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漫談
劉廣迎:書法漫談
(2011-11-07 16:31:27)
轉(zhuǎn)載▼標簽:
劉廣迎原創(chuàng)書法漫談講座肥城市老年書畫研究會御云齋隨筆文化分類:
御云齋隨筆【御云按】:國慶期間回山東肥城老家省親,難得十余日盤桓,應肥城市老年書畫研究會之邀作書法講座,并對全市老同志熱愛祖國傳統(tǒng)書畫藝術的執(zhí)著精神留下了深深的敬佩。
肥城市老年書畫研究會成立于1998年,由全市退休老干部組成。十四年來,在肥城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全體老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已經(jīng)成為肥城市文化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
該會下設十余個書畫小組,會員隊伍三百余名,最年青者六十余,年長者有九十歲以上,尚有不斷擴大的趨勢。研究會編有《書畫》會刊,并以不定期組織會員觀看名家錄像,邀請名家作專題講座,召開經(jīng)驗交流會,舉辦臨帖展等多種形式,不斷提高會員的書畫創(chuàng)作水平。近年來,有20多名會員的書畫作品在全省乃至全國各項展事活動中獲獎,有10多名會員的作品在《書法導報》、《中國書畫報》上發(fā)表。被山東省老干部局評為全省老年書畫工作先進集體。
《書法漫談》即為此次講座的講稿,全文13,000余字,由肥城市老年書畫研究會整理出版。
書 法 漫 談
劉 廣 迎
市里幾位老領導讓我給研究會的老同志談一談怎樣學習書法。我跟大家一樣,也是一個業(yè)余書法愛好者,在退休之前,根本沒有時間集中精力研究書法,之所以能夠堅持到現(xiàn)在,完全是靠愛好和興趣使然。所以盡管寫了幾十年字,到現(xiàn)在仍然沒有寫好,可能也不一定能夠講得好。
剛才看了大家的作品,讓我很感動也很受震動。我覺得大家都是在認認真真、規(guī)規(guī)矩矩的寫字,整體水平比全國其他書法縣一點也不差,原因就在于我們有幾位老領導作為大家的領軍人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存在的問題一是臨帖太少,二是不能夠放手去寫,從而影響了水平發(fā)揮。當然,這是老同志學書法的一個普遍問題,不足為怪。
在正式講述之前,我想應該把研究書法藝術和為了強身健體而寫字區(qū)別開來。因為如果僅僅是為了強身健體,即便不寫字而隨便描畫一些線條,你只要集中精力,專心致志,也能達到強身健體、怡養(yǎng)身心的目的。但是,如果把書法作為一門藝術,或者作為一門學問來研究如何把字寫好的話,我們就必須按照書法藝術本身的規(guī)律來深入探討。
考慮到大家以前聽過許多名家講座,也看過不少書法錄像資料,應該說具有較好的書法基礎。所以,對一些大家熟知的書法技法等類問題,盡量不再重復,或者一帶而過,今天的講述重點放在觀念層面。這個問題相當重要,因為觀念具有先導作用,有什么樣的書法觀念,就會有什么樣的書法實踐。
我重點談我對書法的一些粗淺認識,也是我自己學習書法的體會,此中可能會有一些離經(jīng)叛道的觀點,錯誤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主要是與大家一起研究,一得之見,僅供參考。
一、概說
(一)、書法是什么
簡單說,書法是用毛筆書寫漢字的藝術。
這句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定義,還應該加上定語:中國書法,是以漢字為表現(xiàn)對象,以毛筆為表現(xiàn)工具的線條造型藝術(祝敏申:《大學書法》)。即是說,硬筆書法或者書寫的不是漢字均不包括在內(nèi)。
