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宋之問( 656—712)一名少連,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陽縣)人,父名令文,高宗時為左驍郎將,東臺詳正學(xué)士,善文辭,工書法,膂力過人,時稱“三絕”。之問受其父影響,亦善詩文,與“善剖決”的韋善心并稱戶部“二妙”,與著名詩人沈佺期齊名,并稱沈宋。
上元二年舉進士,初與楊炯分直內(nèi)教,歷任尚方監(jiān)丞、左奉宸內(nèi)供奉等職,常扈從游宴,寫過不少應(yīng)制詩。
媚附于武則天的寵臣張易之。后張易之被殺,中宗復(fù)位,于神龍元年(705)被貶為瀧州(今廣東羅定縣)參軍。不久逃回洛陽。《新唐書》記載他匿居友人張仲之家,“會武三思復(fù)用事,仲之與王同皎謀殺三思安王室。之問得其實令兄子曇與冉祖雍上急變,因丐贖罪,由是擢鴻臚主簿,天下丑其行?!本褒堉?,遷考功員外郎,諂事太平公主,故見用。及安樂公主權(quán)盛,復(fù)往諧結(jié),故太平公主甚恨之。當(dāng)中宗將提拔他為中書舍人時,太平公主揭發(fā)他知貢舉時受賄,便下遷為汴州長史,未知又改越州長史。在越州(今浙江紹興)期間,“頗自力為政”,景龍三年六月,中宗崩,景云元年(710)睿宗即位,認為他依附張易之,投靠武三思,屢不悔改,便將他流放欽州(今廣西欽州)。《舊唐書》說:“先天中,賜死于徙所?!倍缎绿茣穭t說:“賜死桂州?!?br>
他的主要功績和沈佺期一樣,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使六朝以來的格律詩的法則更趨細密,使五言律詩的體制更臻完善,并創(chuàng)造了七言律詩的新體。他也是律詩的奠基人之一。
度大庾嶺
宋之問
度嶺方辭國,
停軺一望家。
魂隨南翥鳥,
淚盡北枝花。
山雨初含霽,
江云欲變霞。
但令歸有日,
不敢恨長沙。
宋之問詩鑒賞
宋之問因媚附武則天的寵臣張易之而獲罪,中宗復(fù)位后,于神龍元年(705)春被貶為瀧州(今廣東羅定縣)參軍。這首《度大庾嶺》詩是他前往貶所途經(jīng)大庾嶺時所作,真實生動地敘述了過嶺的情景,凄楚悲涼,真摯感人。
起句“度嶺方辭國”,扣題直敘,說明詩人已經(jīng)來到“華夷”分界的梅嶺之巔,將要走出中原,辭別故國了,一個“方”字把“度嶺”“辭國”聯(lián)系在一起,頓然使人產(chǎn)生一種搖曳心旌的感覺,使文勢陡率而高遠。對句“停軺一望家”,詩人停下長途跋涉的驛車,在中原與“夷國”的邊界駐足遠望家鄉(xiāng)的方向,至此,一個失魂落魄的遭貶謫的宦游人的形象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了。這“一望”的“一”字,也甚為傳神,傳達出詩人去國懷鄉(xiāng)的深沉感情。
頷聯(lián)“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緊承首聯(lián)中的“望”字而來,詩人遙望鄉(xiāng)關(guān),只見鳥兒飛翔,花兒開放。詩人眼中的鳥兒是“南翥”,花兒是“北枝”,因此觸動了北人南遷的情思,他的魂魄和思緒都隨著那向南飛翔的故鄉(xiāng)之鳥而去了,那嶺北綻放的梅花卻多情地向他頻送春光。此景此情,使他黯然神傷。這聯(lián)詩寫得情景交融,將詩人魂斷庾嶺的情態(tài)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頸聯(lián)“山雨初含霽,江云欲變霞”,上句寫山雨欲停未停,天空已放出些許晴光。下句是描繪江中云影即將變作彩霞的霎那間。詩人描寫景色的漸變,襯托自己心情的變化的美麗景色。“初含”、“欲變”等字眼,賦予云雨以靈性。寫云,不直接表現(xiàn)天空的云,而是描繪江中的倒影??梢娚接晔菨鳚骷氂?。這樣寫可以一箭雙雕,將山的空明、水的澄澈同時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了。詩人在《早發(fā)大庾嶺》詩里寫道:“晨躋大庾險,驛鞍馳復(fù)息。霧露晝未開,浩途不可測。..
