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第七百一十一篇:行者先生

一、干姜與生姜

二、附子p6

三、人參p10

四、黃芪p16

五、蒼術與白術p22

六、當歸p25

七、傷精者半月復原-栽接續(xù)命法

八、桂枝p33

九、芍藥p39

十、甘草p43

十一、

十二、


11.地黃

8.后天八卦9.醫(yī)道淵源10.四圣心源卷四:勞傷解12.六經(jīng)氣化總論13.脈法解浮沉14.脈法解

 


一、干姜與生姜

1、干姜,炮姜,生姜本源于一物,其中生姜長于發(fā)散風寒,又能溫中止嘔;干姜辛熱,燥烈之性較強,長于溫中回陽,見可溫肺化飲;炮姜性苦溫,辛散作用大減,善能溫中止瀉,兼能止血。所以,古人有“生姜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炮姜守而不走。”之說。驅寒用生姜因為辣辣的有陽氣!活血用干姜。生姜偏重于散寒,還能解半夏之毒性 ;干姜偏于溫中去寒。

2、.附子藥性剛燥,走而不守,能上助心陽以通脈,中溫脾陽以健運,下補腎陽以益火,是溫裏扶陽的要藥。

3、本經(jīng)原文:“干姜,味辛溫,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癖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氣,下氣,通神明。生山谷?!?/font>

干姜味辛溫,氣是溫的,味是辛,溫呢,大家知道溫是春氣,溫就有升發(fā)的這種特性,所以干姜可以升達肝脾陽氣,干姜主要的性味是味辛溫,它有一點微微的甘味,所以說講干姜的時候講歸經(jīng),干姜入中土脾胃,味辛呢,味辛入肺,干姜又可以去肺中的寒飲。

干姜這味藥入肺氣,主開,有開才能降,所以它降濁陰?!靶貪M咳逆上氣”呢,是它斡旋中州,肝脾的陽氣要溫升了以后,肺胃這種濁陰才能降下來。這是中焦的一個象打水的轆轤一樣旋轉的過程。象一般,講干姜就不能不講人參了,咳嗽這個病,咳嗽分很多種,但是仲景用外感咳嗽內(nèi)傷咳嗽用最多的就是干姜細辛五味子,這是它的一種加減法,為什么要加干姜細辛五味子呢,而且是以干姜為主呢,就是因為濁氣不降,上壅于肺中,所以肺氣滿悶,肺氣滿,咳逆上氣,導致這個咳嗽,要治這種現(xiàn)象呢,首先要降濁陰,溫化脾陽。

大家知道,要降濁陰的話,干姜不如生姜,但是這個干姜既能斡旋中州又能溫升脾陽,這是生姜所不具備的,所以選擇的藥物組合是干姜細辛五味子。

至于生姜呢,生姜降濁陰下氣通神明,這是它這味藥的主要作用。生姜主要治這個嘔逆啊腑氣濁陰上犯,導致這種病癥,所以用生姜。

“溫中止血”,火神派治很多失血病人,用干姜,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現(xiàn)在很多慢性病,消化病出血、肝病導致的一系列吐血,這些都需要用溫中止血的方法,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血為營血,營血之中含藏的是陽氣,肝陽,肝陽是易動,動而不居的。所以一般止血,通過溫病學派沿襲下來就是說血宜靜而不宜動,主張治療出血,都是從清熱涼血,然后略加以活血的藥物,來進行治療,而不知道真正出血是怎么回事,真正出血是濁陰上犯了以后,濁陰的淤破導致營血的郁阻,然后血錯而不回,這種現(xiàn)象,所以干姜斡旋中州了以后,濁陰之氣一斂,三陽之氣自然就封固住,然后這種出血的情況得到很好的治療。

這個“汗出”也一樣。

“逐風濕痹”。在治療風寒濕痹的時候,近代的用藥的治療其實很少用到干姜的,但是呢,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它的根本是什么?首先是要有風邪,風邪是最基礎的,然后于風邪然后寒濕幾氣雜合,但是呢,平常治病的關健點在于濕邪,沒有濕邪的附著的話,其他幾邪氣不能夠停滯,光是有風痹的話,它來去有個周期是很快的,來得快走的也快,熱痹也一樣,只有濕氣凝滯住以后,它才會纏綿難愈,所以呢,治療風寒濕痹的關健點在于開化中焦,中焦?jié)駳獾没?,這種痹癥自然而然根源上解決了,然后再用相對應的養(yǎng)血柔筋柔肝這類方法,這樣治起來就會事半功倍了。

“腸癖下痢”,這個就不用說了,溫升肝脾陽氣,腸癖下痢是什么,這跟前面那個“胸滿咳逆上氣”是相對應的。內(nèi)經(jīng)上講,清氣在下,則生飧瀉,濁陰在上,則生嗔脹。就都是因為中焦不得樞轉,肝脾清陽不得上升,肺胃濁氣不得下降。

“生者尤良”,大家看,這個“生者尤良”講的不是生姜,講的還是干姜。主要是對于生姜來說,炮制過了以后,它的作用跟一般生藥材相比,生姜跟干姜相比,這兩味藥還不太一樣,干姜主要講的多年生的,多年生的母姜,生姜一般是新姜。

下面再講這個生姜。把這兩個大概講一遍之后,再進行比較?!吧?,氣味辛微溫,無毒,久服去臭氣,下氣,通神明”。這個“去臭氣通神明”道理跟干姜是一樣的。生姜跟干姜的主要區(qū)別是,生姜的辛味比較足,緩和的溫性不足,但是由于它是一年生的,所以它的氣味辛味比較完整,用于開破解毒啊,去一些濁氣,而生姜呢,是多年發(fā)過子姜了之后剩余的部分,它那個辛味已經(jīng)走散了很多。辛以潤之,大家都聽人講過唉呀藥物辛燥,辛燥傷陰怎么的,那又為啥說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有時候肺氣閉郁了之后,肺氣不能通達皮毛,然后導致手足干燥這種癥狀,其實這個用干姜用生姜效果都比較好的,一般情況下從中焦開化時用干姜。辛以潤之,辛以潤之以后,肺為水之上源,肺氣一旦一開了以后,這個腎氣就有所閉藏,這個時候呢也可以由另外一方面滋養(yǎng)腎經(jīng),這就是辛以潤之的概念。

“微溫”。這個微溫呢,溫性如按氣味來分的話,厥陰風木,可以單單是木氣,微溫呢,就是微微一點少火,大家知道有一個叫溫膽湯,溫膽湯用的是:二陳、竹茹、枳殼、生姜。而這個溫膽湯里頭,這個用量最大的是生姜,生姜用量是五兩,是其他藥的兩倍。這個生姜是溫膽湯的主藥,如果沒有這個生姜的話,談不上溫膽。膽呢,是甲木少陽之氣,溫溫而升,就是溫膽湯了,大家看這個方子,除了這個生姜之外,大部分都是平而偏涼的這些藥物,這些藥怎么能溫膽呢。足少陽膽經(jīng)由頭走足,生姜能夠降濁氣,濁陰一降,然后手少陽三焦經(jīng)陽氣微微溫升,這是這個方子的關健所在了,大家以后經(jīng)常用這個溫膽湯就會有體會了。經(jīng)常用了生姜比較有特點的是真武湯,真武湯治療水氣上犯,土不制水,用生姜,土不制水這個水氣從何而來,是從下元而患的,用生姜鎮(zhèn)攝群陰之氣,然后是導致這個腑中水谷的陰濁之氣,整個得以清肅,這是生姜的作用,如果真的是下元水寒,寒水之氣動了的話,就象那種四逆湯癥,寒水之氣太過,還是用四逆湯。

另外是吳茱萸湯。用的是吳茱萸人參大棗和生姜,這個吳茱萸湯里生姜的用量也是非常大的。吳茱萸湯的作用是什么,就是治療三陰嘔逆,三陰這種嘔吐上逆和下利什么的,吳茱萸湯就是厥陰氣不開了以后,三陰寒凝以下,導致了三陽不得降,所以頭痛啊上焦的那個濁陰上犯啊,下焦又是純寒的這種病人,用吳茱萸湯效果非常好。

為什么一些方子只能用干姜,有些方子只能用生姜呢,這個生姜的作用,偏于驅邪的作用比較明顯一些,為什么驅邪呢,因為它辛散,它就動的作用太強,可以行經(jīng)絡腑中的這些濁陰積滯,而干姜呢比較柔緩一些,它可以溫散寒濕,導致五臟經(jīng)氣緩緩收藏,五臟之氣是藏精而起亟也,五臟藏五神,五種神氣呢,精氣閉藏了以后呢時而開發(fā),這是臟。而腑氣呢,腑氣是通行的,受納五谷然后進行運化通行,這是六腑的作用。人身就是這樣,外而三陰三陽經(jīng)絡,內(nèi)而五臟六腑,這個經(jīng)絡和臟腑是兩個層次,一表一里的。我們用藥也是一樣,平常生病了以后,首先是外感六淫,天有六氣,六氣有所偏盛了以后,我們?nèi)艘灿兴鶜?,這個六氣呢,受外在六氣的偏盛偏衰,產(chǎn)生相互感應,外在寒水之氣盛了,感應我們內(nèi)在的寒水之氣,相對應的產(chǎn)生潮夕盈漲,出現(xiàn)很多的癥狀,這是六氣相互感應。外感六淫呢,就是因為外在六氣太過,然后導致體內(nèi)六氣也產(chǎn)生太過不足的現(xiàn)象。這六經(jīng)發(fā)病呢,是一經(jīng)一經(jīng)傳經(jīng)的,因為六經(jīng)之氣如長江大河,如環(huán)無端,周而復始的,它不可能是有所停留的,只有病邪舍于臟腑,與內(nèi)在臟腑機制有所連結的話,這個病程才會凝滯,然后導致一日二日,始終太陽證,始終是陽明證……

干姜的主要作用還有溫脾胃的作用,中焦溫脾胃呢,你看我們每天日進水谷,這水谷之氣呢,靠什么溫化的?這靠元陽,元陽升動,然后脾陽消磨水谷,然后是津液升化。這個時候呢,干姜恰恰可以佐助中焦脾胃濕氣的運化?,F(xiàn)代人由于飲食比較精美一些,營養(yǎng)物質比較高,精氣比較厚重,再加上平常思慮過于繁重,三陽之氣不容易潛納于中土,導致中土無火,就不得溫化,所以中土處于寒濕這種狀況是非常多的,所以導致很多種疾病,首先上來必需溫中土,不管他外表是血熱還是其他這種燥癥,先溫中土,中土濕氣一化的話,然后緊跟著不管是滋陰藥涼血藥,其他的藥,然后侍機的才能夠各從其性,如果中土濕氣庸滯的話,吃多少藥也沒用,吃了藥還是會庸滯中土,導致癥狀慢慢的加劇。

所以說滋陰藥能用嗎?你象很多藥,熟地?當歸?阿膠?首烏?這些滋膩厚重之品,大家學慣火神派的話,一用這些藥就感覺,這些藥有用嗎?這些藥真有用,這些藥的基礎就是說,中土得以運化的情況下,用這些藥,它可以收斂臟腑的精氣,斂降三陽的這種虛火,如果中土濕氣不化的話,這些藥進去之后更增加上下的隔阻,三陽之氣的更不利于降,三陰之氣更加凝滯。

干姜這個藥的用處非常之大的,以前臨床上遇到的干燥癥啊干眼癥啊,現(xiàn)在很多醫(yī)生都喜歡從知柏地黃丸這個路子走,其實不見得,這些病人大都要從中焦溫化走,就象樹的蒸騰作用一樣,沒有給足夠的陽光的話,你喝下去水都化不了,整個腠理津液不能開達,所以說需要干姜從中焦溫化,溫化了以后適當加上一些歸芍生地這些滋潤之品。象近代彭子益先生寫的書里面說,他對姜桂的認識還是不足,他認為這兩味藥偏于燥烈,臨床上用得少,其實不知道現(xiàn)代人的話,中焦寒濕的比比皆是,用姜桂的話是不厭其多,所以十個人里九個人適合用姜桂的,這是有道理的。

干姜有溫煦中焦的作用,而生姜呢,生姜就不一樣,象我們平常感冒喝一些姜糖水,生姜有發(fā)散的作用。生姜這種發(fā)散的作用就是說,在近代很多用來治療水氣病,水腫啊,痰飲,多加點生姜進行開散,這是為什么呢,這個飲食入胃游溢精氣,轉樞于脾上歸于肺,這個飲食的精微散布是全身,它這叫精微,只要一有停滯就叫什么?叫濕。停滯得多了,稀的部分叫飲,濃稠的叫痰。這就是痰飲發(fā)生的一種原理,這個時候呢,所以治療痰飲,痰飲的根本在于脾胃,脾胃不得運化了以后,導致肺胃之氣有所淤滯。干姜呢是溫化脾胃,(溫化脾胃呢這個痰涎根本得以活源溯本的這種治療),而生姜呢辛散,既然這個痰涎津液郁阻在臟腑的脈絡之中了,就需要生姜這種藥,既能溫胃又能開散,所以說很多水氣病要加生姜,不但是因為生姜溫化,開散作用,開散了以后就通調(diào)水道,行水,利氣,象那個肺氣開散了以后,水道一行了,水氣慢慢歸于下元。這是辛以潤之。

有的同學問,干姜能治痛風嗎?痛風病人都是得在四肢未關節(jié),小關節(jié),關節(jié)屬什么?凡是關節(jié)都屬于肝腎,關節(jié)是骨啊,骨之縫,百脈溪谷,凡是筋骨的縫隙里面,這里面行的是什么?行的是寒水之精。少陰之地,百脈溪谷皆屬于少陰。關節(jié)里頭出現(xiàn)這種凝聚滯澀呢,第一點肯定是少陰之氣閉藏太過不得開化,首先要從溫化三陰著手,至于說干姜治痛風呢,咱們不這么講,就是說痛風呢,也是有很多種情況的,光憑干姜一味藥能不能治好,這很難說的。別人說少陰溪谷脈絡里有滯澀了,有滯澀了很可能化熱,不過要溫的話,還要加通行的藥物,加生姜,除了干姜還要用生姜,甚至用麻黃細辛這類藥。

干姜和生姜是火神派常用藥之一。一把姜桂附,贏得火神名。干姜呢,是應用最廣泛的。除過現(xiàn)代人這個一般這個飲食厚味,然后精神不藏,導致中土容易濕化,除了這點以外。還有點就是,我們?nèi)思壬谑赖脑?,秉的是一股陽和之氣,這股陽和之氣是生生不已的,這是陽氣的根本,所以說呢生命的消伐在于一層層的消剝,所以有七損八益之說,象一般的病癥,尤其是現(xiàn)在很多病人,三陰病,三陰在下則為寒,三陽在上不降則為熱,大部分病人是下寒上熱、內(nèi)寒外熱這種現(xiàn)象。這個時候呢,很多流派很多醫(yī)家呢,只看見了外熱只看見了上熱,而進行清熱涼血,產(chǎn)生了這種溫病學派的這種治療,他們的治療其實是非常錯誤的。很多種疾病通過簡單的這種滋陰清熱啊,益氣養(yǎng)血啊,然后這種浮陽得以斂降,這種病得以一定的好轉,但是脾陽只要一下陷了,這個病還會更深重,所以就是說現(xiàn)在火神派與溫病派格格不入的根本點所在,只要明白這個道理來說,治病就可以說別具知也,這才是明白一點的好醫(yī)生,如果臨床上只追求療效,這不是一個好醫(yī)生。很多種情況,你暫時把病治好了,其實病情已經(jīng)加重了,你不知道,這種例子大家如果細心觀察的話是屢見不鮮的,你就象這種大病,糖尿病這個例子,從滋陰的角度來說,確實使得暫時很多癥狀都得到好轉得到緩解,但是呢,這個滋陰只是一期之用,把這個升降調(diào)好了以后,緊跟著還得溫升中下元,中下元如果不能溫化的話,這個病還是不能根治,好轉只是暫時的。很多人就不理解啊,就是在治療過程中用了些溫陽藥,反復的用,總見有點效果但是效果又不明白,而且還會出現(xiàn)排病反應,吃一階段藥以后感覺不好,轉而找別的大夫吃些滋陰清降的藥,當然這個時候你吃一些滋陰清降的藥,效果可能會非常好,因為象鄭壽全先生所說的,沒到收功的時候你收功,得到的只能是蠅頭小利,暫時會感覺很好,以后會存在隱患,如果這個大夫不知道取得療效是怎么回事,以為用藥對癥了,繼續(xù)加大藥量,這個時候這個病只會日見深重,很快會出現(xiàn)危癥。

1、問:“通神明怎么解?”

