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與新民晚報共同推出的公益性文博知識普及講座——“上博講壇”,打造一個匯聚上博英才、文博大家的文化傳播平臺。歡迎更多愛上海、愛文博的市民走進博物館,走進人類文明的記憶深處。
楹聯(lián),又稱對聯(lián)、對子,或楹帖,起源很早,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學藝術形式。同時,楹聯(lián)也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書法藝術形式,與詩詞、美術、建筑等領域有著廣泛而密切的聯(lián)系。但直到清代,這門藝術才開始真正興盛起來。
上海博物館所藏清代楹聯(lián)作品有416件,具體涉及作者達187人。楹聯(lián)書法雖然僅僅是兩條對稱性的片言只字,但它卻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情懷,它將清代書法帶入到一個嶄新的藝術境界。
從時序上看,清代前期書法創(chuàng)作系統(tǒng)(晚明至乾隆初期)的形制變化較小,表現(xiàn)風格內斂而文靜,款識一般也以少數字為主,書法風格傾向于帖學。
清 王時敏
清代中期的作品大量傾向于碑刻之跡,是楹聯(lián)藝術的重要表現(xiàn)時段?;钴S于清代中期的鄧琰精熟于多種書體,其中篆書及隸書為鄧氏最為擅長,他為完善碑體書法的書寫技能和技藝,進一步確立碑派書法的美學意義,作出了卓越貢獻。
清 金農
清 鄭燮
清 劉墉
清 王文治
清 鄧石如
清代后期的吳熙載和趙之謙,是繼鄧琰之后堪稱開門立派的印壇大家,同時他們也是卓有建樹和影響深遠的書壇名家。身為一代藝術宗師的吳昌碩是公認的具有三絕美稱的書畫篆刻大家,書法一道是他接觸最早且用功最勤的藝術門類,四體皆善,然若以成就而論,當首推他充滿金石氣息,可稱登峰造極的篆書創(chuàng)作和石鼓文之作。此外,在我國近代史上,屬地上?;騼S居滬瀆的善畫能書者所形成的海派書畫藝術的影響和地位也不容忽視。
清 吳讓之
清 伊秉綬
清 何紹基
清 趙之謙
清 吳昌碩
清 沈曾植
在上海博物館藏楹聯(lián)作品中,還有一類是由各種社會地位和特殊身份組成的不同階層的書者書寫體系,他們或為學界大儒、達官顯宦,或為名士巨賈、鑒家藏家,有的甚至是帝王族系。他們不以書法名家,但其翰墨留存同樣珍貴并令人矚目。
上海博物館藏楹聯(lián)作品——從楹聯(lián)藝術看清代書法
2020年6月19日(周五)
時間:19:00-21:00
地點:上博學術報告廳
(北門外西側下沉廣場內)
主講人簡介
劉一聞
上海博物館研究館員,1949年出生于上海,山東日照人。師承蘇白、方去疾、方介堪、謝稚柳諸前輩。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書法、篆刻研究與鑒定工作,造詣頗深。2015年榮獲全國第五屆書法蘭亭獎藝術獎?,F(xiàn)為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書法、篆刻藝術院研究員,及西泠印社理事、上海市書法家協(xié)會顧問、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等。
出版物有《劉一聞印稿》《劉一聞作品》《劉一聞書畫》《當代中國書畫大家·劉一聞卷》《一聞藝話》《一聞藝論》及《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書畫系列叢書·劉一聞》《三德館印記》《一聞藝談》等近三十部。
溫馨提示
1. 疫情防控期間,僅接受個人預約,每場限額100人。所有觀眾(包括兒童)必須通過網絡實名制預約,敬請諒解。
2. 活動當日18:30起,觀眾憑本人手機預約碼、本人有效身份證,出示本人“隨申碼”綠碼、經測量體溫后,通過安檢依次進入會場(上海博物館北門外西側下沉式廣場進入)。
3. 進場后請按工作人員的指示間隔就坐,保持距離,全程戴好口罩。
4. 因場地有限,本次活動不提供停車位,建議綠色出行。
版權聲明
上海博物館(微信號:上海博物館)發(fā)布的圖文均為版權作品,僅供訂閱用戶閱讀參考。其它網站、客戶端、微信公號如需轉載,請聯(lián)系我們獲得授權,并注明“上海博物館”版權信息。敬謝!
聯(lián)系電話:021-63723500
上觀號作者:上海博物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