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賊史:解密竊賊們五花八門的盜竊技藝 竊賊的偷技一般是由師傅傳授而來的。隨著竊賊偷盜經(jīng)驗的積累,其技藝會越來越精。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盜賊,也會根據(jù)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創(chuàng)造出新的偷技來。盜賊的傳藝程序,不同于其他行當,不是徒弟找?guī)煾?,而是師傅找徒弟。在舊中國有一種說法,叫“屈死不告狀,窮死不做賊”。這就是說,好人誰愿意拜師學偷竊呢?所以,竊賊一般是主動地四處物色徒弟,他們最感興趣的還是十幾歲的小孩。
在舊社會,窮困人家的小孩子得不到溫飽,家長也沒有精力和時間教育孩子,所以一般小孩多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態(tài)。這正給了竊賊可乘之機。竊賊拉攏好人家孩子的手段一般是這樣的:
竊賊看好了傳藝對象后,就慢慢接近他。等到與小孩混熟之后,就經(jīng)常帶他上飯館,吃飽喝足之后還帶他玩。窮人家的孩子從來也沒有這樣吃過玩過,自然十分高興,對竊賊也百依百順,完全聽從和依賴竊賊。這樣過了一段時間,竊賊會突然停止帶小孩吃喝玩樂。小孩前一時期吃喝玩樂慣了,一下子沒吃沒喝,十分不適應,忍不住會問竊賊:“你怎么不帶我出去玩了呢?”竊賊會說:“你也不小了,總不能老是讓我?guī)愠鋈?,你要自己闖一闖才好,你愿意天天都下館子逛園子嗎?”小孩自然會贊同,竊賊就會趁機說:“那好,叔叔傳你一門手藝,靠這門手藝你就會有錢吃喝玩樂了。你愿意學嗎?”小孩當然會同意,這樣竊賊就把小孩拉下了水。收了徒弟以后,盜賊就開始教小孩偷竊的手藝和技巧(參見范春三、袁東旭編著:《舊中國三教九流揭秘》[下]中國社會出版社1997年版,第707~708頁)。
盜賊所教偷竊的手藝主要有手法和眼法兩部分。
手法:主要教練偷竊動作的快捷準確。訓練的方式多種多樣。如最初練習時,抓一大把豆子撒在地上,讓徒弟以最快的速度撿起來,反復練習后,徒弟的動作就快捷多了。然后,盜賊在裝滿米的缸中放入若干銅錢,讓徒弟用兩個手指去夾,必須每次都夾到而且動作要快,否則就會遭到打罵。經(jīng)過長期的訓練,徒弟的手指就會非常靈活,夾取物品既快而準。此外,還有在滾油鍋中夾物的練習,主要也是練速度的極度快捷。據(jù)傳,許多竊賊高手都有在油鍋中夾物而不傷的本領。手法練成,夾物快如風,所以許多盜賊偷竊財物時,常常是在與被偷者接觸的瞬間就能把錢物竊到手,等被偷者發(fā)現(xiàn)丟了東西時,還完全不知道是何時被偷的。
眼法:主要是教練如何一眼就能找到藏錢的部位。竊賊在身上的某個口袋放上錢,從徒弟面前走過,讓徒弟指出哪只口袋有錢,哪只口袋沒錢。開始,徒弟不一定能看出來。經(jīng)過不斷地調教,說明藏錢不藏錢的口袋有什么特點,不久,徒弟就可以準確地辨認出來。接下來,師傅就帶徒弟到大街上去看,讓徒弟指出行人中誰身上帶了錢,放在什么地方,看得多了,小徒弟也就會練就準確的眼法,一眼就能看出藏錢的地方。
竊賊在教了徒弟這些基本功之后,再教偷盜的技術。