答:什么叫神,心主神明,神明是絕對容不得一絲陰氣的,我們平常呢濁陰上犯了以后總會感覺頭腦昏沉,對事情反應特別遲鈍,我們對事情的反應我們認識有時候就是說,你不需要去理解也不需要去加以分別認識,你只要看它一眼,很多事情就自然印在心里頭,自然而然就會產(chǎn)生一些分別反應,這不是神的作用,如果三陽之氣,內(nèi)經(jīng)里有句話就是:“天明而日月不明”?,F(xiàn)在來解釋這句話。什么叫天明而日月不明?天明就是三陽之氣,陽氣,三陽的陽氣呢,至于上而不能降,這個時候叫天明,日月不明,日月是什么?日月是人體的根本,日行于天,這個比喻我們這個神明,心神。比喻我們的心神,只有濁陰,只有三陽的濁氣降了以后,天空才一片清朗,而不會有任何焦灼燥熱之象。所以說呢,生姜有下氣通神明的作用。

很多病人就是,鼻炎,流涕,耳朵老感覺嗡嗡有點堵,眼睛模糊不清,嘴里有異味,這些,用生姜干姜都可以相互來治療這些疾病。

2.問:“炮姜跟干姜在用法上有什么區(qū)別?”。

答:干姜呢,它在臨床上分炮姜、煨姜、姜炭這幾種差別,煨姜呢,就是不用這種明火,只用這種小火慢慢的熏烤,這是煨姜,然后呢,炮姜的炮制比煨姜深一層,最深的是姜炭,姜炭已經(jīng)燒灰成性,在臨床上一般用這種煨姜,象有個方子叫逍遙丸,逍遙丸里用的就是煨姜,在治療失血病人的過程中,一般用炮姜比較多一些,姜炭作用很微小,建議大家,姜炭其實沒有什么作用,要用就用炮姜。為什么在臨床上需要將姜炮、煨制呢,生姜這味藥本身是辛溫的,它辛溫是走動的,在于很多病人呢,三陽本身不降,而這個臟精之氣呢,本來就受到虧損,這時陰精不足,陽氣容易浮動,但是中土又有濕氣不化,在這種情況下呢,如果用姜桂附這些溫燥的藥,陽氣肯定散而不收,陽氣只要散而不收,陽氣不能夠閉藏的話,這個臟腑的虛寒還是不能溫化,所以這個時候選擇炮姜跟煨姜,少火生氣,微微的,收斂浮火,一般這種病人體質較差,體質偏薄一點,精氣虧損,形質也比較單簿比較瘦弱一些。

3.問:“干姜跟生姜是怎么回事?”

4.答:就是我們拿到的一般吃的姜是生姜,這個生姜是會發(fā)芽的,時間長了之后,深秋入冬之后,這個姜慢慢的就會發(fā)芽,放的時間長了,把這個芽切去,再種植以后,來年再長出來的這個姜又是一年的生姜,把這個去掉發(fā)芽部分的姜呢就是母姜,這個母姜呢就是干姜,而那個發(fā)過芽的那個芽長出來以后的就叫生姜,沒發(fā)過芽的也叫生姜,我們用的這個干姜是發(fā)過芽以后留的,這個干姜呢第一年發(fā)過芽以后種生姜,它第二年保持好還會發(fā)芽,發(fā)過兩次芽的這個姜,三年的這種姜,這種是比較道地比較好的干姜。

生姜治胃干姜治脾是比較籠統(tǒng)的說法,這種說法雖然有利于大家理解的,但是這個容易淆亂視聽吧。你看生姜治胃,什么叫胃呢,為什么叫生姜治胃,這個光從字面來看意思比較籠統(tǒng)。干姜治脾,為什么說干姜治脾呢,因為這個干姜味道比較渾厚比較緩和一些,它偏于入臟氣,然后升達肝脾之陽,所以它干姜治脾,而生姜氣味比較發(fā)散比較開散一些,辛入肺胃啊,它可以辛降開散,它可以驅除濁陰,降腑中濁氣,所以生姜治胃,它這個說有道理的,但是光從這個字面上的意思,容易教條。

5.問:“晚上不宜吃姜嗎?”

答:這個人晚上呢,要看幾點,一般到了晚上呢九點到十一點,這個時候是亥時,是陰氣最隆盛的時候,陽氣需要閉藏的時候,這個時候吃一些生姜呢,會發(fā)動陽氣,可以說是往上調(diào)動,這個時候呢會使得陽氣不容易斂降下來,不利于陽氣合降,所以建議晚上少吃點姜,當然這相對于一般人來說的,但是相對于一些病人來說呢,某些病人本來寒濕之氣重,到了晚上亥時之后寒濕之氣更重,出現(xiàn)了一些比如胸悶,感覺到困乏,這些癥狀的,晚上吃一些干姜和生姜還是比較好的,這個因人而異。

6.問:“冬天可以吃姜嗎?”

答:冬天可以吃生姜,但是不能多吃,還是少吃吧,冬主閉藏,吃生姜也是不對的,古人不是說嗎“冬吃蘿卜夏吃姜”,冬天呢這個六經(jīng)之氣以閉藏為主,臟腑之氣都是以收藏,陽氣收藏在內(nèi)的話容易導致一些淤滯,而這個吃蘿卜呢,可以利于腑氣的開通,有利于排除濁氣,所以冬天這個蘿卜比生姜好得多,生姜這個開散作用比較強,適合布散六經(jīng),表一層,又加上夏天呢內(nèi)在水濕之氣比較強,生姜這種溫散力比較強,溫中化濕。

 “干姜,味辛溫,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癖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氣,下氣,通神明。生山谷?!边@個要反復的背的。

這個“去臭氣”是去什么氣啊?肺胃之氣不降,會有各種氣味從口中鼻中出,這是因為三陽之氣不能潛降,上交君火不足,所以濁陰上現(xiàn)。干姜斡旋中州,這是一味大將,當然了,很多病光干姜一味不行,要姜附同用。

1)最常見的胸滿悶是心臟病,心臟疾患導致的胸滿悶是最常見的,而這種病人呢在臨床上是不是經(jīng)常用干姜呢,這個是不一定的,因為干姜治療的這個胸滿悶跟我們平常遇到的那種血脈淤阻造成的恰恰是兩回事。干姜治療的胸滿悶,是因為中州濕氣不化,然后是腑中濁氣上逆,陽明濁氣上逆導致的,干姜生姜治療的胸滿是因為陽明之氣上逆為主。我們平常胸滿悶,冠心病經(jīng)常見的那種,是少陽之氣上逆,這兩者是有很大差別的,它往往是滿悶心悸心慌,胸脅連脹。這個胸滿呢,要分開看,知道它是肺胃之中的,津液轉樞不利,導致的這種痰飲阻塞,胸滿咳逆上氣。

2)“濕中止血”。臨床上見到出血病人是很多的,但是沒有人敢用干姜,你要是沒膽量用干姜的話,你哪怕用炮姜也非常管用的。

3)“出汗”。生姜有辛味嘛,本身就入中州,宣五谷味,開發(fā)五谷津液,自然就會出汗的。

4)“逐風濕痹,腸癖下痢”。腸癖下痢,肝脾陽氣不升陷于下,清陽在下則生飧泄,拉肚子。逐風濕痹主要溫化中焦?jié)裥?,風寒濕著而為痹主要是由濕邪,沒有濕邪它停不下來。

5)“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氣”。生者,說明它的辛溫的力量足一些,煨炮的差一些。

6)“更年期潮熱怕冷的可不可以吃當歸生姜羊肉湯?”不好說,吃當歸生姜羊肉湯可能會更加上火了,因為更年期就是人到達五十歲左右之后,五六十歲之后,元氣逐漸衰弱了。內(nèi)經(jīng)里講的:“女子五七,陽明脈衰于上,面始焦發(fā)始墜。”女子三十五歲以后,面色開始焦黃,慢慢開始掉頭發(fā),面色為什么焦黃呢,陽明脈衰于上,什么叫陽明脈衰于上?這個一身的陽氣弱了以后,三陰三陽之氣也會不足,尤其是陽明經(jīng)氣不足,陽明行于面頰,陽明經(jīng)氣不足了以后,是什么現(xiàn)象呢?陽明氣想下來沒勁下來,它停在上面,它行的是燥金之氣,所以臉色焦黃、干燥,按我們通俗的說法是“不水靈”了,這人老了,這個時候恰恰是陽明氣虛了,而現(xiàn)在人們常常是怎么治的呢?看到上面燥熱就是清熱去滋陰降火,生怕她活得時間太長了,而不能從根本本源去溫化,溫養(yǎng)脾腎這是一個大法。你看平常又怕冷,為什么怕冷呢?這陽明之氣在上面,它本來應該氣納丹田,陽氣歸納于腎中,納入丹田之里頭,然后下元寒水之氣才能得到陽氣的溫化,才能寒水在下,它這個病人上焦外在是熱,里邊陽氣又非常不足所以寒,所以說更年期經(jīng)常潮熱的這種病人,應該先吃點姜附,把下元溫化一下,然后在姜附的基礎上再吃一些羊肉什么的。我怕你用當歸生姜羊肉湯用生姜的量足不足,如果足的話還是管用的,適當放點附子也可以,這個當歸羊肉呢滋養(yǎng)經(jīng)血的,配在一起還可以。

老年人是很容易上火的,很容易形成上火下寒的這種情況。近代溫病學派呢都是從上焦滋陰降火,這是一個大流派了,這二三百年來都是害人不淺的。

大家把這點搞明白之后呢,就不會受溫病學派啊火神派啊,無聊的爭論了。

所以說我們平常講養(yǎng)生,怎么樣養(yǎng)生,長生久視,回光返照,就是要把這衰竭于上的陽氣潛納回去,再灌溉腎中,養(yǎng)腎,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生生不已,才能延緩衰老,才能達到生長不老了。至于說道家仙家服食的那些東西,在初級的層面上大多數(shù)還是溫陽藥,砒霜啊,鐘乳石啊,這些東西都是陽經(jīng)大熱的東西,比附子的熱性有過之而不無及,它的這種溫陽的性格象散盡身體的這種濁陰,把陰氣慢慢的破散開來,然后呢把虛陽斂回來。

7.問:“晚上吃了附子理中丸睡不著”

答:就看你的體質了,每個人體質不一樣,不好解釋,晚上為什么會睡著呢,是陽入于陰,陽氣為什么不入陰呢,有很多種情況,是阻在少陰經(jīng)這一塊不是卡在陽明這一塊了。

8.問:“陽明之氣不足了以后導致這種面焦衰老怎么治?”

答:溫陽啊,溫中下元陽,四逆湯!但是這個也不是太管用的,為什么?因為對于我們平常人來說,每天要應付外在的事情很多,生活節(jié)奏快,情緒也比較緊張,三陽之氣容易浮動在外,好不容易在晚上呢該收藏了又熬夜,又潛藏不下去,所以呢這個時候如果用四逆湯,用什么溫陽的藥,把陽氣一旦溫上去了,陽氣足了,能下來了,但是你又不給它機會下來,所以更加導致脫發(fā)啊面色焦黃的這些,象診室里很多病人,吃了溫陽藥后,精神了體力也好了,掉發(fā)多了,這個不好辦了,他平常不能達到這個靜養(yǎng),你這時候一溫陽,陽氣足了以后,也容易導致脫發(fā)失眠這些,遇到這種病人呢要邊溫邊降,在溫陽的時候也要有斂降,這個也是沒辦法的,所以有時候治病也是很無奈的。

9.問:“冬天怕冷能用四逆湯嗎?”

答:不一定。這個四逆呢,你看是虛而逆呢,這個營血不能夠溫煦四肢呢,它這個營血是閉阻在里面呢,還是因為營血虛寒不能達四未呢,他如果是血淤啊或者肝氣容易郁滯在里面的,以淤為主的話,你就不能用四逆湯,用四逆湯肯定會出現(xiàn)一些火逆的癥狀。如果純悴是三陰虛寒的話,那四逆湯用下去肯定會其效如神。

干姜治療的胸滿悶啊,是因為肺氣,肺胃之氣濁氣不降啊,而那些心血管疾病的跟這種是不一樣的,因為它的肺胃不降是因為太陰寒濕不化之后陽明的這種寒濕濁氣也不降,病在陽明,不管是用生姜還是干姜呢,他都是脾胃的濁氣,而象那種冠心病呢,很大的程度是關于少陽之火上逆,這是兩者有所差別的。

10.問:干姜跟砂仁的區(qū)別

答:干姜跟砂仁的區(qū)別很大啊,干姜甘溫啊,入中焦。砂仁辛燥,燥烈一些,砂仁的辛味就是說辛散達到了一定的程度,中醫(yī)上講究,大辛則大開啊,陽極而生陰,砂仁這種辛散呢已經(jīng)象附子一樣了,已經(jīng)可以閉藏陽氣了,所以入脾腎兩經(jīng),可以封藏陽氣。關于這個腎陽虧虛的一些病,砂仁可以封藏中下元陽。

11.問:冠心病跟心包經(jīng)有關嗎?

答:首先這個冠心病是西醫(yī)的名詞,跟中醫(yī)不好對應的。心包經(jīng)主要是什么?足厥陰肝經(jīng)由足走胸,主升,手厥陰心包經(jīng)由胸走手,主降。平常我們很多人胸煩滿悶。這種心中煩郁不舒,無由苦惱的,很多跟心包經(jīng)有關,因為心包相火不得潛降。大家可以看看我們脈象,我們脈呢,一般講的是手太陰肺脈,關前九寸關后一寸,定的是我們現(xiàn)在的寸口脈,而關前的丸寸脈呢,有很多人都不是沿著手太陰肺經(jīng)走,而是內(nèi)斜于手厥陰心包經(jīng),所謂的內(nèi)斜脈,現(xiàn)在人內(nèi)斜脈比較多,就是說足厥陰肝經(jīng)呢升動不利,無力,導致手厥陰心包經(jīng)呢,潛降也無力。所以手厥陰心包經(jīng)相火郁于上,手太陰肺脈不能直上,所以內(nèi)干于手厥陰心包經(jīng)。這種情況很常見。

我們講的心包經(jīng)跟冠心病是否有聯(lián)系呢?這個不好說。冠心病是病在血脈,血脈內(nèi)部有淤阻的話,你看炙甘草湯是從陰分入手……地中膠黃,生地阿膠,由陰分緩緩去化它,然后加上清酒七升。

下次講桂枝,順便把咳喘講一下。大家不是講嗎?外科不治癬,內(nèi)科不治喘。其實喘癥沒什么不好治的,只是因為溫病學派興盛,以前溫補派的亂用,導致醫(yī)法不明,導致喘癥沒辦法治。其實用經(jīng)方來治是非常好治的。

12.問:小孩適合每天早上喝生姜水嗎?

答:肯定不適合。這個生姜水姜糖水呢,要根據(jù)每個人的體質適當用一用,即使是他中上焦有寒濕的,也只是暫時用一用,這個生姜的氣味比較發(fā)散,再加上小孩子的元陽之氣比較渾圓,但是這個陰精的形質又不足,老喝這種生姜這種燥烈東西很容易消伐的。

13.問:什么情況下會發(fā)生早博?

答:發(fā)生早博的原因有很多。平常我們中醫(yī)講的早博是什么呢,結、促、代、微、澀脈都會發(fā)生脈博的這種間歇,根據(jù)不同的脈象來分析出現(xiàn)不同種的疾病。這個要分門別類的講。

14.問:寒濕病人脾虛可以用干姜嗎?

答:糖尿病病人,干姜是味好藥。脾虛不一定要用干姜,脾虛有參芪術草,都可以用,為什么偏偏用干姜呢,很多糖尿病人脾虛的其實是陰虛火重,可以適當加點炮姜,不一定要用干姜,因為他中焦沒有濕,中焦脾胃都已經(jīng)從燥化了,用干姜繼續(xù)燥熱不太合適。但是現(xiàn)在很多糖尿病人中土從濕化,所以還是要用干姜的,究竟要不要用干姜,要看中土是從燥化還是從濕化,從燥化就用白術了,白術可以治脾經(jīng)的,參芪就少用了,用點白術,山藥,然后用點歸、芍養(yǎng)養(yǎng)肝血。

15.問:如果陰虛火旺的病人按照實火誤用了苦寒藥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呢?

答:不一定。你要看你怎么用苦寒藥了。陰虛火旺的病人中土是從燥化的,你用知柏地黃丸效果會非常好的,用完后短時間內(nèi)癥狀會很快的改善,火氣歸元了,就看陰虛火旺的病人中土從濕化,中土恰恰卻是還是一片寒濕的,這時你用苦寒藥要非常注意,即使你用點知柏的話,中焦也得用點干姜、茯苓。

16.問:如果讓小孩子戴著這種干姜肉桂的布兜,每天喝生姜水。

答:這個要看小孩的體質了,如果這個小孩一生下來就是寒濕的體質,確實是可以戴一陣子。但是你說如果一個普通的孩子就么用的話,不是好事情?,F(xiàn)在生活節(jié)奏比較快,小孩子接觸東西也比較多,你用這個干姜生姜肉桂這些東西,就容易導致擾動他臟腑的經(jīng)氣,偏于動的一面。這個人啊,還是需要靜養(yǎng)的。很多人身體不好,但是他活了很長時間,但是有些人精神特別好身體好,卻活了時間短。就是一個過于好動,一個雖然體質差,有寒濕,偏于斂藏的這兩種現(xiàn)象。

 

二、附子

今天給大家講的是《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的附子,“附子,味辛溫,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瘡,破徵(病字頭)堅、積聚血瘕,寒濕委(加足旁)辟(加足底),拘攣膝痛不能行步?!?/font>

今天給大家講的是附子這味藥,附子呢是一味常用藥,歷代名醫(yī)對這個藥都有很多論述,我們今天講的附子呢,附子對現(xiàn)代人的體質來說是作用尤其重要。因為什么呢,現(xiàn)代人的飲食條件比過去好得多,飲食這種精微攝入多了之后,這個人體的形質就豐盛一些,再加上由于生活不規(guī)律呢,形盛而氣弱。這時候用附子這大辛大溫這種藥呢,更能夠練形化氣,有這方面的幫助..