兄弟遠淪居,妻子成異域。羽翮傷已毀,童幼憐未識。躊躇戀北顧,亭午晞霽色。春暖陰梅花,瘴回陽鳥翼?!庇纱丝芍抖却筲讕X》是《早發(fā)大庾嶺》的續(xù)篇。這首詩中寫的“山雨初含霽”,大約是在中午或午后;“江云欲變霞”,可能是在下午或傍晚。
在這樣美好的山水景色中,詩人的心潮逐漸趨于平靜,開始振作起來面地現(xiàn)實考慮自己的出路。在《早發(fā)大庾嶺》里有這樣的詩句:“適蠻悲疾首,懷恐淚沾臆。感謝鹓鷺朝,勤修魑魅職。生還倘非遠,誓以報恩德?!笨梢娝M趭^修職,爭取早日赦歸。
由于天氣的好轉(zhuǎn),詩人心情也逐漸開朗,由天氣的變化聯(lián)想到自己的命運,也充滿了希望。于是不禁發(fā)出了“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的感慨,表示他只希望有回去的那天,就心滿意足了,對自己受貶遷不敢有所怨恨。這是用了西漢賈誼遭權(quán)臣們排擠被貶為長沙王太傅的典故,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賈誼到長沙后不適應(yīng)濕熱的氣候“自以為壽不得長”而心生“恨”意。尾聯(lián)以直抒胸臆而作結(jié),但上句的“歸有日”又與首聯(lián)的“辭國”、“望家”遙相呼應(yīng)。
這首詩感情真摯,情景交融;章法嚴謹,對仗工整,音韻和諧,是一首成熟的五言律詩,堪稱“示后進以準(zhǔn)”的佳作。
至端州驛見杜五審言沈三佺期閻
五朝隱王二無競題壁慨然成詠
宋之問
逐臣北地承嚴譴,
謂到南中每相見。
豈意南中歧路多,
千山萬水分鄉(xiāng)縣。
云搖雨散各翻飛,
海闊天長音信稀。
處處山川同瘴癘,
自憐能得幾人歸。
宋之問詩鑒賞
唐中宗神龍元年(705)正月,宰相張柬之乘武則天臥病之機,率羽林軍發(fā)動政變,誅除武氏佞臣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逼迫武則天遜位,迎中宗復(fù)辟。
這是唐代歷史上的一大事件,當(dāng)時影響所及,一批文人朝士因“傾心媚附”二張而盡數(shù)被貶至嶺南各遠惡諸州。作為武氏朝廷的著名詞臣的宋之問,自然難逃此厄,被貶為瀧州(今廣東省羅定縣一帶)參軍。端州:今廣東省肇慶市。杜審言、沈佺期、閻朝隱、王無競都是與宋之問同時在朝的詩人。唐代習(xí)慣用兄弟排行的行次與人名并稱,如杜審言排行第五,稱杜五審言。其余幾人的稱謂亦如此。他們都因與武則天的寵臣張易之交往而得罪被貶往嶺南的。宋之問因病晚行,當(dāng)途經(jīng)端州驛時見杜、沈、閻、王各題詩于壁上,便感慨地寫了這首詩。這首詩雖即興而作,但情感充沛,語言流暢,生動感人。前人曾評說,宋之問“運筆如舌”,“古詩多佳”。這首七言古詩就是一個例證。
詩的開頭兩句,語言平直,如同與四位朋友相對而言:“逐臣北地承嚴譴,謂到南中每相見”,意思是說我們這些有罪的臣子,受到了嚴厲的處罰,從北方流放到南荒,原以為在南荒大家還能夠經(jīng)常見面。想想遠離家鄉(xiāng)能有朋友作伴,也是一種莫大的安慰?!柏M料南中歧路多,千山萬水分鄉(xiāng)縣?!闭l料到南中會有這么多岔道,千山萬水使各個鄉(xiāng)縣重重相隔,哪里還能見到朋友們的面呢?這實際上是借景抒情,委婉曲折地表達了他深沉的懊喪和哀愁?!霸茡u雨散各翻飛,海闊天長音信稀”,是寫對朋友們的思念的。一般形容分離,或說“云飛雨散”,或說“雨飛云散”,宋之問獨用“云搖”一詞來表現(xiàn)他在《桂州三月三日》詩回憶早年飛黃騰達的情景時說:“風(fēng)舉云搖入紫微?!?br>
正所謂平步青云,扶搖直上。在封建社會里,要想貴為朝臣,不能單憑個人的才力,尤其是在唐代,知識分子要得到重用,必須有達官貴人舉薦。宋之問是深明個中奧秘,而且也深有體會的。他媚附武則天的寵臣張易之,或許也正是想乘其“風(fēng)舉”、“云搖”吧。
豈知武則天病危,張易之被殺,而他也受到了株連。
這里的“云搖”有暗指皇威或政治勢力之意,后者使他們象雨點般散落四方?!胺w”也含有命運不測之意?!昂i熖扉L”說明朋友之間相距遙遠。杜審言流放峰州,在今越南河西省山西西北部;閻朝隱貶崖州,即今海南島瓊山縣,都要過海才能到達貶所。而沈佺期謫遷驩州,即今廣西崇左縣,相傳是舜放驩兜的地方,這些地方離宋之問要去的貶所瀧州,即今廣東羅定縣,都還很遙遠。古代交通不便,因此詩接著說“音信稀”。彼此之間難以來往和互通消息。“音信稀”又和“每相見”遙相照應(yīng),更增強了悲涼的情味。