竊賊中有不少高明的師傅,他們根據(jù)自己的實踐,總結出一些偷竊技巧。盜賊最常用的偷技有:
錦囊偷技
是指竊賊用手指對衣袋里或提兜里的錢物直接盜取,這是盜賊最普通的作案手段。偷竊的主要方位是被偷人的衣袋或置放錢物的包、兜等。手法是用探、開、摳、夾等,特點是輕快如風。其中偷外衣下部口袋或外褲的外兜這些沒有防范的位置,黑話叫“白給”。也就是說,如果把錢物放在這樣的位置,是“白給”小偷。
有的人會有這樣一種誤解,認為小偷一般偷隱蔽處的錢物,不會想到人會把錢放到明處,越怕偷,越會被偷;不怕偷,小偷才不會來偷。其實這種看法是沒有道理的。把錢放在外衣口袋里和外褲兜里,小偷一看就能看出來,怎么不會偷呢?而偷這樣位置的錢物對小偷來說可謂輕而易舉。不論一般人自以為十分注意,隨時防范,但因為放在這樣的位置小偷太容易得手,所以小偷常是在碰你一下的剎那間就把錢偷到手,讓被偷的人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時候被偷的。錢放在上衣兜里也一樣,自以為衣兜在胸前,目光可隨時看到,便于看護;而且兩手在胸前,發(fā)現(xiàn)小偷也容易抓住。但小偷偷這樣的位置也很容易。他只要制造一種特殊情況,分散被偷人的注意力就可辦到。比如,路過時擠一下,手就把上衣兜里的扣子彈開,錢就偷到了手。錢藏在隱蔽處,比如把錢藏在西服內側兜內,兜中又縫了一個兜,兩個兜都按了拉鎖,形成兩道防線,自以為這種“兜中兜”絕對保險,但就是這樣防范,同樣也會被竊。
曾經(jīng)在一個飯店發(fā)生過這樣一件事:一個毛毛愣愣的人端了一碗湯走過,不小心把湯濺到另一男人的西服上。那人慌忙拿出手絹來替那男人擦湯漬,又一個勁地道歉,弄得那男人生不起氣來。不一會兒,那端湯的人吃完飯從容離去。穿西服的人一直沒有發(fā)覺自己的兜被掏了,因為他根本沒有想到兩道防線的兜也會被偷。等到他吃完飯要付錢時,才發(fā)現(xiàn)兜是空的。
用錢幣或刀片割口偷竊,黑話叫“開口兒”,或“剃胡須”。其手法主要是快捷地劃開對方的衣兜、提包等放置錢物的部位,像動手術一樣。這種劃技也是最常見的。主要是在人多熱鬧場所,盜賊趁人多擁擠之機,用刀片迅速劃開衣襟兜口。由于看準了部位,出手極快,所以很容易得手。車站售票處、擁擠的公共汽車和繁華熱鬧的商店都是小偷們光顧最多的地方。
遮擋偷技
這也是竊賊們最常運用的一種偷技。所謂遮擋,是指小偷用物件遮住被竊者的視線,掩護作案。用衣服遮擋是最普遍、最常見的方法。這種方法是無論冬夏,小偷總在臂彎里搭一件衣裳,夏天搭襯衫,冬天搭大衣,春天搭風衣。這是一般人也常有的情況,所以小偷這樣做不會引起人們的奇怪。這類小偷到商店去作案時,與一般顧客一樣看貨選貨,同時尋找作案目標,找到以后就湊過去,一邊向被偷人靠近,一邊向售貨員問話:“那件多少錢?”還沒等售貨員回答,小偷的手已從臂彎的衣服下伸向被偷人的衣兜,剎時錢就到手,被偷人很難發(fā)現(xiàn)。
用紗巾遮擋,則是女賊常用的手段。曾有一個人從銀行剛取出幾百元錢,就被一個女賊跟蹤。女賊從他取錢到出門,一直跟著。行走中,正巧吹來一股風,卷起灰塵迷了那人的眼。那人正在揉眼時,忽然一條紗巾被風吹落在他胸脯上。他正要去拿,年輕漂亮的女賊飛跑過來,抓住了紗巾,同時,他覺得胸脯被那女子碰了一下。女子笑著說:“對不起!”拿起紗巾走了。女子走后不久,他要乘車時,發(fā)現(xiàn)錢沒了,此時女賊早已不知去向。