附子這味藥呢,味辛溫,是至辛至溫,是大辛大溫的一味藥,大辛呢,辛以潤之,辛是打開的,開到極點,有大封大固的作用,所以內(nèi)經(jīng)里講辛以潤之,開以則能合。溫呢,大溫。附子這味藥是大辛大溫結合一體以后,所以就是說開極而能合,所以很多病亡陽厥脫的話,就是以附子為主藥。

大家看本經(jīng)原文,“主風寒咳逆邪氣”,風寒咳逆,為什么會咳逆?咳逆一般是指的濁陰之氣上犯,這個主治的咳逆之氣跟桂枝跟干姜是有所不同的,它們這個風寒邪氣上逆,這個附子主要講的是中下元陽,干姜主要講的中陽,而桂枝主咳逆上氣主要講的是厥陰肝經(jīng)。

“溫中”就不講了,附子本身是大辛大溫,具有溫中化濕的作用,

“金瘡,破徵(病字頭)堅、積聚血瘕?!贝笮链鬁亻_破,但是這個徵(病字頭)堅、積聚是陰結,徵(病字頭)堅、積聚分幾種?。恳环N是氣結,一種是血結,附子偏破的是血的凝滯,為什么?血的凝滯的話,是因陽氣不得發(fā)陰寒凝滯,導致的這種淤滯,還有一種的氣結,氣結因為三陽經(jīng)氣不能和降,淤滯住。導致這種氣結,這種陰氣斂降導致的這種積聚。

“寒濕委(加足旁)辟(加足底),拘攣膝痛不能行步。”主要講的是,在下之經(jīng)脈不得榮養(yǎng),為什么經(jīng)脈不得榮養(yǎng)?陽氣者剛者養(yǎng)身,柔則養(yǎng)筋。陽氣不能輸達于四肢,就會導致少陰經(jīng)的這個經(jīng)氣不能溫養(yǎng),所以會產(chǎn)生這個筋骨方面的問題。

大家看本經(jīng)原文就是這樣,但是呢我們今天講附子呢,主要是,因為這里大部分人對鄭壽全先生的幾本著作的學習,對附子的應用是相當廣泛的,孫思邈先生講過“附子為百藥之長”。既然說它是百藥之長,意思就是說,附子這味藥并不是因為它有毒,附子這味藥品性還是很中正淳和的,就是說雖然有偏性,偏性也有一股至中至正的和氣,就好象五虎將一樣,雖偏而不失其正。

講了這個附子的應用,就不能不講講人身體的一元真氣的運行。附子這味藥為什么用途這么廣呢?就是因為我們?nèi)说娜粘I?,無外乎是元陽的一盈一縮一收一發(fā),而元陽的升動呢,是基于全身的這個精氣的基礎上的發(fā)動,這叫“用”,這個“用”是什么,“用”就是練精化氣的過程,精足了以后,精化氣才能產(chǎn)生諸多的功用,人這個精神啊體力啊各方面才能夠充沛,附子大辛大溫呢,恰恰能夠練精化氣,能夠在這方面阻住人體的精化氣的過程,不是一般其他藥能代替的。但是它既然是煉精化氣的東西,長期用了以后,人體本身元精必然虧耗,這是自然的,所以附子這味藥呢,大量用的話不能久用,久用的話,形質必然慢慢的虧乏下來。

什么人可以大量的用這個溫陽藥,什么人可以久服,就是說清心寡欲,恬淡自守的這種人,這種人五臟之氣能夠安藏,附子激發(fā)了以后,然后練精化氣,然后所謂的這種氣呢,產(chǎn)生諸多的功用,這就是練氣化神,神氣散出去了,神氣要收藏起來。一般人這個氣呢,只往外發(fā)而不能收,這導致過于用的話,體質會越來越差。這就是道家常說的是,長生久視,回光返照,張果老倒騎驢,意思就是說,我們平常用心呢不應該老出去,而應該把眼光往回照一下,意思就是說把這個神思收斂回來,神思收斂回來了,這是一個就是說精神能不能夠斂藏于臟腑,這恰恰是我們平常斂精固氣非常關鍵的這種,一般人不行,一般人用這些參茸附子啊這些藥,用多了以后,五臟精氣必致虧損。

現(xiàn)在網(wǎng)上有很多傷精的患者,大家都說傷精的患者不好治,就是說治好的不多,有沒有治好的?有治好的。應該治好的人也不在少數(shù),但是為什么大多數(shù)的人都很難治愈呢,應該和他平常的養(yǎng)生非常有關系的,他平常神這種情志處在這種渙散浮散的狀態(tài),你如果注意一下他的相火的話,他的相火不能歸位,自然而然的話,這個神氣就流散掉,只能說不斷的激發(fā),不斷的用藥不斷的補的話,而且還會越補越虛。所以很多人自己埋怨用藥不對啊,藥不好啊,其實他沒有找出原因,原因就在他自己。

我為什么在網(wǎng)上叫大家練“栽接續(xù)命法”,練栽接續(xù)命法就是要把神氣收斂回來。通過這個練習,很多人會說,這種練功方法為什么只收不發(fā)呢,只往下降不往上升呢,這個是有它原因所在的,現(xiàn)在的人就是說把精氣斂藏了以后,精氣足了以后,自然會發(fā)出來,很多人練過了以后都會有比較明顯的效果,如果能斂藏起來的話,栽接續(xù)命法只要練上一星期就會有非常明顯的效果。

但是這第二步又是比較難辦了,精氣斂藏了以后,如何練精化氣,這個需要有很好的意志力,通過不斷的堅持鍛煉,然后練動功,這才有很好的效果,但是這是初步的,栽接續(xù)命法主要是對應情志精氣虛弱的人,或者是輔助于練習,所以如果再有傷精的患者問,怎么治不好???本來這個病就是治不好,為什么,不從他的日常生活,不從他的身心狀況下手的話,光從藥物治療,只會越治越差。

首先,既然是我們?nèi)说纳L在于一元真氣元陽的盈縮,這個一元真氣一旦有虧的話,就會導致陽氣不足,什么叫陽氣不足,這一元的元陽升動不足,而附子呢,恰恰是助元陽真氣的升動,是助它的“用”,助它的功能,在這個助“用”的功能上是很多藥,很多其他溫陽藥都不能比擬的。又加上現(xiàn)代人,一般三十歲以后慢慢由于飲食條件好了,形盛氣又弱,經(jīng)常熬夜經(jīng)常勞心,這個形質偏于豐盛,這恰恰需要溫陽藥,然后把這個濁精來進行煉化,這個時候呢要練化這個濁精呢,不光要補精,還要附子去升達元陽,如果這個人本來精氣斂藏又不足,這時用附子要根據(jù)本人的脈象合理的調(diào)整。

再來講講這個外感病,外感三陽病。太陽病,現(xiàn)在很多病一感冒了,一吃外感藥,體質好的人一吃就好,體質差點的人怎么吃都不好,為什么呢,因為太陽與少陰相表里。

本身寒氣在內(nèi),有外在的天刑客感,就是六淫相互感應,導致的這種發(fā)為就是現(xiàn)在人說的病毒性感冒啊,這種例子是非常多的。

象外感三陽病,象以前三七生先生他們治療的經(jīng)驗都是:無汗,用麻黃理中;有汗,考慮用桂枝加附子湯。有汗,麻黃理中呢,也是用麻附子黃理中。在這個反復的應用過程中發(fā)現(xiàn),這樣用法取效非常迅速的,尤其是對于現(xiàn)在很多小孩子,本身就長期運用抗生素。麻黃附子理中,麻黃開太陽,附子理中溫太陰少陰的寒氣,這個方子的制作其實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營衛(wèi)之氣都是根于中下二焦的,根于下焦發(fā)于中焦,中焦氣足了以后,營衛(wèi)氣才能周流。所以用法是:無汗用的是麻黃理中,而有汗的時候用桂枝加附子。其實這個桂枝加附子大家可以這樣理解,無汗麻黃理中,有汗桂枝理中,這是對很多體質比較弱的病人,體虛易于外感,然后有外感以后化源不足,又無源作汗,一個是營氣不足,無以開,用麻黃開,一個是衛(wèi)氣不足,微斂,兩者是不一樣的。

關于附子這個運用啊,臨床上,我一般用量是30克最多,然后不往上用,最少用量是6克、3克,這都是根據(jù)病人的不同體質來用的,常用量是10到15克,這個國家藥典的規(guī)定呢,附子用量是10克以內(nèi),有的說是6到9克,15克以上是為中毒量,這里面大家心里要明白,你要用到15克以上的附子,這個病人就可以告你,10克以內(nèi)是常用量,15克以上是中毒量,10到15克介于兩者之間呢還是可以允許的。15克以上是中毒量,但這一味藥的話,因為大家可能在座的醫(yī)生少些,對于附子的用量……我在臨床上是經(jīng)常用的,用附子的年頭也有十來年了,很多病人吃附子也有各種各樣的急性的癥狀,有些病人對這個附子不理解的話,在用到15克以上出現(xiàn)一些癥狀,容易產(chǎn)生一些醫(yī)患糾紛,所以我對大家用到15克以上,你必須對病人作一些交待,和病人做很好的溝通,如果沒有這個作基礎的話,病人或者病人家屬很可能產(chǎn)生……這個附子中毒以后沒有什么好的方法,附子中毒以后就是一個過程,附子用15克以上……附子中毒以后一般講究是用蜂蜜,或者是用甘草水,用甘草煎湯,這兩種方法我在臨床上也經(jīng)常用過,還包括綠豆水啊,效果都不是很好,只要出現(xiàn)中毒癥狀,輕癥也得要一到四小時,重癥可能需要一整天,癥狀才會消失掉,就象西醫(yī)所說的烏頭堿才會代謝。

咱們國家現(xiàn)在常用的附子一般是黑附子,還有清水附子,清水附子炮制比較淺一些,力量比較大,辛味比較足一些,在臨床上很多病,你看象腎衰有時候重癥,肝硬化,肝炎,陰寒凝盛的這種病癥,不用附子,你無法短期內(nèi)取效,如果用附子又用不到量的話,如果用附子一次用不到量的話,反復用,它又會造成累積作用,也是會中毒的,但是這個時候呢,效果又達不到,所以就是建議要用附子就要看準一次用到量,一次用不到量的話,有人反復用的,效果反而不好。

清水附子是淡的,清水附子是淡附片,是有點淡黃色透明。至于有人用了120克,這都沒有什么稀奇的,因為附子用到二三百克的人也比比皆是,我以前也吃過象這種一二百克,沒什么太大反應。關健是這個附子一旦要30克以上的話,要先煎1個小時以上,要是四五十克的,大家就要先煎兩個小時。如果是急病,病比較急,重癥陰寒,我建議大家用20克附子,不要去先煎,或者先煎一二十分鐘,不要用太多了,用得再多的話,你先煎上一兩個小時,反而力量不夠,辛開的力量不夠,光剩溫通的勁兒。

白附子跟附子是兩回事。這個川附子中經(jīng)常有淡附片,這個是淡黃色的,大家看到現(xiàn)在有些附子是白色的,有些是鹽附子,是鹽制過的,一般附子要是切成片初步曬干的話,會帶點淡淡的黃色,淡附片一般稍微小一點,鹽附子因為有鹽,所以鎖住水分,看起來稍微大一些。

關于這個附子的先煎和不先煎。要是純?yōu)榱蓑岅幒脑?,可以用10克15克不要緊,如果陰寒已去,脈象沉弱的話,這時候你可以用得比較多,可以用到60克,然后先煎兩個小時,這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這個附子先煎的時間越長,辛散的力量越弱,但是留下的這種溫熱的這種品性。先煎的時間越長,越不容易有中毒的反應,體質弱的人,形質弱的人,用附子的話,建議一定要先煎,從小體質就瘦弱,然后不斷的生各種病,平常稍微有點瘦,看起來稟賦比較薄的人,即使6克附子都有中毒的先例。

1.問:你用的附子嚼著麻嗎?

答:不用嚼,只是用舌頭舔一下,大概十分鐘之后就會感覺到非常麻。

講到附子的,首先要給大家講基本運用,一般什么方子用附子,一般用多少克,著名的方子是四逆湯,四逆湯的大家可以選用一個劑量,附子干姜甘草等量,附子10克、干姜10克、炙甘草10克。這個比如給小孩的話……這個“一二三”說有人用10克就中毒了……有時候不是中毒,有時候是藥物反應,古人所謂藥不眩冥絕拂無效,大家要注意這個中毒和藥物反應,要有個比較好的鑒別,這個中毒一般是什么現(xiàn)象啊?是因為稟質薄不耐附子的偏性。而這個藥物的反應呢,藥物反應是一些經(jīng)脈的震動,產(chǎn)生的一些腹泄嘔吐,而沒有看出來形質……就是說脈還不亂,脈博雖亂,即使節(jié)奏不齊的話,還有一種和緩之象。

全身惡寒不是附子中毒反應,很多病人吃完附子之后全身惡寒是正?,F(xiàn)象,因為本來虛陽在外,吃完附子以后,陽氣開達,然后陽氣先內(nèi)斂,全身惡寒是正?,F(xiàn)象。

2.問:冬天可不可以用附子?

答:冬天當然可以用附子了。冬季陽氣在內(nèi),陽氣在內(nèi)不容易開達,久用附子,冬天容易中毒,藥不戒的話,冬天容易中毒。

王正龍對附子的運用,可以說經(jīng)驗非常豐富,大家可以把他的書拿來多看一看。王正龍先生對于四逆湯的運用,常量是附子30克、干姜30克、炙甘草30克。這么用法是治療什么疾病?主要是溫補脾腎的陽氣。

這個人體啊,附子的作用是辛散的力量是非常熾烈的。而這個人體呢,就是說有一分陰寒就用一分附子。這個陰寒什么?寒性凝滯,閉藏,正好附子是開散的,有一分陰寒就用一分附子,附子的開散正好把陰寒破散掉了,這用完了以后,不會導致一些不良的反應……至于有人用完之后,口唇雙手發(fā)麻……這個不足于反映用藥是否不良反應,這個都可以忽略,主要看其他的反應。

但是呢,我們臨床上經(jīng)常遇到的病人,不是純寒或者純熱,而是寒熱錯雜的,一般的病人往往是上熱下寒,或者是外熱內(nèi)寒,在于現(xiàn)代人來說這種疾病比較多一些。三陰證,尤其是厥陰病,厥陰之上,風氣主之,中見少陽,所以厥陰病化見少陽相火是非常多的,大家一看,一感冒一上火,其實有時候恰恰是下面厥陰寒上面產(chǎn)生的虛火,有的人就清,清完以后當然舒服一些了,寒氣更盛了一些。

太陰病也是一樣,很多人太陰病,太陰病中土虛寒,可是呢,陽明之氣又不降,三陽之氣不降,然后呢,恰恰又甚至還比較年輕,元氣還比較足一些,所以臉上起疙瘩啊,口腔潰瘍啊,口臭的這些,種種這些疾病。下面拉肚子,大便不好,上面還經(jīng)常上火,厥陰太陰之病經(jīng)常會有上熱下寒、上熱中寒的現(xiàn)象。

至于少陰病就更常見了,少陰咽痛,很多陽虛非常重的病人咽痛,咽痛起來非常厲害,用的什么藥?《傷寒論》里用的是桂枝甘草半夏,桂枝就是由少陰之地升發(fā),開達的是從厥陰之氣開達,入于太陽。當然這個認識就需要比較純正了,你說上熱下寒,張隱庵就曾經(jīng)說過:有一分浮熱用一分附子。上面熱俞盛,用的附子量越大,這是他臨床實踐中得出來的道理,我以前也經(jīng)常這么用。在臨床上效果是非常好的。

這個用熱藥啊,用附子,第一個要考慮的是精氣是否足,形質偏薄的人,這個用途要不耐毒藥,第二個方面呢附子既然是溫通的,要考慮到溫通到什么程度,什么程度算是陰寒已經(jīng)散盡了?只要形質稟賦還足的話,一般用附子產(chǎn)生的各種發(fā)熱啊上火啊流鼻血啊,種種癥狀都可以不予理睬,直接用,直到用到周身壯熱,口渴飲冷,這個時候周身壯熱是從表來說的,因為有很多用了溫陽藥,周身壯熱,是陽氣郁在陽明了,而里面太陰還是寒的,而口渴飲冷呢才是里面陽氣溫足了,溫到這個時候可以收功,這是鄭壽全對溫陽藥收功的一個指征。這講也是有道理的?!盁嶂卸菊咚俣滓姡卸菊呔彾y察?!焙卸菊叽_實是不容易觀察到,在色脈方面不能深入觀察的太夫,他根本不能觀察到這個病機已經(jīng)轉機了,已經(jīng)深重了,他還以為自己用藥有功,所以說網(wǎng)上很多人說“中醫(yī)看療效”,這個療效要看誰說的,有的時候病人感覺自以為有效,恰恰是病情深重了,有的時候以為病情加重了,恰恰是已經(jīng)向愈,這個病人是不知道疾病的變化的,只有自己對然后疾病的色脈進行觀察才知道疾病的轉歸。

講到這個基礎問題,看剛才有的人就說什么附子用于亡陽虛脫、肢冷脈微、陽萎宮冷、心腹冷痛,這些諸多現(xiàn)象都要靠你們自已辨,辨完了以后然后再用附子。至于說諸多種用法,這都不是靈活的心法,這東西說多了以后,反而容易障人眼目。

我是不希望從這方面講的,什么附子大熱歸于心腎脾經(jīng),歸經(jīng)的問題啊,有時比較難說了,這個藥物啊同氣相求,根據(jù)它的性味,有善走的地方,但是你要非要拿出來歸經(jīng),歸經(jīng)這個學說絕對牽強,如果不能取類比象,很好的體會這個藥物的性味的話,光片面的拿這個藥物的歸經(jīng)來指導用藥,絕對是有害無益的,你看附子歸心兼走脾經(jīng),它不走肝經(jīng)嗎?不走其他經(jīng)絡了?這是個人都可以想象到。藥物入氣啊各隨其性味,有偏盛有偏衰,有它專走的地方,但是還有一個藥達病所,病位在哪個地方,它就作用偏在哪個地方。

所以說臨床上很多癥狀,大家上來就必須要看,如果上面有發(fā)熱口苦這些癥狀,底下三陰確實有寒,尺脈沉弦,或硬或弦,是下寒無疑,這就要用附子。什么時候禁用附子?尺脈浮。尺脈浮是什么,浮是精欲化氣而郁于下,考慮中焦肝脾陽氣不得升達,看來是不是用桂枝理中之類的,疏導中焦,如果這時還繼續(xù)一味用四逆、白通之類的,會導致下焦郁氣更盛更重。然后甚至出現(xiàn)二便不利,二便失禁的可能。

