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張栻《南軒易說》考辨

 

〔提  要〕張栻《南軒易說》,原名《南軒先生張侍講易說》,十一卷,解釋《周易》經傳。從元代中后期開始,該書部分內容逐漸脫佚。今本《南軒易說》僅解《系辭》以下部分內容,其名稱、卷數(shù)均經四庫館臣修改,并非其舊?!端膸烊珪偰俊芬詮垨虿唤忉尅吨芤住飞舷陆浄鞘?。

〔關鍵詞〕張栻;《南軒易說》;《四庫全書總目》;考辨

    張栻(1133-1180)字敬夫,后避諱改字欽夫,又字樂齋,號南軒,學者稱南軒先生。卒謚宣,人稱張宣公。南宋漢州綿竹人。張栻是理學中“湖湘學派”的代表,是與朱熹、呂祖謙鼎足而立的“一世學者宗師”[1](p322)。張、朱、呂三人被時人譽為“東南三賢”。以張栻為代表的“湖湘學”、以朱熹為代表的“閩學”和以呂祖謙為代表的“婺學”鼎足而三,對當時和后世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元方回更稱:“衣冠南渡,得其(道學)傳而尤親切者,吾晦庵與南軒爾?!盵2](卷35《南軒集鈔》)在易學上,張栻以《南軒易說》一書聞名于世,頗受重視。不過,今通行本《南軒易說》的書名、篇卷、內容并非原樣,疑誤學者甚巨,不可不辨。

    《南軒易說》,原名《南軒先生張侍講易說》,十一卷。朱熹《右文殿修撰張公神道碑》、楊萬里《張左司傳》、《宋史·張栻傳》均未記載。今《南軒集》卷28《答吳晦叔》稱:“《系辭說》亦已裒集?!盵3](p949)是張栻有《系辭說》一書。南宋馮椅《厚齋易學》著錄有:“《張侍講易說》?!兑渍f》十一卷,題‘南軒先生’。張侍講名栻,字敬夫,廣漢人,南軒其自號也。其學出于五峰胡仁仲(宏),以周(敦頤)、程(頤)為宗。”[4](附錄二)據(jù)《宋史》卷425《馮去非傳》,“去非,淳祐元年(1241)進士”,“父椅字儀之,家居授徒,所注《易》”等書“合二百余卷”[5](p12677),而《厚齋易學自序》題為“宋嘉定十年丁丑歲” [4](卷首),即1217年,則馮椅去張栻不過數(shù)十年,所著《厚齋易學》離張栻逝世僅37年而已,其記載自當可信。宋末元初人俞琰記載“魏晉以后唐宋以來諸家著述”,稱:“南軒先生張栻敬夫撰《易說》?!盵6](卷4)元胡一桂《周易啟蒙翼傳·中篇》著錄為:“張南軒先生栻《易說》十一卷,學出五峰,以周、程為宗。”[7]其說與馮氏同。而董真卿《周易會通》載:“張氏栻敬夫南軒先生,廣漢人,謚宣公,《易說》十一卷,《乾》《坤》闕,學出五峰胡氏,以周、程為宗?!盵8](卷首《姓氏》)是馮、胡、董三人的著錄相同,《南軒易說》為十一卷無疑。

    四庫館臣稱:“曹學佺《蜀中廣記》載是書十一卷,以為張浚所作??伎!蹲蠋r易傳》,其本猶存,與此別為一書,學佺殊誤?!盵9](卷3《南軒易說提要》)今查《蜀中廣記》卷91《著作記》專門著錄歷代著述,載:“《易解》及《雜說》十卷,綿竹張浚撰。張敬夫栻,其子也,又作《太極圖說》。”[10]未著錄《南軒易說》。同書卷42《人物記·張?!份d張浚“所著有《易解》及《雜說》、《詩、書、禮、春秋解》、文集十卷,奏議二十卷”,與《著述記》所載同,而于同卷《人物記·張栻》中未記載張栻著作。據(jù)此而言,曹氏的記載當不誤,不知館臣何據(jù)。清人朱彝尊《經義考》亦著錄:“張氏栻《易說》十一卷,未見?!盵11](卷28)并引有董真卿說。