竊賊可以用來作為遮擋的物件極多,有的用提包,有的用帽子,還有的抱一個小孩。總之,只要可以用來擋住被偷者視線的東西,都能派上用場。遮擋成功,錢物也就到手。
掉包偷技
掉包偷技,也是扒賊常用的偷技之一。所謂“掉包”,就是竊賊事先準備好與所掉之物相同的物品,用以取代要偷的物品。所備之物多是徒有形而不值錢的東西。如皮箱只是外形相似而內裝破爛,大衣只是顏色相似而質料相差很大,等等。掉包行竊,被竊者往往一時難以覺察。原因在于沒有心理準備,而且視覺上一時也難以分辨外表、式樣、顏色相同的物品有什么異樣之處。
掉包行竊在車站或列車上最常見。在候車室候車時,旅客常把提包放在地上,小偷就會把相同顏色樣式的提包也放在附近。當旅客稍不留心之時,小偷已把提包掉換。在列車上也常發(fā)生這種事情,而且很難發(fā)覺。旅客把提包放在列車行李架上,竊賊也把同樣的提包放在附近。
在列車上掉包的機會很多。盜賊一般是趁旅客上廁所、吃飯或下車買東西時,事先把包串換好,到下車時從容地把掉換的提包帶走。但這容易在事前發(fā)現(xiàn)。因而,高明的竊賊多在下車時,一只手先拎自己的包,一只手推他人的包,在把自己包拎出空位的一瞬間,別人的包已經(jīng)串到自己包的位置上,這個動作的完成也許不到一秒鐘,而且還用身體作掩護,擋住人的視線,在人們根本沒有察覺的時候提包已經(jīng)被掉換。
掉包的情況和場合相當多。比如準備結婚的青年男女去珠寶首飾店購買首飾,把包放在腳下或一邊。在他們用心挑選首飾時,提包已被小偷掉換。在公園、在游藝場所,人們集中注意力看表演,放在地上的提包也容易被掉換。
“金鐘罩”是掉包偷技中一種特殊的偷法。即特制一種大號手提皮箱,內空無底,上置暗扣。竊賊也裝扮成旅客,上車乘船。旅客在環(huán)境嘈雜之際,難免手忙腳亂,竊賊趁混亂之時,將特制皮箱罩在旅客的皮箱上,提攜而去,旅客一轉身就不見了自己的皮箱,也發(fā)現(xiàn)不了竊賊已用特制皮箱罩去,只能四處盲目找尋。這種賊法,就叫“金鐘罩”,也名“罩棺材”。
用計行竊
一是美人計。主要是逢年過節(jié)在列車上或擁擠的汽車里作案。列車上擁擠著探親的旅客和旅行者,錢包中大都有錢。竊賊看準機會,讓一名頗有姿色的女賊,在擁擠的車廂里物色對象,一般找上了年紀的男人。女賊看準后便靠近他,往往是用胸部貼著男人的背脊,那個男人還以為是車廂擁擠,飛來艷福。當他正想入非非之際,女賊已偷偷地將他后袋的兜扒開。若被發(fā)覺,女賊便會大叫男子對她“非禮”,旁邊立刻就會有她的竊賊同伙“見義勇為”,向男子臉上大揮其拳,“獵物”被打,也有口難言,不知內情的乘客也會跟著責罵男子。此時,女賊早已將贓物迅速轉移給另一竊賊。任那男人據(jù)理力爭說自己的包被扒,再也無人相信了。
二是布置驚奇場面,吸引人注意,趁機下手。竊賊常利用人們的好奇心理,欲知其妙而售其奸。如派出一對男女青年竊賊在鬧市中互相擁抱,故作親熱,吸引街上行人貪看。其他竊賊就抓住一些看得如癡如醉的走神者,趁其神不守舍之際扒走其錢包等物。
三是故意拋物,主要在酒店飯館作案。一般到用餐時,酒店飯館里的客人都比較多。他們只顧吃喝或說話,往往不注意放在身邊的手袋、提包等物,竊賊們就趁機作案。他們常是二三人一組,也扮作等位的客人,其中一人在要偷竊的對象跟前故意掉下雜物,另一人就乘那人幫著撿東西時迅速將對象的手袋或提包扒走。此時掉物的竊賊還故意千恩萬謝,其實是掩護同伙有充足時間脫身。
