢之機躍躍欲動,方能上勢與下勢打通,中無隔閡,一氣流行。”另外,發(fā)勁之后一定要注意有個接勁,否則也是斷勁。
46. 凹凸
[病 癥] 圈弧不圓,氣勢不飽滿,為凹。動作越出方圓為凸。
[防治] 觸處成圓,內氣鼓蕩,外形飽滿,無過不及。
47. 缺陷
[病 癥] 動作丟缺,纏絲勁丟缺,內勁丟缺,也為缺陷。
[防治] 要做到快而不丟,不丟動作,不丟纏絲勁,不丟折疊勁。特別是二路拳速度快,更要注意做到快而不丟。另外,還有些人打拳不知道調整步型,不知道扣腳,也是一種缺陷。
48. 不到位
[病 癥] 拳勢運行中,往往有三個不到位之病,即:動作不到位,內勁不到位,眼神不到位,就慌忙于做下個動作。
[防治] 每個動作都要嚴格認真,做到三個到位,動作做到家,內勁貫到梢節(jié),眼神知其所向。精、氣、神要隨每個動作到位。
49. 扛重心
[病 癥] 倒換重心時,不懂襠走下弧,而是把重心直線扛過來。
[防治] 重心虛實變換襠走下弧,也就是讓倒換重心時,先松胯,襠部走“鍋底型”,以便動中求中定,動中求穩(wěn),做到隨遇平衡,穩(wěn)定平衡。
50. 神馳(心散)
[病 癥] 精神不集中,心靜不下來,或神態(tài)鋒芒外露,或打拳中思想開小差,邊打邊說話,皆不合此拳之要旨。心散也是打拳之大病。
[防治] “心中一物無所著,一念無所思”,洗心滌慮,壹志凝神,專注于拳,以意運氣,以氣催形,動中寓靜,打拳時只有專心致志才能使大腦得到調整,此乃太極拳最可貴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