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名稱:排卵湯
組成:柴胡6克,赤芍10克,白芍IO克,雞血藤10克,坤草10克,澤蘭10克,蘇木10克,劉寄奴10克,淮牛膝 10克,生蒲黃10克,女貞子10克,覆盆子10克,菟絲子10克,枸杞子10克。
功能:補腎調(diào)經(jīng).燮理陰陽。
主治:婦女不孕癥,月經(jīng)失調(diào)不排卵者。
用法:憑基礎體溫,低相服3~6劑,至高相三天即可停藥。
方解:本方以柴胡、白芍舒肝解郁,斂陰調(diào)經(jīng);赤芍、雞血藤、坤草和血調(diào)經(jīng);劉寄奴除新舊之瘀血,澤蘭入厥陰經(jīng),能行血利水;淮牛膝為肝腎引經(jīng)藥,以瀉惡血,引藥下行,使瘀結消散,氣血得以暢行;女貞子、覆盆子滋補肝腎,療腎水虧虛;枸杞子滋肝補腎,填精補血,菟絲子溫補三陰經(jīng)以益精髓,其性柔潤,故溫而不燥,補而不峻,既益陰精,又助腎陽,使陽生陰長,有促進性腺機能的作用。全方能夠溫煦、蘊育卵泡,促使卵巢排卵,對卵巢機能不足起著激活誘導作用。
加減運用:陰虛內(nèi)熱加青蒿、地骨皮、生地、元參;煩躁胸悶,乳脹者加青皮、香附、木香;經(jīng)行腹痛加元胡、川楝子;血瘀閉經(jīng)加茜草、歸尾、紅花;積聚結塊加三棱、莪術、水蛭、土鱉蟲;腎陽虛加補骨脂、鹿角片、肉桂、熟附子、葫蘆巴;血虛加當歸、熟地、阿膠;無排卵型“功血癥”于方中易蒲黃炭,減去劉寄奴、蘇木、赤芍、澤蘭,加生龍骨、生牡蠣、地榆、烏賊骨、茜草炭。諸藥以常用量為準。
方1 清熱助孕方
紅藤30克、敗醬草30克、薏苡仁15克、皂角刺10克、當歸10克、赤芍10克、丹參10克、續(xù)短10克、牛漆10克、桑寄生10克、香附10克、川芎6克。上藥適量水煎服,每日一劑,2次分服。
功效:清熱活血補腎。主治輸卵管炎所致不孕癥。
療效觀察:采用該方治療慢性輸卵管炎引起的不孕癥132例,3個月妊娠15例,6個月妊娠45例,12個月妊娠18例,治愈率達59%。其余54例在12個月內(nèi)無妊娠,但小腹墜痛、白帶量多、腰痛、月經(jīng)失調(diào)等癥狀均有明顯好轉(zhuǎn)。
處方來源:摘自雜志 浙江中醫(yī) 1994,(7)
方2 通管湯
赤芍9克、川芎9克、三棱9克、莪術9克、制乳香9克、制沒藥9克、丹參30克、桃仁9克、昆布9克、海藻9克、夏枯草9克、益母草15克、炮山甲9克、皂角刺9克、路路通15克。上藥適量水煎服,每日一劑。
功效:行氣活血,化瘀散結。主治輸卵管炎阻塞性不孕癥,甚至合并輸卵管積水。
療效觀察:以中藥通管湯治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108例。連服2個月為1療程,最多服用3個療程,結果有效97例,占89.8%,其中妊娠22例,妊娠率20.4%??傆行Ю猩杏休斅压茏枞酝獾钠渌蛩?/span>35例,故明顯影響了妊娠率。
處方來源:摘自 中國醫(yī)藥學報 1991,(2)。
方3 加味二仙湯
仙茅10克、淫羊藿10克、蛇床子10克、當歸10克、熟地黃10克、桑寄生10克。上藥適量水煎服,每日一劑,2次分服。
主治:不孕癥(腎虛型)。經(jīng)過檢測,基礎體溫顯示單相或雖顯示雙相而黃體功能不足。癥見月經(jīng)量少,色淡紅,小腹隱痛,腰漆酸痛,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細弱。
療效觀察:用加味二仙湯治療不孕癥30例,3個月內(nèi)懷孕者15例,4個月至6個月懷孕者8例,7個月至1年懷孕者5例,未懷孕者2例,總有效率93.33%。
處方來源:摘自 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 1996,(4)
方4 益五合方