四是用苦肉計。竊賊通常在公共汽車或電車出入口處故意發(fā)生爭吵,一般是兩人對罵,之后便“大打出手”,造成人群集聚、交通堵塞,使人無法出入。其他的竊賊便趁人不備偷盜錢物。待得手后,兩名對罵者就停止吵罵,很快便自動消失在人群之中。
竊賊為了得到不義之財,所用的計策是相當多的,可以因時因地因人而使用不同的計謀,所以令人防不勝防。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化,偷竊技藝也在不斷開發(fā)與創(chuàng)新。
兩宋時,實物貨幣基本上已全部退出流通領域,不再參與支付范疇。這樣一來,作為支付手段的銀錢,或者紙幣,人們在利用它時,一般都是貼身攜帶著的。隨著人們對貨幣便攜程度的加強,對偷竊者來說,其盜竊時的風險度也隨之增高。在這種高難度盜竊的逼迫之下,從而造就了一代偷兒作案本領的全面更新。
《武林舊事》稱:“若之地,則有剪脫衣囊環(huán)佩者,謂之‘覓貼兒’。”這是用剪子刀片之類工具,專找懸掛在身上的“小錢包”下手。有些人用圍在腰間的“大錢包”,小偷也有對付手段,訣竅在于配合得法?!峨S隱漫錄》里舉過這樣一個實例:
有人擺場子賣藥,觀者如堵,腰纏大錢包的人也擠在人群里看,翹起臉,伸長頸,踮起腳,但兩手始終護持腰間不放,算是提高警惕了。偷竊團伙來了,其中一個賊就地取材,撿起一根樹枝,對準護包人的脖子上一刺,護包人的迅速反應是用手去抓癢,就這么一瞬間,腰里纏的大錢包被解開拿走了。
北宋時,開始流行一種紙幣,叫“交子”,據(jù)說最先出現(xiàn)于四川,于是四川偷兒又相應發(fā)明了在手指間挾藏薄刀片割竊“交子”的“專利”,頗類似于近代都市中的“割包”?!墩郦z龜鑒》上對此有所記載:“蜀民以‘交子’貿(mào)易,多置衣帶中,而盜于爪甲間扶刀,伺便微取之,至十百而不敗,民甚病之。”后來,彭思永任蓋州路轉運使,兼攝成都府事,想方設法才抓住一個,供出了不少同伙。
團伙性的上門撬竊,宋時也還不少,但手法已較過去高明很多。岳珂在《桯史》中記載,九江有一周姓人家,家住在太一觀前,養(yǎng)了幾十條狗看家,“皆西北健種,晨紲昏縱,穿窬者無敢睨其藩”。某日,拿鑰匙開鎖,略覺異常,及打開箱籠一看,貴重物全被盜空了,不知不覺中還搞不清是哪一天失竊的。“亟集里正視驗,跡捕四出,查莫知所從。”足見偷術縝密巧妙。后來因其中一偷在使用贓物時“失風”,才依其口供將同伙陸續(xù)抓獲。
偷盜牲畜及家養(yǎng)動物等,也是竊賊弄錢尋利的行當,其手法也甚令人嘆服。宋太宗時的通告里,將“相聚賭博開柜坊”、“私銷銅錢為器用”與“屠牛馬驢狗以食”并列為明令禁斷的三項社會公害,可見其時此風很盛。
岳珂說,他在京城旌忠觀前住家時,養(yǎng)過一只青色貓,很能捕鼠,家人全喜歡。一天中午,貓跑出門外,再沒回來過,懸賞尋找亦無下文。岳珂還回憶起他兒童時,家養(yǎng)的一頭牛被人偷了,進而聽人說百里之外有伙人因分肉不均,打起架來,找官府解斷,哪知這肉還是偷來的一條牛。“后推其日月,乃同一夕”,不過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蓋遠在百里之外,牛舉趾緩,迄不知何以致也?”
