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傷寒
扶陽氣、保胃氣、存津液。
藥 辛甘化陽,酸甘化陰。
陰實 實癥出來的現(xiàn)象是有持繼性的。
少陽半表半里之樞機。三焦半上半下之樞機。
六經(jīng)辯證是后世醫(yī)家,對三陰三陽辯證的簡稱。三陰三陽,是人體經(jīng)絡里氣的多少。所以“氣化”二字是是傷寒重點。呵呵,氣就是水,水蒸氣,攜帶熱能,所以屬陽。
清·柯韻伯、徐靈胎。以方分類,將傷寒論112方分為桂枝湯、麻黃湯、葛根湯、柴胡湯、梔子豉湯、承氣湯、瀉心湯、白虎湯、四逆湯、理中湯等12類,每類以主方冠名,主方之下,列述論中有關(guān)方劑證治條文。"仲景之方因癥而設,非因經(jīng)而設,見此證便與此方,是仲景活法。"
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也。 膀胱主毛竅的功能,和三焦有關(guān)。陽氣布達于體表,需要借助三焦水火氣機之通道。臨床上有少陽病的三焦氣機不暢和致太陽表氣不和的癥狀。
中醫(yī)的臓腑概念不是以解剖學的結(jié)構(gòu)為邊界的,而是以整個系統(tǒng)的功能為邊界的。
陽氣化生于下焦、補充于中焦、宣發(fā)于上焦。 下焦腎陽溫煦膀胱氣化,化生陽氣;陽氣在體表的不斷消耗又需要借助中焦脾胃所攝入的水谷精微補充能量。所謂腹中無食身上寒;陽氣主表的功能還必須借助于上焦肺氣的宣發(fā),肺把津液布達體表,也把陽氣布達體表。從這個意義上說三焦就不是胰腺。
今 遲脈主陽虛,氣血運行遲滯,導致脈遲。
傷寒論中,遲脈除了主陽虛,還常主陰血不足,導致氣血運行遲滯。 例原文說:“尺中遲者,不可發(fā)汗,何以知然,以營氣不足血少故也。” 這個遲脈仲圣這里主營血虛。
浮脈主病的兩種脈理。一浮脈主表,正氣抗邪于表,氣血浮盛于外,脈輕取即得。主表的浮脈,輕取即得,重按少力,舉之有余,按之不足,如水漂木。
傷寒論中,浮脈還可以主熱。主熱的浮脈,輕取即得,重按滑數(shù)有力。脈理:里熱盛,鼓動氣血,氣盛血涌,血管擴張,脈輕取即可。例:
“心下痞,按之軟,其脈關(guān)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
“小結(jié)胸證,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
“傷寒脈浮滑,表無寒,里有熱,白虎湯主之”。都是主熱的浮脈。
太陽傷寒,脈陰陽俱緊,是浮緊。
少陰傷寒,寒邪盛,傷少陰里陽的脈陰陽俱緊,是寸關(guān)尺三部脈俱沉緊。
病有發(fā)熱惡寒者發(fā)于陽,無熱惡寒者發(fā)于陰。發(fā)于陽,七日愈。發(fā)于陰,六日愈。
汗出、熱退、脈靜、身涼。 判斷病人回歸健康。
固陽攝陰 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
太陽病大提綱:A本證、B變證、C類證。
A太陽本證
1、表證分桂枝湯(有汗中風)和麻黃湯(無汗傷寒)麻桂合方。
2、腑證分太陽蓄水證(五苓散證)和太陽蓄血證(桃核承氣湯,抵當湯、丸證)
B太陽變證
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對于變證(壞?。邿嶂?,熱者寒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