“惟筆軟則奇怪生焉”(蔡邕語),硬筆由于缺乏毛筆線條的豐富表現(xiàn)力,無需我們花太多精力去研究。而不是書寫漢字的“書法”盡管自稱為書法,但它顯然不能獲得大多數(shù)藝術家的認同。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體系中,書法是一種極特殊的藝術,是我們的國粹(中醫(yī)、京劇、書法稱為三大國粹)。既是國粹,當然應該成為我們傳統(tǒng)國學的一個組成部分。
北京大學著名教授東方學專家陳玉龍先生說:世界上只有中國的漢字能夠成為書法藝術,整個“漢字文化圈”(東南亞一帶,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等等),都是中國書法藝術。
書法作為一門藝術,與漢字的使用相伴隨,在古代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自我完善的過程,最終導致在近現(xiàn)代由實用與藝術相兼,轉(zhuǎn)而脫盡實用,成為一種純藝術形式。所以有學者說,“書法是中國文化的核心的核心”(熊秉明語),不懂中國書法就不懂得中國文化。
(二)、書法的本質(zhì)特性
書法的本質(zhì)就是就是書法的抒情性。亦即唐孫過庭說的“達其性情,形其哀樂”(《書譜》)。孫過庭《書譜》中還有一段話:“情動形言,取會風騷之意;陰舒陽慘,本乎天地之心。”這段話可以說是在本體意義上,闡明了書法的本質(zhì)特性。
(御云按:“本體”一詞現(xiàn)在大量被使用于書法理論文章,很多人感覺費解。其實“本體”是個哲學概念,它是德國哲學家康德唯心主義哲學中的重要概念,指與現(xiàn)象對立的不可認識的“自在之物”。由此看來,“本體”近似等于“本質(zhì)”。)
書法是心靈的藝術,是人的性格、氣質(zhì)的流露,是人格、人性的展現(xiàn);書法不僅是寫字,它還要“寫心”、“寫志”、要“如其志,如其學,如其人”(清劉熙戴語)。當書法達到一定境界之后便是抒情,所以說書寫情性是書法藝術的靈魂。
書法又是一門學問,是大千世界的抽象和濃縮,是人生美妙境界的享受;有人說書法也是政治,是療救社會的手段,是維護道統(tǒng)的工具。其實,書法的確是一種“道”,它雖不能與“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相提并論,但是練習書法可以修養(yǎng)身心、頤養(yǎng)性情,修身悟道。所以說書法具有參天化地之妙。
書法與音樂一樣,有不可重復性。它既是空間藝術,也是時間藝術。
沈鵬先生最近發(fā)表文章,倡導書法應該重新回歸“心畫本體”。大家熟知的“書為心畫”四個字,可以說是對書法本體意義最為簡單明了的概括和說明。
(三)、書法作為一門學科
漢字經(jīng)過幾千年的發(fā)展,已經(jīng)由原來以實用為主的書寫發(fā)展成為一門藝術,有人說書法是最具有哲學意義的藝術,它已經(jīng)成為一門學問,一門學科。作為一門學科,它的構成體系起碼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書法發(fā)展史(書家、書作);
2、書法美學;
3、書法鑒賞與批評;
4、書法教育。
5、書法創(chuàng)作與技法;
簡而言之,書法作為一門學科,它包括了書法史學、書法美學、書法批評、書法教育以及書法創(chuàng)作理論等五個方面。作為書法愛好者,書法不是專攻,但可以對上述內(nèi)容作一般了解,以備今后對書法作深入研究時參考。
(四)、字體與書體
字體與書體是經(jīng)?;煜膬蓚€概念,而且大多習慣于把書體等同于字體。實際上二者有著嚴格的區(qū)別。
字體——指字的型制,是按字的形體構造和共同特點分類。隨著文字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漢字有了甲骨、金文、篆、隸、楷、行、草體等等,這均屬字體范疇的區(qū)分。所以,字體是從文字學角度而言。