后來,有個“能知閻里之奸”,即通曉這幫市井無賴活動的人,向他作了點內幕披露:和寧門有個招牌稱“鬻野味”的熟食店,所賣鹵味肉豐而價格便宜,市民們都愛去買。其實原料就來自臨安城里的家養(yǎng)貓狗一類。狗是晚間去偷,貓則公然在白天攫取。京都人住房緊張,貓常在外嬉游,小偷抓起來就往懷里一揣。如有人察覺跑上去問他,他必先反問你的貓是什么顏色,然后從袖管里甩出貓尾巴來讓你看,準讓你沒話可說。什么緣故呢,他手里照例準備了十幾條貓尾巴。京都里的人,大都沒有追究壞人壞事的習慣,知道對方是偷貓賊,但只要沒偷自家的,也就掉頭離開。結果到了夜晚,貓兒、狗兒就下了“鬻野味”的廚房了(參見岳珂:《桯史》卷十二)。
還有偷牛之法,也極簡便。牛嗜鹽,偷兒準備一鉤、一繩、一竿,繩鉤束在腰帶里,竿兒拿在手里當拐杖,誰見了也不會起疑心。到了夜里,將縛上鉤子的繩子從竹竿中穿過,溜進牛欄,先給牛吃一點鹽,牛舌頭一伸出,即用鉤子鉤住。牛負痛要撞人,終隔著一竿距離撞不著;要喊,有個鉤子在,喊不出。偷兒能奔多快,牛也只好拼命跟著奔多快,老黃牛便成了快馬。后來岳珂又去請教一個專門捕拿偷賊的吏員,全得到證實。遂大嘆:“嗟夫!盜亦人耳,使即此心以喻于義,夫孰能御哉?”(參見岳珂:《桯史》卷十二)
岳珂所述中點出來的“都人習尚不窮奸,雖知其盜,以為它人家貓,則亦不問”的自私心態(tài)。其實,這是當時社會風氣的寫照。這其中,甚至包括一些吃官俸食“君祿”的“公人”,也往往因事不關己而漠然視之。這種心態(tài),又恰恰成為盜賊們得以公然逞奸的條件。《梁溪漫志》中記有這樣一件事:
有個官員調職京都,租了房子住下,常在門前一家茶館中閑坐。茶館旁有家染坊,每天都有許多染過顏色的絹帛布匹之類在坊前高高掛起晾曬。某日,這個官員正在茶幾邊呆坐,發(fā)現(xiàn)一些人在染坊前轉來轉去,像是要偷染坊里的東西。正驚異間,有個人走過來,附在他的耳邊悄聲說:“我們想偷染坊里曬的布,請您別聲張。”官員竟回答說:“這關我何事?我才不饒舌呢。”那人連連稱謝而退。
官員私下想,那些布掛在通衢之前,又是大白天,萬目共睹,你們“若有術可竊,則真黠盜也”。于是睜大眼睛看好戲。“但見其人時時經(jīng)過,或左或右,漸久漸疏。薄暮,則皆不見。”官員笑了:“都是些說大話的,果然騙我。”這才想起肚子餓了,起身回房間,“則其室虛矣”。
比較起《莊子》里所述偷賊行竊時,先入者“勇”、后退者“義”的那等先秦時的作案現(xiàn)象來,兩宋竊賊的“智慧型犯罪”,真可謂大有“長進”!
“趁火打劫”也是竊賊慣用的偷技之一。他們確實是趁別人家著火而實施偷盜術。這些竊賊作案的手法通常有兩種。
其一是:家中失火,婦女必驚惶失措,呼夫覓子,左手提箱,右手抱籃,搶出一些東西后,她們心中總也舍不得家中的其他財物葬于火海,急欲沖進火海再搶出一些東西來。竊賊利用婦女們的這種心理,便趁機上前,裝作好人,殷勤地表示愿意為婦女照看物品。婦女此刻正盤算著有人代為看管物品,自己好脫身再取其他物品,于是不假思索,急忙將物品交予竊賊看管。待婦女返身回來,放物品的地方早已空空如也,賊去物空。
其二是:竊賊選擇緊貼起火處的一家,破門而入,聲稱要替主人搬出物件。且不容分說,肩扛手提,沖出火海,轉眼間已不知去向。這個時候,主人往往還以為遇到好人,心中正感激呢??v然主人內心有所疑慮,但火勢瞬間將至,急欲搬出物件,哪里還有時間細問究竟,只得聽之任之。直到最終不見了搬出的物件,才明白自己上了當。
“投石問路”,是潛入人家作案時必要的一步。就是丟下石塊,發(fā)出響聲,以試探房中人是否已經(jīng)熟睡。如房中人尚未入睡,聽見聲音,必然會高聲問詢。此時,有經(jīng)驗的小偷就會裝貓叫,或用手搓竹筷,發(fā)出像貓偷吃食物的咂嘴聲,讓屋里的人以為是貓而放松警覺。竊賊投石問路的方式還有:掘了洞以后,先伸進一條腿晃動,或用棍棒裹了衣服伸進去晃動,試探有無人或狗。倘沒有動靜,再潛進房行竊。