剛才“我行醫(yī)我快樂”講的一個病癥:“冷,睡而夢多,脈象寸浮滑,關尺細弦,舌質淡,有齒痕,胎滑”。這個看病的時候大家要知道,舌胎是不可憑據(jù)的,它是不可靠的,舌質可以作為診斷寒熱虛實的一個標準,舌胎只是胃氣的一個上浮,上現(xiàn),它可以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對于疾病的轉歸來說,這個舌胎啊,很多病人向俞的話,他舌胎會越來越厚重,濕濁之邪由里外出的話,這種病人不少見,你不能根據(jù)舌胎就用化濕的藥,然后越用越厚重,必然還得繼續(xù)溫中。

脈象寸浮滑,關尺細弦。這個沒有說左右,脈象來說左右不等,一般的病人左右都不等,左右等的病人基本沒有。難經(jīng)里有句話:“脈左右陰陽相等者,死”。這是什么意思大家可以進行體會。所以說現(xiàn)在,當然了,從傷寒金匱來看是脈象不分左右,其實它大概把陰陽分出來,寸部為陽尺部為陰,從陰陽這個角度來論述,沒分左右,這個還是很大的缺陷,凡是出來對脈法經(jīng)常有實踐的人對病人都有體會,左右不等,沒有左右相等的。

左右者陰陽之道路,左為陽右為陰。所以呢,象過去,景岳啊這些人呢,都從“左主血右主氣”,左右分主氣血來考慮用藥,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象“我行醫(yī)我快樂”提出來的醫(yī)案,這個簡短的幾句話,大家對這個病怎么看,有什么用方?首先是“冷”,這個病人不是怕冷,這個“冷”只是一個字,代表是陽氣不足,畏寒,三焦的相火不足,睡而多夢,人臥則血歸于肝,魂氣是藏于肝,睡而多夢是什么現(xiàn)象呢,魂不藏于肝,魂為什么不藏于肝呢,陽氣的斂藏是通過陽明經(jīng)然后是入于少陰經(jīng),不一定血虛。很多陰寒的病人,因為有陰寒,上焦三陽之氣不得斂,也會夢多。

“脈象寸浮滑,關尺細弦”。關尺為什么會細弦呢?關尺部俱細弦,這個俱字,單弦為飲雙弦為寒,如果左右脈俱細弦的話,寒盛無疑,下元寒盛無疑,如果是單側脈,如果是單獨是左關尺部細弦,這可以考慮有下焦精血不足的現(xiàn)象。

血虛是有作夢啊,但是作夢是不是就血虛呢?我們不能把作夢當成血虛。

首先大家看第一點就是關尺部脈俱細弦,下焦肯定是寒氣凝結起來了,這個脈道細弱,這個細呢,是形不足,是下焦精血不足的現(xiàn)象。這個弦呢?是陽氣困郁,是陽氣郁發(fā)的一個現(xiàn)象。這個弦是有代表,是風象,是精血不足,陽氣發(fā)于外細弦之象,下焦有風象。

“舌質淡,有齒痕”這是中土虛寒的現(xiàn)象。從這個角度來說呢,下焦需要溫養(yǎng),要榮升肝木,既要滋陰,又要溫陽,一般臨床上講的是,如果三七先生來看這個病的話,肯定是當歸四逆理中加減了。但是我們看的只是一個關尺俱細弦,上部還有一個“寸部脈浮滑”,

寸部脈浮滑,光憑這個“浮滑”這兩個字,浮滑現(xiàn)象有很多,一個是浮滑有力,一個是浮滑有余,一個是浮滑不足,它所代表的含義都不一樣,這個“寸部浮滑”是什么意思???上焦是寸部脈屬于陽氣的,陽氣是要入陰的,現(xiàn)在天氣不能潛降而入陰,這個陽氣不能入陰是什么回事呢?是有余還是不足呢,首先看關尺兩部脈肯定是不足的,這個病人基本上說是一身元陽虧虛的,而上部脈是浮滑的,關健點肯定是肺胃之氣不降,在上心肺之氣郁于上,在下呢,陰不得出陽,在上呢,陽不得入陰,陽不得入陰郁在上,就會產(chǎn)生脈浮滑,這些口干苦啊,一見這些病人你就可以問問:“頭重腳輕嗎?”一般都是頭重腳輕,頭暈,然后是……或者是左關部脈細弦而浮的話,肯定是口苦的,少陽見證。

浮滑多痰飲,這個痰飲的浮滑嘛,跟在上氣盛的浮滑兩個又不一樣,這個氣的浮滑嘛,以浮象為主,痰飲的浮滑以形為主,這兩者的浮滑的感覺應該是不一樣的。大家搭脈就可以知道,痰飲的浮滑這個脈是陰脈,能搭出陰盛的感覺。這個頭暈陽氣浮越,少陽陽明之氣逆于上這種現(xiàn)象,是浮滑而有力,痰飲的浮滑是浮滑而無力。

鑒于病人的這種現(xiàn)象呢,就是說,第一個,我認為呢,浮滑可以不考慮痰飲的現(xiàn)象,是這種虛陽上浮的現(xiàn)象,關尺部俱細弦,是下焦脾腎不足的現(xiàn)象,所以呢,這個病人理中湯必需用。而關尺部俱細弦,附子也肯定要用,而兼于脈細呢,也必需要養(yǎng)營血,所以適當可以加上一些當歸熟地白芍之類的,佐以桂枝,至于上焦脈浮滑,可以適當加入一些,黃芩,柴、芩、連。君藥主要還是人參。

脈象最關健的是什么?不是什么滑啊什么澀啊……這些都不關健,大家第一步把浮沉搭出來,六部脈的浮沉,這一步掌握了,這第一步算入門了,如果沒有這第一步,其他任你說的天花亂墜都不行。這個六部脈的浮沉就體現(xiàn)了這個氣血升降盈縮。你看左關浮右關浮,這兩個典型就不一樣,左寸右寸,還有左尺右尺,這個學問比較大,如果大家要仔細研究的話,可以看《四圣心源》里的脈法解和《傷寒懸解》里的脈法解,把這個浮沉掌握好了,可以說這個醫(yī)學打開圣門了,這個進而言之,就能對鄭壽全先生的一元真氣盈縮有更深刻的理解,當然了,鄭欽安先生對脈法論述我還是不太贊同的,他的脈法的講述,比起黃元御先生的還差得很遠。

有人說浮沉遲數(shù)四脈是關健,這個遲數(shù)呢你要是下功夫去領會的,不能夠單從拿表來看多快多快,這個浮沉是一種感覺,遲數(shù)也是一樣,遲則在臟數(shù)則在腑,有表里陰陽的差別,這個都是要一步步去領會的。

“左右兩部脈的不同之處???”左路呢,由陰出陽,右路由陽入陰,關健在中焦這個脾胃的升降,樞機的升降。鄭欽安先生不是不重脈,鄭欽安先生對脈理研究得不是太透徹,所以他的脈理很多都指導不了實踐的。

這就是天地之間其如橐瀹乎。仲景先生,對脈的理解是非常深的,很多我們只能夠依據(jù)前人留下來仲景這個遺論,進行研究,是不斷的去領會,至于他到什么程度了,我們是無法測知的。

脈象左大于右,就證明肝木郁滯住了,你想想看,一元真氣流行的話,它郁在哪個地方,哪個地方就會大,就象水皮管一樣,它哪個地方堵住了,哪個地方就會郁起來腫大。左邊大于右邊,左邊木火升達一路受阻,右邊大于左邊,右邊肺胃斂降一路受阻。左邊脈微,陽氣是不足,左關部脈微,這個人恐懼驚慌,膽子非常小,辦事沒有決斷力。

三、人參

平時所用的中藥有三味藥被稱為“奪命救急三藥”。第一味就是人參,第二味是附子,第三味是大黃.

今天第一個就先來講人參.人參在《本經(jīng)》上品之中,它的位置是比較重要的,首先看《本經(jīng)》描述的這個人參,“人參,味甘,微寒”,什么叫甘呢?大家都舔了一下,味甘呢,中央生甘,這個中央呢,居住中央的那個中氣,生濕,有濕氣,然后呢濕生甘,這個甘味呢代表脾土所主,微寒呢,微寒代表什么氣,人體的氣呢,有溫有熱,溫呢,升達,熱呢就開散,微寒呢,相當于是涼,就是說稍微收斂的這種作用.

再看這個人參,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五臟是什么呢?五臟就是肝心脾肺腎,這五個臟器,臟者,藏也,這個五臟又叫做五藏,五藏藏什么,內(nèi)經(jīng)里面講的,藏精氣而不泄,滿而不能實,腑器呢是運化物,實而不能滿,所以這個五臟呢,安藏精氣,安藏五神,精神魂魄,再加一個意,這是五臟所藏的五神.

大家再講一個什么叫做神?神藏五,人參的這個氣機吧,由陽氣開始萌動,由陰然后慢慢出陽,由精開始化氣,然后再由氣化神,這是三個過程,而這個神呢,它處于一個用最通俗的這個解釋來說,它是一種氣,它是一種人體元氣變化所產(chǎn)生的各種現(xiàn)象,就是神,其實就是說精氣神三者是一物,本來就是一種東西.什么叫做精呢,它開始處于一種非常凝練的狀態(tài),大家不是有一句話嗎?叫做,聚者成形,散者為氣,聚在一起,氣機就凝化為精,散開來運行開來后就叫做氣,然后氣產(chǎn)生各種變化各種功用,看著神用無方這個變化就叫做神,其實它就是一種元氣,生長發(fā)展的這種過程,分成三種神態(tài),把它分開來叫,這個人參呢,安精神定魂魄,主補五臟,大家再看這個主補五臟的這個“補”,現(xiàn)在很多人呢認為,什么叫補呢,補就是好象往里面填東西,泄呢就是往里面減東西.其實不是這么機械的,內(nèi)經(jīng)里面講,什么叫做補,順其性就叫補,什么叫泄,奪其情就叫泄,就是說你順著它就叫做補,這五臟呢,五臟是五藏啊,藏精氣而不泄,既然要補五臟,就是順著五臟的精氣要收藏.

“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為什么說有點除邪氣,這個除邪氣呢主要是講人身體的精神魂魄意志一定下來之后,自然而然,氣各從政,什么叫邪氣呢,這個正氣不斂,然后是喜開與邪路,除邪氣這種字眼都容易讓大家產(chǎn)生誤會,“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你看底下這個,人參,一名土精,人參呢,生長周期比較長,得地氣之精,所以含藏能力比較強.人參呢這個古代的和現(xiàn)在的不一樣,人參亦名土精,一名神草,一名黃參,雪參,其實種種名字都是對它的作用從側面的一個闡釋,大家看多了就會有感覺.

再看人參呢,主補五臟,我們學了本經(jīng)以后,想到人參味甘微寒,主補五臟,它所有藥性呢,濃縮起來,精華所在,大家對于這個,一定要理解.主補五臟,你看有些病人,就是說,處于彌留之際,是元氣大虛的時候,或者受了驚嚇,他的魂魄意志都不能收,這個陽氣由發(fā)而不能潛鎮(zhèn),這種情況下呢吃人參非常好,現(xiàn)在由于我們大家就是說,經(jīng)常學習火神派的這個學說,對于如何升達陽氣用得比較多,而對于說收斂神氣,收斂神氣就是養(yǎng)生啊,這方面做得比較少,古代的人參一般說從那個唐宋時期吧,人參是生于中原的,在河南,他生于中土的吧,那個時候人參是上黨的比較好的,然后呢幾個地方中原幾個地方的人參呢.

怎么判斷人參的真假呢,過去的人參效果是非常好的,就是一個本經(jīng)圖注里面有一個,就是說判斷人參的真假,叫一般的壯年人,兩個人同時跑上五里地,嘴里含一片潞參,這個上黨的潞參,跑完這五里地以后,喘氣的就是假的,不喘的就是真的,所以說呢過去人對人參的講究非常好,現(xiàn)在很多人參吃下去都沒什么感覺,可能生長周期也短,而且現(xiàn)在的人參主要是東北的,東北人參呢,東北的地氣比較厚一些,所以現(xiàn)在的人參,比中原的(中原土氣漸?。┬Ч靡恍?。

人參在中藥方劑的運用。古代的人參呢,還不是現(xiàn)在的黨參,古代的人參是人參,黨參是黨參,是兩種?,F(xiàn)在的這個黨參如果非得說人參呢,也只能說是劣質的,長得那個形啊狀態(tài)啊,跟過去的人參還是有差距的?,F(xiàn)在我們用人參都是用東北人參比較好。關于教科書上說人參是微溫的,這點關于性味上的,我主張呢還是從本經(jīng)的比較好。因為為什么呢,現(xiàn)在很多人,用完人參之后,很多病人比較精神,以前的四肢發(fā)冷也比較溫和了,其實四肢發(fā)冷本來是元氣不藏、守不住,那點陽火守不住,吃人參后斂回來了,收回來了,所以感覺到暖了,陽氣回去了,自然就溫了.因為陽氣散在外面,雖然是口張手熱,但是本身的肝脾的陰氣都不能化了,所以人參的性味啊不是靠你看的這個作用效果來斷定的,象附子一樣,附子用大量以后,很多病人特別涼,全身好象掉了水井里一樣,其實那是附子開破的作用比較大,一下子把陽氣行開了,然后陰氣也跟著化開了以后,所以感覺比較涼。這個定性味啊,這個也不能說是比較草率的。象現(xiàn)在定的這個人參微溫,或者人參補啊,吃完人參后上火,其實人參它就是收氣,如果有邪氣的話,本身就寒濕邪氣阻隔的話,吃人參一斂就庸滯住了,一庸滯住了,氣就易變成火,全身各處都可以因六氣有余而化火。

現(xiàn)在的人參啊,不光現(xiàn)在,明清那時候的人參,很多參農(nóng)為了人參長得比較快,都用砒霜跟人參種在一塊,用砒霜種的人參略帶溫補的那個效果,砒霜本來是陽精大足的這個藥,所以現(xiàn)在人參的作用還是有所變化的,我們一般講的人參是山參,沒有經(jīng)過砒霜,這種拿砒霜喂人參的方法還是比較普遍的,在很多地方得到認可的。但是它種出來的人參作用跟效果就有點不一樣了。所以現(xiàn)在人參吃完了,它有辛溫的特點,這個跟砒霜在一塊,這個種植效果。

我們學本經(jīng)是為了更好的理解《傷寒論》,現(xiàn)在呢首先,通過傷寒論的方子來理解人參的這個作用。

1.首先第一方是小柴胡湯,小柴胡湯呢柴胡半斤,半夏半升,人參是三兩,很多人認為小柴胡湯,柴胡肯定是君藥了,但是很多人不這么認為.象柯韻伯啊,傷寒大家,他認為小柴胡湯這味藥之所以能夠開解樞機能夠斡旋,關健在于這三兩人參,這三兩人參,其實是小柴胡湯方中的君藥,柴胡是將,人參才是帥,柴胡這個藥呢推陳出新主胸腹結聚的,它本身是一味開破的藥,如果是中土臟器不足的話,陰精守不住的話,很容易開破的,不但起不了開解樞機的作用,而且會導致肝脾的陽氣下陷,所以說人參這個作用,通過主補五臟.

另外一個定位呢從中土開化源,能夠收藏脾精,當然了,它的這個作用如果要講這個養(yǎng)脾精的作用,跟白術還是沒辦法比的,白術由于它比較滋潤,形質上更偏于陰一點,就象傷寒論里,其人舊有微溏者,平常就有點大便不成形,有點拉肚子,小柴胡湯不中與之,這兩個字差不多,也就是這個柴胡湯呢,本身就是說脾胃之氣還不是太虧虛的時候才可以用。

這個少陽樞機要樞轉靠的是什么?大家看黃元御的書都知道,中土脾陽不能升清的話,厥陰也不能開達,少陽氣也不能生長,所以說要舒解少陽,必需有人參斡旋中州,而且呢,見肝之病當先實脾,少陽一為病之后,馬上底面就是厥陰,由風木之氣克伐之后,脾土必然虛,所以這個人參在這里必不可少。

小柴胡湯的人參,但是它下面又有加減法,若咳者,去參,加干姜細辛五味子。若渴者去參,人參的氣機是收斂的。人為什么會咳嗽,脾肺不得交,脾肺不能相交的話,因為脾氣要升清,肺氣是要往下降的,脾氣不能升清之后,飲食的精微的這陰濁就會填結在這個肺中,肺氣就不能把這個濁氣降下來,這個時候呢,干姜細辛這些辛散的藥,再加上五味子一收一斂,助脾肺相交。脾嘛,脾主地,肺主天,地氣上升為云,天氣下降為雨,這個天地交泰,這個是平??人缘倪@個病機.