書體——是以書寫的特點和風格而區(qū)分的。對同一種字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寫法。凡具有某種共同特色或獨具風格,或自成系統(tǒng)者即稱為一種書體。如:二王、顏、柳、歐、趙,瘦金書、板橋“六分半書”等等。因而,書體是從書法藝術角度而論。
由此看來,字體是包括了書體的,二者是一個種概念和屬概念的問題。漢字發(fā)展到現(xiàn)在,字體也就是篆、隸、楷、行、草那么幾種,而每一種字體卻有許多種書體,這是顯而易見的。過去往往將字體、書體不加區(qū)分,或?qū)⒆煮w直接稱之為書體,這是不科學的。
(五)、書法與繪畫
常說書畫同源,是說書法和繪畫都是使用筆墨的一種空間造型藝術,但二者的區(qū)別則是明顯的:一個是寫,而且是一次性的書寫;一個是畫,可以多次的描摹。
畫家離不開書法。古往今來的名畫家,都寫得一手好字,有些大畫家本身就是大書法家。這當然與古人的全面修養(yǎng)有關,而現(xiàn)代人與古人相比就差了不止一大截。??吹揭恍┬U不錯的繪畫作品,由于題款差一些火候,使整個作品掉了許多檔次,都是因為書法不過關所致。所以,對于專業(yè)學習繪畫的同志,在學習繪畫的同時,拿出一些時間來研習書法,是十分必要的,而絕對不是可有可無的。
而對于學過書法的同志再學繪畫,就有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這是因為書法的線條對于繪畫具有決定意義。昔者吳昌碩向任伯年學習繪畫,任叫吳用毛筆劃一根線條來看,吳昌碩隨意的畫了一根墨線,任伯年十分驚訝,并斷言此子將來會得大名。當代范曾先生的畫,主要靠的就是一根線條。
(六)、書法內(nèi)容與書寫內(nèi)容
有人說“書法的內(nèi)容是作品本身所書寫的詩詞或者名句、美文”,這是不正確的。書法的內(nèi)容就是書法的點線,一條有意蘊的墨線。在這個意義上說,形式也是內(nèi)容。這是個觀念問題,也是一個很深的理論問題,因時間關系今天暫不展開敘述。
從鑒賞角度來說,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首先不是看他寫了什么內(nèi)容,而是作品章法的形式美和線條美吸引了人的視線,進而才能進一步觀察其用筆、用墨和結(jié)體,最后再來審讀所書寫的文字內(nèi)容。
我們這樣說,并不否認書法作品文字內(nèi)容的重要性。恰恰相反,并不是任何一段文字內(nèi)容拿過來就可以書寫的。歐陽中石先生曾講,書法家必須有很深的文化修養(yǎng),在什么場合寫什么內(nèi)容,要動點兒腦筋,不加思索提筆就寫是不可以的。
比如給賓館題詞“歸去來兮”,祝賀新婚寫“千里共嬋娟”,這就是笑話了。西安某個大酒店里張掛的是王翰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边€有王維的《送別》:“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倍际遣缓蠒r宜的。另外,給人書寫“龍”、“虎”、“鷹”等作品,也應該注意到受書者的身份。
藝術向來有教化之功,書藝也是書教。明末著名書法理論家項穆曾說:“法書仙手,致中極和,可以發(fā)天地之玄微,宣道義之蘊奧,繼往圣之絕學,開后覺之良心。功將禮樂同修,名與日月并曜,其惟明窗凈幾,神怡務閑,筆硯精良,人生清福而已哉!”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書法高手,如果能夠達到中和的極致,便可以表現(xiàn)出天地之間的玄妙,繼承以往圣人的絕學,開啟后世覺醒者的良心,功績和禮樂等同,名聲與日月一樣光輝。豈止是明窗凈幾,安適閑暇,筆硯精良,享受人間清福這樣簡單的事情啊!
所以,書法作品的格調(diào)應該與文學內(nèi)容相契合,讓人感到你是動了腦筋的,是用心在寫。這就是劉勰所說的“文心”——即為文之用心。
二、怎樣學習書法?