    今《四庫全書》本《南軒易說》為曹溶從元胡順父刊本傳寫,始于《系辭》“天一地二”章,僅存《系辭上》卷下、《系辭下》、《說卦》、《序卦》、《雜卦》,分為三卷。《提要》注稱:“內府藏本?!卑?a target="_blank">吳焯《繡谷亭薰習錄》稱:“是編曹氏倦圃舊藏鈔本,不分卷帙。后跋云:‘廉使東泉王先生傳授正本,贛州路總管府知事吳將仕樟董刊,后學胡順父書?!I甚多,不止《乾》《坤》二卦也?!盵12](經一《南軒先生張侍講易說》)吳氏藏本與內府藏本同為曹溶抄本,胡玉縉疑曰:“案:同一曹鈔本,一在內府,分卷,一在吳氏,不分卷,豈有兩鈔本歟?”[13](卷2《南軒易說提要補正》)胡氏的判斷甚是,吳氏所藏曹溶抄本確有兩本。沈家本《南軒易說跋》已有所說明:“原本卷首有曹溶‘鉏菜翁’、‘吳城’、‘繡谷亭’、‘續(xù)藏書’四朱記,卷中有‘吳城’、‘敦復’各朱記,卷首又有翰林院印。曹倦圃晚年自號鉏菜翁,好收宋元人文集,有《靜惕堂書目》。吳焯,錢塘人,字尺鳧,構亭曰繡谷,自號繡谷老人。其長子名城,字敦復。此書卷末跋語云:‘《靜惕堂古林書目》有此,此即其藏本也,從湖州書賈得之,識數(shù)語以志喜。’當為吳敦復所記。后亦有‘繡谷亭’、‘續(xù)藏書’朱記,當為敦復續(xù)獲之本,故以‘續(xù)藏’為別。以此推之,此書原為倦圃所藏,后歸吳氏。乾隆間四庫館開,城弟玉墀恭進書一百數(shù)十種,此書當即在其中?!端膸炷夸洝酚诟鲿凶⒚鳌憬瓍怯褴也乇尽?,皆為其所進之書,而此書獨注云‘內府藏本’,殆編錄之偶誤歟?書曾入四庫館,故有翰林院印。胡序末有鉤摹三小印,一作‘謙卦’,一曰‘贛州胡氏’,一曰‘和卿’,并同《總目》所說,知確為當時真本。此流傳之蹤跡可以考見者也?!盵14](卷首)沈家本于同治甲戌(1874)“于廠肆見而購歸”,并將其刊刻入《枕碧樓叢書》中。《四庫全書總目·南軒易說提要》說:“溶所傳寫,僅佚其上卷之上耳?!笔丘^臣所據(jù)曹溶鈔本是分卷的。沈家本所得吳城續(xù)藏本分作五卷,正是《四庫》底本?!对鲇喫膸旌喢髂夸洏俗ⅰ贩Q:“《四庫》著錄系曹溶從元刻傳鈔本,不分卷?!盵15](卷1)此不分卷本當為吳焯原藏本,與《四庫》底本即吳城續(xù)藏本不同。

    《枕碧樓叢書》本《南軒易說》實據(jù)明抄本刊行,底本與《四庫全書》的底本相同。北京圖書館現(xiàn)藏明抄本《南軒先生張侍講易說》即為二版本之底本。《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載:“《南軒先生張侍講易說》五卷,宋張栻撰,明抄本(《四庫》底本),吳城跋。一冊。九行,二十字。藍格白口,左右雙邊?!盵16](經部易類)此本《說卦》、《序卦》、《雜卦》分作三卷,而四庫館臣并之為一卷,故全書作三卷。明抄本原題《南軒先生張侍講易說》,與馮椅的記載相符,當為其舊,館臣改作《南軒易說》,沈家本亦從之?!墩肀虡菂矔繁九c《四庫全書》本底本相同,內容無異,但個別字句仍有出入。

