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124
掉外面紅色部分單用里面白色部分稱為“橘白”,則減低了
燥性和散性,只有和胃化濕的作用;如去掉里面白色部分而
單用外面紅色部分稱為“橘紅”,則加強了消痰的功效。
【應(yīng)用】用治脾胃氣滯,脘腹脹痛,常與木香、砂仁、
枳殼等行氣藥同用;屬痰濕者,可加半夏、蒼術(shù)、厚樸;兼
脾虛者,可加白術(shù)、黨參、白扁豆。用治肝氣乘脾,腹痛泄
瀉,常與防風(fēng)、白術(shù)、白芍同用,以瀉肝補脾止瀉。用治咳
嗽痰多,胸悶不暢,多與半夏、茯苓、甘草同用。此外,常
以本品少量與補益藥同用,有防止補藥滋膩傷胃之功。
【用量】3一10g。
【使用注意】氣虛及吐血者慎用;無氣滯、痰濕者不宜
用。
【現(xiàn)代研究】本品含揮發(fā)油、橙皮甙等,有調(diào)胃腸、助
消化、解痙、祛痰、平喘及升壓、興奮心臟的作用。
【附方】
1.平胃散:蒼術(shù)、厚樸、陳皮、甘草,用于濕滯中焦、
脾胃不和。
2.參苓白術(shù)散:見白術(shù)條,用于脾虛濕盛、腹脹泄瀉。
3.痛瀉要方:見白芍條,用于肝氣乘脾、腹痛泄瀉。
4.二陳湯: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用于脾虛痰多
咳嗽。
【附】本品即橘皮,偏于健脾理氣,作用較緩,臨床上
多用于疏利中、上二焦的氣機;青皮偏于疏肝理氣,作用較
猛,臨床上多用于疏利中、下二焦的氣機。若肝脾同病,或
肝胃不和,二藥可同用。
pic-125
【歌訣】蒼術(shù)苦溫,健脾燥濕,發(fā)汗寬中,更祛瘴疫①。
脾,既能祛外來的風(fēng)濕,又善化內(nèi)停之濕滯。所以對濕邪困
擾致胃脘脹悶不舒的嘔吐、水瀉,能燥濕寬中、健脾止瀉;
而外感風(fēng)濕的身重疼痛和風(fēng)寒濕痹、關(guān)節(jié)酸痛,亦有良效。
其氣味芳香,長于化濁辟穢,更能治因感受山嵐瘴氣而發(fā)生
的傳染病。
此外,本品善于燥濕化濁,還適用于濕熱下注所致的足
膝腫痛或痿軟無力,以及婦女帶下等癥。
注:①瘴疫:瘴(zhculg)音障。瘴疫,即山嶺間濕熱
郁蒸的穢惡之氣引起的傳染病。
【應(yīng)用】用治濕阻脾胃,脘悶嘔惡,吐瀉不食,苔白膩
之證,常與厚樸、陳皮、半夏、茯苓同用。用治外感風(fēng)寒
濕,身重疼痛,惡寒發(fā)熱者,常與羌活、獨活、防風(fēng)、紫蘇
同用。用治風(fēng)寒濕痹,關(guān)節(jié)酸痛,常與防風(fēng)、桂枝、威靈
仙、羌活、獨活同用;若為濕熱下注,足膝腫痛或痿軟無
力,以及帶下穢濁,又常與黃柏、牛膝、薏苡仁等同用。
【用量用法】5一lOg。米泔水制可減緩辛燥。
【使用注意】本品苦溫燥烈,故陰虛內(nèi)熱、氣虛多汗者
忌用。
【現(xiàn)代研究】本品含揮發(fā)油,主要成分為蒼術(shù)醇和茅術(shù)
醇的混合結(jié)晶物。所含揮發(fā)油,小劑量呈鎮(zhèn)靜作用,同時使
脊髓反射亢進(jìn),大劑量則使血壓下降和出現(xiàn)中樞抑制作用。
其揮發(fā)油體外還有殺菌作用。
pic-126
【附方】
1.平胃散:見陳皮條,用于濕阻脾胃,脘悶嘔惡及吐瀉。
2.神術(shù)散:見藁本條,用于風(fēng)寒濕侵襲、身重疼痛。
3.四妙丸:見黃柏條,用于濕熱下注,足膝痿軟。
【按】蒼術(shù)與白術(shù)都能健脾祛濕,但蒼術(shù)燥濕而健脾,
還有發(fā)汗的作用;白術(shù)健脾而祛濕,有止汗的作用。
【歌訣】厚樸苦溫,消脹泄?jié)M,痰氣瀉痢,其功不緩。
【譯注】厚樸味苦辛,性溫。辛能行散,苦而泄降,苦
