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美麗的貓科動物無一例外都是食肉動物,它們廣泛分布于除南極洲和大洋洲的各洲,共有5屬38種。包括貓屬26種,代表有家貓、兔猻,而平時說的波斯貓、暹羅貓其實都是家貓;猞猁屬5種,代表有猞猁;云豹屬1種,即云豹;豹屬5種,老虎、獅子、雪豹等;還有獵豹屬1種,即獵豹。
猞猁,短尾巴是它的特點
百萬年來,貓科動物進化出了一套精良的“武器設備”。它們有完美的保護色,出色身體柔韌性和驚人爆發(fā)力,視覺、嗅覺、聽覺靈敏。
論靈巧,雪豹在貓科里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
出色的單兵獵殺能力造就了它們獨來獨往的行事風格,就連馴化已久的家貓至今都還保留著一絲對人愛搭不理的高冷。但凡事有例外,與另外37名貓族兄弟不同,獅子另辟蹊徑搞起了集體主義,成了唯一群居的貓科動物。
結(jié)果不算太壞,獅群成功稱霸非洲草原,不足的是給爭論許久的獅虎斗中老虎支持者們抓到了“把柄”:獅子戰(zhàn)力不行,所以才要數(shù)量來湊,虎勝!這顯然不是事實,如果你曾了解那些互有勝負的獅虎爭斗。連體型最小、僅有數(shù)斤的銹斑貓都能當獨行俠,獅子這種重數(shù)百斤、能躍10米遠的大貓怎會受制于能力危機?
看到那5至6厘米的犬齒沒,獅子絕對不好惹
從生存策略來看,大多數(shù)貓科動物除了繁殖季外都是單獨活動,捕食時它們通常采取潛伏突襲的方法。首先是隱蔽,然后借助森林、灌木叢等地形,靜觀獵物動向,隨后慢慢匍匐接近獵物,最后一擊斃命。
這個過程雖然簡單,但頗具藝術(shù)。通常這種時候它們一般會待在下風口,防止自身氣味被獵物發(fā)現(xiàn),同時盡量選擇從獵物背后發(fā)起進攻。如果獵物反應及時,貓科動物會象征性地追逐一段距離,然后草草收場,保存體力。
一只老虎突襲象背上的驅(qū)虎隊員
貓科動物捕獵技巧其實大同小異,不過這些小異也很有特色。生活在山林中的老虎深諳這種潛伏突襲之道。除了主動出擊,它們在了解獵物活動規(guī)律后,還會選擇躲在獵物不遠處守株待兔,有時它們能耐心等上幾個小時。
豹則更擅長空襲,它們偷偷躲在樹木、山石等高處,俯瞰下方出現(xiàn)的獵物,時機成熟一躍而下,如神兵天降殺得獵物措手不及。
獵豹的長尾巴有助于保持身體平衡,完成高難度轉(zhuǎn)身
而短跑冠軍獵豹選擇閃電追擊,無法收縮的爪子能像釘鞋一樣,迅速把獵豹的速度拉升到每小時100公里,并持續(xù)約30秒至1分鐘。不想死,就堅持1分鐘以上,如果你是一只正在逃命的羚羊。1分鐘后,獵豹多半會停下來,再跑下去身體過熱會讓它們虛脫。
有出色的捕獵技巧加持,大多數(shù)貓科動物通常能將捕食成功率保持10%到20%之間,在競爭激烈的大自然這已經(jīng)是個不錯的成績了。
而獅子單體的捕獵成功率通常只能在10%左右徘徊,主要原因是廣袤的非洲草原并不像叢林山地那么容易隱蔽,反而更適合能奔善跑的羚羊、角馬、疣豬等中小型獵物逃跑,更慘的是獅子也沒有獵豹的速度。
獵殺長頸鹿是一項大工程
像野牛、長頸鹿等幾百上千斤大型獵物需要5到6只獅子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獵殺,即便在協(xié)作捕獵的情況下,每年還有不少獅子被野牛的角刺傷或者被長頸鹿踢傷,嚴重時還會致命。
數(shù)量優(yōu)勢可以讓捕獵變得更安全
小的跑太快,大的搞不定,這是一只落單獅子必須面對的尷尬局面。當一只獅子出獵成功率小于10%的時候,它更愿意選擇集團作戰(zhàn),倘若它不想忍饑挨餓、曝尸荒野的話。
幼年時獅子有淡淡斑紋,有人猜測它們祖先來自叢林,不過尚未得到科學證明
但這還不是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集群生活帶來更高的繁殖成功率。獅群是個避難所,同時也是不錯的育兒所。如果身處獅群,雌獅就能暫時離群捕獵,不用擔心幼獅的安全,它離群期間,其他母獅會照顧幼獅。這很重要,平坦廣闊的草原少有地方適合藏身,同時也危機四伏。鬣狗常常會殺死無成年獅群保護的幼獅。
而另一方面,群居以及獅王掌控交配權(quán)的繁殖制度也很好保證了后代質(zhì)量,為種群的繁衍生息贏得先機。每當獅王老去,會有更強壯的雄獅挑戰(zhàn)并取代它。屆時繼承老獅王血脈的幼獅會被繼任者趕盡殺絕,不久母獅們會為新獅王產(chǎn)下更優(yōu)質(zhì)的后代。
成王敗寇
雄獅永遠遵循一個原則:入侵、殺戮、父權(quán)、衰亡。雖然殘忍,但有益種群。所以獨行俠也好,集體主義也罷,與強弱無關(guān),只是貓科動物應對不同自然條件的生存策略罷了。就像電影獅子王里說的,沒有智慧,力量也是沒用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