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帶異常 如何辨證選穴?
2012-07-20 本文行家:華佗再世
艾灸白帶異常中醫(yī)稱為“帶下病”。中醫(yī)認為,“帶下病”是因患者肝脾不和,腎氣素虛,又受到濕熱之邪侵襲胞宮、陰器,導致任脈失固,帶脈失約引起的。治療上可采用艾灸方法,辨證取穴,療效較好。中醫(yī)艾灸白帶異常的方法有脾虛型、腎虛型兩種。腎虛型患者白帶清冷,腰膝酸軟,乏力,少腹冷墜,溲清便溏,或五心煩熱,失眠多夢,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沉細??删膸}、三陰交、關元、腎俞、次髎等穴。帶脈、三陰交補腎健脾,益氣固攝
艾灸
白帶異常中醫(yī)稱為“帶下病”。中醫(yī)認為,“帶下病”是因患者肝脾不和,腎氣素虛,又受到濕熱之邪侵襲胞宮、陰器,導致任脈失固,帶脈失約引起的。治療上可采用艾灸方法,辨證取穴,療效較好。
中醫(yī)艾灸白帶異常的方法有脾虛型、腎虛型兩種。
腎虛型
患者白帶清冷,腰膝酸軟,乏力,少腹冷墜,溲清便溏,或五心煩熱,失眠多夢,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沉細??删膸}、三陰交、關元、腎俞、次髎等穴。帶脈、三陰交補腎健脾,益氣固攝;關元與腎俞配伍可強腎培元,固澀止帶;次髎疏理下焦,清散郁熱,補益虛損。諸穴合用以達到滋陰補腎,培元固澀之功。
脾虛型
患者帶下色白,淋漓不斷,面色萎黃少華,神疲肢冷,食欲不振,小腹發(fā)涼,腹脹便溏,舌質(zhì)淡紅、苔白膩滑,脈緩而弱。可取帶脈、三陰交、足三里、脾俞、隱白等穴。灸帶脈能益氣固攝,調(diào)理任督兩脈;三陰交平肝健脾利濕,補腎強精;足三里調(diào)理脾胃,利于氣血化生,增強體質(zhì),促進康復;脾俞振奮中陽,健脾以助升清降濁,運化水濕;隱白補脾、益氣攝血。諸穴合用可起到健脾益氣,升陽除濕的作用。
在治療時,將艾條點燃后,右手持艾條與局部皮膚成45°角,點燃一端的艾頭對準穴位處,相距約1寸左右,以局部皮膚感到溫熱、泛紅為度。每天艾灸一次,每穴施艾條溫和灸15分鐘,連續(xù)10天為一療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