溫燥濕,有行氣消脹、下氣泄?jié)M、燥濕化痰的作用。對濕阻
腸胃、氣滯不通的胸腹脹滿及痰多肺氣不得下降的氣喘咳
嗽,以及濕郁氣滯的水瀉痢疾等病,都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本品苦辛散結(jié)通降,消積導(dǎo)滯,還可用治食積內(nèi)
停、大便秘結(jié)等癥。
【應(yīng)用】用治食積便秘,氣滯不通脘腹脹痛,常與枳
實、大黃、神曲等同用;若為熱結(jié)便秘,腹痛脈實者,可與
大黃、芒硝、枳實同用;若治濕滯傷中,胸腹?jié)M悶,或吐或
瀉,苔膩者,又常與陳皮、蒼術(shù)、半夏、茯苓同用。用治痰
多肺氣不降的喘咳,多與麻黃、半夏、杏仁等降氣平喘化痰
止咳藥同用。此外,用治情志不暢引起的梅核氣(即咽中如
有物,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多與半夏、茯苓、蘇葉、生
姜同用。
【用量】3一10g。
【使用注意】體虛及孕婦慎用。
【現(xiàn)代研究】本品含厚樸酚、四氫厚樸酚、異厚樸酚和
pic-127
揮發(fā)油等。對腸管有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還能抑菌和興奮支氣
管。厚樸箭毒堿能使運動神經(jīng)末梢麻痹,引起全身骨骼肌松
弛;有降壓作用,同時反射性地引起呼吸興奮,心率增加。
【附方】
1.厚樸三物湯:厚樸、大黃、枳實,用于食積便秘、
脘腹脹痛。
2.大承氣湯:見大黃條,用于里熱實證、熱結(jié)便秘。
3.平胃散:見陳皮條,用于濕滯吐瀉。
4,蘇子降氣湯:蘇子、橘皮、半夏、當(dāng)歸、厚樸、前
胡、肉桂、生姜、甘草,用于痰飲壅盛,肺氣不降的喘咳。
5,半夏厚樸湯:見半夏條,用于痰氣互結(jié)的梅核氣證。
【歌訣】南星性熱,能治風(fēng)痰,破傷強直,風(fēng)搐自安。
烈,有燥濕化痰、祛風(fēng)解痙的作用。治中風(fēng)痰迷,突然昏
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風(fēng)痰眩暈,又可治破傷風(fēng)癥,肢
體強直、痙攣抽搐等癥。
本品不僅善治風(fēng)痰,亦能化頑痰、濕痰,還用治痰飲阻
滯的咳嗽、胸悶之證。
者,多與半夏、白附子、川烏同用;若治風(fēng)痰眩暈,多與半
夏、天麻等同用;若治破傷風(fēng),多與防風(fēng)、白附子、天麻、
白芷等藥同用。此外,以本品與半夏、陳皮、茯苓等同用,
隨證加減配伍,又可治頑痰、濕痰咳嗽,胸膈滿悶之證:單
用研粉醋調(diào)外敷,又可治瘰疬瘡腫。
【用量用法】3一6g,一般均姜制后用;生南星有毒,
pic-128
內(nèi)服宜慎,一次量為0.3一l.2g,且多入丸散。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本品性燥走散,易傷陰液,故陰虛燥痰及
孕婦忌用。
【現(xiàn)代研究】本品含三萜皂甙、安息香酸、氨基酸、D-
甘露醇等,近年分離得二酮哌嗪類生物堿,為抗心律失常的
有效成分。具有祛痰及抗驚厥、鎮(zhèn)靜、鎮(zhèn)痛作用;水提取液
對小鼠實驗性腫瘤有明顯抑制作用。
【附方】
1.青州白丸子:半夏、南星、白附子、川烏,用于半
身不遂。
2.玉壺丸:生半夏、天麻、南星,用于風(fēng)痰眩暈、嘔
吐涎沫。
3.玉真散:南星、防風(fēng)、白芷、羌活、天麻、白附子,
用于破傷風(fēng)證。
【附】將南星研末加牛膽汁制,稱為“膽星”,性味苦
有清化痰熱、解除痙攣的功效,適用于小兒的驚風(fēng)痰
以及中風(fēng)、癲癇因痰熱而引起痙厥、抽搐等癥。