    《南軒易說》由十一卷變成五卷或三卷,其間自有脫佚,自元董真卿已云然。元胡順父為《南軒易說》作序,稱:“至元壬辰(1292),魯人東泉王公分司廉訪章貢等路,公余講論,因言辭謝衰病,家食數(shù)年,從事于《易》,嘗誦《伊川易傳》,特闕《系辭》,留心訪求,遂得南軒解說《易·系》,繕寫家藏,好玩如寶。圣人之言:‘無有師保,如臨父母?!瘹J哉欽哉!儻合以并傳,斯為完書。乃出示知事吳將仕及路學宿儒,議若命工,刊之學宮,以補遺闕,使與《周易程氏傳》大字舊本并行于世可乎!將仕洎諸儒復命曰:斯文也,蓋有待于今日也,后之學者幸莫大焉!順父承命校正,敬錄以付匠氏,并序其概于后?!盵14](卷首)四庫館臣據(jù)此認為:“是初刊此書,亦僅托始于《系辭》,溶所傳寫,僅佚其上卷之上耳?!盵9](卷3《南軒易說提要》)由此否定董真卿說。這里有三方面值得商榷。其一,東泉王公留心訪求的是《伊川易傳》所闕的《系辭》以下解說,即當時的目的是補《伊川易傳》之未備。對于《伊川易傳》已有的上下經等的解說并不留意。因此,如果張栻解說了《易》上下經,東泉王公也不會留意。其二,東泉王公所得明顯是張栻《系辭說》,他并未言張栻無上下經、《彖》、《象》、《文言》的解說,即所稱是“南軒解說《易·系》”,不是《南軒易說》。二者是否同一并沒有說明,反倒更似《系辭說》當時曾單獨成書。其三,四庫館臣所說“初刊此書”僅是就手上現(xiàn)有傳本的論斷。準確地說,“初刊”的是“南軒解說《易·系》”,而不是《南軒易說》?!赌宪幭壬鷱埵讨v易說》應當還有更早的刊本。

