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畫的用筆,在《古畫品錄》中就有提到,曰:“骨法用筆”。后人更是為“骨法用筆”做了詳細的解釋,用筆要有力量,能做到意在筆先,心隨意轉,有文人之骨氣。自謝赫提出“骨法用筆”之后,畫家們也都對用筆的方式方法做了細致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表現(xiàn)不同的物像,體現(xiàn)不同的意味需要不同的線條,從而提出了,中鋒用筆,逆鋒用筆,順鋒用筆,藏鋒用筆等。也從而確定了中國畫學習的用筆方式。但是真正的畫家,在創(chuàng)作中是不會拘泥于這些方式,而是會因自己畫面表達的意味而去決定自己怎么用筆。
關于用筆,近代國畫大師黃賓虹也提出了,平、圓、留、重、變“五筆”之說。黃賓虹大師所提“五筆”之說也有很多解釋,但是無一觀點是黃賓虹先生之本意。因為黃賓虹先生所提出的平、圓、留、重、變“五筆”之說更多的是提示,是驚醒。而非框定畫中國畫應該怎么去畫!至于黃賓虹先生對筆的運用,我們可以在其畫中尋覓,但是這個尋覓只是去借鑒學習,是去感悟,而不不是“死板硬抄”。
其實我們所講的“用筆”,講的是人,而非筆。因為用筆關鍵不在于筆,而是“用”。誰用呢?畫家也!所以“用筆”是指的畫家對畫畫的理解與認識,是指的畫家對畫面的掌控能力,是指畫家對筆、水、墨、紙的把控、掌握、認識以及運用。至于“骨法用筆”也是在這種認識中形成的一種畫面的意蘊。而黃賓虹提出的“五筆”也是如此,只是他們對這種畫面意蘊做了不同的釋義。這種形象的解讀也是為了后人畫家更好地學習中國畫,但是切記,只是學習期間去控制這些元素的產(chǎn)生,到了自己創(chuàng)作時要有自己的感悟才可以,不然永遠成不了畫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