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無疑是曹雪芹最為鐘愛的一個人物,對于這個心高氣傲又寄人籬下的不幸少女,曹雪芹是以充滿愛撫、充滿詩意的筆觸來展開描寫的。從“靈河岸上,三生石畔”(見第一回)到“鳳尾森森,龍吟細細”(見第二十六回)的瀟湘館,黛玉始終生活在詩的意境之中。從“魁奪菊花詩”到“焚稿斷癡情”,她的一生行事都與詩歌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林黛玉的詩詞不但是《紅樓夢》中藝術(shù)個性最為鮮明的,而且也最近于曹雪芹本人的氣質(zhì)??梢詳嘌裕苎┣墼跒榧t樓群芳代擬詩詞時,最為嘔心瀝血的莫過于黛玉之詩了。黛玉的詩詞不僅是我們籍以窺見這個人物心底波瀾的最佳窗口,也是我們分析《紅樓夢》中的“男子閨音”的最佳文本。因為黛玉無疑是《紅樓夢》中最有資格質(zhì)疑男性話語權(quán)力的女性。
林黛玉初露才華是在賈元春歸省時。當眾姐妹奉元春之命題詩題匾時,黛玉本想“大展奇才,將眾人壓倒,不想元妃只命一匾一詠,便不好違諭多做,只胡亂做了一首五言律應(yīng)命便罷了?!保ǖ谑嘶兀┱撜呋蚺u黛玉的“這首《世外仙源》非但毫無‘世外仙味’可言,相反它倒是相當鄙陋和庸俗的。”然而如果把黛玉的詩與眾姐妹所作對比一下,便會導(dǎo)出不同的結(jié)論來。當時眾人所題之匾如下:迎春——“曠性怡情”;探春——“文采風流”;惜春——“文章造化”;李紈——“萬象爭輝”;寶釵——“凝暉鐘瑞”。連標題都充滿了歌功頌德之意,更不用說詩歌自身了。而黛玉詩中雖然也有“宸游增悅豫”、“何幸邀恩寵”等頌圣之語,但全詩字句較為清新,而且“世外仙源”的題目畢竟多少帶有游離出那一片祥瑞喜氣的意味。在貴妃奉旨省親,眾姐妹奉旨題詩的前提下,黛玉此詩已經(jīng)顯露了可貴的征兆:她與寶釵等人的旨趣是格格不入的。我們總不能要求黛玉在那時候就寫出《葬花吟》或《秋窗風雨夕》那樣的詩來吧。
隨著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性格的逐步展開,黛玉的詩詞也越來越強地表現(xiàn)出她的性別意識來。
首先,黛玉詩表示了對愛情的追求和歌頌。
在封建社會里,女性被剝奪了從事社會活動的權(quán)利。她們的全部生活都被束縛在家庭之中,誠如西蒙.波娃所說:“家成為世界的中心,甚至唯一的現(xiàn)實?!庇谑?,作為家庭基礎(chǔ)的婚姻、愛情便成為她們關(guān)注的唯一對象,同時也成為歷代女性詩歌(以及男性代擬的女性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這些作品或訴棄婦之悲(如漢樂府《上山采蘼蕪》),或抒離別之恨(如李清照《一剪梅》),偶爾也寫琴瑟之樂(但數(shù)量很少,更無名篇),它們的主題非常集中,那就是希望得到男性的愛情。唐代女詩人魚玄機的名句“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25]就是這種希望的典型表現(xiàn)。實際生活中男女關(guān)系的不平等導(dǎo)致當時女性作品中性別意識上的不平等,例如唐人小說《鶯鶯傳》中的崔鶯鶯是一個勇敢地沖破禮教束縛而追求愛情的女性,可是她寫給對方的詩卻說:“自從消瘦減容光,萬轉(zhuǎn)千回懶下床。不為旁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庇终f:“棄置今何道,當時且自親。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泵黠@地自居于被動、低賤的地位。這些詩歌中的女性意識比三從四德的閨范觀念有所進步,然而在本質(zhì)上仍然是屈從于男性統(tǒng)治的自卑意識。黛玉的詩則不然。當寶玉派晴雯把“半新不舊的兩條絹子”送到瀟湘館后,黛玉“神癡心醉”,(第三十四回),在絹帕上題詩三首:
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閑拋卻為誰?