1、 虛煩證。2、 心陽虛。3、 水氣病。4、 脾氣虛。5、 脾陽虛。6、 腎陽虛。7、 陰陽兩虛。
8、 結(jié)胸病、臟結(jié)、
C太陽類證:十棗湯證瓜蒂散證
太陽表證的分類提綱:太陽中風、太陽傷寒、太陽溫病、風溫。
這四種病的共同特征都是發(fā)熱。
1、發(fā)熱、汗出、惡風,脈浮緩的這是太陽中風。
2、惡寒、發(fā)熱、無汗、身疼痛的這是太陽傷寒。
3、發(fā)熱而渴、不惡寒的,這是太陽溫病。
4、高熱、汗出而熱不退的,這是風溫。
#桂枝湯適應證#
#桂枝湯禁忌證# (16、17、19、)桂枝湯,解肌祛風,調(diào)和營衛(wèi),補正力強,發(fā)汗力弱。單純的太陽傷寒表實證(麻黃湯證)不宜桂枝湯。病人內(nèi)有溫熱、內(nèi)有毒熱內(nèi)癰的不宜桂枝湯,桂枝湯必竟是辛溫方劑。所以有“桂桂下咽、陽盛則斃;承氣入胃,陰盛以亡”的說法。
#桂枝湯的加減應用# 1、桂枝加葛根湯(14);2、桂枝加厚樸杏子湯(18、43);3、桂枝加附子湯(20);4、桂枝去芍藥湯(21);5、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22);6、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62)
#麻黃湯適應證# 1、太陽傷寒表實證(3、35、51、52、37);2、太陽、陽明兩經(jīng)經(jīng)表均為寒邪所傷,太陽偏重(36);3、太陽傷寒與衄解(46、47、55)。
#麻黃湯禁忌證#(麻黃九證,廣所有辛溫發(fā)汗方劑禁忌):從正氣角度凡陰、陽、氣、血諸不足者。從邪氣角度,或濕熱、或毒熱、或虛熱內(nèi)盛、陰虛火旺者。(83、84、85、86、87、88、89、50、49)
#麻黃湯的加減應用更合理的應該叫做 傷寒兼證#。1、葛根湯(32、33)葛根加半夏湯2、大青龍湯(38、39)3、小青龍湯及小青龍湯或見癥的加減(40、41)。
#麻桂合方#
(37),病人從脈浮緊到脈浮細,這是個好事。理:“大則病進,小則平。” 病人汗后正傷,脈當細。脈細、嗜臥為欲愈,提示“邪已去,正未復”。
麻黃湯: 麻黃、桂枝、甘草 三味藥的劑量比例,約為 3:2:1。
麻黃八證分三組: 第一組:惡寒、發(fā)熱。 第二組:諸痛證。 第三組:無汗而喘。
《醫(yī)宗金鑒》總括 陽明經(jīng)表受邪(寒邪) 歌決:“葛根浮長表陽明,緣緣面赤額頭疼。發(fā)熱惡寒身無汗,目痛鼻干臥不寧。” 這一證候,在臨床非常少見,陽明多氣多血之經(jīng),邪入陽明經(jīng)表之后,很容易循經(jīng)入里化熱,出現(xiàn)陽明熱證、實證。
衄血不止,高熱依然不退。那么當注意,可能不是衄解的問題,而是病情有了新變化,寒邪入里化熱、熱邪內(nèi)入營血,熱迫血妄行。由此看來選擇麻黃湯發(fā)汗和選擇犀牛地黃涼血止血 就在一線間。
陰盛則躁。陽盛則煩。
葛根湯 是桂枝湯底+葛根+麻黃組成的。
五個方子的異同:
1、麻黃湯發(fā)表中兼有喧肺平喘的功效。 杏仁
2、桂枝湯發(fā)汗解表中兼有養(yǎng)陰斂營的作用。
3、葛根湯發(fā)表中兼有升津舒經(jīng)的效果。 麻黃 區(qū)別桂枝加葛根湯。
4、大青龍湯發(fā)表中兼有清熱除煩的作用。 石膏