詩人在驛前孤寂地思念著同樣遭遇的朋友,為朋友和自己的未來擔(dān)心、憂慮:“處處山川同瘴癘,自憐能得幾人歸?!鄙暇涫菍戨m然各人所去的地方不同,但都同樣充滿瘴癘,山川滿目凄情。下句以深沉的長嘆收結(jié)了全篇。中原人大多不適應(yīng)南方偏僻地區(qū)炎熱的氣候,視嶺南為蠻荒之地,被貶謫的人初到嶺南都有九死一生的恐懼感。比宋之問他們早一年多貶到端州的高戩就病死在那里。與高戩同時流放到欽州(今廣西欽州)的張說于神龍元年初被赦返京,再過端州時題有《還至端州驛站與高六別處》:“昔記山川是,今傷人代非。往來皆此路,生死不同歸?!彼卧姷慕Y(jié)尾“自憐能得幾人歸”,也許是看了張詩有感而發(fā)的。
這首七言古詩平易曉暢,明白如話,于平易中見奇妙。詩的遣詞造句十分貼切自然,而且極富表現(xiàn)力;恰切地運用了雙聲、疊韻及重復(fù),讀起來音韻和諧,錯落有致。全詩八句話,五十六個字,寫得波瀾起伏,跌宕生姿。就本詩而言,由見題壁而引發(fā)對友人的思念,進而表露被貶嶺南的愁緒,其情感發(fā)展由失望感傷、孤獨寂寞而凄苦愁慮、迷惘憂懼,真切地道出了被貶的內(nèi)心心理,具有較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經(jīng)梧州
宋之問
南國無霜霰,
連年見物華。
青林暗換葉,
紅蕊續(xù)開花。
春去聞鳥山,
秋來見海槎。
流芳雖可悅,
會自泣長沙。
宋之問詩鑒賞
據(jù)《新唐書》記載,宋之問從瀧州(今廣東羅定)逃回后,又投靠了當(dāng)政的武三思,諂事太平公主,于景龍中遷升為考功員外郎。后安樂公主權(quán)盛,他又往諧結(jié),太平公主深恨之。當(dāng)中宗將提拔他為中書舍人時,太平公主便揭發(fā)了他知貢舉時受賄賂,于是下遷汴州(今河南省開封)長史,未行改越州(今浙江紹興)長史。之問在越州期間尚致力為政,且頗有政績。但景龍三年六月,中宗崩,景云元年(710)睿宗即位,認為他曾附張易之、武三思,“獪險盈惡”詔流欽州(今廣西欽州縣)。
宋之問在唐睿宗即位的第二年春天到達桂林,同年秋天起程繼續(xù)前往流放地欽州(今廣西欽州縣)。他乘船從漓江、桂林順流而下,經(jīng)梧州再溯潯江而上,沿途有感秀麗江山,寫出了一些佳絕的旅游詩篇,如《下桂江縣黎壁》、《下桂江龍目灘》、《發(fā)藤州》等,抒發(fā)了對祖國大好山河無比熱愛之情懷?!督?jīng)梧州》便是其中的一首。
首聯(lián)“南國無霜霰,連年見物華”,五嶺以南被稱作南國,這里指梧州。概括地敘述了梧州的地理環(huán)境、氣候物產(chǎn)的特征。物華:萬物之菁華?!峨蹰w序》有:“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圩?!蔽嘀菟募救绱海f物都免受霜雪之寒,常年孕育著勃勃生機。兩句詩的意境廣闊,生機盎然。頷聯(lián)承“物華”,著意點染景色:“青林暗換葉,紅蕊續(xù)開花”。不必等候春天來臨,青葉就在不知不覺中一次次生出新葉,紅色的花蕊在接連不斷的開放,這些都是在四季分明的中原看不到的?!鞍祿Q”、“續(xù)開”生動地表現(xiàn)出梧州的氣候特征。它不同于北國的春枝新綠,夏木蔭蔭,秋葉飄零,冬雪冰封。頸聯(lián)“春去聞山鳥,秋來見海槎”,梧州依山傍水,春天雛鳥新生,鳥鳴口宛囀。秋天江帆悠悠。他一個流放的遠役的罪人,眼前這自由自在的欣欣向榮的景象不禁使他神傷。所以他不禁發(fā)出了“流芳雖可悅,會自泣長沙”的無可奈何的嘆息。
流芳這里指的是南荒的美好景色,“泣長沙”用的是西漢賈誼的典故,表明自己在流放中。面對著令人喜悅的美景,觸目傷情,結(jié)尾如水到渠成,十分自然。
宋之問在梧州的時間很短暫,但他此前在瀧州(今廣東羅定縣)任參軍一年有余。羅定就在梧州的東南面,那里的自然風(fēng)光當(dāng)與梧州近似。他這首南國風(fēng)情十足的詩篇,語言明白如話,用典自然入化。動詞與虛字用得非常精當(dāng),加之偶句為流水對,讀起來覺得流暢優(yōu)美。宋之問因“媚附二張”,品行頗遭后人非議,歷來人們對其被貶多不表同情。但我們今天似還應(yīng)注意到另一方面,即宋之問集中的一些好詩大多是寫于遭貶斥流放之際,此類詩的一大特點是語言平實自然,不矯揉造作,皆其內(nèi)心情感的真實流露。詩人一旦遠離京城,步出宮廷臺閣而跋涉江嶺,擺脫了宮廷詞臣的身份束縛,從而恢復(fù)了其獨立的主體人格和自我思維,故其詩作遠非昔日應(yīng)制奉和之作可比。看來,還是貶官生涯成就了宋之問,使他得以有更多的好詩傳世。
寒食陸渾別業(yè)
宋之問
洛陽城里花如雪,
陸渾山中今始發(fā)。
旦別河橋楊柳風(fēng),
夕臥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