“進屋先掩門,誠心誠意擺雜物”。這是小偷進屋行竊前的又一個安排。就是潛進屋后,首先將進出要道的門閂都拔掉再掩上,這樣萬一失風便于很快扒門逃走。掩門也是為了避免屋外行人看見門戶敞開而生懷疑;在房前隨手擺放幾件雜物,是防止主人驚覺后,會起身捉賊。一旦此事發(fā)生,追賊出來的主人受到絆阻摔倒,竊賊便趁機逃走。
“咳嗽不起床,鞋響不出房”。竊賊行動時被主人發(fā)覺后,如聽見咳嗽、鞋響等諸種情況時,有經(jīng)驗的竊賊不會害怕,因為他揣摩此時房中人也存有畏懼之心,發(fā)出聲音或弄出鞋的響聲是為了壯膽,是虛張聲勢。面對這種情況,一般的竊賊都覺得,房主也會害怕竊賊執(zhí)兇器傷人。正是由于懷著這樣一種揣測心理,所以他們可以處變不驚,即使是發(fā)現(xiàn)了什么新的情況,此時竊賊也可以從容逃走。小偷一般是“不怕高聲喊,獨防暗里揪”。房主高聲吆喝往往是用以壯膽,不一定會來阻擋小偷,所以不可怕。小偷就是怕有的房主身懷武功,膽壯心定,發(fā)覺有賊后并不聲張,而手持棍棒,暗中躲在賊人身后予以襲擊,碰到這樣的房主,小偷就“失風”倒霉了。
富有經(jīng)驗的竊賊在行竊遇到意外情況時,常能應付自如,顯示其處變不驚的“機智”和“歪才”。這類小偷常自詡為“有宰相之才,而無宰相之福”。如有一個白天行竊的“白日撞”小偷,一次在一家屋內竊取客堂供桌上擺的銅錫物件時,剛巧碰到屋主人回家。主人看見一個陌生人手持銅錫物件,不禁愕然。但小偷卻鎮(zhèn)靜自如地對屋主人說:“要不要買供器?”屋主人生氣說:“不要,不要!”一面說,一面將小偷趕出門。當屋主人定下神來,察覺到自己家中供桌上的銅錫物件不見時,才省悟被竊,再找竊賊時,早已無影無蹤。還有個“黃昏探”,即趁天色漸暗時下手偷盜的賊,在“窯堂”(即屋子)內動手時,巧逢屋主人返家,“黃昏探”便急中生智,馬上來一個人身倒立姿勢,屋主人一看驚慌失措,呆似木雞地立在一旁,小偷從容地奪門而出。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偷盜技藝也越來越繁多,越來越高超,所借用的工具也越來越現(xiàn)代化。
開天窗的秘密:此方法專門用來偷竊玻璃門窗內的陳列品。這種偷竊方法是:先用金剛鉆在玻璃門上劃一圈,立即用橡皮在圈外略一磨擦,然后移到圈中心粘上,運用腕力向外輕輕提起,由于橡皮的吸力作用,玻璃就順著吸力隨橡皮一起出來。“天窗”打開了,小偷就可以把里面的陳列品盡情偷出來。搞這種偷竊行為時,手法一定要嫻熟,要是圈劃得不圓,或線劃得不齊,難以吻合,在提起橡皮后,玻璃就會因斷裂破碎而發(fā)出響聲,使事情敗露。
戳天表的秘密:“天表”,是指晾曬的衣服;“戳”是指用工具把衣服戳下來。專用來干這一行的竊賊,被雅稱為“戳天表”。這種偷竊方法是:用一根長竹竿,將每節(jié)都截斷。再用長繩一條,從竹竿中間穿過,其中繩的一端打上一個大結,另一端則露在竹竿的外面。這樣,出門在外時,可以折疊起來用布包著,帶在身邊,不易被人察覺。等到了目的地,就將竹竿掏出來,用力一拉繩尾,使竹竿的節(jié)與節(jié)相銜接,豎立起來。這樣,被截斷的竹竿就又恢復了以前的長度,而且與原來一樣硬實。用它去戳別人晾曬的衣服,即使衣服掛得再高,只要在竹竿頂端系上一把鐵鉤,往上一戳,衣服就掉了下來。用這種方法偷盜,往往極易得手。
竊賊偷盜的技藝還有許多,還里就不一一描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