5、小青龍湯發(fā)表中兼有溫化水飲的功效。 干姜、細辛、五味子
麻桂各半湯(23):寒邪重則身痛,寒邪輕則身癢。
#氣分證-太陽蓄水證#
#血分證-太陽蓄血證#
膀胱腑的功能 1、化生陽氣,輸布到體表,作為太陽衛(wèi)外之氣的來源之一。(麻桂證)2、化生津液,輸布上承。(病則口渴、消渴、煩渴、渴欲引水水不解渴。)3、排出廢水。(病則小便不利、尿少、水停體內(nèi)四處為患,證見水逆、水痞。入里化熱、少腹苦里急。)
五苓散證 除上一條2、3證見外,還當有總證(身熱、脈浮或浮數(shù)等表證。) 成因:1、表邪不解,邪循經(jīng)入腑,使膀胱氣化失司。2、在患太陽表證期間,膀胱氣化機能底下的情況下、飲水過多、不及氣化、水液內(nèi)留阻遏膀胱氣化功能。鑒別證狀口渴、小便不利。
(106)桃核承氣湯太陽經(jīng)別散布于心故而雖熱血互結(jié)于下焦也會出現(xiàn)如狂的精神狀態(tài)。
(106)桃核承氣湯中桂枝開血熱之凝結(jié),它有開結(jié)氣的作用。
抵當湯 水蛭(海軍) 虻蟲(空軍) 桃仁(陸軍) 大黃(特種兵) 八面包圍協(xié)同作戰(zhàn) 集活血化淤藥物之大成 一個藥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它的性味歸經(jīng)功效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124)抵當湯 熬就是炒的意思。 西漢楊雄《方言》:凡以火干五谷之類,自山而東齊楚以往謂之熬。關(guān)西隴冀以往謂之焙,秦晉之間或謂之炒。
影響氣機 伴見發(fā)黃 肝膽主氣機疏泄,身發(fā)黃。 影響到了肝膽功能。
(120)隨吃隨吐,謂之熱。朝食暮吐,謂之寒。
(122)數(shù)脈不主熱。胃中虛冷。故吐也。
脾陽虛 ,見太便稀溏。腎陽虛,見到下利清谷、完谷不化。
《方言》:差、間、知, 愈也。
(76)反復顛倒、心中懊憹。似熱非熱、似餓非餓、似脹非脹、似痛非痛的感覺 指的是就像吃了生烏頭的感覺。也可以空腹吃紫皮蒜試試。好吧,既然語言講不清楚只能意會,那改天我也買頭蒜試試。
(76)虛煩 不是指正氣虛,而是指無形邪熱留擾胸膈。
眠通瞑 閉目靜心的意思。 睡覺仲景用寐。
(76)若吐者梔子生姜豉湯 吃完后 得吐者,止后服。 這里不是說生姜溫胃止嘔的作用小了 而是正氣自發(fā)借吐祛邪的轉(zhuǎn)機 只好轉(zhuǎn)的表現(xiàn)。
#虛煩證治#
#邪熱壅肺# 麻杏石甘湯證 (63、162)汗出而湍,除外麻黃湯證與小青龍湯證的無汗而喘。不可更行桂枝湯,除外桂枝加厚樸杏子湯證的中風兼喘。無大熱者,除外陽明里熱迫肺見喘,迫津液外出的汗出而喘。只剩下邪熱壅肺,肺失宣降,肺氣上逆而喘,里熱迫津液外出,所以會出汗。
麻黃與桂枝配 發(fā)汗散寒。 麻黃與白術(shù)配 利尿。 麻黃與石膏配 宣肺平喘。
麻黃湯--大青龍湯--麻杏石甘湯--白虎湯--承氣湯。 病由表及里。
白虎人參湯證 是一個胃熱彌漫,津氣兩傷的癥候。
少陽病的特點是經(jīng)腑同病。
補心陽 ,用桂枝、甘草。補脾陽,用甘草、干姜。補腎陽,用附子、干姜。補肝胃 散寒,用吳茱萸和生姜。
#心陽虛#
桂枝甘草湯證 是心主血脈功能失常。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證 是心主神志功能失調(diào)。