寒食山中酒復(fù)春。
野老不知堯舜力,
酣歌一曲太平人。
宋之問詩鑒賞
陸渾別業(yè)位于洛陽西南之陸渾縣伊水之濱,是宋之問的別墅,公務(wù)之暇,他常前往消閑度假。山莊清幽秀美的自然景色和寂靜安寧的環(huán)境,屢屢喚起這位宮廷詩人的山野真趣,故其詩集中有不少以陸渾山莊為題的詩作,大多風(fēng)格清新秀麗,顯示出一種遠離塵世的純樸幽雅氣息,也抒發(fā)了詩人隱藏在“志深軒冕”背后的對大自然的熱愛向往之情。
武則天執(zhí)政時期,多居于東都洛陽,其近臣文士,亦常隨行左右,詩由洛陽起筆,說明這是宋之問任居洛陽,偶返山莊時所作?!奥尻柍抢锘ㄈ缪憸喩街薪袷及l(fā)?!逼鹁湎纫月尻柕拇阂獍蝗慌c山中的姍姍來遲的春天對襯?!盎ㄈ缪保匝┯骰?,形容洛陽滿城飛花、春光四溢的美景,“今始發(fā)”三字,反襯出山野與鬧市之別。一方面山間氣候偏冷,花開較遲,另一方面也說明京洛風(fēng)塵,熱烈繁囂,而陸渾山中,則清幽得多。起筆二句,似平鋪直敘,字里行間卻透露出詩人洋溢在心底的歡欣輕快的感情。接著,“旦別”句,寫詩人清晨離開洛陽時在河橋一望,春風(fēng)拂面,楊柳婀娜,在敘述事件的同時,融入洛城風(fēng)光;“夕臥”句,則承第二句而發(fā),補敘陸渾山中超凡脫俗的清幽景色。這一聯(lián)對仗工穩(wěn),“ 旦別”對“夕臥”,點出詩人朝發(fā)夕至的行跡;“楊柳風(fēng)”、“桃李月”,以都市繁華春色與山中水濱的月色清暉相對,極富詩情畫趣;尤其一“月”字,既句中的夜“臥”字,又渲染出幾分清寂離俗的環(huán)境氣氛。
五六兩句,以頂針手法,先重復(fù)“伊川桃李”,“ 正芳新”又承第二句“今始發(fā)”,具體表現(xiàn)山中遲來的春色。接著“寒食”句回應(yīng)詩題。清明寒食節(jié),能夠遠離京洛塵世的喧囂,在山間別墅中度過春夜,本來已經(jīng)很使人舒心暢快,更何況還有酒助興呢?這兩句繪出了寒食山中的迷人春夜,和詩人此刻舉杯獨酌、無所拘羈的自我形象。詩至此全是寫景抒懷,山景清雅,其情怡然,似有田園牧歌風(fēng)味。末二句“野老不知堯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痹娙俗苑Q鄉(xiāng)間野老,在開懷暢飲之際,歌詠太平盛世。
這首詩前四句處處圍繞洛陽與陸渾山莊的不同來對比描寫,寫洛陽的花團錦簇,楊柳婀娜,是為了映襯山中明月清暉、桃李花發(fā)的幽雅,表現(xiàn)自己對清靜山間的喜愛;在寫景的同時,交代行蹤,表現(xiàn)心境,語言形象性和概括力極強。后四句主要抒發(fā)詩人一旦擺脫京洛回到山野田園的歡欣之情。但通覽全詩,風(fēng)格清秀,語言輕松自然,與刻板冗滯的奉和應(yīng)制詩比起來,令人耳目一新。
寒食江州滿塘驛
宋之問
去年上巳洛橋邊,
今年寒食廬山曲。
遙憐鞏樹花應(yīng)滿,
復(fù)見吳洲草新綠。
吳洲春草蘭杜芳,
感物思歸懷故鄉(xiāng)。
驛騎明朝發(fā)何處?
猿聲今夜斷君腸。
宋之問詩鑒賞
景云元年(710)年,唐睿宗即位,將宋之間等曾依附張易之、武三思的人都貶謫發(fā)配偏地。本詩就是宋之問前往欽州貶所途經(jīng)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所作。滿塘驛,是江州的一個小驛站名。
這是一首古詩,前四句運用反襯、對比手法,撫今追昔,感慨今日的滄桑,流露出詩人遭貶南行的惆悵落寞情懷?!叭ツ晟纤嚷鍢蜻?,今年寒食廬山曲?!?br>
農(nóng)歷三月三日為上巳節(jié),這一天按古風(fēng)要去水邊祓除修禊,驅(qū)除鬼魅,同時也是文人聚會吟詠的日子。去年那一日,詩人還在洛水邊參予修禊盛事,與同朝文士飲酒賦詩,享盡榮華,而今卻已是遭貶謫之人,獨自在廬山腳下度過此清明寒食節(jié)?!叭ツ辍?,“今年”,對比鮮明。一年之隔,詩人處境大不相同,詩中雖只字未提遭貶之事,但通過地名“洛橋邊”與“廬山曲”的對照,失意之態(tài)清晰可見。寒食節(jié)正是百草千花的大好時節(jié),眼前又有景色秀麗的廬山,詩人毫無欣賞興致,反念于去年上巳洛橋邊修禊事,對京華游樂的追憶和向往,也透露出詩人此時內(nèi)心的孤獨凄切,三四句是想象中的京華與眼前的現(xiàn)實相對照。第三句上承首句而發(fā),鞏縣在洛水西岸,為洛陽近畿之地,詩人由去年的洛橋修禊,聯(lián)想到今天繁華的京洛風(fēng)物,去年底離開洛陽時,還是隆冬時節(jié),現(xiàn)在已是春歸大地了,洛陽城內(nèi),應(yīng)是滿城飛花、春意盎然了吧?