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證:小便頻而清長,遺尿,水腫,手足不溫,舌質(zhì)淡,脈沉細。
辯證:此證多由素體陽虛,寒留膀胱,氣化失職所致,膀胱虛寒。氣化失常,故見小便頻而清長,不能貯藏清液故遺尿;陽氣不能達于肌表,則手足不溫;膀胱虛寒,久致腎陽不足,化氣行水失能,水邪溢于肌膚故成水腫。舌淡脈沉細為虛寒之象。
治法:溫補膀胱
方藥:縮泉丸加味烏藥,益智仁,補骨脂,山藥,桑螵蛸等。
腎位于腰部,左右各一,是人體重要的臟器之一,有“先天之本”之稱。腎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殖與生長發(fā)育,主水,主納氣,生髓、主骨,開竅于耳,其華在發(fā)。
五、兩臟證治
(一)肝腎陰虛
主證:頭暈目眩,視物模糊,耳鳴,脅痛,腰膝酸軟,咽干,顴紅,盜汗,五心煩熱,男子遺精,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舌紅無苔,脈細數(shù)。
辯證:肝陰虛或腎陰虛經(jīng)久不愈,多可導致肝腎陰虛。肝腎陰虛;虛火上擾,故見頭暈目眩,耳鳴。肝陰不足,目和肝之經(jīng)脈失養(yǎng),故見月經(jīng)不調(diào),五心煩熱,盜汗,咽干,顴紅,遺精。舌紅無苔,脈細數(shù)均為陰虛內(nèi)熱之象。
治法:滋補肝腎
方藥:杞菊地黃湯加減枸杞子,菊花,山藥,山萸肉,澤瀉,云茯苓,丹皮,桑椹子等。
(二)脾腎陽虛
主證:形寒肢冷,腰酸腿軟,面色白或酶暗,少氣懶言,體倦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瀉或五更泄瀉,或面浮肢腫,甚則腹水,舌質(zhì)淡胖大,苔白滑,脈沉弱。
辯證:多因腎陽虛衰,不能溫煦脾陽,或脾陽久虛累及腎陽所致。腎陽虛衰則腰酸腿軟,面色白或晦暗及五更瀉,脾陽虛弱則少氣懶言,體倦乏力,食欲不振,便溏,脾腎陽虛不能運化水濕,水濕停留,故面浮肢腫,脈沉弱為陽虛之象。
治法:溫補脾腎
方藥:真武湯加減炮附子,茯苓,豬苓,白術(shù),白芍,生姜等。
(三)心腎不交
主證:虛煩失眠,心悸不寧,健忘,頭暈,耳鳴,咽干,腰膝酸軟,多夢遺精,潮熱盜汗,小便短赤,舌紅無苔,脈細數(shù)。
辯證;由心陰虛或腎陰虛均可導致心腎不交。心陰(血)虧虛,神失所養(yǎng),故虛煩失眠健忘,心悸。腎陰虛則腰膝酸軟。腎的精氣不能上充清竅,故頭暈耳鳴。心腎陰虛,虛火內(nèi)擾,精關(guān)不固,故多夢遺精。潮熱盜汗,咽干小便短赤,舌紅無苔,脈細數(shù)均為陰虛內(nèi)熱之象。
更多有關(guān)藏象學說內(nèi)容,請點擊查看【藏象學說】專題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