咳嗽的就是這個病機,一般人有痰的,沒痰的這個厥陰風木克伐,這里面柴胡湯加減法,這要去人參,本來寒濕都不化,是不能開散,寒濕要行開啊,象我們交通一樣,交通堵塞了以后,我們不去疏導,反而去增加車輛,肯定會越堵越厲害,所以這個要去人參,去人參之后,要加干姜細辛五味子,這個方子就變了。這個方子按歸經(jīng)方法來說,就是屬于肺經(jīng)了,主上焦開散。

這個藥物也是比較奇怪,藥物怎么奇怪呢,隨著你用藥的清濁,你用藥如果濁的話,它就沉降,你藥味如果清的話,它就漂上來走肺胃,然后一點都不犯中下焦,就象那個經(jīng)方實驗錄中講過,大黃芒硝甘草,如果用大黃厚樸枳實芒硝,就走下焦,如果不用厚樸枳實,只用大黃芒硝,再加點甘遂,它就走胸脅,一點不犯下焦,藥服完之后,就在胸脅反復激蕩,五味子性酸溫,它本性又可以升達少陽之氣,但是它這干姜細辛五味子,五味子用量比較多的,五味子用量一多以后,酸收的作用比較明顯,而且五味子本來就是溫藥,用五味子的量一定要跟細辛對上.因為現(xiàn)在你看,干姜細辛五味子的量,傷寒論里面一用就是三兩,按照現(xiàn)在常規(guī)的量你起碼要十克吧,十克到十五克,但是用到這么大的時候,有些人體質弱的可能受不了,所以五味子相對要加上,現(xiàn)在一般來治咳嗽的小青龍啊,小柴胡湯的加減法啊,或者真武湯的加減法啊,用到細辛的話,一般開五克的,如果管理比較嚴格的,一般不要超過三克,細辛量少了,五味子量也要少,這兩味藥可以更好的治療開肺氣,一收一發(fā),但是如果沒有這兩個藥的話,這個方子的意義還在,把干姜再加上,稍微再加點生姜,其實也可以。過去古人說“細辛不過錢”,主要是講的生用藥、膠囊啊、散劑、粉劑,這個生用藥過于峻烈,很多人吃完細辛后會閉氣,吃完之后會出現(xiàn)呼吸暫停的現(xiàn)象,憋悶,所以生用口服生藥的時候,細辛不要超過三克,但是湯藥的時候呢,有一分陰寒就有一分細辛,細辛是直入少陰的,少陰如果寒氣重的話,給上五克十克效果都能體現(xiàn)出來,就作用大的時候用上一二十克,這樣才能反應出來細辛的開通作用,病人才能夠“知”,古人說一劑知,吃完了以后感覺這病動彈了,這藥有起效果了。

講到人參不得不講這個理論“甘溫除大熱”,這條理論在李東垣在補中益氣湯的時候,很多人作為甘溫除大熱的注腳,其實不然,辛溫才能除大熱,甘溫是除不了大熱的,甘溫只能收斂一下虛火浮陽,象補中益氣湯一樣,補中益氣湯很多人這四肢煩熱,四肢煩熱是因為脾氣不能升以后,陽明之氣又不能降,太陰脾跟陽明胃是互為表里的,太陰脾升陽氣不能由陰出陽,那邊濁氣就不能夠由陽入陰,所以濁陰就徘徊于上,濁陰徘徊以上之后,三陽之氣降不下來,所以全身體現(xiàn)手足煩熱啊,口渴的這些的,然后是口瘡,象很多頑固性口瘡,用理中湯,用補中益氣湯效果非常好.

我以前上學時治過一個,當時大家都講這個好象是頑固性口腔扁平苔癬,西醫(yī)說這是頑癥,很難治了,口腔科都沒治了,當時這種病呢就試著用了一下補中益氣湯,病人吃完了,大半年好不了的這個舌頭爛啊,吃完第一劑馬上感覺舌頭瘡口就收了,第二劑就一點感覺不到痛了,光看到舌頭那個疤,第三劑連那個疤都消了.

所以這個中藥用對癥了,治某些病是非常迅速的。就是從這個甘溫除大熱,為什么會甘溫除大熱呢,就是這個中焦斡旋,脾陽不能升動,濁氣不降,天明則日月不明,本來陽氣由陰出陽而化神,現(xiàn)在化不了神了,神氣散漫在外面,君火不能明之后,國家皇帝昏饋,大臣們都想著各謀私利,個別的人還想著圖謀篡位,干自己非分的事情,這就是虛火陰相火上見的例子。但是真正的就是說辛溫才能除大熱,為什么,一般來說陰虛之熱都是緩熱,為什么?陰不能斂陽啊,陽氣是徐上,這個時候呢,它都是低熱,偶爾有一陣陣潮熱,陽虛之熱才是暴熱,陽氣之熱陰氣格陽,這點陽氣都逼在外面了,它是熾熱,有時候看體弱的病人出現(xiàn)某地方的灼熱,雙腳啊雙腿啊,腹中啊,手心的那種灼熱,絕大部分是陰盛格陽,陽明證的很少,即使有陽明證的,陽明底面是太陰寒濕,治這種病這種大熱的,四逆理中主之,只有這種辛溫之藥才能破散這種陰邪,破陰還陽.?。?!

這個時候就要考慮,有的病人就要用四逆,有的病人就要用附子理中,為什么?附子理中和四逆還不一樣,四逆吧,純是陰盛格陽了,用附子理中呢,用于中土不足,后天之氣不足,不足于生化,所以要加點理中,后天如果不固的話,你吃完藥后,中土之氣守不住了,中土之氣不能守的話,這個藥的作用發(fā)揮非常有限。這個四逆湯的甘草用量有時候非常大。中土之氣尚足,陰氣比較盛的話,治療陰盛格陽首選白通湯。如果病人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亡陽啊,白通加童便豬膽汁都可以用。

人參是主補五臟,五臟呢又是藏精氣而不能泄,所以對于亡精失血的這種病人,人參是非常適宜的,有時候不要因為這種亡精失血的病人產(chǎn)生了虛熱而不敢用人參。還有關于黃芪這味藥,一談到人參就要談談黃芪,黃芪走的層次就和人參不一樣,黃芪走表,本經(jīng)里說黃芪甘溫,主癰疽久敗瘡,它是起脾胃之氣達于表的,所以這個黃芪跟人參這兩味藥一表一里,雖然都是從中土開發(fā)脾陽的。至于關于現(xiàn)在的人參的炮制,我一般都喜歡生曬參,現(xiàn)在人參一般分白糖參,紅參,我們用的兩種,但是這個生曬參呢也不是沒有蒸過,生曬參其實不要蒸,光曬干就行,紅參是蒸過的,白糖參呢是白糖泡過的,然后再曬的,所以說要用生藥的話,氣比較足的話,就要用生曬參,或者白糖參也可以,紅參是蒸過的,它的氣性相對比較溫和一些。

很多病啊一些久病,有人問:一般方中的人參可以用黨參代替嗎?可以。但是有些方中可以代替,但是有些病的情況不可以用黨參來代替,黨參達不到這種效果,而且人參呢一般用山參,一般稍微差點的用移山參,雖然稍微差點但是也不便宜,移山參比現(xiàn)在用的紅參生曬參效果還好一些。再一個用人參一般都是看年限的,比如五年生的,一般五年生的話就稍微貴一些,這個十年的就非常少見,一個方子里面如果有十年生的就太貴了,好幾千上萬了。

剛才講的這個人參,人參主補五臟。過去講的補藥有參,茸,胎盤,這些東西都有類似的作用,就是說,現(xiàn)代醫(yī)學呢雖然對它們研究的不是太深刻,但是可以借鑒,這個參茸胎盤里面都含有某種激素,它其實也是暫時應用。凡是用過這種參茸這種藥的人,身體都慢慢的不會好到哪里去,所以要用的話也是暫時用,用了時間長了以后,這個人的體質還是會虛,它也是把人的這個潛能給激發(fā)出來,有這方面的意思,就類似于這種激素。

“生山谷”,人參的生長環(huán)境,按說人參這種東西呢是不可以久服的,過去說它能久服,要看它這個量,而且要看他這個體質。過去講的這種藥食的服食嘛,這個道家里講的就是這個地元丹法,地元丹法這種練習是非常有講究的,就是說你服食這種東西嘛,你必需達到清心寡欲,你如果不達到這種清心寡欲的話,一方面補五臟精氣,精氣足了以后,使精神調(diào)動,反而說人的這種元氣耗散得比較快,就跟草木一樣,草木生長是有周期的,你過于用它的話,開花成熟時間短了,雖然長得快了,但是生命力就削弱了。所以調(diào)病養(yǎng)病的這些病人用參茸的這些,慢慢的都需要清心寡欲,做一些打坐的這些,如果象現(xiàn)代人啊,生活特別繁忙,七情六欲特別雜,然后就是每天工作壓力特別大,每天晚上又不能按時睡覺,這種情況的病人建議盡量不要用參茸,用參茸可能對他還有很大的弊處。當然它吃完了這個參茸附子之后,馬上感覺到精力比較充沛,癥狀都消失了以后,但是吃多了以后慢慢的就感覺體弱。不是說調(diào)動真陽了,吃了體弱是因為吃了體強之后反而不知節(jié)制,這種耗散得更快了。

我以前看過的一個報道說:東北的參農(nóng)的小孩從小吃人參,他們的發(fā)育就特別快,長得也特別胖,特別狀實,一般等到二十歲以后,尤其是吃過那種砒霜喂過的那種參,這種小孩就會得各種病,一些大家想不到的一些病,比如說猝死啊,西醫(yī)解剖一看,腎上腺已經(jīng)非常肥大了,吃人參后腎上腺調(diào)動太過了,然后產(chǎn)生了這種猝死,全身的這個調(diào)整跟不上。這個中藥呢要講對癥,什么叫對癥呢,“觀其脈證,知犯何逆”,就是氣機各從以順,就象我們一個單位一個國家一樣,每個人都忠于自己的職守,你要是插手別人干的事情呢,能和別人產(chǎn)生矛盾,這就叫逆,而用藥呢就是把這種逆氣給收回來,這個逆氣也是正氣,比如他現(xiàn)在沒有走正路,“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所以中藥呢人參也是一樣,久病元氣過于耗散,就要收斂一下,這是對癥了,慢慢收斂完之后,飲食調(diào)養(yǎng),慢慢的練,開始氣功導引,然后逐漸擺脫這藥,不是長吃的。

下面給大家講幾個方子吧。

1)第一個講理中湯。其實傷寒論里沒有理中湯這個名字,傷寒論里叫人參湯,人參湯就是理中湯,又叫理中丸,這個理中湯呢主要是斡旋中州的,中土是,人每天的脾胃嘛承受的這些五谷精微物質,飲食入胃游溢精氣,脾氣靠脾陽轉樞上去,然后才能夠脾氣散精,然后肝氣淫精,然后精氣才能夠舒達開去。

所以第一步是脾氣升清的過程,陽氣出動,而這個脾氣這個升動要靠是一身的元陽。元陽之根呢,就是腎陽。這個理中湯呢,就是理中焦,它元陽不虛的情況下,主藥君藥是參術姜草,其實參術姜草這里面比較重要的藥就是姜,姜、草,理中湯這方子如果沒有參術,光有姜草的話,中土濕郁還是管用的,如果不用干姜,光用前兩位,光用參術草,肯定會產(chǎn)生庸滯。

所以干姜在這里的作用就好象小柴胡湯里面的柴胡一樣,它是起脾陽。白術呢,白術是運脾濕,白術這味藥呢是比較滋潤的,大家如果見過生白術的話,汁比較多的,有點粘膩,它可以養(yǎng)脾精,這個人參呢主要是斂五臟之氣,所以說理中湯這味藥呢,中土有濕氣但是濕氣沒有庸滯住,如果中土濕氣庸滯住的話,光用這幾味藥還不行,還要用砂仁半夏厚樸這些開破的東西輔助它,所以后代在理中湯的基礎上產(chǎn)生很多加減法,但是總不離理中湯。

大家看這個傷寒論方子,不但要背方子看作用,還要看加減法,這個加減法呢,這個一方其實不是一方,其實是很多方,加減變化之后呢,發(fā)現(xiàn)很多方子都是相通的。比如柴胡湯,小柴胡湯可以配成大柴胡,小柴胡呢可以理解成半夏瀉心湯,它就是進出加減變化成很多方子,它是相通的。你看這里面的理中腹痛,加人參四兩,理中湯這個腹痛呢,為什么會腹痛呢,痛則不通,不通是什么不通?中焦斡旋,脾氣升清,胃氣降濁。脾氣是靠什么升清的?是靠肝中陽氣升清,腹痛肯定是木氣郁扼,不管是寒氣郁扼還是濁氣郁扼,肯定是木氣。見肝之病知肝傳脾。如果中州虛寒的話,如果有腹痛的話,加人參是為了補中焦脾氣,為什么肝木會克伐脾土呢?內(nèi)經(jīng)里有一句話就是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肝氣啊,中氣虛的時候就克它中氣,腹痛,當然這個腹痛是指肚臍以上的大腹。腎氣虛的時候,它就克于下焦,會產(chǎn)生二便不利,小便淋漓,或者少腹痛小腹痛,這都是木氣在作祟。如果是中下焦之氣都頑足的呢,上焦肺氣虛,什么叫肺氣虛?肺氣還是我上堂課我講的觀點,一聽到肺你腦子里不要想到肺,而是收斂之氣,叫肺氣。什么叫心氣,心氣就是開散之氣,什么叫肝氣,就是升達之氣,什么叫腎氣,就是閉藏之氣,腎氣虛了,就是下元閉藏之氣不足了。不要想到唉喲還有個腎陰腎陽。

近代中醫(yī)學呢,從張景岳,張景岳這個人呢本來水平是很高的,但是他列出來很多呢足以讓后人產(chǎn)生誤解,再加上有一個程門雪,《醫(yī)學心悟》,他們把很多觀點都弄錯了,把一個腎分成腎陰腎陽,把一個肝分成肝陰肝陽。這個內(nèi)經(jīng)里邊根本不是這樣講的,內(nèi)經(jīng)里提到胃就是胃陽,提到脾就是脾陰,這是講的形質,提到功用的時候就是脾陽,提到胃就是胃的通降作用。所以說呢,現(xiàn)在一提到腎就提出腎陰和腎陽,其實它既不懂腎陰也不懂腎陽。什么是腎陽,腎陽是水中之木氣,寒水中一點真陽開發(fā)出來的,就是木氣,什么是腎陰呢,腎陰就是金中一點真陰,就是肺金斂降了,這種陽中一點真陰下了,這就叫腎陰。現(xiàn)在大家搞得都好象腎陰腎陽都在里邊在里面,六味地黃丸補腎陰,金匱腎氣丸,八味地黃丸,就補腎陽,這已經(jīng)鬧得非常機械了。

這當然跟那個臨床那個溫補派,溫補派很多理論就非常雜了,它的很多理論,說實在的,寒涼派攻下派,這些大家的理論還是比較精純一些,比溫補派要強。所以說腦子里不存在一絲一毫的疑惑,所有名詞什么五臟,全都是取類比象,腦子里樹立出怎么個現(xiàn)象,沒有任何名相的組合,這是學中醫(yī)的第一步。我當時上大學上到大三大四,感覺學不懂了,同學們都覺得還可以,按書上的解釋什么的,我覺得很多問題你都得去搞明白?!疤柌?,七八日,下后,”,首先什么叫太陽病,什么叫七八日,這個七八日就有點玄了,它是講究這個行經(jīng)的周期的。這個不講。太陽病大家知道,太陽是寒水之經(jīng)啊,太陽寒水之經(jīng)為病,太陽寒水之經(jīng)為什么為病啊?太陽寒水之經(jīng)是怎么開化的,這條經(jīng)是怎么走的,這個氣是什么象,太陽經(jīng)它病了,什么叫病,就是太陽經(jīng)不能正常氣化了。

什么叫“下”?一談到傷寒說這個下后,其實這個下后也是有學問,我當時就莫名其妙,什么叫下啊?想了很長時間,才稍微想明白,你是怎么下的,你吃什么藥產(chǎn)生下的,這個下是什么作用,這個藥是什么作用產(chǎn)生下。這個下后產(chǎn)生五臟六腑六經(jīng)氣機的變化,它的變化在哪點?這個下后產(chǎn)生什么樣的作用。這個腦子里得明白。還有這個汗后,你就感覺這個,本來是太陽病,這個下后怎么樣干擾它了。這個汗后,你腦子里都得非常清楚。然后是下后出現(xiàn)什么什么癥狀。

所以學中醫(yī)呢第一點要學會取類比象,不會取類比象你就不要學中醫(yī),學出來的不叫中醫(yī)。當然還有兩個因素,學會了取類比象之后,你還要合于法,然后按照這個五運六氣的取象類比,然后再納于病人的病情之中。取類比象是第一步,這一步不能夠建立比較純熟的話,這中醫(yī)肯定學不好,因為過去古人都說老中醫(yī),現(xiàn)在老中醫(yī)其實不行,現(xiàn)在老中醫(yī)都是東抄點西抄點,學點秘方什么的,然后個人弄點經(jīng)驗。過去的老中醫(yī)不一樣,過去的老中醫(yī)不斷的取類比象,不斷的摸索這個象,慢慢年紀大之后,就象劉渡舟,過去跟我們講過課,他說:每當讀起內(nèi)經(jīng),“什么春三月所謂發(fā)陳……東方生木,木生風……”讀完之后,唉呀這么曉暢這么貼切。你要問他怎么解釋什么意思,他說沒得解釋。其實就是,你讀完之后這個象建立起來之后,越讀內(nèi)經(jīng),越感覺到貼切,看病的時候你越來感覺到得心應手,然后慢慢的就會有神來之筆。所以這個一步一步的合于道,慢慢的就合于道了。

你把腦子里的固有的名相啊,慢慢的打破掉,就合乎于現(xiàn)象的這個變化。中醫(yī)里面講究這個象,這個象其實比較高明,這萬事萬物,它都是一象,它都是在象的不斷變化當中,象都是虛假的,因為都是虛象,是暫時顯現(xiàn)的,它過于之后就顯現(xiàn)象的不斷變化。

所以說呢,只有用這個象的道理來闡述這些東西,才能沒有一絲一毫的這種滯澀。所有問題,一意貫之??鬃硬皇钦f嘛,吾道一意貫之。我的言辭思想,所有看病行為,全都一氣呵成,全都統(tǒng)一起來,一脈相承,其實連一都沒有,就是這樣,全都融為一體??鬃铀先思沂欠浅8呙鞯摹?/font>

四逆加人參湯,本來在亡陽的基礎上,亡精血,精血有點脫失,所以加人參是固護中氣,固護后天之本,后天是氣血生化之源啊,人參是斂五臟精氣回守。白虎加人參湯也一樣,三陽氣燥擾,造成臟經(jīng)不得守,然后腑陽亢盛,這個是白虎加人參湯。