“遙憐”二字,寫詩人身為逐臣,不忍離京卻無奈被逐出京,此時身在江州,回望京洛,只能遙遙寄情于花樹了。江州古屬吳地,故詩中稱江中小洲為吳洲,詩人身在江州,回望京華,遙憐洛陽草木花樹,但眼中所見,唯江中小洲,一片新綠而已。后四句感物思歸而不得,抒發(fā)斷腸之悲。先重復(fù)“吳洲春草”以承上啟下,詩人有感于眼前春光,歸思更切,“感物思歸懷故鄉(xiāng)”是詩中的情感主線,“故鄉(xiāng)”,即指洛陽,宋之問雖不是洛陽人,但他長期在此生活,感情深厚;同時相對于他即將要去的南方而言,整個北方、整個中原都是他的故鄉(xiāng)。結(jié)句“驛騎明朝發(fā)何處?猿聲今夜斷君腸?!弊晕以O(shè)問,感情痛切哀婉,身為逐臣,想返回京洛是不可能的,明朝騎馬上路,只能依然南行,因此夜聞清猿悲啼,更添腸斷之痛。
本詩前四句側(cè)重于“感物”,著力渲染滿眼春光,逗起今昔之思,以洛水修禊與廬山寒食的對比;后四句側(cè)重于“思歸”,直抒滿腹鄉(xiāng)愁。字里行間流露出對遭貶南行的哀傷,情思深婉含蓄,語言清麗自然,具有較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明河篇
宋之問
八月涼風(fēng)天氣清,
萬里無云河漢明。
昏見南樓清且淺,
曉落西山縱復(fù)橫。
洛陽城闕天中起,
長河夜夜千門里。
復(fù)道連甍共蔽虧,
畫堂瓊戶特相宜。
云母帳前初泛濫,
水晶簾外轉(zhuǎn)逶迤。
倬彼昭回如練白,
復(fù)出東城接南陌。
南陌征人去不歸,
誰家今夜搗寒衣?
鴛鴦機上疏螢度,
烏鵲橋邊一雁飛。
雁飛螢度愁難歇,
坐見明河漸微沒。
已能舒卷任浮云,
不惜光輝讓流月。
明河可望不可親,
愿得乘槎一問津。
更將織女支機石,
還訪成都賣卜人。
宋之問詩鑒賞
唐代孟棨《本事詩·怨憤》記載:“宋考功(按即宋之問),天后(按即武則天)朝求為北門學(xué)士,不許,作《明河篇》以見其意,末云:‘明河可望不可親,愿得乘槎一問津。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成都賣卜人?!瘎t天見其詩,謂崔融曰:‘吾非不知之問有才調(diào),但以其有口過?!w以之問患齒疾,口常臭故也。之問終身慚憤?!彼d未必屬實,但詩中的確蘊含著某種怨憤情緒。詩人以神奇瑰麗的筆調(diào),詠贊了秋夜銀河的美好,在撲朔迷離的氛圍中,抒寫了天上、人間的離愁別恨。全詩充滿著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流溢出凄迷、傷感的情調(diào),隱隱透露出志不得揚的悵惘。
開始四句,以寫景落筆。仲秋之夜,風(fēng)清氣爽,在萬里無云的高朗星空中,那條橫貫中天的銀河(即明河),顯得分外明亮。日暮時分,它出現(xiàn)在“南樓”上空,清澈淺顯;清晨,它斜掛在“西山”之上,似縱卻橫。這里,“南樓”、“西山”借用了兩個典故。
《世說新語·容止》載:“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氣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樓理詠。音調(diào)始遒,聞函道中有屐聲甚厲,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許人步來,諸賢欲起避之。公徐曰:‘諸君少住,老子于此處興復(fù)不淺!’因便據(jù)胡床,與諸人詠謔,竟坐甚得任樂?!绷怼妒勒f新語·簡傲》載:“王子猷作桓車騎參軍?;钢^王曰:‘卿在府久,比當(dāng)相料理?!醪淮?,直高視,以手版拄頰云:‘西山朝來,致有爽氣?!痹娙私栌眠@兩個典故,抒發(fā)自己希望象魏晉名士那樣,縱情山水的心愿,寄寓著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這短短的四句詩中,先是以風(fēng)涼、氣清和萬里無云,來襯托河漢的“明”;接著,把銀河比作一條清淺的河流,還賦予它以“縱復(fù)橫”的動勢,使之更顯清瑩可愛,而典故的運用,使詩意更為深厚,所抒之情更加含蓄、婉轉(zhuǎn)。
接著八句,詩人描繪在洛陽城中觀看明河的情景。
洛陽城中高大的宮殿直抵云霄,長長的銀河照臨宮室。