(117)奔豚 寒氣奔豚 桂枝加桂湯。 水邪奔豚 苓桂湯。 郁火奔豚 奔豚湯。
#水氣病#
陽不足 陰往乘之。水氣病。
導致水氣病的 可以是心陽虛 鎮(zhèn)攝無力。 治用 苓桂棗甘湯??梢允瞧㈥柼撨\化無力。 治用 苓桂術(shù)甘湯。 可以是腎陽虛溫煦無力。 治用 真武湯。
仲景凡見到胸悶的都不用芍藥。凡見到臍下悸或臍上悸的都不用白術(shù)。 芍藥酸斂陰柔,不利于胸中氣機的暢達。 白術(shù)有補氣升提的作用,容易引發(fā)奔豚。
溫化水飲 先行小青龍湯 三五付 后苓桂術(shù)甘湯來緩消。
茯苓甘草湯的別名也叫苓桂姜甘湯。桂枝人參湯的別名叫理中湯。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shù)湯的別名也叫苓芍術(shù)甘湯。
小建中湯 是桂枝湯底方 加重芍藥 加飴糖。
葛根芩連湯證是里熱下利,兼表證發(fā)熱。桂枝人參湯證是里虛寒下利兼有表證之發(fā)熱。
虛證 喜溫喜按、時滿時減。 治用理中湯。 實證 腹?jié)M不減,減不足言,按之痛。 治用大承氣湯。 虛中夾實 治用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
脾虛 (66)虛中夾實的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證。 (102)氣血兩虛的小建中湯證。(163)表里同病虛寒下利的桂枝人參湯證。
急煎頓服 桂枝甘草湯 急救心陽。小劑量的桂枝甘草湯善后。 干姜附子湯 急救腎陽。 四逆湯為干姜附子湯善后。
弱者先傷。
腎陽虛: (61)腎陽虛衰的干姜附子湯證。(69)陰陽兩虛的茯苓四逆湯證。陰指的是心陰虛,陽指的是腎陽虛。(82)陽虛水泛的真武湯證。
水停胃中苓桂姜甘湯證 與 太陽蓄水的五苓散證 比較 沒有影響的膀胱腑的氣化機能。臨證沒有小便不利及口渴。 五苓散的方子苓桂術(shù)都有可以看成是苓桂劑的一種。
芍藥 一個酸斂陰柔的藥 怎么能利小便呢。 答:芍藥 能養(yǎng)肝血、肝能助疏泄而暢三焦,然后小便利也。
(29)甘草干姜湯證中“煩燥” 臨證以煩為主,那是陰虛火旺,虛熱擾心。以躁為主,那是陽虛陰盛,弱陽與盛陰相爭,爭而不勝的病機。
芍藥甘草湯 在朱氏集驗方里 叫 去杖湯。 治腹痛如神,脈遲為寒,加干姜,脈洪為熱,加黃蓮。 也可以治痛經(jīng)哦。治痙攣性痛。
(68)芍藥甘草附子湯陰陽兩虛證 惡寒乃腎陽虛,表陽不固,溫煦失司。甘草附子辛甘化陽,溫補腎陽。陰血虛,筋脈失養(yǎng),小腿肌肉痙攣,芍藥甘草酸甘養(yǎng)陰。一共三味藥,這個組方思路多牛呀。為什么還疑非仲景方呀?
酒有三種 都是米酒:1、事酒隨釀隨吃,也叫醪糟酒。給辦事的人吃的。 2、白酒冬釀春成,也叫久白酒。宴賓客用的。 3、清酒冬釀接夏而成,祭祀天地和祖先用的。 在炙甘草湯中用大量清酒與藥同煮的目的之一,用乙醇提取藥中有效成份。 清酒的作用 另有 養(yǎng)血通脈,行藥滯。《周禮·天官·酒正》
炙甘草湯方中 麻仁 的作用 :防止 心臟病人便秘在蹲臭臭的時候,死在廁所里不及救治。
(178)結(jié)主邪盛,代主正虛。所以有“結(jié)生代死”的說法。
#陰陽兩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