益母草15克、丹參15克、香附15克、菟絲子15克、枸杞子15克、當歸12克、熟地黃12克、白術12克、覆盆子12克、白芍6克、茺蔚子6克、車前子6克、五味子6克、川芎6克。上藥適量水煎服,每日一劑,分2次溫服,1個月為1療程。一般需2~4個療程。
主治;不孕癥(腎虛血少)。原發(fā)性不孕或繼發(fā)性不孕,伴閉經(jīng),子宮發(fā)育不良。癥見經(jīng)來量少色淡,小腹空痛,頭暈眼花,心悸,面色蒼白或萎黃,舌淡少苔,脈虛細。
療效觀察:采用益五合方治療腎虛血少型不孕癥46例,痊愈(懷孕者)41例,好轉(zhuǎn)(服藥后月經(jīng)轉(zhuǎn)為正常)3例,無效(服藥5個療程仍無明顯變化)2例。
處方來源:摘自 湖北中藥雜志 1997,(1)。
方5 加味四逆散
柴胡6~10克、枳實或枳殼10~15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穿山甲10克、路路通10~15克、炙甘草6克。上藥適量水煎服,每日一劑,2次分服。10~15劑為一療程。
功效;疏肝理氣,活血調(diào)經(jīng)。
主治:繼發(fā)性不孕癥(肝郁氣滯型)。癥見腰腹痛,白帶異常,胸脅脹痛,經(jīng)期延長,痛經(jīng)。婦科檢查子宮無明顯增大,活動欠佳,雙側(cè)附件增厚或索狀感,經(jīng)B超檢查排外腫瘤,經(jīng)輸卵管通液或輸卵管碘油造影檢查,見輸卵管不通或欠佳。脈弦,舌淡紅或紅。
療效觀察:采用四逆散加味治療繼發(fā)不孕30例,一般用藥2~3療程,獲得良好效果。痊愈15例,占50%(其中已懷孕者11例,輸卵管已通暢者4例);顯效9例,占30%;有效4例,占13%;無效2例,占6.6%。總有效率93.6%。
處方來源:摘自 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 1992,(2)。
名醫(yī)王云銘采用治療崩漏系列方劑進行治療,介紹如下:
方劑1名稱:加減歸脾湯
組成:黨參15克,黃芪30克,阿膠15克(另烊化,分2次服),血余炭9克,白術9克,炒當歸6克,遠志9克,炒棗仁15克,棕櫚炭30克,陳皮9克,甘草9克。
功能:補脾攝血。
主治:崩漏之脾虛型。癥見陰道驟然下血或漏下不止,血色鮮紅或淺淡,小腹脹痛,食少便溏,心慌氣短,倦怠乏力,腰部酸痛,面色浮黃,舌淡苔薄,脈象細數(shù)等。
用法:1. 先將藥物用冷水適量浸泡1小時,浸透后煎煮。首煎武火(溫度較高),煎沸后文火(溫度較低),煎20-25分鐘。二煎武火煎沸后文火煎15-20分鐘,煎好后兩煎混勻,總量以250-300毫升為宜,每日服1劑,每劑分2次服用,早飯前及晚飯后1小時各溫服1次。
2. 1日1劑,連服5-10劑為1個療程,待至下次月經(jīng)來潮時,原方如法再服1個療程。
加減運用:血色紅、口干脈數(shù)者,加地榆炭30克;血色暗有塊、舌有瘀點瘀斑、脈沉弦者,加三七粉6克(分二次另服);腹脹痛、兩脅脹痛、舌質(zhì)紫暗、脈弦者,加烏梅30克;頭痛者,加荊芥炭9克;氣短懶言、舌質(zhì)淡、脈細弱者,減黨參,加人參9克(另煎入);下血量多不止者,加醋30克配水煎。
經(jīng)驗體會:本方系在宋·嚴用和《濟生方》歸脾湯的基礎上加減而成。崩漏發(fā)生的機理,主要由于沖任損傷不能固攝所致。脾虛者補脾攝血,用加減歸脾湯;血熱者清熱止血,用清熱止血湯;氣郁者疏肝解郁止血,用加減逍遙散;血瘀者化瘀止血,用加減逐瘀止崩湯;腎陽虛者溫補腎陽佐以止血,用加減右歸飲;腎陰虛者滋陰補腎佐以止血,用加味地黃湯。425例中,治愈者375例,治愈率為88.23%;有效者26例,總有效率為94.34%。其中脾虛型占223例。
方劑2名稱:清熱止血湯
組成: 生地30克,黃芩9克,丹皮9克,地骨皮15克,地榆30克,棕櫚炭30克,阿膠15克(烊化另入),甘草9克。
功能:清熱止血。
主治:崩漏之血熱型。癥見陰道驟然下血甚多,血色鮮紅,煩熱口渴,睡眠欠佳,面色潮紅,腰酸,心慌氣短,倦怠乏力,舌紅苔黃,脈象數(shù)大。