    對于另外一種意見,四庫館臣則僅據(jù)《經義考》引董真卿說,不查董氏原書,不信其說。董、胡同為元人,四庫館臣疏于查考,如此信一疑一,實不可信據(jù)。按董真卿《周易會通原序》稱:“茲當大衍用數(shù)之年,是為天歷初年蒼龍戊辰天開之月陽復后十日庚辰?!盵8](卷首)即此序作于元天歷元年(1328),已近元代后期,顯比至元壬辰(1292)晚。董氏稱“《乾》《坤》闕”,則其時除《乾》《坤》外皆存,董氏自當見過才有此說。查考《周易會通》原書,《乾》《坤》兩卦之后已間引南軒之說。如《屯》卦辭“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纂注稱:“南軒張氏曰:物之始萌必勾攣拳曲,可見《屯》之義矣?!盵8](卷2)此南軒張氏之說就當是稱引卷首《姓氏》中所列張栻《易說》。查考南宋馮椅《厚齋易學》,其中亦間引張栻《易說》。如《屯》“十年乃字,反常也”注稱:“張敬夫曰:屯者,其物之初也。與故有好,婚媾之象?!盵4](卷6)兩書引張栻之說尚多,此不贅舉。將其引文與張?!蹲蠋r易傳》相對照,并不相同,實別為一書無疑。此外,宋末元初人俞琰著《周易集說》不但引張?!兑讉鳌罚惨袕垨颉兑住方?,如《夬·象》引:“南軒張氏曰:居德則忌,言不居其德?!盵17](卷13《象辭上》)并稱蔡節(jié)齋淵“蓋祖南軒之說”。俞琰《讀易舉要》也曾對張栻的解說作出評價,如:“張南軒曰:‘《咸》六爻未嘗言心,文王于四言思?!粍t南軒蓋以爻辭為文王之辭也明矣?!盵6](卷3)此亦不似未見《南軒易說》的摘句作論。元李簡在《學易記原序》中說:“比遷東平,積謬說百余段,及得胡安定(瑗)、王荊公(安石)、南軒、晦庵、誠齋(楊萬里)諸先生全書及楊彬夫所集五十家解,單沨所集三十家解。”[18](卷首)該序末尾署為“中統(tǒng)建元庚申秋七月望日”,是為中統(tǒng)元年(1260)[1]。是宋末元初張栻《易》著完整無闕,其版本比胡順父刊刻的《南軒易說》還早。又考《學易記》原書,其中亦多次引錄張栻《易說》,如《屯》:“南軒曰:一元之氣動乎重陰之下,險礙未通,所以為屯。屯者,物生之初歟?故六二有女子字育之象。今物之始萌必鉤攣拳曲,可以見屯之義矣。在時則君子力微而未伸,險塞而難進,故六爻之義皆不可有攸往?!盵18](卷1)與董真卿引文相比,此條更為完整。胡一桂著《易附錄纂注》十五卷,其中引張栻《易說》非一。如《剝》“六五,貫魚以宮人寵,無不利”纂注稱:“南軒張子曰:五雖君位,而卦有陰為之主不取君義者,《坤》、《剝》、《遯》、《明夷》、《歸妹》、《旅》也。非人君處,故無君義?!盵19](卷1)據(jù)胡一桂《周易啟蒙翼傳·中篇》的著錄,則此亦當張栻《易說》無疑。綜合以上諸家著引,張栻確實注釋過《周易》上下經等內容,絕非僅解《系辭》以下。邵懿辰說:“此本出自曹溶家,上下經全佚,惟存《系辭》。然《系辭傳》托始于‘天一地二’一章,亦非完本。蓋元人刊本,以《程子易傳》闕《系辭》,割栻書補之,后又佚其前半也?!盵15](卷1)稱元人刊本并非完本無疑是正確的。其說“割栻書補之”則非是,因為張栻《系辭說》確實單獨刊行過(見下文)。完整的《南軒易說》在元中后期開始脫佚,終至不傳。據(jù)馮椅、胡一桂、董真卿說,張栻《易》上下經及《彖》、《象》等的解釋以周敦頤、程頤之解為宗。

    今所存《易說》蓋因胡順父刊刻,與《伊川易傳》一起流傳下來,成為不全之本。考楊士奇《文淵閣書目》卷2著錄:“《南軒易說》一部四冊,殘闕?!赌宪幰渍f》一部三冊闕。《南軒系辭說》一部四冊闕。”[2]錢溥《秘閣書目》易類著錄:“《南軒易說》,四?!赌宪幭缔o說》,四?!比~盛《菉竹堂書目》卷1著錄:“《南軒易說》四冊?!赌宪幭缔o說》四冊。”這些著錄充分說明《系辭說》確實曾單獨刊刻而廣為流傳,胡順父所刊刻者就應當是此書,而四庫館臣所作推斷并不合理。這些書目所著錄的《南軒易說》與《南軒系辭說》冊數(shù)雖同,但名稱不一,《南軒易說》似解釋六十四卦及《彖》、《象》、《文言》者,《南軒系辭說》則似解釋《系辭》以下部分內容者。如果二者是內容不同的兩書,將其合而為一,其卷冊大體與《南軒先生張侍講易說》十一卷相當。“《文淵閣書目》即修《永樂大典》所征之書”[9](卷19《周官新義提要》),所以今殘卷《永樂大典》中仍收錄有《南軒易說》。如《永樂大典》卷1200解釋“《易》之興也”至“此之謂《易》之道也”即著引“張南軒說”[20](第一冊,p586)。而焦竑《國史經籍志》卷2、朱睦 《萬卷堂書目》卷1均只著錄“《南軒易說》四卷”。遺憾的是,今天留存的《南軒易說》與這些著錄卷數(shù)、名稱多有不合,難知其究竟,俟來哲再作深考。清朝敕撰《續(xù)通志》卷156著錄《南軒易說》三卷,宋張栻撰;《續(xù)文獻通考》卷142載《南軒易說》,無卷數(shù),提要與《四庫全書總目》相近。前者據(jù)《文淵閣書目》,后者據(jù)《四庫全書總目》。