(一)學書四要
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學好書法?或者說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寫的一手好字呢?我覺得可用四句話來概括,即:“興趣第一,主攻一家,循序漸進,持之以恒?!?div style="height:15px;">
1、 建立起對書法的濃厚興趣
我比較崇尚梁啟超的“趣味主義”。就是說,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對這件事有興趣,這是做好一件事的重要前提。學習書法也是如此,有了興趣,學習書法就會從寫得不好,到寫得較好,從寫得較好,到寫得更好。因此,學習書法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提高對書法興趣的過程。
2、 選定主攻方向。
從自己最喜歡的字體和書體出發(fā),或者從自己最感興趣的字帖出發(fā),篆、隸、楷、行、草,歐、顏、柳、趙、魏碑,二王蘇黃米蔡,學習哪一家都可以。練好一本字帖,作為看家本領。
選定一家之后,其它書體可以作一般了解,作為知識儲備。切記不要貪多,不要朝三暮四、見異思遷、三心二意,不要追求什么諸體兼善,兵法上講“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古今許多大家也不是諸體兼善的。
3、循序漸進。根據(jù)“需求牽引”原理,等練習到了一定的程度,你自然會知道自己還需要補充什么東西。也就是說隨著研究的深入,自己眼界的提高,你自然會知道自己還需要練習哪種碑帖,那時候就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再不斷補充新的營養(yǎng)。
4、持之以恒。臨帖、讀帖都要持之以恒,不要一曝十寒。要深入研究,做到對所臨習字帖的結(jié)體、用筆、章法都爛熟于心。一部字帖也沒必要通篇都臨,可以選取某頁、某段、或者某幾個字,從自己最需要的字句臨摹,細致精微的研究,吃透字帖的精神。
(二)按照書法規(guī)律學習書法
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講他自己學習書法的教訓。他說:“書家和善書者有分別,世間盡管有人不講規(guī)模法度而善書,但是沒有規(guī)模法度就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書法家?!?div style="height:15px;">
他還說,曾經(jīng)有一個時期,雖然沒有正式下功夫?qū)懽?,但二三十年間沒有一天不在執(zhí)筆,原來總是相信書法可以全憑自己心裁,因為蘇東坡就說“我書意造本無法”嗎,但是,等到正式留意研究書法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字竟然是那樣的差。寫了幾十年的字,竟然還未脫“疵境”。做的全是一些白耽誤功夫的無用功。
究其原因,就是從開始就沒有講一點規(guī)模法度,失誤即在于忽視了基本功,只想靠耍點小聰明,賣弄一點筆姿,流露一點風趣。后來才知道,穩(wěn)境雖平淡無奇,卻極不易做到,而且不經(jīng)過穩(wěn)境,較高境界便無從達到。
學習書法,養(yǎng)成純正的手法不易,丟開惡劣的手法更難。孤陋寡聞的人往往辛苦半生,沒有摸上正路,到發(fā)現(xiàn)自己所走之路不對之時,已經(jīng)悔之太晚,想把“先入為主”的惡習丟開,比走回頭路還更難。
這個例子應該說對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有借鑒意義。所以,我主張一定要按照書法的規(guī)律來學習書法,這個規(guī)律就是“臨帖”——研究臨習古代著名法帖,尤其不要寫自由體。要做有效勞動,不要做白耽誤工夫的無用功。