用法:1. 先將藥物用冷水適量浸泡1小時,浸透后煎煮。首煎武火(溫度較高),煎沸后文火(溫度較低),煎20-25分鐘。二煎武火煎沸后文火煎15-20分鐘,煎好后兩煎混勻,總量以250-300毫升為宜,每日服1劑,每劑分2次服用,早飯前及晚飯后1小時各溫服1次。
2. 1日1劑,連服5-10劑為1個療程,待至下次月經(jīng)來潮時,原方如法再服1個療程。
加減運用:血色紅、口干脈數(shù)者,加地榆炭30克;血色暗有塊、舌有瘀點瘀斑、脈沉弦者,加三七粉6克(分二次另服);腹脹痛、兩脅脹痛、舌質(zhì)紫暗、脈弦者,加烏梅30克;頭痛者,加荊芥炭9克;氣短懶言、舌質(zhì)淡、脈細弱者,減黨參,加人參9克(另煎入);下血量多不止者,加醋30克配水煎。
方劑3名稱:加味逍遙散
組成:炒當歸6克,白芍9克,柴胡9克,茯苓15克,焦梔子9克,地榆炭30克,阿膠15克(烊化另入),烏梅15克。
功能:舒肝解郁止血。
主治:崩漏之氣郁型。癥見陰道驟然下血或淋漓不斷,或時有時無,血色紫暗,小腹及胸脅脹痛,心煩易怒,時欲嘆氣,精神抑郁,腰酸倦怠,舌質(zhì)紅,苔微黃,脈象弦數(shù)或弦澀等。
用法:1. 先將藥物用冷水適量浸泡1小時,浸透后煎煮。首煎武火(溫度較高),煎沸后文火(溫度較低),煎20-25分鐘。二煎武火煎沸后文火煎15-20分鐘,煎好后兩煎混勻,總量以250-300毫升為宜,每日服1劑,每劑分2次服用,早飯前及晚飯后1小時各溫服1次。
2. 1日1劑,連服5-10劑為1個療程,待至下次月經(jīng)來潮時,原方如法再服1個療程。
加減運用:血色紅、口干脈數(shù)者,加地榆炭30克;血色暗有塊、舌有瘀點瘀斑、脈沉弦者,加三七粉6克(分二次另服);腹脹痛、兩脅脹痛、舌質(zhì)紫暗、脈弦者,加烏梅30克;頭痛者,加荊芥炭9克;氣短懶言、舌質(zhì)淡、脈細弱者,減黨參,加人參9克(另煎入);下血量多不止者,加醋30克配水煎。
方劑4名稱:加減右歸丸
組成:熟地30克,山藥15克,女貞子15克,菟絲子15克,枸杞子15克,鹿角膠15克(烊化另入),川斷9克,海螵蛸9克,姜炭9克,血余炭9克。
功能:溫補腎陽,佐以止血。
主治:崩漏之腎陽虛型。癥見陰道下血不斷,血色淺淡,面色淡白,形寒怕冷,腰部冷痛,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細弱等。
用法:1. 先將藥物用冷水適量浸泡1小時,浸透后煎煮。首煎武火(溫度較高),煎沸后文火(溫度較低),煎20-25分鐘。二煎武火煎沸后文火煎15-20分鐘,煎好后兩煎混勻,總量以250-300毫升為宜,每日服1劑,每劑分2次服用,早飯前及晚飯后1小時各溫服1次。
2. 1日1劑,連服5-10劑為1個療程,待至下次月經(jīng)來潮時,原方如法再服1個療程。
加減運用:血色紅、口干脈數(shù)者,加地榆炭30克;血色暗有塊、舌有瘀點瘀斑、脈沉弦者,加三七粉6克(分二次另服);腹脹痛、兩脅脹痛、舌質(zhì)紫暗、脈弦者,加烏梅30克;頭痛者,加荊芥炭9克;氣短懶言、舌質(zhì)淡、脈細弱者,減黨參,加人參9克(另煎入);下血量多不止者,加醋30克配水煎。
方劑5名稱:加味地黃湯
組成:熟地30克,山藥15克,山萸肉15克,丹皮9克,茯苓15克,澤瀉9克,阿膠15克(烊化另入),仙鶴草30克。
功能:滋陰補腎,佐以止血。
主治:崩漏之腎陰虛型。癥見陰道下血量多,血色較紅,失眠耳鳴,健忘腰酸,舌紅少苔,脈虛細等。
用法:1. 先將藥物用冷水適量浸泡1小時,浸透后煎煮。首煎武火(溫度較高),煎沸后文火(溫度較低),煎20-25分鐘。二煎武火煎沸后文火煎15-20分鐘,煎好后兩煎混勻,總量以250-300毫升為宜,每日服1劑,每劑分2次服用,早飯前及晚飯后1小時各溫服1次。
2. 1日1劑,連服5-10劑為1個療程,待至下次月經(jīng)來潮時,原方如法再服1個療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