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定喘湯
【方源】俞慎初效驗(yàn)方
【組成用法】蜜麻黃6g 杏仁5g 炙甘草3g 紫蘇子10g 白芥子6g 葶藶子6g 蜜款冬6g蜜橘紅5g 茯苓10g 清半夏6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宣肺平喘,止咳祛痰的作用,可用于治療風(fēng)寒咳喘證。對(duì)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或輕度肺氣腫等有較好的療效。
【加減應(yīng)用】若兼見惡寒發(fā)熱、鼻塞流涕者,加荊芥、防風(fēng)、紫蘇子;若咳喘痰白清稀者,加干姜、細(xì)辛;痰黏稠、咯痰不爽者,加桑白皮、浙貝母;胸悶不舒者,加瓜蔞、郁金;痰黃,咳喘者,加魚腥草、黃芩、前胡等。
納氣定喘湯
【方源】董建華效驗(yàn)方。
【組成用法】生熟地各10g 山萸肉6g 冬蟲夏草5g 紫石英(先煎)15g 沉香粉(沖)9g 川芎6g 全蝎3g 杏仁10g 五味子6g 砂仁(后下)3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有補(bǔ)腎填精、納氣平喘作用。可用于治療慢性虛損(腎虛)性喘證。臨床表現(xiàn)為喘咳經(jīng)久,長(zhǎng)年累月,反復(fù)發(fā)作,動(dòng)則喘甚,呼多吸少,痰少,腰膝酸軟,舌暗淡苔白,脈沉細(xì)。
【加減應(yīng)用】新加外感痰多加桑白皮、蘇子、海浮石;腎陽(yáng)虛衰,腰膝酸軟,畏寒肢冷明顯加肉桂、制附片;喘促氣急痙攣者加地龍、蛤殼;大便干結(jié),數(shù)日一行,加全瓜蔞、酒軍。
止喘1號(hào)
【方源】宋祚民效驗(yàn)方
【組成用法】白茅根30g 生石膏20g 五味子6g 蘆根30g 麻黃2.5~3g 桑白皮10g 黛蛤散10g (包煎)百部10g 白果6~8g 葶藶子6g 石菖蒲10g 川郁金6~8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清肺降氣,止嗽定喘的作用,可用于治療喘證發(fā)作期。
止喘2號(hào)
【方源】宋祚民效驗(yàn)方
【組成用法】茯苓10g 冬瓜仁15g 生薏米15g 仙靈脾10g 百部10g 麻黃5g 絲瓜絡(luò)10g 生牡蠣10g 法半夏6g 桃仁10g 杏仁10g 茅根15g 蘆根15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健脾補(bǔ)腎,止咳化痰消喘的作用,可用于治療喘證緩解期。
抗支擴(kuò)方
【方源】蔣天佑效驗(yàn)方
【組成用法】金銀花(后下)20~30g 海蛤粉20~30g 五味子9~12g 煨訶子15~20g 血余炭12~15g 紅藤15~20g 白及15~30g 水煎服。
【功效主治】化痰清熱,通絡(luò)斂肺。治療支氣管擴(kuò)張癥,多為痰熱與瘀血互結(jié),致使病情纏綿,反復(fù)咯血、黃痰為臨床特征。
【加減應(yīng)用】脾虛泄瀉加白術(shù)、茯苓各9~12g;腎不納氣加補(bǔ)骨脂9~12g;氣虛加黨參、炙黃芪各9~15g;虛火口干加麥冬9~12g;咳血顯著,選加大黃(后下)9g,藕節(jié)炭20g,白茅根20g,阿膠(另烊化服)12g;發(fā)燒加連翹10~12g;痰多加海浮石15g,葶藶子15g;咳重,選加炙冬花15~30g,炙紫菀15~30g,炙百部15~30g,貝母15~20g;納差加內(nèi)金9g,焦三仙各9g。
截喘湯
【方源】姜春華效驗(yàn)方
