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是唐代著名詩人,他和李白齊名,被尊稱為“詩圣”。杜甫才華出眾,卻在仕途上處處受挫。挫折沒有讓他放棄人生追求,反而讓他在更加關注民間疾苦,忠實記錄底層百姓在社會動蕩中的種種苦楚。由于他寫了大量現(xiàn)實主義風格作品,后人又稱他為“詩史”。他寫過一首《春望》,記錄他在安史之亂中的遭遇。這首五言詩成了他的代表作,流傳千年。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節(jié)點,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史思明也趁機作亂。叛軍只用了半年左右,就打到了長安,唐玄宗面對節(jié)節(jié)潰敗的戰(zhàn)事,選擇倉皇出逃,前往蜀中避難。安史之亂爆發(fā)的時候,杜甫不在長安,他安頓好家人之后,立刻奔赴京城,想要為國盡忠。結果,他在前往長安的路上被叛軍俘虜,押解到被占領的長安。這首《春望》就寫于他被叛軍扣押期間。
春望,就是望春的意思,杜甫看見春回大地,雖然山河殘破、家人失散,但他依然希望戰(zhàn)亂快點結束,天下百姓可以不受戰(zhàn)亂之苦。杜甫首先描寫了一個大全景,詩中好像有一個廣角鏡頭俯拍安史之亂后的長安城。李唐王朝的統(tǒng)治者逃跑了,春天依然如約而來。在春和景明的日子里,沒有春風化雨,只有“花濺淚”、“鳥驚心”。杜甫運用了“移情”的寫作手法,他把長安城里的花、鳥當作人看待。春花和春鳥看見殘破山河,像人一樣傷感痛苦。
接下來,杜甫描寫了自己的遭遇,戰(zhàn)亂一直延續(xù)到春天。他被扣押在長安,他的家人躲藏鄉(xiāng)間避禍。音訊不通,才覺得家書何其可貴。不過有些學者也有不同意見,解釋詩句不能字字翻譯,要讀懂詩人的內心感情。其實杜甫寫自己的遭遇,還是為了抒發(fā)山河同悲的痛苦。
果然,《春望》的最后兩句,落筆在杜甫本人身上。在痛苦的磋磨下,杜甫變成了白發(fā)老頭。由于他身陷囹圄,導致頭發(fā)越來越少,竟然都不能別住發(fā)簪。讀到這里,大家眼前仿佛浮現(xiàn)出蔣兆和畫的《杜甫像》。一位身材瘦小的老叟,滿面愁容,他不是計較個人安危,只在關心天下大事。
杜甫寫這首詩的時候才45歲,明明是年富力強的好年紀,卻只能以詩言志。杜甫寫完《春望》不久,就逃離了長安,他依然沒有放棄追隨李唐王朝的統(tǒng)治者,開始奔赴蜀中。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