(下面是同學發(fā)言后老師的回答:)這個誰說“大道不可言,只能用道來解釋道”。呵呵。大道不是不可言,你懂了的話,你合乎道之后,你舉手投足,你一言一語,自然中于道,你不懂的話,怎么說都背于道。過去我們古人用象,也是對事物理解的方法。觀象取類的話,這是一種研究事物比較好的方法,在研究事物,內(nèi)經(jīng)里面就的是:“智者察同愚者察異”。智者呢,所有現(xiàn)象歸結起來,看它們的共同點共同處,把它們串起來,整個歸納起來,然后呢,愚者察異,不同點在哪,把它們分門別類的分割開,這樣呢就入海算沙,越算越煩。當然了,這種方法用在物質上,西方就是這種方法,用在物質上呢,它可以研究得非常精細,在物質文明上有很高的發(fā)展。但是思想是緩慢,慢慢的不知所終,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根本在哪里。象我們東方文化呢,為什么我們東方文化多少千年來,火藥什么的都造出來了,為什么物質文明發(fā)展的這么慢呢。就是因為我們不斷的歸納,發(fā)現(xiàn)一點差別以后呢,馬上回到根本。

這個孔子啊,歷代易經(jīng)學說,這套道統(tǒng),傳統(tǒng)文化一脈相承的,所以造成了在物質文明發(fā)展很不足,但是呢,在社會形態(tài)上,在文化思想上,是一種非常穩(wěn)定的一種狀態(tài)。雖然有外族侵入過來,雖然有改朝換代,但是它這種社會狀態(tài)一直處在非常穩(wěn)定的狀態(tài),然后國家社會道德也是有一定的規(guī)范,非常的和諧。象現(xiàn)在這個社會呢,很不好說了,人民的思想毫無指歸。東方人有比原子彈厲害千萬倍的東西,你看現(xiàn)在物質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你不管武器發(fā)展多么發(fā)達,還是要人來應用,你應用不對了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而且研究這些科學的這些人呢,他們只能算是百工,他們是沒有立場的,只是工具,所以毛澤東有一陣瞧不起知識分子,這是有道理的,知識分子研究各種知識,他們對于根本的心應之學呢,他是比較膚淺的。他們由于對某些問題比較專精,看問題又比較深刻一些,比較尖刻一些,然后自己的心態(tài)又沒有達到很高的涵養(yǎng),所以對國家啊,對政治啊,會產(chǎn)生很大的混亂。

你看我們中國,我們中國跟西方完全不一樣,我們中國的那些市長啊省長啊,都不是西方那些參議員啊州長的,咱們中國向來都是父母官,他擁有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啊,封疆大吏什么的,外國人呢,他看那些議員州長,這是政客,他們才是老百姓的一些工具。所以整個是倒過來的。

道,什么是道?萬事萬物、疾病發(fā)展有他的規(guī)律,萬事萬物都有它的發(fā)展規(guī)律。內(nèi)經(jīng)里說過:于萬物浮沉于生長之門。你看每個事物的時候,你撇掉自己的立場,然后合乎他的這種立場,這種生長這種發(fā)展去理解,然后每件事物都一樣,然后你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看自己的這種生長發(fā)展思想變化的狀況,然后你才能比較客觀的去了解。道,任何都是道,宇宙大千世界什么不是道呢?但真能體會到達到一種所謂的無我,你把個人的這種我戒我執(zhí)拋開之后,你才能和同于大道,所以其實他是一個非?,F(xiàn)實的東西,并不是虛玄的。

什么“道,天地之陰陽也。”這些不是你說的話,你說這些話一點用都沒有,首先要明細陰陽,什么叫陰陽呢,這個陰陽跟道之間的關系,要講陰陽的話,就要講太極,把陰陽跟太極徹明了以后,然后我們談和同于大道,其實這個問題是非常之深刻的?,F(xiàn)在我跟大家講課,大家聽完了以后,腦子里不斷在思想不斷在動,然后還有一些游絲妄想自己沒有覺察到的,這個是百千萬種,紛紛雜雜,這個是不能談陰陽了,里面那個是萬物浮燥,談到陰陽的時候,你腦子里能夠作到清清明明,一起來一個念頭,你能清清楚楚的看著自己的念頭在起,這個時候你可以談陰陽。根都靜不下來,每天浮燥煩亂,然后談陰陽談道,沒用。所以,你要放下,象一杯水啊,慢慢的放下,到了沉淀以后自然就靜下來。要說這個話,就不好溝通了,就沒法溝通了,你要是到狀態(tài)了說出一句話,大家自然能溝通了。

這有什么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你應無所住你說出這句話,你已經(jīng)住在那了,腦筋都焊在那了。

這個人參啊,生于北方,北方是寒水之性,人參其實是收斂之性,所以生在北方,我國東北方向,地氣是偏厚的,“天不足西北,地不滿東南”,固定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北方的地氣比較厚的,東北方偏于陽的。

這個水啊,五行的問題啊,不要硬靠,你要是硬靠的話,什么問題都感覺虛得很。因為人參啊,所有藥性有它的生長規(guī)律,有它的生長特性,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的啊,要建立這種生長規(guī)律這種物質基礎上談,如果單念一種,人參,性甘微寒,甘微寒的藥其實很多,但是為什么人參這個藥是這樣子,別的藥為什么又不一樣呢,這里面它的角度其實還是很多的。

補中益氣湯,治療部分頑固性口瘡,就是這個脾中陽氣不升,脾不能升清則胃不能降濁,濁氣不降。這個三陰經(jīng)呢,是由足而上升,三陽經(jīng)呢由頭走足。由足走胸的三陰經(jīng)呢,都是往上走,陰氣呢由陰出陽,陽氣呢由陽入陰。相反我們好發(fā)口瘡啊,舌頭腫啊,口瘡舌頭腫是什么?上七竅眼睛紅啊什么的,七竅是什么?七竅是五臟之氣外越于上,五臟之氣藏不住,它不藏,不藏表現(xiàn)是什么呢?這邊陽氣生長不上去,那邊該收藏收藏不了,濁氣啊這些陰濁的營養(yǎng)物質斂不下去。當然了,這三陽氣,三陽的經(jīng)絡由頭走足肯定走不下去,它走不下去,頭面產(chǎn)生了少陽眼睛紅啊耳朵不舒服,陽明呢就口舌出現(xiàn)問題。

西洋參跟人參有什么區(qū)別?西洋參是偏寒的,西洋參有時候脾胃中焦,這人參有點偏陰,中土確實有寒濕的時候,只能用人參不能用西洋參。

脾和,口能知五味。脾中陽氣不升了以后,首先第一點,不想吃飯,但能不能吃得下去就不一定。有人脾陽不升以后還能吃很好,因為什么?因為少陽陽明火不降,團聚在那里,消爍,糖尿病人就這樣,糖尿病人脾陽不升,然后是二陽不降,二陽之為病,就氣喘為消,你既要降它的二陽之氣,又要抬它的脾,既要用溫升的藥又要用寒涼的藥。

胃口不好呢,分兩種,一種是不想吃,另一種是吃不下,想吃飯,哎,兩口進去就頂了。

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方子,柴胡桂枝干姜湯。我在診室里經(jīng)常用,這個方面以前三七生也經(jīng)常用,而且三七生在這個方子上作了加減,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湯加附子,而我又在這基礎上作加減,柴胡桂枝干姜湯加附子加人參,中焦脾虛的時候加人參,這個方子加減變化可以治非常多的疾病。柴胡桂枝干姜湯,桂枝干姜升達脾陽,柴胡天花粉黃苓降三陽,這個桂枝干姜升達脾陽有時候因為下元有寒濕所以脾陽不得升動,所以要加附子。柴胡桂枝干姜湯,上面有少陽火不降,為什么少陽火,少陽底面即是厥陰,少陽與厥陰相為表里,所以說呢,如果是少陽風火不是太熾盛的話,這個人沒有明顯的寒象,可以不加附子,如果中下焦有虛寒的話,一般把附子用上,因為什么?厥陰一上來以后少陽才會降啊,你厥陰不升以后,脾陽也不得升動,少陽也不得降。所以,仲景有代表的有烏梅丸,烏梅丸是治療消渴的啊,病人又消瘦什么,還加附子還加桂枝,還加干姜細辛,這也都是為了脾陽在升動,厥陰一生了以后少陽才能降,但是里面肯定要有人參,烏梅丸里面肯定要有人參,不能斡旋中州不行,這個厥陰一升是升降的升,用那個升,是二陰交盡一陽初升的升,在這里和講義有點不一樣。

柴胡桂枝干姜湯為什么要加人參呢?“左脈浮弱,右脈亦弱“,這個胃口好的病人嘛,分兩種,一種是確實胃口好,第二種老覺得餓,是不是???如果老覺得餓了,可能就是少陽不降了。你說哪個病人服下去全身難受坐臥不寧?就是說真正健康的病人是什么吧?見什么東西都想吃,胃口都比較好,是不是啊?你不吃的話,他沒事。這種病態(tài)的少陽積火呢,他不行,他覺得餓,只要填點東西,尤其是面食油膩的那些東西,你要叫他吃點水果他就不吃,他就是為了少陽積火消爍,要用陰的東西把火氣壓一壓,要真的胃口好的病人,真的胃口好的正常人,他可以吃點東西,胃口好,吃得少也無所謂。

“左撇子如何解釋?”,呵呵,這個不好解釋。一般人呢,左為陰右為陽,為什么呢?左邊是陽氣升動,它是三陰之氣,由陰出陽,右邊呢主氣,內(nèi)經(jīng)里講的左為陽右為陰,其實用處了以后,右為用,右為氣啊,左為血,一般人的右手足有力,它這個全世界的人基本上都這樣,再加上中國這個“天不足西北地不滿東南”,它這個現(xiàn)象呢所以不明顯,左撇子呢,它是一種后天一種變化,是一種逆象吧,這個不好解釋,有這種左撇子的病人,他肯定有變化,等我回來再仔細想一想吧。

就象我們平常不是搭脈嗎,切脈,有反關脈有內(nèi)斜脈,其實都講究,反關脈從什么地方反,一般從列缺反,從關部反,還有斜飛脈,這都不一樣,這是什么回事呢,就是說手太陰肺經(jīng)呢,手太陰肺經(jīng)合于手陽明經(jīng),手太陰肺經(jīng)是斂的,手陽明大腸經(jīng)呢是升的,所以反關脈的人嘛,看左手看右手,如果右手的話,肺經(jīng)之氣斂降不足,他如果是左手呢,手太陰肺合于手陽明了,容易有燥氣。還有一種呢是內(nèi)斜脈,手太陰呢在關部向內(nèi)斜,合于手厥陰心包經(jīng)。這個左手合于手厥陰心包經(jīng)的話,這個人天生就是說比較內(nèi)向,容易琢磨事,老容易煩心。因為什么呢,因為這個手太陰脈氣,老容易干擾心包經(jīng),這個心包經(jīng)呢這個氣機是升的,它升不上去,它就郁結

“素食跟肉食的問題啊”。古人有句話是講:“食素者夭而慧”。吃素的人吧壽命短,但是他心態(tài)比較平靜細膩,想問題比較有智慧。“食肉者勇而悍”,大家既然吃素的話,心態(tài)自然比較寧靜柔和,如果你的心境特別浮燥的話,相火在那里擾動,這時候你光吃那個素呢,你沒有這些適當?shù)娜馐澄镞@些陰精的物質去轉化,這個時候呢相火容易消爍,這個臟腑的經(jīng)氣會受到消爍,所以說人的壽命不足,吃肉多的人吧,相火比較旺,然后辦事比較沖一些,所以“食肉者勇而悍”。

吃肉吃素的情況嘛,這要看自己的情況,你要是在家里沒有事,就吃點素,你要是單位比較忙,要應對很多事情,你要思索這些,你要稍微吃點肉,但是你如果平常靜坐啊你有一點功底的,你就可以吃素。

 

四、黃芪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講《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黃芪,黃芪這味藥呢,是臨床的一個常用藥,也是我前面給大家說的溫陽藥的一味主藥,為溫陽五虎將之一吧,黃芪這味藥呢甘微溫,甘微溫它為什么也說是溫陽五虎將呢,這一點也是它跟姜桂附不同之處,所謂少火生氣,壯火食氣,黃芪這個藥呢,味,甘微溫;主升的是少火微微的生氣。

大家看這個條文,小兒百病以及補虛這一點,為什么虛損呢,虛損的病人呢就是陽氣不能來復,一方面壯火食氣精血揮耗,另外一方面是少陽之氣不能來,所以,黃芪這個藥為溫陽五虎將之一,是非常有道理的。

黃芪,“甘微溫,無毒,主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癩疾,五痔,鼠瘺,補虛,小兒百病?!?;再看,味甘,甘味入中土;微溫,前面給大家說了寒熱溫涼四氣這個微溫,甲木性,少陽生生之性,陳修園曾經(jīng)把他歸為膽與三焦。

剛才有人問,溫陽五虎將是什么?溫陽五虎將以前講過,就是說,前人有人歸為,姜桂附和黃芪當歸,作為溫陽五虎將,代表溫陽學派的代表用藥吧,但是呢,這溫陽五虎將不是單純從它溫陽驅寒的角度說的,你看當歸這個藥,全身四肢逆冷的話,血脈溫氣不能達,非當歸不行,當歸可以引溫藥入經(jīng),本身其氣就雄渾,所以當歸作為溫陽五虎將之末。

我們現(xiàn)在講的是黃芪,主癰疽,癰疽是什么?癰者壅也,癰疽這兩種病呢都是外科疾病,外科疾病它病的是什么,它病的是人的皮膚肌腠,以及經(jīng)絡之中的這個血氣臃結,臃者壅也;疽呢,也是血氣郁結的現(xiàn)象,但是兩種病呢,癰疽這兩種病呢,恰恰有陰陽的不同,而黃芪這味藥呢,它稟的是少陽的生氣,所以它能入于人身的肌腠,它能入于表一層,久敗之瘡,也是這一點,黃芪主要是補脾肺之氣,補脾肺之氣呢,一個呢是肺主皮毛,脾主肌腠,皮毛與肌腠之間的那個營衛(wèi)之氣充沛了以后,自然而然久敗之瘡可以痊愈;

排膿止痛,這個排膿也是一種托的現(xiàn)象,黃芪呢,氣足了以后可以把邪氣由內(nèi)向外,然后人身體自然排病的一種現(xiàn)象,郁結通痛自止,這個止痛,這個痛一般講什么?不通則痛,凡是有痛的地方必然有氣機的郁阻,氣機通才能止痛,所以呢,這個痛就分兩點,在臨床上見很多痛證的病人吧,瀉可以止痛,補也可以止痛,所以要注意,邪氣實的病人暫時要瀉,精氣奪的病人要補,補就是順著氣脈的走向,順著疾病的來勢;瀉就是奪,沿著經(jīng)絡氣脈的走向去逆,逆著它的來勢消落它,行針的時候這順逆之間就能體現(xiàn)出來,所以說,很多種疾病,虛癥的病人,你去瀉它,有可能疼痛也會緩解,但是這個病人可能正氣還沒到達衰竭的地步,你這個時候去治它吧,虛虛實實呀,正氣越虛邪氣越實,雖然止痛于暫時的話,其后必然會加重。

“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癩疾,五痔,鼠瘺,”,這個“癩疾”呢,千金方里面,這也算一種風毒呀,當時,各種書里講,“癩疾”也是一種天行逆氣,屬于風毒致勝的一種病,一般講風毒,大家要理解,有風毒有濕毒有火毒,有六氣就有六毒,毒呢,毒就是六氣之盛呀,天氣之盛就叫毒,并沒有說除了這六氣之外還有一個毒還有一個叫風毒,大家不要這樣想,偏利之氣呀,一般這種偏氣達到一定程度它就成為毒,“大風癩疾”,這個大風還是要給大家講明白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里面治大風的有幾個藥,一個就是黃芪,升氣,大風癩疾,一個就是巴戟天,巴戟天是中風病人也是一個要藥,還有就是防風,防風就表淺一層,風中之圣藥,這幾種藥,它治大風,對于久病虛損來說,這三種藥都是。

風氣不和呀,風能生萬物也能殺萬物,而且這個風氣潛入體內(nèi)就是肝氣的盜泄呀,百病之賊,體現(xiàn)的就是說,人的和氣,生生不已之氣是什么?能凝六氣于中而不現(xiàn)偏氣的這種就叫和氣就叫中氣就是土氣,只有木氣可以克土,木氣可以伐土,所以,風特別主要,所以風既能生萬物也能殺萬物,殺萬物就是破胃氣,破人的中和之氣。

五痔,鼠瘺;痔呀,就是痔瘡;因為痔瘡長的位置不一樣然后是表里的不同,它就有五痔的名目的差別,但是名雖有五痔,實則一也,為什么,五痔都生長在什么地方,都生長在肛門這地方,都是在魄門,魄門是什么地兒,魄門屬肺,它本來就是手陽明大腸經(jīng),手陽明大腸經(jīng)的最末端是魄門,肺氣之所主,所以我們稱它為魄門,再總觀人身體一氣之升降,一氣,下之氣應該以升為順,現(xiàn)在這一氣不升反降而郁結在下邊呢,總源于中焦脾陽不得升達,脾陽不得升達造成肝脾的郁陷,肝脾郁陷以后,由于肝氣不能升舉,說這個肝氣不確切,應該說足厥陰肝經(jīng),足厥陰肝經(jīng)不升的話引起的馬上就是,因為這個足厥陰肝經(jīng)氣最盛,是所有往上升達之氣的一個主力軍,它的不升的話就會引起其他氣的不升,首先是手少陽三焦經(jīng),手陽明大腸經(jīng),還有一個手太陽小腸經(jīng),這個手三陽經(jīng)雖然是氣升,但是由于稟氣弱,所以依附于足三陰經(jīng)的升騰,然后才能升達,而足三陰經(jīng)的升達呢更依靠于肝脾的和諧,肝脾和合了以后,脾中清氣上達,足厥陰肝經(jīng)才能夠和升,這個時候手三陽經(jīng)的經(jīng)氣才能夠升達。

所以要治這個病呢,要治這種病呢,還得從足厥陰肝經(jīng)入手,不從足厥陰肝經(jīng)入手很難好,這個黃芪,雖然治五痔,鼠瘺;這個病的這個要藥必須要用的藥;黃芪本身入肺經(jīng)又能夠升舉肺胃之氣,它就是說是一個引經(jīng)藥,然后再加上柔肝的疏肝的,然后再加上一些升達的藥,大家配合起來才能治療痔瘡,如果光憑黃芪這一個藥呢,治療痔瘡還是略顯單薄。

五痔,鼠瘺;鼠瘺是什么病呢,用句通俗的話來說呢,就是現(xiàn)在所謂的淋巴結腫,全身呢外而經(jīng)絡內(nèi)而臟腑,淋巴結的通道呀,區(qū)別于血脈;它就相當于人身體外在的一個經(jīng)絡里氣血交流的一個狀態(tài),相當于肌腠吧,致元氣之充實,如果硬把它分類可以分為三焦之屬,而這個黃芪呢,憑借著它的甘微溫,可以引藥入三焦經(jīng),從而到達治療的目的,大家臨床上常見一些小孩,感冒過以后會看到淋巴結腫大,治療的話,不外乎一些牡蠣、玄參、花粉、半夏、川貝呀這些,清散郁結郁火的,還有配合一些清肝膽火的,這些都是治標之法,欲要治本的話還是要用黃芪這個藥,黃芪這個藥,名列溫陽五虎將,它本身氣味就雄烈,只要找對入經(jīng),就是用對藥的地方,效果是非常迅猛的,淋巴結腫,光用黃芪這一個藥,很多病人都可以見效,黃芪走經(jīng)絡通經(jīng)絡之郁結確有奇效,這在臨床上大家如果慢慢領會的話用的話就會知道這個藥的效果.