但是,因為天橋和屋脊的遮蔽,卻看不見完整的銀河,只有在別的精美的居室中觀看,才最為相宜。那銀河的柔光照著以云母片作裝飾的帳幔,銀光閃爍,仿佛天上之水流淌到人間;走到“水晶簾”外,舉頭一望,那耿耿銀河顯得更加明亮,在空中彎曲綿延不斷,與滿天星斗相輝映。它象一條純潔白絹,從東城一直連接著遼遠的南郊。在這八句中,詩人以“畫堂瓊戶”、“云母帳”、“水晶簾”等華美的辭藻,使各種富麗堂皇的景象接連呈現(xiàn),既表現(xiàn)了帝都特有的風(fēng)物,也與明澈的銀河相映照,在一片柔光中,給帝都蒙上了一層朦朧、幽深而又神秘的色彩,使天上、人間連為一體。
接著詩人在以下的八句中,想象在銀河的映照下,“南陌”思婦對于征人的思念,同時也抒發(fā)了自己的感慨。詩人從萬戶搗衣聲中,想到了一去不歸的征人,并進而想到了正在“鴛鴦機”上刺繡的女子,從點點螢光中,抬頭看到了空中明亮的銀河,勾起對征人的無盡思念。此時,一只孤雁正從牛郎、織女相會過的“烏鵲橋”邊飛過,發(fā)出哀怨悲鳴,更使思婦的離愁難以平息,她癡癡地坐望天河,默念征人,直到銀河漸漸地隱沒在曉天之中。這明河似乎懂得舒卷屈伸、出處進退之道(《關(guān)尹子·三極》:“云之卷舒,禽之飛翔,皆在虛空中,所以變化無窮,圣人之道則然。”),在黎明漸曉之時,任由浮云的遮蔽,毫不吝惜地將自己的光輝讓給那曉月的流光,悄然隱去。而思婦的眷懷之情,卻無法停歇!這一段,是上文的轉(zhuǎn)折和深入,它由單純對明河的贊美,轉(zhuǎn)入對人事的感嘆,進一步把人間、天上融為一體。那搗衣之聲與雁飛螢度相交織,冷清、凄切之感,無窮的相思之情,將伴著耿耿長河,無終無了。特別是詩人在“已能舒卷任浮云,不惜光輝讓流月”兩句中,賦予明河以人的崇高感情,使得它本來就美好的風(fēng)彩更為美好。這里采用十分婉曲的手法,進一步贊美了明河,也為最后四句埋下了伏筆。
最后四句,詩人以神話故事,作了精彩而又富有深意的收結(jié)。如此美好的明河“可望不可親”,因此,詩人要到天上去。晉張華《博物志》卷十載:“舊說云天河與海通。有人乘槎而去。遇一丈夫牽牛而飲。
遂問此是何處。牽牛人答曰:‘君還至蜀郡訪嚴君平(按嚴是漢代術(shù)士)則知之?!共簧习?,因還如期。
后至蜀,問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嬆暝拢谴巳说教旌訒r也。”又據(jù)《太平御覽》卷八引劉義慶《集林》:“昔有一人尋河源,見婦人浣紗,以問之,曰:‘此天河也?!伺c一石而歸。問嚴君平,云:‘此支機石也。’”詩人把這兩個故事揉合到一起,自然委婉地表明了自己執(zhí)著地追求美好明河的強烈意愿。同時,詩情幾經(jīng)曲折,終于從地下躍升到了渺遠的空中,天上、人間,到此合而為一,使詩歌充滿了神奇、幽遠的藝術(shù)魅力。自己終究希望離開那城闕阻障、復(fù)道蔽空的帝都洛陽,到自己向往的地方去,字里行間深深地隱含著詩人難以言喻的怨憤。
宋之問曾經(jīng)倍受寵幸,武則天時任尚方監(jiān)丞,后因依附張易之,被貶到瀧州(今廣東羅定縣)作參軍,不久逃回北方,匿居洛陽。這首《明河篇》,很可能作于匿居洛陽之時。透過令人目眩神迷的表象,我們可以從詩中感受到他因仕途失意而產(chǎn)生的苦悶與憂愁,以及對于當(dāng)時政治的不滿情緒。
這首詩疏密有致,搖曳生姿,既有跨越天上人間的宏大境界,又有對思婦之情的細致剖析。在結(jié)構(gòu)上變化波瀾,恰到好處地使用了頂針的修辭手法,如“復(fù)出東城接南陌。南陌征人去不歸”,“烏鵲橋邊一雁飛。雁飛螢度愁難歇”,使得轉(zhuǎn)接自然,氣勢流走。
另外,全詩以散行為主,但卻穿插了一些對句,如昏見曉落、云母水晶句,在自然中表現(xiàn)出精巧,顯得從容整練。
始安秋日
宋之問
桂林風(fēng)景異,
秋似洛陽春。
晚霽江天好,
分明愁殺人。
卷云山角戢角戢,
碎石水磷磷。
世業(yè)事黃老,
妙年孤隱淪。
歸歟臥滄海,
何物貴吾身。
宋之問詩鑒賞
公元710年即景云元年,唐睿宗即位,因為宋之問曾依附張易之、武三思,而將他貶至欽州(今廣西欽州市)。這是他第二次被貶嶺南。《始安秋日》這首詩就是他前往欽州途經(jīng)桂林時所寫的。《舊唐書》說他“再被竄謫,經(jīng)途江嶺,所有篇詠傳播遠近?!薄妒及睬锶铡肪褪钱?dāng)時廣為流傳的一首排律。
詩人敏銳地抓住了嶺南物候的特征,起句就開門見山地直陳其對桂林的獨特感受。次句點題并闡述上句“風(fēng)景異”的內(nèi)容:“秋似洛陽春”。洛陽的春日是怎樣的呢?詩人沒有明說,但這是人們所熟悉的,楊柳新綠,繁花似錦,鶯歌燕語。僅“洛陽春”三個字就道盡了桂林秋色佳。這句詩寫得既概括又具體,簡潔而饒有韻味。緊接著的兩句詩寫得更新穎奇警,“晚霽江天好,分明愁殺人”。在這傍晚時分,雨過天晴,斜陽余輝傾灑江中,江天雖美非故土,只能使離人更加愁腸欲斷。“分明”二字活潑了句意,使江天人格化,江天好象是有意惱人的。“卷云山角戢角戢,碎石水磷磷”,晚風(fēng)襲來,云霧飛卷而去,山峰忽隱忽現(xiàn),如同獸的角尖在角戢角戢鉆動;江水清沏得可以看見底下的小石子,江水在石間穿梭,發(fā)出磷磷的聲音,悅耳動聽。象這樣樸實生動的描寫,已脫盡了綺靡之氣。
