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大清王朝已經(jīng)風雨飄搖,這一年“春闈”已開,各地的舉子門紛紛進京參加會試,在這些舉子們當中,有一個24歲身穿長袍的青年,他的父親是顯赫一時的兩廣總督譚鐘麟。
在這次考試當中,他考中了第一名,也就相當于今天的高考狀元了。
清朝的科舉有鄉(xiāng)試,即秋闈,每三年考一次,由各地的秀才參加,考中的稱之為舉人,在鄉(xiāng)試的第一名稱之為“解元”。
會試是在春天舉行,一般在次年的3月舉行,稱之為“春闈”,參加會試的乃是各地的舉人,考中的稱之為“貢生”,第一名稱之為“會元”。
1904年清朝最后一場科舉的鄉(xiāng)試中,拔得頭籌的叫做譚延闿。
譚延闿在近代歷史上極有盛名,在學問上,他少年天分極高,加之家庭教育的熏陶,很快便卓然不群。就連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見到了少年譚延闿,也贊嘆不已,稱他的書法:
三令郎偉器也,筆力殆可扛鼎。
譚延闿中進士之后,進入翰林院,實現(xiàn)了一個讀書人的理想,在慈禧晚年施行新政的時候,譚延闿任省“諮議局”議長。并為中國的近代化,做了許多貢獻!
譚延闿在近代書法史上也極負盛名,他是“民國四大書法家”之一,與于右任、吳稚暉和胡漢民齊名。
在這四個人當中,于右任先生被譽為“近代草圣”,吳稚暉的篆書堪稱一絕,胡漢民的隸書更是少有人及,而譚延闿的楷書則是獨步書壇,被譽為“從民國至今,無出其右者”。
譚延闿的書法成極高,尤其在楷書方面,他的楷書點畫能夠屈金斷鐵,蓄力極強,每一個筆畫、每一根線條都凝練而沉穩(wěn),且頓挫而有力,使人感到一種磅礴的氣勢。譚延闿的楷書絲毫沒有受到清朝以來的嫵媚書風的影響,他從顏魯公的楷書入門,繼而融合了蘇東坡、米芾、趙子昂與劉墉的結(jié)字技巧,他對于歷代名家名帖,幾乎無所不臨!
楷書到了譚延闿這里可以說是得到了一次復興,從清代的錢灃開始,學習顏體者已經(jīng)逐漸脫離館閣體的風貌,從而變得氣象渾厚,在變化當中尋求理路。
草書大師于右任先生見到譚延闿的字時候一時間驚為天人,認為當世寫楷書者,無人能出其右者,大書法家馬宗霍先生評價譚延闿的書法:
“組庵早歲仿劉石庵,中年專意錢南園、翁松禪兩家,晚參米南宮,骨力雄厚,可謂健筆?!?/span>
具備了深厚的顏魯公楷書風貌,在加之他對于“清四家”之一劉墉的深入探索,和大師翁同龢的悉心指點,并且學到了米芾的精髓,從而形成了這種骨力雄健的風貌。
譚延闿是有極深厚的“舊學”功底的人,他的書法也具備足夠的“書卷氣”,這是老一輩書法家的共同特點,所以他們的書法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而這種極具“書卷氣”的字,在近幾十年的書壇當中也越來越罕見。
譚延闿流傳至今,最為人稱道的楷書作品乃是他的《枯樹賦》,這件《枯樹賦》字字精穩(wěn),每一個點畫都極為豐滿,是后世學習顏楷的經(jīng)典法帖,當你真正將譚延闿這件《枯樹賦》研習通透,你對于顏真卿的理解將卓然于眾人之上。
如今,我們將譚延闿書寫的這件《枯樹賦》按照原作大小進行超高清掃描復制,還原出跟原作毫無二致的作品,字字與真跡一模一樣。
欲購此卷,請點擊下面惠購: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