(三)、關于書法技法
書法技法,最具基礎意義是結(jié)體、用筆和章法,有人叫三要素,又叫作三大支柱。當然還要講求用墨以及形制等等,但這三者最為基礎。
1、結(jié)體:即字法,字的間架結(jié)構。是歷代大家風格面目形成的重要因素。如毛澤東體、啟功體、舒同體、于右任體、板橋體等等,風格十分明顯,一眼就可以看出。全是因為字形的結(jié)體面目給人形成了鮮明的印象。
2、用筆:又叫筆法,包括點畫、形態(tài)及墨色等。趙孟頫曾說:“結(jié)字因時而異,而用筆千古不易?!彼哉f,筆法最具有根本性,筆法問題應當是書法家畢生探求的重點。
①要把握起筆中鋒用筆,尤其要注意能夠提的筆起,即往上提的勁兒大,而不是死勁往下按。
②要干凈利落,不要拖泥帶水,那些小動作一點兒也不要。
③寫行書可以重點研究一下發(fā)筆手法上的“切筆”(參見孫過庭《書譜》)。
3、用墨:即墨法。蘸飽了墨連續(xù)寫下去,最后枯筆出來了,十分有神采,尤其不要一字一蘸墨。孫過庭所謂“帶燥方潤,將濃遂枯”,要很好的體會。
“潤含春雨,干裂秋風”是用墨的最高境界。常見一些相當一級的書法家,卻對墨法不太講究,一篇作品從頭到尾一黑到底,狀如墨豬,這是不懂用墨的表現(xiàn)。
明朝的董其昌是用墨的高手,另外就是王鐸的用墨,也有參考價值?,F(xiàn)代林散之先生是先蘸飽濃墨,再蘸少量水,寫出濃淡干濕的效果。包括那些洇化的墨團,都是具有美學意義的。這些在畫法里本來是平常手法。
4、章法:一篇字的整體布局,也叫謀篇。一篇字寫下來,要有大小、輕重、濃淡、干濕、疾澀的變化,俯仰向背,燥潤虛實,節(jié)奏韻律,行氣貫串??傊?,要有靈動之氣,切忌呆板。
5、形制:這里主要指書法作品的外在形式。種類很多,如:橫幅、條幅、中堂、斗方、扇面、圓光、冊頁、長卷、對聯(lián)等等。各種不同的形制,有不同的書寫章法,包括鈐印在內(nèi),都有一些約定俗成的要求和規(guī)律。但也不是一成不變,可以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前提是為大家所認可。
附帶說一下寫字的姿勢。大多數(shù)人學習書法,總覺得懸腕懸肘是個苦差事,其實是不得法。我在人民大學教學生,要求從一開始就站著寫字,學生從初學寫字就學會了懸肘,因而寫起字來樂趣橫生。只有在寫小楷或小字的時候才坐下來,這時候就需要枕腕或懸腕。
執(zhí)筆方法也是可以探討的。通常說的五指執(zhí)筆法只適用于寫一寸之內(nèi)的小字,寫大字尤其是寫行草,用三指執(zhí)筆法更加便于揮灑。而寫榜書不僅是三指執(zhí)筆,有時還需要滿把抓筆才能使轉(zhuǎn)自如。
總之,不管什么姿勢和執(zhí)筆方法,能夠最方便地把字寫好是最終目的,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變化,不可太拘泥于一些教條,養(yǎng)成一個好的習慣可以終生受益。
(四)、選帖和臨帖
臨摹是繼承傳統(tǒng)最直接的手段。臨帖是學習書法的捷徑,舍此別無他途。所以我們要重視臨帖,這是不二法門。
先說選帖。
1、前面提到,篆、隸、楷、行、草,歐顏柳趙魏碑、二王蘇黃米蔡,各種書體都行,選你自己最感興趣的,深入研究,在此基礎之上,再逐步擴大戰(zhàn)果。切忌淺嘗輒止,朝三暮四。有人說選帖要從源頭上開始,即是說從造字開始的甲骨、鐘鼎、大篆、小篆,隸書然后再楷書、行書、草書等等(袁世凱的兒子袁寒云即執(zhí)此論),實在是誤人子弟。
我建議大家從一開始就選行書,行書當中首選二王。因為行書的用途最為廣泛,書寫起來最見情趣。這是一條深厚之路、寬廣之路,是被歷史上無數(shù)大家所證明了的成功之路。宋四家不是不可以,但宋朝與晉朝是不能相提并論的。
2、學習楷書最好不要從唐楷入手,顏柳寫到老也不會有多大成就??梢詫懳罕?,魏碑楷書體系大致可以分為墓志、造像題記、碑碣和摩崖刻石四類,碑帖眾多,琳瑯滿目,且姿態(tài)各具,一寫就會有新意。