臨床上一些關節(jié)久痹的病人,就得靠黃芪這個藥來領藥入表來開風邪的淤痹,當然有濕邪或者有血瘀的話,那就另外說了,至于,臨床上還說黃芪這個藥補虛止汗這個作用,這個止汗的作用呢,臨床上也經(jīng)常用,如亡陽多汗呀可以用芪附湯,肺衛(wèi)氣虛汗出自汗呢,可以用玉屏風散,這個效果都是非常好的藥,陳修園先生解釋呢,黃芪有走表之功呀,其實呢,也確實有這方面的作用,但是我認為黃芪應該從另外一方面解釋,人身體之大氣吧,由內(nèi)而外的,陽氣是由內(nèi)而升達于外,升達到最表一層,好像黃芪之力一樣,黃芪之力在表在梢,不能走于內(nèi),所以呢,它的氣引領陽氣的開張,開張到極點了就是.。

內(nèi)經(jīng)有一句話:“陽氣者,衛(wèi)外而為固也”,就像打水一個轆轤一樣,你一個勁到表了以后,就像陀螺一樣它自然就回來了,很多自汗是由于表氣不足,屬于元氣不足,氣一旦足了以后它自然能止汗,為什么會汗出呢,就是陽氣不能夠走于表,半道而衰了,中道而衰,就像過去的“出師表”一樣,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一般的陽氣虛呢,就是不能達于表,止于中下而虛于表,黃芪就能領姜附之力而達于表,所以,這個時候就體現(xiàn)出止汗的這個作用;而一般光用姜附吧,不能止汗,因為力量不能到達表,陽氣足了以后,陽氣自然會固護。

大家再溫習一遍,黃芪,“甘微溫,無毒,主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癩疾,五痔,鼠瘺,補虛,小兒百病?!?;

為什么要反復強調(diào)這個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呢,我們臨床上用每味藥它到底有什么作用,它的根據(jù)何在,必須從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出,必須從性味中出,如果不然的話,你用藥就沒有實據(jù),本草經(jīng)所有的藥味藥性呢它每一字每一言都是非常有來歷的。

設問:1)這個鼠瘺比那個老鼠瘡的面要廣一些。

“黃芪主小兒百病,是否小兒有病就可以用黃芪?”,

這是不對的,沒有說有什么藥是萬能的,必須有是證用是藥,就算大米白面有病的時候也不能亂吃,小兒升氣不足呀,小兒屬于稚陽之體,少陽之氣微微升騰,這個時候呢,是最強的也是最弱的,最強的是他的一點元陽至純無雜,至弱呢,就是一點稚嫩的幼芽,是不是,是氣有余而質不足,這個時候呢,小兒生氣不達的話可以用。

2)鼠瘺和肛瘺還不是一回事,肛瘺還是屬于五痔中的。

黃芪治痔瘡是用單味藥嗎?那不是。

3)有人問,把補中益氣湯講一下,補中益氣湯這個君藥是黃芪,其它是臣使藥,引經(jīng)呢,臣使藥之中還有柴胡升麻,黃芪一味藥呢既是主藥也是引經(jīng)藥;補中益氣湯它補的是中上二焦陽氣不足,體現(xiàn)的是元氣虛陷導致的種種癥狀。

第一點,補中益氣湯按李東垣的原文來說,第一點,就是氣虛發(fā)熱,補氣湯治療的是發(fā)熱,是熱癥,所以補中益氣湯又是甘溫除熱的代表方劑,由于病人長期疲乏乏力而導致的低熱,對于黃芪為主藥的補中益氣湯它只治療低熱,對于真正的高熱,必須用姜桂附來治療,它是火來自下元,黃芪,這個藥你想想,人身之氣,足三陰而升足三陽而降,足三陽不能降則火郁于上,這個時候可以根據(jù)足三陽火不同然后產(chǎn)生不同的病,足太陽膀胱經(jīng),膀胱經(jīng)在下是寒水之象,在上是,太陽之上,寒水治之,中現(xiàn)少陰;就是說,太陽是從表從本,由于太陽之氣不降的話,所以人會出現(xiàn)惡寒發(fā)熱種種癥狀,就是因為它從標從本的特性,還有一個是少陽經(jīng);黃芪所主的這個藥不同于足三陽不降,它是手三陰不能潛降,火不能歸于中土,手厥陰心包經(jīng)、手少陽三焦經(jīng)、手少陰心經(jīng)還有手太陰肺經(jīng),這三焦之氣呢;

大家看看,在臨床上我們遇見很多病人,上火了,怎么,口瘡、口腔潰瘍、口鼻干、喉疼種種癥狀,一談到上火大家可能馬上想起來了,是陽氣在上,陽氣在上要降呀,怎么降呢?要是熱者寒之,要涼降要苦寒,苦寒作主張了呀,是不是,但是你要考慮考慮這陽氣為什么不降,哪根經(jīng)的陽氣不降,它是陽明氣的不降你就降陽明,在上可以用甘寒在下你可以用苦寒;要是少陽經(jīng)的不降了,你可以在苦寒的基礎上加點酸斂的再加點甘味藥調(diào)和一下,肝經(jīng)不降呢,那就得用辛甘之味了,開達陽氣;所以要根據(jù)每一經(jīng)的病情的不一樣來進行調(diào)整,但是由于足經(jīng)主升降,它里面會呈現(xiàn)手經(jīng)的不同,人體的這個元氣呢是由下而升于上,由下而中升于上,陽氣能夠由中焦而升于上的時候,就會顯示出來睛明五色現(xiàn)于面目,如果這個陽氣不能夠現(xiàn)于面目而是郁陷在中下的時候,在下就會出現(xiàn)火熱寒瘀,在上呢,第一點是少陽火,第二點該降的心火不能降,肺氣不得潛降,尤其是心君的那種二火,一個是厥陰心包,一個是少陰君火,這兩火不得潛降就會導致很多虛火的現(xiàn)象,這個時候呢,就要看具體的情況了,如果是因為中焦的真正的氣不足的話,這個時候可以用補中益氣湯,甘溫除熱;

如果中焦是寒濕明顯的話,那直接用理中湯,理中湯在治療全身的這種虛熱,無論是高熱還是低熱用處是非常廣泛的,李東垣創(chuàng)造這個補中益氣湯呢,這個湯頭呢,我先講一下它的禁忌吧,禁忌是什么,它沒有顧及到下元的陽氣,它只是升舉中上二焦的,你看,當歸,它既然還有榮升肝木的,是不是,陳皮,白術,連茯苓都不用,他怕茯苓滲泄,滲泄陽氣,中焦又產(chǎn)生燥,利水生燥,所以說,他這個主方完全是從中上二焦考慮的,治療中上二焦的心經(jīng)、脾經(jīng)、肺經(jīng);本來臟陰不足于內(nèi),然后呢,中上二焦的陽氣又不能固護于上,所以導致的,中醫(yī)有句話叫壤不藏火,火生土呀,火氣不足了以后不能夠歸于中,這時候中下二元自然不能溫,叫壤不藏火;另外一方面就是中土無力,中氣無力了以后導致肝脾的那個陽氣不足,然后上焦肺經(jīng)的燥氣,心經(jīng)的君火自現(xiàn),本來是和氣的,自現(xiàn)了,它自己顯現(xiàn)出來了,自己顯現(xiàn)出來,為什么,它虛呀,所以呢,壤不藏火,是因為“壤”虛了,中土之虛,所以用補中益氣湯;用來補足中焦之氣。

補陽還五湯中的黃芪呀,補陽還五湯中的黃芪沒什么好講的,就是這個方子,補陽還五湯中這個方子也很一般,仲景有一個黃芪五物湯,可以用黃芪五物湯就能把補陽還五湯概括了,黃芪五物湯是補陽還五湯的這個變現(xiàn),沒有黃芪五物湯這個立法立得好,面比較窄,但是臨床上補陽還五湯還是確有其用的,對于偏癱病人來說吧,補陽還五湯適合治療右半身肢體的,如果是左半身肢體偏癱的的話,補陽還五湯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因為右半部呢恰恰是左半部陽氣升而不能達,只能存于陽而不能注于陰,這個時候呢,黃芪就能夠補足中上之陽氣使上焦的陽氣由陽而入于陰,所以在,大家如果看黃元御先生的書,元氣不得降,上焦之氣不得降的話,用黃芪這個藥來降,降氣,這恰恰就是說,這個氣機升極而降這個道理。左側不遂,大部分你看怎么辦,左側屬肝呀,左青龍右白虎,黃芪是補的脾肺之氣,所以可以入陽明經(jīng),助白虎那個斂降,而左青龍,青龍是什么,青龍就要滋水涵木呀,肝木要榮升,既需要溫陽又需要潤陽,所以呢,治療左路的話,就要這些,首烏呀,在桂枝的基礎上,再加首烏呀,當歸呀,白芍呀,然后中焦這個生化必須要注意,你說,苓姜術草隨治而施了,至于有時候可以再加一點引經(jīng)藥什么的,川芎蜈蚣呀,這也是有必要的;對于時間長久的病人可以加點馬錢子呀什么的,那就是看每個人的情況了。

這補中益氣湯跟理中湯呢,這兩個方子其實都是可以作用于中上二焦的,這個理中湯是偏于中焦,偏于中焦的這個寒濕,補中益氣湯呢偏向于中上二焦的氣的不足,什么叫氣的不足呢,人身體外而經(jīng)絡內(nèi)而臟腑,內(nèi)而臟腑時時考察五臟的精氣虧奪與否,這是一個治病的關鍵,有時候根據(jù)人的先天稟賦呀,根據(jù)人的各種職業(yè)呀喜好呀后天這個調(diào)攝呀有著極大的關系,所以呢,能夠通過脈象通過望診還有通過問診判別出來臟腑之氣的虛實,就可以調(diào)整六經(jīng)的升降,六經(jīng)升降的調(diào)整必須依據(jù)臟腑的虛實情況,臟氣虛的話,它對應的經(jīng)絡的氣不易升也不易降。

補中益氣湯,人參主補五臟,黃芪可以潤養(yǎng)肝木,然后白術,白術也是養(yǎng)中土之精,陳皮略調(diào)中焦之滯氣;黃芪這味藥是升達陽氣,酌以升麻柴胡兩個藥,所有說呢,它這個方是立足于中土,偏于守,守中的一個藥,略加升麻柴胡略微升舉一下中焦的滯氣,元氣要真的虛陷的話,補中益氣湯不管用,元氣郁陷還管點用,如果因為中焦虛寒的話,元氣陷它不管用,因為臟腑的精不足,導致的精不能化氣這種氣不足的話,補中益氣湯比理中湯、四逆湯要好。

有人說,如果通過舌苔來判斷寒濕,舌苔就不足憑,能憑者唯有舍質,舌質還略為可憑,舌苔絕對不足憑,大家如果依賴舌苔來看病的話就慢慢的淪為庸醫(yī)了,這個舌苔受很多種因素的干擾,而舌質呢,舌為心之苗,首先呢,這個舌質是淡紅的,舌質一旦不是淡紅了,就有兩點,第一點虛則精氣奪,第二點,實則邪氣盛,意思就是說這個舌質一旦有變化肯定是元氣虛,毫無疑問,舌質有變化就是元氣虛,元氣虛了以后再看它是不是邪氣實,舌質淡肯定是氣虛了,如果舌質淡紅,有相火淤滯在上,有邪熱,元氣雖虛有邪熱,這意思我再給大家講清楚一點,就是說,這個國家出了大亂子了,肯定國家內(nèi)部有問題,冰凍三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大亂先得要治亂,先要撥亂反正,一有大亂元氣肯定虛了,這個時候你就不要想著這是個實癥,怎么怎么清實邪,是要清實邪,一定要固護著元氣已經(jīng)虛了,精氣吧是越足越好,沒有說有精氣實的時候。

舌質呀,一旦舌質有變的時候,首判陰陽,舌質有個潤糙,還有鮮紅還有紫暗,這兩種,一般呢,舌質瘀暗這是陰癥紫暗都是陰癥,第二種是紅,有點是紫紅,這時寒瘀化熱,舌質黑毫無疑問下焦有寒,寒邪是否化熱這還不一定,這還得看舌質的榮潤情況,一個少精一個糙結;舌質如果糙的話是中上二焦有熱呀,舌質如果潤的話那肯定是個虛寒證了;舌苔是胃氣之上現(xiàn),是主張胃氣的,舌苔的有無,有時候可以評判胃氣的虛實,還有郁結的情況,這個時候不作為臟腑虛實的評判,一般人舌質是微微得潤,微潤,這個時候,舌質淡紅舌是正常情況,如果舌質淡了或者舌質紅,紅而潤,這都是寒,寒在哪,元氣,陽氣虛寒,然后上有邪熱,紅而潤,鮮紅而潤,所以看病的時候,先判陰陽然后搞清楚這虛實,虛實就是臟腑虛實,然后才是六經(jīng)之氣順逆的差別。舌質上有很多裂痕吧,這個在臨床上也非常多見,有的是先天的,先天的舌質裂痕就很多呢,因為這個舌本這個舌體就主脾,它就代表脾經(jīng),后天的多裂紋也反應了一方面這個陰分不足的一面。舌為心之苗,君火之色呀,舌質有變肯定君火不足相火上現(xiàn)這個現(xiàn)象根據(jù)不同的表現(xiàn),舌質如果紫紅肯定是寒瘀化熱一般的紫呢它就代表血分,血分的淤滯。

這個黃芪與人參補氣的作用有無不同?你讀原文,各讀上十遍自然而然就出來了;這個人參:《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味甘,微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這個跟黃芪不是一回事,人參的作用要比黃芪大得多;奪命救急三藥第一個藥就是人參,人參附子大黃。

生黃芪和炙黃芪,生黃芪的走竄作用比較強一點;達表的作用,通經(jīng)絡的作用,你要治療五痔鼠瘺的話就得用生黃芪;你要是補虛的話你可以用炙黃芪,用補中益氣湯的話用炙黃芪,要守呀要火歸養(yǎng)內(nèi),火氣要歸于中,治癰疽久敗瘡你就要用生黃芪,排膿止痛你就得用炙黃芪。

本經(jīng)中的藥物是要炮制的,但是呢,它說的這個藥性呢,是講究一般都講究生藥的藥性,這炮制佐助不同藥性的發(fā)揮。

黃芪的常用量,我們一般都采用傷寒論的,根據(jù)傷寒論的用量基礎上不斷加減,然后再根據(jù)病人的體質。補中益氣湯如果對于臟陰不足虛損的病人,以前見過很多醫(yī)家這個補中益氣湯這個用量非常小,黃芪用量最大也是十五克,起到輕輕升達的這個作用。

剛才有人問,中醫(yī)在治療卵巢囊腫有什么突破嗎?這都不要用這個詞,什么叫突破,我們的老祖宗別說突破了,這個病根本就不算什么,是我們有沒有繼承而已,再說你說的中醫(yī)治療卵巢囊腫,你這個中醫(yī)指得是誰呀,你要指的是某某專家或者某某主任醫(yī)師,還是指的是某某某,這個完全都不一樣;你應該說西醫(yī)在治療什么病上有突破,中醫(yī)已經(jīng)蓋天地無所不能,就看你怎么理解了。

關于這個卵巢囊腫,我認為還是屬于飲邪積聚的一種,當然也要根據(jù)體質,我以前治病來說,在這方面也是想得比較少一些,現(xiàn)在是逐漸想得比較多一些,桂枝茯苓丸呀,這個方子典型從左路升達的,應該更適合治療子宮肌瘤;金匱,仲景設這個桂枝茯苓丸這個方子來說本身就是對應于子宮肌瘤這個病的;而卵巢囊腫呢,它在卵巢這個部位,它的性質不屬于血分,它從氣分來,大家可以想一想,這個人身體呢,左路陽升陰長,怎么回事呢,左路這個精氣呢,精上化為氣,然后是血氣也上升,也出于陽,由陰出陽;然后是由下焦肝腎上達于心脾肺。