尺幅鮫綃勞解贈,叫人那得不傷悲!
拋珠滾玉只偷潸,鎮(zhèn)日無心鎮(zhèn)日閑。
枕上袖邊難拂拭,任他點點與斑斑。
彩線難收面上珠,湘江舊跡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識香痕漬也無?
這三首詩不是黛玉的經(jīng)意之作,但卻是她的肺腑之聲。它們毫無雕飾,直訴胸臆,是黛玉經(jīng)過長期相思煎熬而終于得睹定情之物的欣喜,是在封建禮教下苦苦掙扎的苦悶靈魂初見曙光后的感泣。更值得注意的是,它們絲毫沒有以往女性在追求愛情時的自卑感,而是以完全平等的心態(tài)對待意中人。這三首詩所詠的愛情純潔清新,頗似友情,這固然與黛玉高潔狷介的性格有關(guān),但更深層的原因則在于她對于愛情中的男女地位持有平等的觀念。顯然,這比起崔鶯鶯等人的作品是一個巨大的進步。正因如此,黛玉對前代愛情故事的女主人公的評價與眾不同,試看其《五美吟》的其四、其五:
瓦礫明珠一例拋,何曾石尉重嬌嬈?
都緣頑福前生造,更有同歸慰寂寥。
長揖雄談態(tài)自殊,美人巨眼識窮途。
尸居馀氣楊公幕,豈得羈縻女丈夫?
前人詠綠珠者,大多著眼于贊美其以死殉情,如晚唐汪遵《綠珠》云:“從來幾許如君貌,不肯如君墜玉樓?!倍拍恋摹督鸸葓@》詞意較為蘊藉,但立意也與之相似:“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摈煊翊嗽妳s別出心裁,她認為石崇對綠珠并無真正的愛情,故綠珠以死殉之實為石崇的“頑福”,意即石崇本來是當不起綠珠的報答之情的。至于《紅拂》一詩公然贊頌蔑視權(quán)貴,主動與寒士李靖私奔的紅拂為“女丈夫”,則更是對女性獨立意識的張揚,不用多說。所以黛玉這兩首詩體現(xiàn)了她對女性獨立地位的肯定,是對當時占統(tǒng)治地位的男性價值觀念的挑戰(zhàn)。
其次,黛玉詩表示了對女性自身美好本質(zhì)和人生價值的追求和肯定。
現(xiàn)代西方女權(quán)主義運動曾經(jīng)以爭取女性享有與男性同樣的機會和權(quán)利為主要目標,應(yīng)該說,這是一種合乎邏輯的思潮。在封建時代的中國,女性也曾有過類似的愿望。然而在當時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這種愿望實等同于夢想,所以它僅僅在女性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偶爾閃現(xiàn)。以清代為例,吳藻曾作套曲《飲酒讀騷》,“因繪圖,己作文士妝束,蓋寓‘速變男兒’之意?!标惗松?、梁德繩作彈詞《再生緣》,述孟麗君女扮男裝,建功立業(yè)之故事。邱心如作彈詞《筆生花》,述姜德華女扮男裝,位至臺輔之故事。這些作品頗為現(xiàn)代研究女性文學(xué)者所羨稱,但其實它們只是女性夢想的“魔幻”式表現(xiàn)而已。試看上述作品中的女主人公,雖然胸懷奇才,卻一定要裝扮成男子后才能從事社會活動。吳藻希望“速變男兒”,姜德華則慨嘆:“老父既產(chǎn)我英才,為什么,不作男兒作女孩?”在現(xiàn)實人生中,“速變男兒”當然是天方夜譚,女扮男裝也只是浪漫幻想。而且,這種幻想雖然包含著為女性鳴不平的意義,但骨子里仍然是對男性權(quán)威地位的認同。黛玉是生于世代簪纓之族,長于鐘鳴鼎食之家的貴族小姐,她決無可能產(chǎn)生那種民間故事中才有的幻想,所以黛玉詩中并無“飲酒讀騷”式的內(nèi)容,她并不幻想身穿男裝走出大觀園。她只是直接對自身的美好品質(zhì)進行吟詠,為自己在現(xiàn)實人生中的遭際發(fā)出不平之鳴。如果說《紅樓夢》中的詩詞都與其虛擬的作者身份相合的話,那么黛玉的作品就更加如從其肺腑中流出。例如其歌行《秋窗風雨夕》,清人陳其泰評曰:“愁病交侵,郁郁可憐。……讀者尚難為懷,作者何以自遣?”又如其詠絮小詞《唐多令》,陳其泰評曰:“直為自家寫照?!弊钭阋源砥湫穆暤膭t是其《葬花吟》和《桃花行》兩首長篇歌行,限于篇幅,只舉前者為例: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著處。