3、臨帖最好不要學今人,學今人即使寫的再像也不高古,且易落入俗格。宋米芾說:“學書不入晉人格,聊徒費時日爾?!比》ê跎蟽H得乎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取法乎下得之下下。所以建議由今人入手的同志要盡快上溯到古人那里去。
總之,學好一本帖路子越走越寬,選錯了帖路子越走越窄,等你發(fā)現(xiàn)形成了慣性就不好改了。此時則悔之晚矣。
再說臨帖要點。
1、臨帖是有方法的。臨帖最高的水平應當是達到形神兼?zhèn)?,尤其神似重于形似。實際上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惟妙惟肖,大家不是書法專業(yè)的,有個大概齊就差不多了。
臨帖并不是叫你天天去寫,臨帖的作用就是培養(yǎng)自己眼睛的觀察力,腦子的領悟力,手上的表現(xiàn)力。通過臨帖,久而久之,觀察力、領悟力、表現(xiàn)力都得到了提高,今后想寫什么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
我是看得多,寫的少,看得多了,字形深入到了腦海里,下筆就能出來了。實際上這是一種對書法精神的把握,達到了神似,而不再斤斤計較于形似,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技巧。
2、臨帖盡量用毛邊紙,或者浙江出的楮紙,這種紙半生半熟,比較適合于臨帖的速度??梢跃毩暿稚系母杏X。
創(chuàng)作作品到底是用生紙還是熟紙,主要與你書法作品的風格有關。古人許多法帖都是寫在絹上的,明代以前是寫在熟宣上,還要打蠟;顏真卿好像是用一種麻紙。
畫畫可以描,但寫字不可以描。即使是描也不能讓人看出來,偶爾有些補筆,要以不影響作品的審美效果為原則。
3、有人說臨帖應該寫成大字,我覺得應該臨的跟原跡大差不差,這樣連同行氣、用筆的微妙之處一同表現(xiàn)出來。寫成了大字就會丟失很多東西,特別是二王一路精金美玉一般的書風,細微之處就會丟失。
從學書角度講,開始最好不要寫小楷,這樣以后總是寫不大,這是有教訓的。最好寫成一寸以上的大字。
4、精臨兩本字帖,然后進入創(chuàng)作。下苦功夫全力打造一兩幅精品,由此推而廣之。
不要著急形成自己的風格。風格是慢慢形成的,學養(yǎng)功深,久而久之,積累到一定時間,就會出效果。
(五)要轉(zhuǎn)益多師
初學書法,應選傳統(tǒng)經(jīng)典名帖與自己興趣愛好相吻合者,擇定一家,著力專攻,使之具有一家之面目,然后再轉(zhuǎn)益多師。決不可以“學宗一家”為由,死守一家成法,而將其他無數(shù)精華摒棄于門外。這叫死學,乃迂腐之舉,是不能成其大器的。
京城有某先生,當年曾經(jīng)發(fā)愿“一生守定了×××”,幾十年一貫制,就寫那一個碑、那一種字,實踐效果上又怎么樣呢?結(jié)果寫了數(shù)十年,似乎也沒有超過他自己所說的“×××”。
康有為早年即對這種做法提出了批評:“吾聞人能書者,輒言寫歐寫顏,不則言寫某朝某碑,此真謬說!今天下人終身學書,而無所成就者,此說誤之也。至于寫歐則專寫一本,欲以終身,此尤謬之謬,誤天下學者在此也?!?div style="height:15px;">
書法不同于武術門派的繼承——必須要選個傳人,并且還要維護其門派武功的純粹性,把別人視為左道旁門。此種舉動無異于拿自己有限的生命在作無效的勞動,被行家當做笑話。昔年著名拳學大師王薌齋先生,本著探尋上乘武學真諦這樣一個宗旨,游歷大江南北,遍訪武學名家,集百家學術于一身,舍短取長,融會貫通,終于創(chuàng)立了禪拳合一的中國武術實戰(zhàn)拳法——大成拳。
學書一如學拳,當以最高水平來論短長。你的武功門派再純正,與人交手不過一招便敗下陣來,有何用處?這樣的武功有必要繼承嗎?同樣,你的歐體楷書再純粹,好像也無法超過歐陽詢,若意在標榜自己“師出有門”,如此固步自封有什么意義呢?