    另一方面,張栻易說確實重在《系辭》以下,或者說南軒之《易》以《系辭說》為重,因此被后人重視,流傳至今。這一點,《南軒文集》有相關記載。張栻《答陳平甫》書,陳平甫“欲請足下以己精思,探三圣人之用心,又會以河南、龜山、漢上之說,續(xù)成上下《系》、《說卦》、《序卦》、《雜卦》解五篇,傳之同志,以貽后代”。張栻回復說:“某近裒集伊川、橫渠、楊龜山《系辭說》未畢,亦欲年歲間記鄙見于下。如漢上之說雜而不知要,無足取也?!盵3](p971)是當時張栻正致力于輯程頤、張載、楊時易說于一體,間附以張栻自己的意見纂著《系辭說》。對于朱震《漢上易傳》,張栻則以其雜而不知要,排斥不取。《答吳晦叔》則稱“《系辭說》亦已裒集”[3](p949),是當時已完成《系辭說》的編纂工作。此外,張栻還專主以《系辭》解說《周易》經文。朱熹就說:“欽夫說《易》,謂只依孔子《系辭》說便了。如說:‘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如此說,便了?!盵21](p1662-1663)而關于張栻解釋有上下經的《易說》,《南軒集》中未見提及,所以《系辭說》最為所重。

    胡一桂著《周易啟蒙翼傳》,在《傳授》中言及朱熹易學時,附言其友呂祖謙、張栻《易》著,稱:“先生(朱熹)之友,東萊呂祖謙伯恭父定《古易經傳》十二篇一卷、《音訓》二卷、《系辭精義》二卷?!豆乓住?,《本義》依之。南軒先生張栻敬夫著《系辭說卦序卦雜卦解》,其于麗澤講習之益深矣?!盵7](中篇)此《系辭說卦序卦雜卦解》當即是《系辭說》。在《傳注》中,胡一桂著錄《南軒易說》,而在此并不提及該書,說明當時張栻與朱熹反復講益者在于《系辭》諸篇,《系辭說》更為所重,而有別于《南軒易說》?!赌宪幖分杏涊d張栻與朱熹討論者幾乎都在《系辭》以下。張栻稱:“諭及‘易與天地準’以下一章,細看,惟文義聯(lián)屬處猶有所未達,方更詳之,恐有定論,幸見教。近看‘和順于道德而理于義’,恐正是謂《易》書之義,蓋與上四句立語同,后一句乃是總括圣人作《易》,所謂生蓍倚數(shù)、立卦生爻理義,皆窮理盡性至命之事也,不識如何?”[3](p846)經過深入思考,張栻與朱熹之見逐漸取得一致:“‘易與天地準’章,后來愚意亦近是,然不如來說之詳明,更不寫去。”[3](p854)從朱熹寄與張栻的書信來看,其中論及《周易》者亦在《系辭》以下內容。如《答張敬夫問目》中解釋“‘夫《易》何為者也’止‘以斷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止‘不殺者夫’”、“‘是故明于天之道’止‘以前民用’”、“圣人以此齋戒,以神其德夫”、“‘乾坤其易之蘊耶’止‘乾坤或幾乎息矣’”等等[22](p1381-1382)。今所存《南軒易說》更顯示出張栻接受了朱熹對《易》的改定:“程《傳》言‘天一’至‘地十’合在‘天數(shù)五’上,初未移其次第。朱子《本義》始連‘天數(shù)五’一節(jié)移于‘大衍之數(shù)’一節(jié)之前。此書次第與《本義》合?!苎兄T侯之慮’不解‘侯之’二字,當必以為衍文,亦與《本義》合。是其書用《本義》本也?!盵14](卷首)可見張栻、朱熹討論取得較一致意見,而所重則在《系辭》以下。黃震《讀易》,于張栻也僅取《系辭》以下,在朱熹所闕之處,以南軒為重。他說:“晦庵曰:《系辭》自此(子曰:乾坤其易之門耶)以下皆難說,《本義》亦略矣。愚按自此以下張南軒、蔡節(jié)齋之解多分曉,王氏(安石)之解亦足以輔之,然終當以晦庵闕疑之義為主,難質言也?!盵23](卷6《讀易》)