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fù)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fā),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初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fā)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
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儂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fā),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
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此詩是黛玉詩中的壓卷之作,是她用全部生命鑄成的絕唱。它打動了歷代讀者的心,脂硯齋評曰:“余讀《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兩忘?!备徊烀髁x則詠曰:“傷心一首葬花詞,似讖似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縷,起卿沉疴續(xù)紅絲?”但是論者對此詩所蘊含的女性意識尚未有明晰的認識,下面就這個角度作些分析。
把落花比喻為女性凋喪,是詩家的傳統(tǒng)手法。宋祁《落花》詩有句云:“將飛更作回風舞,已落猶成半面妝?!敝馨顝读螅浠ā酚芯湓疲骸盀閱柣ê卧?,夜來風雨,葬楚宮傾國?!奔礊轱@例。黛玉此詩也采用了這種手法,所不同的是,她身為女性,故落花觸動的是她自身的愁腸,那隨風飄飛的落花是她寄人籬下、不知歸宿于何處的命運的象征。同病相憐,惺惺相惜,所以她攜鋤葬花,且為之一灑同情之淚。若從女性意識的角度來看,此詩有兩個方面尤其值得注意:
第一,詩中對青春易逝、紅顏易老有強烈的感受。明媚鮮妍的花固然是美好的,然而好景不常,轉(zhuǎn)瞬之間便是落紅成陣。黛玉由此而聯(lián)想到自己的青春美貌也很快就會消逝,故而傷心不已。從表面上看,對青春難駐的惋惜是男女兩性共有的情感,然而事實上卻是女性對此有更深刻、更敏銳的感受。西蒙.波娃說:“從她孤寂生活的深處,女人領(lǐng)會了應(yīng)該對自己的生活采取何種態(tài)度。她對過去、死和時光的流逝,比男人更有切身的經(jīng)驗。”美國現(xiàn)代女詩人艾德里安娜.里奇(Adrienne Rich)也指出:“一切似乎是天意,男人寫詩,而女人常出現(xiàn)在詩中。這些女人大都漂亮,但又始終擔心失去美麗和青春——這種命運比死亡還要糟糕。” 上述觀點也適合于中國古代社會的現(xiàn)實。
其根本原因是社會的而非自然的:女性的命運依附于由男性統(tǒng)治的社會和家庭,青春美貌是她們獲得男性愛情的主要因素,因為年老色衰而被男性拋棄的悲劇經(jīng)常發(fā)生。這樣,對紅顏易老的憂懼便成為女性的集體性意識。黛玉也不例外,盡管她對這種意識的深層原因并未言及,但生性敏感的她不會對女性自身在社會中的弱勢地位無所覺察,所以“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的焦慮正是其女性意識的自然流露。
本文轉(zhuǎn)自中國青年網(wǎng),本平臺致力于好文分享,并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告知刪除!
紅樓夢|慈懷讀書會:因書明理 以慈懷道
微信號:hongloumeng-cihuai 感謝您的關(guān)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