【歌訣】半夏味辛,健脾燥濕,痰厥頭疼,嗽嘔堪入。
【譯注】半夏味辛,性溫,辛散溫燥,有燥濕化痰,健
脾和胃、降逆止嘔的作用。善治濕停痰多引起的頭痛、咳
嗽,或因脾胃不和、痰飲停留而出現(xiàn)的胸脘痞滿、不思飲食
及嘔吐等癥。因本品尤善化痰止嗽,降逆止嘔,故曰“嗽嘔
堪入”。
此外,本品辛能散結(jié)消痞,溫而燥濕化痰,又可用于痰
pic-129
氣交結(jié)、阻于咽中的梅核氣證,以及痰熱互結(jié)的結(jié)胸或氣虛
冷積的便秘等證。外敷尚能消腫散結(jié),常用治癰疽、乳瘡及
瘰疬痰核等癥。
甘草、杏仁同用;若屬痰熱內(nèi)結(jié),咳嗽痰黃,又多與黃芩、
瓜蔞、貝母同用;若寒飲犯肺,咳嗽喘息,吐痰清稀,又可
配伍干姜、桂枝、細(xì)辛等藥同用。用治脾虛生痰、肝風(fēng)內(nèi)動
所致的風(fēng)痰頭痛眩暈,常與天麻、白術(shù)、茯苓、橘紅等同
用。用治痰濕困脾,食欲不振,常與陳皮、茯苓、白術(shù)、厚
樸同用;若為胸脘痞滿,寒熱錯雜者,多與黃芩、黃連、干
姜、黨參等藥同用;若治痰熱互結(jié),心下堅痞作痛,苔黃膩
者,又多與瓜蔞、黃連同用。用治嘔吐反胃,屬胃寒及痰飲
者,多與生姜、陳皮、川樸等藥同用;屬胃熱者,多與黃
連、竹茹、蘆根同用;屬胃虛者,多與黨參、白扁豆,或麥
冬、沙參同用;屬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者,又多與黃芩、蘇
梗、白術(shù)、杜仲等同用。此外,對于痰氣交結(jié)、咽中梗阻,
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的梅核氣證,本品常與厚樸、茯苓、蘇
葉、生姜同用,以順氣消痰;以之與硫黃同用,可治虛冷便
秘;與秫米同用,又治胃不和臥不安證。
【用量用法】3一10g。陳久者良。
出血患者忌用。反烏頭,不宜同用。古籍記載半夏為妊娠所
禁用,但從古今臨床證明,用治妊娠嘔吐,不但未見明顯毒
副反應(yīng),而且止嘔效果肯定。
等,有顯著的鎮(zhèn)咳、鎮(zhèn)吐等作用。半夏蛋白對小鼠有明顯抗
早孕作用;其生物堿有奎尼丁樣抗心率失常作用;多糖組分
具有抗腫瘤作用。
pic-130
【附方】
1.二陳湯:見陳皮條,用于濕痰咳嗽。
2.清氣化痰丸:黃芩、膽星、枳實、瓜蔞仁、半夏、
陳皮、茯苓、杏仁,用于痰熱咳嗽。
3.小青龍湯:見麻黃條,用于寒飲犯肺的咳嗽喘息。
4.半夏天麻白術(shù)湯:半夏、天麻、白術(shù)、茯苓、陳皮、
生姜、大棗、甘草,用于風(fēng)痰眩暈、頭痛等。
5.半夏瀉心湯:見黃芩條,用于濕滯中焦,胸脘痞悶,
寒熱錯雜。
6.小陷胸湯:半夏、瓜蔞、黃連,用于痰熱結(jié)胸。
7.(金匱)小半夏湯:半夏、生姜,用于胃寒嘔吐。
8.黃連橘皮竹茹半夏湯:黃連、橘皮、竹茹、半夏,
用于胃熱嘔吐。
9.半夏厚樸湯:見茯苓條,用于梅核氣證。
10.半硫丸,半夏、硫黃,用于虛冷便秘。
11.半夏秫米湯:半夏、秫米,用于胃不和臥不安證。
【按】生半夏有毒,一般均制后用。因炮制方法不同,
效用也稍有區(qū)別。如“法半夏”(用生姜、白礬制)偏于燥
濕化痰;“清半夏”(用姜、礬制后,再用清水浸泡)燥性較
輕;“姜半夏”(又名“制半夏”,用姜汁拌制)偏于止嘔;
“半夏曲”(用姜汁和面粉制后發(fā)酵而成)主要用于和胃止
嘔。以上都不可和烏頭同用。
半夏、南星,都能燥濕化痰,但半夏化脾胃濕痰,兼能
止嘔;南星化經(jīng)絡(luò)風(fēng)痰,燥烈之性更甚。
【歌訣】藿香辛溫,能止嘔吐,發(fā)散風(fēng)寒,霍亂①為
pic-131
【譯注】藿香味辛,性微溫,有芳香化濕、發(fā)表解暑的