    從今本《南軒易說》看,張栻并沒有繼承其師胡宏解《易》之法。沈家本稱:“南軒先生為胡五峰宏門人。五峰《易外傳》一卷,載《五峰集》,自《屯》至《剝》多引史事。董真卿言:南軒先生《易說》學本五峰胡氏,以周、程為宗。然周、程言理,胡征史,其宗旨微不同。此五卷中言理多而征史者絕少,與五峰《外傳》宗旨不合,特未知亡卷內所言何如耳?!盵14](卷首)張栻自己稱《系辭說》所采有程頤、張載、楊時之說,并下以己意,與五峰之《易》亦實有不同。

    綜上所述,張栻所著《易》書在流傳之后稱《南軒先生張侍講易說》,共十一卷,解釋整個《周易》經傳。其上下經、《彖》、《象》、《文言》乃至《系辭上》卷上的有關解說已從元中后期開始逐漸脫佚。今所存《南軒易說》由元胡順父所刻,原本五卷,《四庫全書》本書名及卷次為四庫館臣所改?!墩肀虡菂矔繁疽苍跁献駨乃膸祓^臣之意。不過,在《厚齋易學》、《周易集說》、《學易記》、《易附錄纂注》、《周易會通》等書中仍有部分佚文可尋,足資參考。張栻曾裒集程頤、張載、楊時諸說并兼記己意著成《系辭說》,與朱熹多有討論,為后儒所重。也正因為如此,此部分流傳至今,成為今本《南軒易說》,而主旨也與原本有所不同?!端膸烊珪偰俊窊?jù)胡順父的記載推斷《南軒易說》初刊本始于《系辭》,所闕不多有失查考,并非其實。

參考文獻

[1] 陳亮.陳亮集[m]. 北京:中華書局,1974.

[2] 程敏政.新安文獻志[m].文淵閣四庫全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 楊世文,王蓉貴點校.張栻全集[m].吉林:長春出版社,1999.

[4] 馮椅.厚齋易學[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5] 脫脫等.宋史[m]. 北京:中華書局,1977.

[6] 俞琰.讀易舉要[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7] 胡一桂.周易啟蒙翼傳[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8] 董真卿. 周易會通[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9] 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m].北京:中華書局,1965.

[10] 曹學佺.蜀中廣記[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1] 朱彝尊.經義考[m].北京:中華書局,1998.

[12] 吳焯.繡谷亭薰習錄[m].清人書目題跋叢刊十[m].北京:中華書局,1995.

[13] 胡玉縉撰.王欣夫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m].北京:中華書局,1998.

[14] 張栻.南軒易說[m].枕碧樓叢書[m].北京:中國書店,1983.

[15] 邵懿辰撰,邵章續(xù)錄.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

[16] 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7.

[17] 俞琰.周易集說[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8] 李簡.學易記[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 胡一桂.易附錄纂注[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20] 解縉等.永樂大典[m].北京:中華書局,1986.

[21] 黎靖德. 朱子語類[m].北京:中華書局,1994.

[22] 郭齊,尹波點校.朱熹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

[23] 黃震.黃氏日鈔[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分享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續(xù)四庫提要辯證(經部易類)
《四庫全書薈要》
Doc 邵雍
王振復:八卦方位圖怎樣運用于中國建筑中?
易圖講座 第46講 清代的易圖——德沛的《易圖解》
曆代《周易》研究書目【二】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