自第七八句起,便轉(zhuǎn)入述志感懷?!笆罉I(yè)事黃老,妙年孤隱滄”,黃老,道家祖黃帝老子,故稱道家之言為黃老。贊美隱士研習(xí)黃帝老子的學(xué)說,脫塵出俗,能悠游世事之外。宋之問早年曾學(xué)道,在陸渾山莊隱居過。這里言外之意很有些悔恨自己未能堅持隱居,熱心仕途混跡官場,以致弄到“遷竄極炎鄙”,“百越去斷魂”的地步。他一貶再貶終至流放,于是才產(chǎn)生了不如歸隱的思想。他在這次流放途中寫的《自洪府舟行直書其事》中說道:“妙年拙自晦,皎潔弄文史。
謬辱紫泥書,揮翰青云里。事往每增傷,寵來常誓止。銘骨懷報稱,逆鱗讓金紫。安位釁潛搆,退耕禍猶起。棲巖實吾策,觸藩誠內(nèi)恥?!卑凳咀约河M不得,欲退不能,心中感到羞恥?;潞5某粮。呀?jīng)深有體會了?!皻w歟臥滄海,何物貴吾身”,表現(xiàn)的是急欲隱歸的心理。意思是說歸去吧,到那海島上遠離塵世,寄情滄海,這個世界上還有什么東西比自己的生命更貴重呢?上句感嘆,下句反詰,深沉有力,蘊含著無限辛酸和無奈。眼前美好的桂林山水,只能更增添他的煩惱和感傷。不久,他被勒令自殺?!杜f唐書》說他“先天中,賜死于徙所”?!缎绿茣氛f他“賜死桂林”,情節(jié)十分凄慘:“之問得詔震汗,東西步,不引決。祖雍請使者曰‘之問有妻子,幸聽決’。
使者許之,而之問慌悸不能處家事。祖雍怒曰:‘與公俱負國家當(dāng)死,奈何遲回邪?’乃飲食洗沐就死?!?br>
顯然這一次的被流放,詩人早已預(yù)感到兇多吉少了。
《始安秋日》詩,是他晚期的作品,感情真摯動人。藝術(shù)風(fēng)格迥異于早年的應(yīng)制詩。這首詩所寫的山水景物,個性鮮明,是詩人在獨特環(huán)境中的獨特感受,給讀者以新穎的美感。
靈隱寺
宋之問
鷲嶺郁岧峣,
龍宮鎖寂寥。
樓觀滄海日,
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
天香云外飄。
捫蘿登塔遠,
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fā),
冰輕葉未凋。
夙齡尚遐異,
搜對滌煩囂。
待入天臺路,
看余度石橋。
宋之問詩鑒賞
《唐詩紀(jì)事》說:“之問貶黜放還,至江南,游靈隱寺,夜月極明,長廊行吟曰‘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宋之問兩次貶謫,第一次是神龍元年(705)貶瀧州(今廣東羅定縣)參軍,不久逃回洛陽,第二次是景云元年(710 )流放欽州(今廣西欽州縣)。《舊唐書》說:“先天中,賜死于徙所?!薄缎绿茣氛f:“賜死桂林”??傊?,未能生還?!缎绿茣分杏涊d他于景龍中下遷越州(今浙江紹興)長史,“頗自力為政,窮歷剡溪山,置酒賦詩,流布京師,人人傳諷?!边@首《靈隱寺》詩大約作于此時。
靈隱:山名。在浙江杭州市西,亦稱武林、靈苑、仙居。靈隱寺即東晉時在靈隱山所建的禪寺。相傳晉咸和元年(326 ),印度僧人慧理來到這里驚稱:“此天竺國(古印度)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年飛來,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币蛏狡鹚?,名為靈隱,取靈山隱于此之義。
首聯(lián)描述靈隱寺的地理位置和概貌:“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是說靜穆的寺院座落在高峻蔥郁的飛來峰山麓,更顯得莊嚴清寂。鷲嶺:即印度靈鷲山,這里指靈隱山的北高峰即飛來峰。郁:茂盛蔥蘢之意。岧峣:高峻;高聳。龍宮:借指靈隱寺,相傳龍王曾請佛祖講說經(jīng)法,佛祖所在之地故稱龍宮。“鎖”
字透露出佛門清靜空寂的永恒?!苞悗X”、“龍宮”,連用兩個典故,上下對得精切自然,神話色彩濃郁,引人浮想聯(lián)翩。排律首聯(lián)一般不對偶,而這里對得流走自然,給讀者以整齊和諧的美感。
第二聯(lián)“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上句寫的是遠景,海上日出,光芒四射,紅霞滿天。下句寫的是近景,江潮澎湃,白浪滔滔。入勝境而觀佳處,開人胸懷,壯人豪情,怡人心境,這兩句以工整的對仗和壯觀的景色成為千古流芳的佳句。這里的字句并不奇異,辭藻也不繁富,然而卻能給人以特殊的美感。