上世紀三十年代有個文化名人叫老宣,雖然不以書法名世,然卻深諳學書之理。他說:
文章與書法,絕不可隨著人的鼻孔出氣。不可專一的婢學夫人。固然,在初學乍練的時候,須以一二名家為模范,然而到了相近的程度,必須沖出范圍去。
同時他又說:
作文與寫字,須自成一家。欲自成一家,不可專學一人或一派。否則縱然學得一絲不差,也不過成一人一派的奴隸。受了麻醉,終生不能表顯個性。”
我認為,學習書法應當效法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博觀約取,轉(zhuǎn)益多師,淹貫眾有,融會貫通,然后參以己意,自會形成一家面目。
清梁巘曰:“學書如窮經(jīng),宜先博涉,然后反約。初宗一家,精深有得,繼采諸美,變動弗拘,乃為不掩性情,自辟門徑?!睂W者當慎思之。
(六)、悟性和良師益友
學習書法一定要有悟性。書學一道,不下苦功是難以有所成就的,但一味下苦功夫亦未必能夠成功,此中關鍵在于悟性,舍此無他途。我就不相信廢寢忘食、日書百紙,即是書法家。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習書法的關鍵又在于讀帖,寫當在其次。持古人法帖,朝夕觀摩,爛熟于心,久而久之,自有會心之處,下筆自有高格。若一味書寫,這叫只顧低頭拉車,不管抬頭看路,是難以登堂入室的。
《禮記·學記》曰:“獨學而無友,孤陋而寡聞?!绷紟熞嬗阎g的相互切磋砥礪十分重要。
這點朱光潛先生也舉出過作文的例子,我覺的同樣適用于書法。初學書法,容易犯的毛病:一、規(guī)模法度不清楚,對自己的毛病看不出來;二是受虛榮心的影響,和興奮時的幻覺支配,對自己不能做客觀冷靜的批評分析,仿佛寫的時候感覺很好就一定是好作品。這是初學書法階段常犯的毛病,只有良師益友才可以醫(yī)治這個毛病,可以及早指點迷途,免得浪費時間、精力。
一般來說,人都是愛聽表揚而聽不進批評意見。所以,請老師給點評書法,一般也都是說好,以鼓勵積極性為主,因為誰也不愿意得罪人,這樣的點評對于提高書藝水平實在于事無補。如果你自己再沒有一點兒自知之明的話,那么就更是有害無益了。
(七)關于書法創(chuàng)作
創(chuàng)作是個文學藝術上的專有名詞,在科學上叫發(fā)明創(chuàng)造。精臨兩本帖,便可進入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就是要寫自己的東西,但絕不可以是自由體。
相對于科學上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書法的創(chuàng)作則要艱難得多,要出一件傳世精品實在太難了。它的難度是與電影、小說不能相提并論的。嚴格來講,目前我們很多人大部分只是停留在寫字而已,都還沒有進入到創(chuàng)作狀態(tài)。
那么什么叫做書法創(chuàng)作呢?創(chuàng)作概念從正面定義不好下,我看還是借鑒前人從反面把什么不是創(chuàng)作說清楚就比較容易的多。
1、一般意義上的臨帖不是創(chuàng)作,但高級的臨帖則可以是創(chuàng)作。
2、模仿不是創(chuàng)作。比如啟功先生的字、毛主席的字,很多人喜歡模仿,這與臨帖差不多。
3、抄襲不是創(chuàng)作。如集字、集聯(lián)之類。
4、制作也不是創(chuàng)作。書法強調(diào)的是墨跡的一次性和書寫性,如果制成版再拓出來,或者用廣告色書寫,這都是可以修改的,都不能算是創(chuàng)作。
