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書法的時候,由于從大字開始,都會被老師告誡,寧可用大筆寫小字,不能用小筆寫大字!相信這句話大家也都一直記得,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大都不太清楚。因為剛剛拿筆就算老師講了,也可能不明白,何況很多老師也是一知半解,自己都不清楚!
一部分老師,在說了這句話后,跟著解釋說,“用小筆寫大字的話會損壞筆毫,縮短毛筆的壽命!”這話不是沒道理。
試想,寫大字要比寫小字用的力大。用力壓到筆毫,在大的摩擦力作用下,是要比小的摩擦力下磨損嚴重。但是真正的原因卻不是這些,大筆這大字也是需要把筆鋒壓下去的,這沒有明顯的不同。
在用小筆寫大字時,由于筆頭直徑不夠大,要得到一定寬度的墨跡,就要偏鋒行筆。其實偏鋒行筆,才是對筆毫最大的損害。首先是使筆毫散亂,出現(xiàn)造成不聚鋒。橫向行筆,也容易造成筆毫折斷,這是對毛筆最大的損傷。
而用大筆寫小一點的字的難處在于,能夠“提得筆起”,也就是能準確掌握筆與紙的對抗平衡。這是所有書寫都應該具備的,大筆只是比小筆難把握一點。
寫字總會損耗毛筆,什么筆都如此,所以小筆不能寫大字最不可取的原因并不在此。
衛(wèi)夫人在《筆陣圖》中曾有一段對書法優(yōu)劣的敘述,“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圣,無力無筋者病”。
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書法的美來源于骨力,那么骨力從哪里來呢?就算主張可以用側鋒的明豐坊、清朱和羹都說“正鋒取勁”。正鋒時筆鋒有主有輔,墨跡呈現(xiàn)出“肌膚之麗(骨肉和皮膚并存)”。這種點畫就是有骨有肉的,如果輔毫用得多一點,就是肉多一點。相反,就是骨多一點。如果筆鋒倒下都用輔毫,那么就沒有骨力可言,也就形成了衛(wèi)夫人說的“墨豬”。
歐陽詢曾經(jīng)在《三十六法》中說,“大字難于結密而無間”,大字要想茂密就一定要使點畫收緊,這就要使點畫有相應的寬度。小筆的筆頭直徑小于點畫的寬度時,再用正常的中鋒行筆,就會顯得稀疏,不精神!如果把筆毫放倒,所有筆畫就都是沒有生命力的“墨豬”。這是大字不能用小筆寫最主要的原因。而大筆寫小一點的的字,就不會存在這種問題。
另外,毛筆的筆頭,筆尖的三分之一是用來書寫的,另其余部分儲墨的功能為主。如果硬性地使用小筆寫大字,一筆按到筆根,所儲存的墨汁便都被擠出來了,再寫下一筆時,筆頭已經(jīng)缺墨。重新蘸墨的動作就會打破原來的氣息,使單個字的氣息都產(chǎn)生混亂,這樣根本就不可能寫出有氣韻的作品。這也是小筆不能寫大字的一個原因。
所以,書法寫字,一定要選適合的毛筆,什么樣的毛筆叫適合的呢。是大楷筆、中楷筆還是小楷呢?
這樣的選擇方法都是不確切的,確切的選筆方法是按照所寫字的筆畫粗細來選擇筆頭的直徑。最寬的筆畫的寬度,就是毛筆從筆尖到筆根三分之一處的直徑的長度。這樣的毛筆,提筆可以極細,按筆到所要求的電話寬度時,有不會失去彈性。這樣的筆寫這樣的字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筆和人的技能。
要把書法當藝術,就要所有的藝術形式一樣,追求它的極限;如果只把書法當成寫字,筆墨紙硯的選用那就無所謂。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