右路呢,由氣而斂于下,氣歸精這種;左路如果不升,大部分產(chǎn)生郁結,就是說,血氣的淤滯,右路不降呢,在于肺胃,容易產(chǎn)生痰飲,尤其是三焦經(jīng),三焦經(jīng)會產(chǎn)生水飲;肝脾不升呀也會導致水飲,肝腹水呀,下焦的水腫呀,但這個的水呢,跟右路不降產(chǎn)生的水腫完全不一樣,一個是里水,一個是外頭的;內(nèi)經(jīng)里頭說的脾水之類。把這個卵巢囊腫呀,按痰飲來治的話不能單從血分入手,從飲邪第一個破臟腑積聚飲邪的有什么藥,然后再考慮它是在左邊還是在右邊,右邊從降路來治左邊從升路來治,當然,你要能從脈象中來判別更好了,這個卵巢囊腫的左右跟脈象的左右是有關系的,一般來講,就是左歸之左右歸之右,至于臨床上用什么藥呢,這個要具體看,能夠破處痰飲陰邪的藥臨床上很多。

4)問:卵巢囊腫要手術嗎?不一定呀,可以治,這個臨床上治愈的案例還是不少的,但是根據(jù)每個人情況,有的人確實不好治。

以前網(wǎng)上劉文澄可能有的人比較了解比較清楚,他用于治療卵巢囊腫有幾個案例,用的是控涎丹,也就是子龍丹,大家要是在子龍丹的基礎上再配合上一些具體的對于六經(jīng)的辨證再用藥的話當然效果是更好的,你可以在網(wǎng)上查一查;文澄在網(wǎng)上用于治療囊腫這篇文章。

5)黃芪當歸合用的作用呢,當然了,古人它有古人的講法,我也有自己看法,黃芪當歸合用呢,不外乎就是黃芪主升少陽之氣,主入中焦升達脾陽,當歸呢,它入足厥陰肝經(jīng),它可以榮升肝木,這兩個藥配合起來用正好是榮升肝脾的一對藥,所以兩藥配合起來有溫升陽氣的作用,比較好,不要把它非得牽涉到一個補血一個補氣,兩個氣血同補怎么怎么樣;什么氣不能離血血不能離氣,首先呢,意思我告訴你,以后考慮問題呀,直截了當從六經(jīng)入手然后再考慮臟腑的氣血,臟腑一個是精氣的虛實,五臟考慮的精的有余不足,六腑考慮的是氣機的流滯問題,所以大家用藥的時候一定要從六經(jīng)那想,升,是什么什么經(jīng),降是什么什么經(jīng),先考慮的是足三陽經(jīng),足三陰經(jīng),這一升一降;然后由于足三陽經(jīng)足三陰經(jīng)它不足的話,它氣本來就不足的話,手三陰手三陽就要變現(xiàn)出來,這個時候吧,手三陰手三陽為什么變現(xiàn)出來,這就是雜病了,它可能臟腑里面有問題了,本來不該變現(xiàn)的它變現(xiàn)出來了,就像公司里面的小職員,應該說非常聽話的,它本來人微言輕各種力量都不足以顯現(xiàn),他忽然蹦出來了,你就要考慮有沒有異常問題了,就要考慮臟腑內(nèi)在有虛實的變化,就像這種五痔鼠瘺就是痔瘡,就是一樣的,既然長了痔瘡,他那個下部,陽明呀腸道呀就有淤結,它這個與大腸相表里的肺氣它就有變化,不光是經(jīng)絡,經(jīng)絡是升降的問題,臟腑它虛實就有變化,這時候你就要統(tǒng)一起來,說到底也是挺簡單的,但是具體臨床變化起來你就要(隨癥治之)。黃芪是升極而降的,這個藥物有升降的,但是呢,你要是合理的靈活的去運用它,有時候你用它升的時候反而會產(chǎn)生降的效果,用它降的時候反而會產(chǎn)生升的效果,這個當然就要你去靈活的去體會它了,這一點不是用心粗疏的人能夠理解的,我只給大家簡單說一說。

5)這個十棗湯怎么要用十枚大棗,這個確實我也不太清楚,但是呢,中醫(yī)里講的理象數(shù),如果按河洛之數(shù)來看呢,這個十枚大棗是符合土氣的成數(shù),天五生土地十成之,這個傷寒論的大棗的數(shù)量有什么意義,這個我沒有進行專門的研究,但是這個數(shù)量肯定是有意義的,這個古人呢尤其是仲景呢,他對中醫(yī)的這個理象數(shù)呢都是非常出神入化的這種造詣,我只能從理象這方面在多少量這方面,對這個數(shù)我現(xiàn)在還沒什么研究,等研究好了以后再給大家報告吧。

黃芪治鼠瘺的經(jīng)驗方?這個挺多的,柴胡桂枝干姜湯治療淋巴結腫,然后加上生黃芪,這個大家如果臨床遇上急性的可以用用,

6)玉屏風加減治療鼻炎,生黃芪用30克多不多?

生黃芪用30克不多,如果表氣虛的話,用玉屏風散治療鼻炎可以,大家有問題再問一問。

7)囊腫和肌瘤的區(qū)別在哪呢?這個肯定是有區(qū)別的,肌瘤是實性包塊,囊腫按照現(xiàn)在醫(yī)學來說是假性包塊,它里面是空的,是一些水飲這些,不是特別的致密這些,兩者就是根據(jù)里面的實質產(chǎn)生一些差別,大家看囊腫吧,有病人囊腫在西醫(yī)手術也有的,切開了以后都是些組織呀組織液呀還有些壞死的組織,它跟那個肌瘤不一樣,肌瘤都是一些實性的,內(nèi)在的血管非常豐富,營養(yǎng)非常豐富,這個肌瘤吧,也是有惡變,也就是惡變的程度比這個囊腫高一些。

8)玉屏風就是治療體虛易感,這個組方呢,是非常簡單,用藥也比較巧但是不太渾厚,防風呢,扶土抑木,防風這個藥本身就主大風,理一身的風氣,再加上黃芪,白術呢,白術補中土之精,所以呢,玉屏風散這個方子更適合一般虛寒不盛的病人,它這個偏于表,你要是中焦寒濕盛的人,這個方子還不效。

9)冬至是什么?冬至一陽生,冬至之前陰氣隆盛,陰氣隆盛到極點這個時候陽氣就,陰極而生陽,對于平常體質虛寒的人,在冬至前后灸關元穴的話有利于一陽之氣升動。

10)吃當歸羊肉湯對養(yǎng)生有好處嗎?當歸羊肉湯對癥的病人就可以吃,它是溫養(yǎng)精血的藥,冬至前后吃可以放干姜附子。

11)人參養(yǎng)榮丸中黃芪的作用?林黛玉吃那個,人參養(yǎng)榮丸這里面的君藥不是黃芪,是人參白芍;大家回去可以仔細翻一翻,白芍的用量是相當?shù)拇?,這恰恰是養(yǎng)榮的關鍵,養(yǎng)營的關鍵。

12)結腸炎就是手陽明之氣不升呀?手陽明之氣為什么不升,第一表里之經(jīng)可能有手太陰肺氣的關系,但主要的就是足厥陰肝經(jīng)足太陰脾經(jīng)這個肝脾不升,脾經(jīng)不升它濕氣郁于下,肝氣不升氣血陷于下,這兩經(jīng)導致的,在上邊只要一壓制,它肯定升不了,這兩經(jīng)一升,手陽明之氣自然跟著升,所以呢重在于治肝脾,包括尤其重癥的潰瘍性結腸炎,西醫(yī)成為不治之癥,都是從這個方法治,如果不從這個方法治,總用一些灌腸呀,然后是清利濕熱呀,這些角度治,那中西醫(yī)都是一回事了,根本治療不了。

結腸炎跟潰瘍性結腸炎在臨床上治愈的案例還是非常多的,都是從肝脾入手,你要是多治幾例你就知道了,尤其是治療時間特別長的,烏梅丸治療這個結腸炎也是確有其效的,就因為烏梅丸這個藥也是從厥陰經(jīng)入手,但是呢,你光用烏梅丸你不知道變化的話也不行,因為這個結腸炎有時候不是大便下血呀這些,它可能就要入營分入血分的藥了,你光用芩連姜桂人參細辛,那不行,就得從歸芍肉桂這些入手還好些。

13)尺脈弱者慎用黃芪?這個不一定,要是用芪附湯呢,可以的。

14)黃芪對血壓的影響?有呀,大量用黃芪治療高血壓在臨床上屢見不鮮,還是我上次給大家說的,高血壓呢,這個病在表一層,為什么在表一層?它邪氣在外,邪氣在血脈之外,你可以考慮在血脈之外肌腠之內(nèi),它陰邪凝聚導致的這種血管的壓力增大,是不是,營血的郁迫首先產(chǎn)生的這個肝郁,少陽相火就郁發(fā)這個時候呢,黃芪來治療,黃芪來,體現(xiàn)了就是說由于陽虛不振,經(jīng)絡與血脈之外的這個陽氣虛而受郁,用黃芪來振大氣,宣散這個腠里中的陽氣,腠里是什么,三焦腠里,元氣之別使,這時候大量用黃芪治療效果會非常好,但是你要看,如果脾腎寒淤寒濕整個淤滯在哪,你大量用黃芪血壓就會升上去了。

15)如果高血壓的患者面紅咽喉痛而夜尿多,怎么回事?這個怎么治我就不講了,怎么回事,高血壓的病人有時候面紅呀,這是經(jīng)常見的,為什么面紅,高血壓病人左路厥陰肝氣升達不上去,為什么升達不上去,第一點就要考慮少陽相火不降,而少陽相火不降引起的就是說,那個少陽跟什么是一對的?足少陽膽跟足陽明胃這倆是一對的,這兩個經(jīng)脈在胃口互相糾纏了一下,所有呢這輛會互相影響,陽明氣要不降了,這少陽氣肯定跟著不降,這少陽氣不降了馬上影響陽明氣,這個面紅呢,人的顏面主的是陽明,這個面紅呢主這個病人已經(jīng)有陽明熱了,這個時候你在方子里可以加生石膏,可以加生石決明,但是你得考慮病人胃中是否有虛寒,如果胃寒的話你可以干姜生石膏同用,這在臨床上都是允許的。

當然了,很多醫(yī)生可能沒這么用,我告訴你可以這么用的,為什么生地可以和附子同用,干姜就不能和石膏同用呢。咽喉痛,恰恰是這個下焦寒癥的體現(xiàn),足三陰經(jīng)都上咽喉呀,對于這種病人吧,夜尿多,這個夜尿多肯定是后半夜夜尿多,一定不是前半夜,前半夜夜尿多是真正腎陽虛就不會有前面這兩個癥,這種病人是上寒下熱,底下陰寒太盛了,底下陰寒盛上邊陽明經(jīng)有郁熱,你既可平潛陽明,陽明隸屬于沖脈,一旦陽明經(jīng)氣犯于上了,這時候用藥就要用金石之品,重鎮(zhèn),不能用草木之品,恐難湊效,然后呢,下焦附子你必須得用,就這點后半夜夜尿多呢,又得榮肝。

為什么后半夜夜尿多,子時一陽生,子時一陽升動了,少陽之氣升動了它升不上來,為什么?中下寒氣把它郁閉了升不上來,所以呢,這陽氣一旦升不上來就往下迫泄,所以,夜尿多,過一會一泡尿,過一會一泡尿,陽氣收不住了,這種病人早上肯定沒什么尿,白天尿也不多。

關于這個厥陰病呢,這個咽喉痛,可以給大家講一講,三陰病多咽喉痛,陽明病也有咽痛,陽明病的咽痛多半是咽干,而陽明病的咽干在太陰病最明顯了,咽喉痛,第一點,太陰病,咽干,這是非常常見的,因為太陰病,太陰之上中見的是陽明,“太陰之上,濕氣治之,中見陽明”,所以有咽干癥,太陰病的咽干,由于中焦虛寒導致的咽干,這個時候呢,咽干,口渴,不欲多飲;這種病人太多見了,直接理中湯一劑如神,這個就不用說了,

第二點呢,是少陰病,少陰病咽痛非常多,因為,少陰經(jīng)過咽,它相火結于上,臨床上有桔梗甘草湯,有半夏散及湯,是治療少陰病咽痛的,然后呢,厥陰病,厥陰病是什么,喉痹,這個喉痹呢,也是講這個咽喉腫痛,但它講的喉痹多跟現(xiàn)在扁桃體一類有關系,但是,此癥,高血壓患者,面紅咽喉痛,這個痛吧,考慮還是出于這種太陰有寒陽明有熱的現(xiàn)象,然后呢,另外一方面才是下焦的厥陰病,厥陰病的喉痹呢,是根據(jù)經(jīng)脈循行,寒氣郁于下清氣不升,關于這個咽喉病呢,黃元御先生有一段解釋是,“清氣不升者,喉?。粷釟獠唤嫡?,咽病”大家好好體會一下,高血壓不是個簡單的疾病,關系到左路的三陰不升,右路的三陽不降,但是呢,不外乎大象就是說,陰邪瘀阻在血脈之外,與糖尿病濁邪瘀阻在血脈之內(nèi)正好形成一個對比。

16)這個眼袋呀,很多人有眼袋,這個眼袋是脾腎下陷的現(xiàn)象,這個要治起來可不是簡單的治了,可以用黃芪來升達,但是主要的還是溫升肝脾吧。用天魂湯。這個漏經(jīng)達一月,既然漏經(jīng)了肯定要升肝脾呀,這個毫無疑問的,你就天魂湯升上去就管用,然后呢,至于漏經(jīng)它是走血脈,你歸芍就用上,歸芍用上以后用藥就入營分了,陽氣就能入營分了,要不然在氣分兜著也沒用。

17)黃芪用多口干這是怎么回事?這個道理就太簡單了,黃芪用了以后多口干是因為它本身上焦心肺之氣就不虧,你用黃芪了,黃芪都升上去了,心肺之陽氣盛了可不是,是不是?手太陰肺經(jīng)自化燥金之氣,口不口干?肺氣不降,燥氣現(xiàn)上,想從太陰×化,不從,為什么不從,它下不來當然不從了,現(xiàn)的是手陽明經(jīng)的燥氣。

18)收縮壓跟舒張壓在左升右降理論如何理解?這點還是值得大家考慮的,這個典型要用到中醫(yī)的取類比象,我給大家講這么多無外乎就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你們?nèi)绾未螋~才是關鍵。

你看收縮壓,什么叫收縮壓,收縮壓代表的是心臟盈縮的時候,收縮的時候,就是心臟收的時候產(chǎn)生的外在的血管的壓力,它不考慮心臟就考慮外頭的血管,心臟收的時候外頭血管是個什么象,是個血液迸張的一個象,這是個陽氣升達的現(xiàn)象,這是一個木火迸發(fā)的一個現(xiàn)象,這個時候木火升達;舒張壓是什么現(xiàn)象,是一個金水斂藏的象,心臟一擴張,全身的血液往里收,流動,恰恰一個一呼一吸一樣,就是呼出心與肺,吸入肝與腎;這個一個是木火一個金水,所以說呢,舒張壓主肺腎之收,至于它的高低如何體現(xiàn)五臟的虛實,這個大家可以自己想,我也沒功夫給你們講了,因為,如果連這個都想不出來的話如何從脈象的一盈一縮中體會五臟六腑的虛實呢,你得開個頭,我才能和你打成一片,你連頭都開不了,我就沒辦法給你整個講,要不然我講的都是我自己的東西,跟你沒什么關系;每天腦子里就是說陰陽表里雌雄之紀,然后是獨守陰陽,天地之間就是一往一來,哎,就是這樣逐漸逐漸的思考問題,多么難呀,現(xiàn)在的思維太繁雜了,叫你們達到這種狀態(tài),難若登天呀。

所以內(nèi)經(jīng)說,學醫(yī)有道,虛靜為寶。你要怎么虛靜呢,你要打坐,學醫(yī)一定要打坐一定要站樁一定要入靜,如果你沒有功夫你就沒有工具來學中醫(yī),你學出來的永遠的是,是吧,只有真正把握住空靈這種心態(tài),能夠在一動一靜之間體會這個陰陽變化這個妙處,你才能隨機變化,才能真正理會中醫(yī)的妙處,才能不斷的創(chuàng)造方子,才能不斷的領會病機的實質,要不然的話,大家死死的,生搬硬套的傳授,這不叫中醫(yī),這叫西醫(yī),我們中醫(yī)是非常高明的,就要用整個身心智慧整個靈魂來學習,不是那么簡單的,你不付出相當?shù)拇鷥r,難!

聲音啞是什么病機呀,聲呀,肺主五音,肺主五聲,這個音啞呢,有一個區(qū)別就是說,音為什么會啞呢,第一點,這個肺氣不空靈了,空則能發(fā)聲,金實不鳴,你敲不響了;實呢,痰涎下不去了,這時候你就得降濁,去痰;當然了,你看看外在是不是有表邪,寒邪郁表,開開表,這是實癥,還有虛癥,金破不鳴,肺金虧虛了,這時候金水相生,要滋養(yǎng)腎陰了,如白合固金湯。

19)口臭這個病,現(xiàn)在大家治療的方向跟機理都完全是錯的,讀過黃元御的書就知道,肺主五聲,五臟之聲皆肺氣之所入,心主五臭,五臟之臭皆心氣之所入,大家平常講的這個口臭呢,這個臭,不光是臭味,腎主臭呀,腎就是臭的,五臟之臭,咱們一般所說的這個臭,第一個是肺,腥味,口里腥也叫臭味,口氣臭也叫臭味,口里騷腥也叫臭味,總歸就是來源于臟器這種腥臭之味,統(tǒng)稱為口臭,凡是有了口臭了,上焦心君之火不正,心君之火肯定不足了,然后濁陰上見,口臭呢,分為幾種,凡是口內(nèi)呢,口內(nèi)主脾呀,口臭吧,它來源有幾點,人身體五臟藏精,五臟各有臭,五臟之臭不現(xiàn)的,臟陰不現(xiàn)的,現(xiàn)則為真臟,就是說臟氣虧呀,一般都是邪氣實,邪氣實怎么,有兩種,自己能聞得見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