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一頭帥氣卷發(fā),外掛一張能裝3斤魚的“湯勺”嘴,健壯的身材,搭配時而犀利時而呆萌的眼神,這氣質搭配,只有網(wǎng)紅中的“戰(zhàn)斗機”——卷羽鵜鶘(Dalmatian Pelican,Pelecanus crispus) 才配得上。
說到鵜鶘,不少人第一反應是,啊,我知道,就是那種長著很大嘴的鳥,以前漁民養(yǎng)來抓魚的,抓到大魚了,要吐出來,真可憐。
是的,親,你說得都對,可那,真的不是鵜鶘,而是,他的好朋友,鸕鶿啊~~
鵜鶘和鸕鶿,傻傻分不清楚
鵜鶘,有著一張標志性的大嘴,擅長捕魚;而鸕鶿也長了張大嘴,并且也是捕魚技術了得,因此,鵜鶘、鸕鶿,傻傻分不清楚,也是可以理解的啦。不過看一下對比照,從外形上還是很好區(qū)分的。
普通鸕鶿(?劉潔蕓/WWF)
卷羽鵜鶘標準照 ? Pbrundel
我國最常見的普通鸕鶿,是一種分布甚廣、擅長潛水的水鳥,通常總是一襲黑衣,是令魚兒聞風喪膽的“水下殺手”!它們錐狀的長嘴最是鋒利,前端的勾子是使獵物一招斃命的武器。
然而,這些看起來黑黢炫酷的“水下終結者”,還是被“食物鏈頂端的人類“收”了。它們被古代的東亞漁民馴化,喉部被系繩,因此,好不容易捕到的大魚吞不進去,只能委委屈屈吐出,交給人類保管啦~從此,捕到的大魚都要“上繳”,只有小魚才是自己的食物,所謂被命運扼住了咽喉,也大抵如此。
鸕鶿捕魚? Robert Sullivan CC0
為什么命運的魔掌沒有拍擊在同樣大嘴吃魚的鵜鶘呢?
因為運氣好嘛?因為氣質出眾嘛?非也,其實是因為,它沒有鸕鶿好用。一方面,鵜鶘實在“人丁單薄”,另一方面,雖然也會抓魚,鵜鶘卻是只能在淺水區(qū)域“作業(yè)”,“成績”自然沒有鸕鶿好。而且很有意思的是,鵜鶘抓魚的原理不是扎或啄,而是用“勺”舀,發(fā)現(xiàn)魚以后,張開勺型大嘴,連魚帶水,一鍋端,然后再從嘴里慢慢把水擠出來,類似一個巨型“漏斗”。那產量和鸕鶿比起來,似乎顯得不太充足的樣子。
食物是維系鵜鶘和鸕鶿友誼的小船。卷羽鵜鶘通常單獨覓食,即使集群也只是2-3只,由于潛水能力差,他們的覓食范圍主要在淺水區(qū)域。不過偶然到了深水區(qū)倒也不必擔心,鵜鶘有時會去蹭鸕鶿的“wifi”,潛水高手鸕鶿在水下大展身手時,把魚群打亂,魚被趕到上層,這樣好朋友鵜鶘就能“舀”到魚了。
為了一口吃的,好朋友不惜大打出“嘴”,猜猜是誰贏? ? a_wilson
卷羽鵜鶘:網(wǎng)紅的日子也不好過
世界上有8種鵜鶘,卷羽鵜鶘是體型最大的一種,也很有可能是東亞最大的一種水鳥。因此,別的鵜鶘能上樹,卷羽鵜鶘就不行,因為,太!重!了!
帥氣的卷羽鵜鶘45度臉標準照 ?Olaf Oliviero Riemer
這不燙自卷的發(fā)型和標志性大嘴,這長相和氣質,怎么看都很“網(wǎng)紅”。如此神奇的生物,要說在國內見到野生種群,那大部分人可沒這個好運氣。
貌美如花雙鳥照 ? Sue Cro
按照繁殖地的不同,卷羽鵜鶘分成三個相對獨立的種群,分別在歐洲、中亞和蒙古國三地繁殖。希臘等地實施的保護措施已產生較好效果,歐洲繁殖種群數(shù)量的穩(wěn)定及有所上升,緩解了全球種群的下降趨勢,因此,IUCN紅色名錄的評估中,2017年卷羽鵜鶘的瀕危級別由易危(vulnerable)下調為近危(Near Threatened)。
然而,中國國內的種群情況卻很不樂觀。繁殖于蒙古國,越冬于我國東南部沿海的東亞種群面臨著極大的危險,據(jù)估計種群數(shù)量不超過150只,比大熊貓的數(shù)量少太多了,其保護工作迫在眉睫。
卷羽鵜鶘在蒙古西部主要的繁殖地哈爾烏蘇湖(?劉潔蕓/WWF)
卷羽鵜鶘曾遍布于蒙古和國內。像其他水鳥一樣,受到盜獵、濕地退化、人為干擾等多種威脅,它們的數(shù)量急劇減少?,F(xiàn)存的卷羽鵜鶘東亞種群只繁殖于蒙古國西部湖區(qū)的濕地,面臨著過度放牧、人為干擾、偷盜獵等多種威脅。
Catsadorakis, G.; D. Portolou (compilers). 2017. Status Report for the Dalmatian Pelican (Pelecanus crispus). Report of Action A6 under the framework of Project LIFE EuroSAP (LIFE14 PRE/UK/002). Hellenic Ornithological Society and Society for the Protection of Prespa (unpublished report). https://www.trackingactionplans.org/SAPTT/downloadDocuments/openDocument?idDocument=30.
? Nick Fielding
蒙古西部的游牧民族,有著用鵜鶘嘴為賽馬刮去汗水的傳統(tǒng),鵜鶘嘴被認為是能夠給賽馬帶去好運的神器,這也導致了對于卷羽鵜鶘的偷獵。而近些年來,市面上逐漸出現(xiàn)了用鵜鶘嘴加上寶石和貴金屬制作的藝術品,一旦進入收藏品的市場,鵜鶘未來的情況實在堪憂。
而從繁殖地到我國東南部沿海,還要經(jīng)過漫長的地廣人稀的干旱地帶,對于卷羽鵜鶘至關重要的濕地位置尚缺乏科研支持。氣候變化、放牧等導致的濕地的喪失,使得遷徙過程中重要的覓食停歇地進一步縮減。
越冬地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例如溫州灣、杭州灣、廣東福建沿海,這些地區(qū)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卷羽鵜鶘面臨著棲息地喪失、人類干擾和食物資源減少造成的種種威脅。
由于數(shù)量十分稀少,分布有限,缺乏研究,對于東亞種群的卷羽鵜鶘,我們知之甚少。這對于該種群的保護,更是增加了很多阻礙。
慈溪灘涂越冬的卷羽鵜鶘 ? 施建慶
準網(wǎng)紅卷羽鵜鶘表情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