作用,又能和中止嘔,發(fā)散風(fēng)寒。本品主治夏天外感風(fēng)寒,
內(nèi)受暑濕,脾胃不和,出現(xiàn)上吐下瀉等癥。
注:①霍亂:這里是指急性胃腸炎,即因吃了不清潔的
食物,或感受暑濕,體內(nèi)清濁之氣一時混亂,而致脘腹脹
痛,上吐下瀉。多發(fā)生在夏秋季節(jié)。
【應(yīng)用】用治夏月外感風(fēng)寒,內(nèi)傷生冷,寒熱頭痛,脘
腹痞滿,嘔惡泄瀉等證,常以本品為主,配伍紫蘇、半夏、
厚樸、茯苓等同用。用治脾濕郁滯,脘腹脹滿,不饑食少,
屬寒者,與厚樸、蒼術(shù)、陳皮同用;有熱者與黃芩、黃連、
陳皮同用;屬脾虛者,與黨參、白術(shù)、茯苓同用;兼嘔惡
者,又當(dāng)加半夏、生姜等同用。此外,與砂仁、香附、蘇梗
等同用,又可治婦女妊娠,脾胃氣滯所致的惡阻嘔吐、胎動
不安。
【用量】5一10g。
草醇),能促進(jìn)胃液分泌,增強消化能力,對胃腸有解痙作
用,還能抑制胃腸道過激蠕動。
引起的脘腹痞滿、嘔吐泄瀉。
2.不換金正氣散,藿香、蒼術(shù)、厚樸、陳皮、半夏、
甘草,用于脾濕郁滯,脘痞嘔惡。
pic-132
【歌訣】檳榔辛溫,破氣殺蟲,祛痰逐水,專除后重①。
【譯注】檳榔味辛苦,性溫。辛散苦降,其性下行,它
的下降行氣力量較大,并有驅(qū)除腸寄生蟲(絳蟲、蛔蟲、鉤
蟲、姜片蟲等)的功效,所以稱為破氣殺蟲。此外,它辛散
苦泄,行氣利水,對于因痰水停留而致的胸腹脹滿、水腫,
以及因食積不消引起的泄瀉、痢疾、腹痛后重等癥,均可治療。
本品有截瘧的功效,因此又可以治療瘧疾。
注:①后重:時時要想大便而又便不下來,并有下墜的感覺。
【應(yīng)用】驅(qū)殺絳蟲,常以本品大量配伍南瓜子、雷丸同
用,以增強療效;驅(qū)殺腸中其他諸寄生蟲,多與苦楝根皮、
使君子、鶴虱、榧子等同用。用治食積氣滯,上氣喘逆,多
與烏藥、沉香、人參或枳殼同用;若治食積氣滯,大便不
爽,多與木香、香附、陳皮同用;若治瀉痢滯下,里急后重
者,又多與黃連、木香、芍藥等同用。用治腳氣腫痛,多與
木瓜、吳茱萸同用;若治水腫脹滿實證者,則當(dāng)和澤瀉、木
通、豬苓等利水消腫藥配伍。此外,與常山配伍治療瘧疾,
有增強療效減輕副作用的功能。
【用量用法】6一l5g;若驅(qū)絳蟲用量為60--l20g,水
煎空腹服。
【使用注意】脾虛便溏者不宜服。
【現(xiàn)代研究】本品含生物堿,主要為檳榔堿。有驅(qū)蟲,
殺蟲作用。
pic-133
1.化蟲丸:使君子、檳榔、鶴虱、苦楝根皮、蕪荑、
鉛粉、枯礬,用于諸蟲證。
2.四磨飲子:人參、沉香、檳榔、烏藥,用于食積氣
滯,上氣喘逆。
3.木香檳榔丸:見大黃條,用于濕熱積滯、大便不爽。
4.芍藥湯:見白芍條,用于瀉痢滯下、里急后重。
5.雞鳴散:木瓜、吳茱萸、陳皮、檳榔、蘇葉、桔梗、
生姜,用于腳氣腫痛。
6.疏鑿飲子:澤瀉、赤小豆、茯苓皮、檳榔、羌活、
秦艽、商陸、大腹皮、生姜皮、椒目、木通,用于水腫脹滿
實證。
7.截瘧七寶飲:常山、草果、檳榔、厚樸、青皮、陳
皮、炙甘草,用于瘧疾。
【歌訣】腹皮微溫,能下膈氣,安胃健脾,浮腫消去。
【譯注】腹皮味辛,性微溫,它有降氣的作用,適用于
因氣不下降的胸腹脹悶;并有利水濕、健脾胃的功效,可治
因水濕停留而致的浮腫病。
【應(yīng)用】用治氣滯濕阻,胸脘痞滿脹悶,常與藿香、陳
皮、枳殼等行氣化濕藥同用;用治水濕外溢,面目虛浮,皮
膚水腫,多與茯苓皮、冬瓜皮、桑白皮、生姜皮等同用;用
治腳氣腫痛,又常與檳榔、木通、木瓜、地膚子同用。
【用量】3一10g。
【附方】
1.藿香正氣散:見紫蘇條,用于氣滯濕阻、脘痞脹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