【組成用法】佛耳草15g 碧桃干15g 老鸛草15g 旋覆花10g 全瓜蔞10g 姜半夏10g防風(fēng)10g 五味子6g 水煎服。
【功效主治】降逆納氣,化痰截喘。治療咳嗽痰多,氣逆喘促(慢支、肺氣腫、支氣管哮喘)。
【加減應(yīng)用】氣虛者加白參3g,黃芪30g;腎虛者加蓯蓉15g,巴戟天15g,補(bǔ)骨脂15g,亦可加蛤蚧3~5g;陰虛有熱者加黃柏、知母、元參、生地各9g;咳甚引起喘促無(wú)痰或痰不多者可加南天竹子6g,馬勃6g,天漿殼3只;熱喘加石膏15g,知母、黃芩各10g;寒喘加炮附片9g,肉桂3g,并以鵝管石9g 研粉服或加服紫金丹(須特制,砒石5g、明礬10g、豆豉100g,糊丸綠豆大小,每服七八丸,日服2次,有肝腎病勿服,有效與否一星期為止,切勿多服常服);痰多咯不爽者,加蘇子、白芥子、萊菔子各10g;胃家實(shí)便秘者加服調(diào)胃承氣湯一劑;喘止后常服河車大造丸、左歸丸或右歸丸,每服3g,每日2次。
冬令咳喘膏
【方源】董漱六效驗(yàn)方
【組成用法】潞黨參120g 炙黃芪120g 焦白術(shù)120g 青防風(fēng)45g 大熟地120g 山萸肉90g 淮山藥120g 天麥冬各90g 五味子30g 黑附塊90g 川桂枝30g 云茯苓120g 炙甘草45g 凈麻黃45g 紫蘇子90g 苦杏仁90g 淡干姜20g 北細(xì)辛24g 益智仁90g 西砂仁45g 廣陳皮45g 上沉香15g 銀杏肉60g 胡桃肉60g 生曬參50g (另煎汁)蛤蚧一對(duì)(去頭足研末)驢皮膠300g (陳酒烊化沖入收膏)精選道地藥材,嚴(yán)格校對(duì),放入大紫銅鍋內(nèi),水浸一宿,濃煎2~3次,濾取清汁去渣,煎膏濃縮到一定藥汁,將烊化驢皮膠倒入鍋內(nèi),最后沖入?yún)?、蛤蚧末和冰?/span>500g 收膏,以滴水為度。煎膏在冬至前,服膏在冬至后、立春前為宜,每日早晚各服一大食匙,開水沖服,如遇傷風(fēng)停食勿服。
【功效主治】溫腎納氣,健脾化濕,益肺固衛(wèi),散寒滌飲。治療老人虛喘,慢性氣管炎伴有肺氣腫及哮喘病恢復(fù)期屬于氣虛陽(yáng)虛型。
益肺宣痹湯
【方源】陶克文效驗(yàn)方
【組成用法】南沙參30g 五味子6g 麥冬15g 丹參30g 砂仁10g 蘇子15g 蘇梗10g 法半夏10g 陳皮10g 茯苓15g 甘草6g 先將藥物用冷水浸泡半小時(shí),水煎3次,每次文火煎半小時(shí),3次藥汁混勻,共約300ml左右,分3次空腹或飯后半小時(shí)溫服。
【功效主治】益肺宣痹平喘。治療久咳、久嗽、久喘等肺系慢性疾患遷延日久,導(dǎo)致肺虛累及于心,痰瘀交阻為患之肺脹病。癥見喘息氣短,咳嗽胸悶,痰涎稀薄,或嗆咳少痰,心慌自汗,面青唇紫,舌淡或紫黯,苔薄或膩,脈沉澀,或細(xì)數(shù),或結(jié)代等虛中夾實(shí)之證者。
【加減應(yīng)用】肺虛及腎,久喘不已,加生牡蠣、山茱萸,補(bǔ)肺益腎,斂肺納氣;咳嗽痰稠色黃去半夏,加川貝母、黃芩、海蛤殼以清肺化痰止咳;肺脹合并胸痛者加降香、郁金以行氣和絡(luò),宣痹止痛;脾腎陽(yáng)虛、肢冷水腫者加白術(shù)、桂枝健脾溫腎,化氣行水。
肺氣腫方
【方源】李克紹效驗(yàn)方
【組成用法】紅人參9g 麥門冬12g 五味子5g 清半夏9g 核桃肉12g 冬蟲夏草9g 厚樸5g 炒杏仁6g 炒蘇子6g 桂枝6g 生姜2片 酒水各半煎。
【功效主治】補(bǔ)益肺氣,祛痰行氣。治療肺氣腫。
【加減應(yīng)用】唇色紫紺者,去厚樸加莪術(shù)9g;有寒熱癥狀者加蘇葉9g,陳皮6g。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