5、重復書寫也不是創(chuàng)作。有的人就練那么幾個字、幾首詩,一出手就是“龍虎鷹”“精氣神”,“月落烏啼霜滿天”“兩個黃鸝鳴翠柳”,毫無新意。一個時期內(nèi)書法的重復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能用這個看家,讓別人覺得似乎有點兒黔驢技窮。要不斷推出新的作品,新的章法款式,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6、沒有功力的自由體不是創(chuàng)作。要有來源。
白蕉說:凡藝術,絕不能終身寄人籬下,開始求“無我”,末了求“有我”。總之,要放開手腳來寫,要寫你自己的東西。
(八)、朱光潛“書法四境說”
朱光潛先生曾經(jīng)把學習書法的階段概括成了四個境界:
1、疵境:寫字的初級階段。特點是駁雜不穩(wěn),毛病很多;
2、穩(wěn)境:結(jié)體用筆,分行布白,學到了一些規(guī)模法度,平正工穩(wěn),沒什么精彩之處,也沒什么獨創(chuàng)。
3、醇境:薈萃各家之長,形成自家風格,寫的字可以成為藝術品。特色是凝練典雅,但是仍然未脫出“匠”的范圍。
4、化境:不僅字的藝術成熟了,胸襟學問修養(yǎng)也成熟了,融會貫通,寫出的字不僅能表現(xiàn)高超的藝術技巧,還可表現(xiàn)高超的人格。學識人格,字里行間流露于無形之中。如此可進入化境。這時的作品,可以成為“妙品”、“神品”。
這此中人力不可少,否則不能達到“穩(wěn)境”和“醇境”。而天資更不可少,否則到達“穩(wěn)境”和“醇境”的速度就會有快慢。而“化境”則不是輕易能夠達到的。
因為,前二者可借規(guī)模法度為導引而達到,而“化境”就要超出藝術范圍,進而推廣到整個人的人格以致整個的宇宙。
一般來說,一個人到了藝術較高的境界之后,關于藝術的原理法則無用說也無可說了。有可說而且需要說的是在“疵境”與“穩(wěn)境”。
朱先生雖然說得有些絕對,但是,大家可以用這四條來衡量一下我們所知的古往今來所有書法家及其作品,有幾件是達到了化境的?不外乎天下幾大行書而已!
由此可知書法之難。
三、我的書法觀
(一)功夫在字外——讀書與寫字的關系
有文學藝術修養(yǎng)的人不一定是書法家,但是,書法家必須具有較高的文學藝術修養(yǎng)。
有學者談到蘇東坡的字:“余謂東坡書,學問文章之氣,郁郁纖纖發(fā)于筆墨之間,此所以他人終不能及耳?!笨梢?,僅有學力,沒有高深的學問素養(yǎng),其書法是無法入神的。人們都說齊燕銘、魯迅、茅盾、啟功諸先生寫的字有“書卷氣”,便是文理和書理相通的一個例證。
蘇東坡說:“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庇终f:“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者,終不能盡妙。”他還說“我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茍能通其意,常謂不學可?!碧K軾的所謂“不學”,并不是說書法可以不學而成,而是強調(diào)了領略和通曉書法筆意的重要性。
黃庭堅曰:“學書須心中有道義,又廣之以圣哲之學,書乃可貴,若其靈府無程,致使筆墨不減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div style="height:15px;">
多讀書,學問可以變化氣質(zhì),這是毋庸置疑的。不要一天到晚寫字。要善于開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構建自己的“青藏高原”,要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多讀一些文學、美學、哲學等門類的書,對于書法學習是非常有益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