第三聯(lián)“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桂子:桂樹的種子。桂樹開花不結(jié)子。天竺桂結(jié)子。傳說靈隱寺和天竺寺每到秋高氣爽時節(jié)常有似豆的顆粒從天空降落,稱為桂子。天香:祭神的香。北周庾信《奉和同泰寺浮圖》詩:“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月宮桂子撒落下來,紛紛揚揚,異響陣陣;龍宮中的香煙裊裊升起,直入云天,上下交織成一個清幽空靈之境。這聯(lián)詩借用神話傳說表現(xiàn)了靈隱寺聲色香怡人的特色。
詩的前三聯(lián)是正面寫靈隱寺,下面三聯(lián)轉(zhuǎn)入側(cè)面襯托。詩人以游山尋勝的所觀所感為靈隱寺繪出了一個清幽曠遠的背景:藤蘿覆道,古塔遙望,泉流潺潺,山花傲霜凌冰。這一切都顯示出古樸、靜潔、脫俗之美。詩人深受此勝境的感應(yīng),不由自主地贊嘆:
“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他自幼向往各處的奇山勝景,這次尋幽訪勝如愿以償了,使他忘了人世間的煩惱和焦燥。
最后一聯(lián)“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這是寫詩人的幻覺,他已經(jīng)沉醉了,誤把靈隱當(dāng)作天臺,竟有點飄飄欲仙了。天臺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石橋傳說是神仙所居之處,“漢劉晨、阮肇入天臺采藥,遇二女子,留半年求歸,抵家已七世矣?!痹娭邪翟⒘诉@個美麗的神話傳說,以自己的感受進一步贊嘆靈隱寺地勢山水環(huán)境的優(yōu)勝,簡直可以和天臺媲美。
《靈隱寺》是一首優(yōu)秀的山水游記詩。袁宏道在他的《靈隱》游記中曾這樣說:“余始入靈隱,疑宋之問詩不似,意古人取景,或亦如近代詞客,捃拾幫湊。及登韜光,始知滄海、浙江、捫蘿、刳木數(shù)語,字字入畫。古人真不可及矣!”這段話說盡了《靈隱寺》詩的妙處“字字入畫”。
陸渾山莊
宋之問
歸來物外情,
負杖閱巖耕。
源水看花入,
幽林采藥行。
野人相問姓,
山鳥自呼名。
去去獨吾樂,
無能愧此生。
宋之問詩鑒賞
宋之問這首《陸渾山莊》詩,是他前期的作品。
他在《自洪府舟行直書其事》中寫道:“揆己道德余,幼聞虛白旨。貴身賤外物,抗跡遠塵軌。朝游伊水湄,夕臥箕山趾。妙年拙自晦,皎潔弄文史。謬辱紫泥書,揮翰青云里。事往每增傷,寵來常誓止。銘骨懷報稱,逆鱗讓金紫。安位釁潛搆,退耕禍猶起。棲巖實吾策,觸藩誠內(nèi)恥?!彪m然他一生混跡于官場,在宦海中幾經(jīng)沉浮都沒有痛下決心,絕塵歸隱,但他愛好山水之心卻是真摯的。他在長安附近有藍田輞川別業(yè)(后為王維所居),在東都洛陽附近有陸渾山莊。
他在《藍田山莊》詩中自白說:“宦游非吏隱,心事好幽偏。”有時這別業(yè)、山莊也是他宦海中的避風(fēng)港。
或許正因為他飽經(jīng)仕途滄桑,飽嘗世事無常,才更寄情于山水之間。他在這些地方短暫的“隱逸”生活期間,寫下了一些優(yōu)美的田園山水詩。《陸渾山莊》是其中最出名的一篇。
首聯(lián)敘事抒情,“歸來物外情,負杖閱巖耕”,是說一回到陸渾山就仿佛到了世外桃源,因此誘發(fā)了退隱躬耕山林的念頭。這敘事抒情中亦含有景致,側(cè)面說明了陸渾山的清幽超塵,是隱逸的好去處。頷聯(lián)主要描寫自然景色,“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藥行”,上句是說順著溪流欣賞山花不知不覺地來到了源頭;下句是說采摘藥草尋尋覓覓竟走進了云林深處。這兩句詩連用了“看”“入”“采”“行”四個動詞,在動態(tài)中寫靜景,意象活潑而有生氣。既寫出了爛漫山花、蒼翠林色的誘人,也表現(xiàn)了人物悠閑的心情。頸聯(lián)主要是表現(xiàn)山林的人物風(fēng)情,“ 野人相問姓,山鳥自呼名”, 上句寫農(nóng)夫?qū)砜蜔崆檎泻?,詢問姓名。下句與上是工對,化用。蘇東坡《海外》詩:“花曾識面香仍好,鳥不知名聲自呼?!睋?jù)《古今注》的解釋:“南方有鳥名鷓鴣,其名自呼,向日而飛?!柄p鴣鳥也咕咕咕咕地向來客自我介紹名字!深深山泉,幽幽山林,爛漫山花,奇草珍藥,友好的農(nóng)人,好客的山鳥..多么清幽美好的山景,豈是宦海中所能尋覓得到的呢?尾聯(lián)起句“去去”疊用,表現(xiàn)出急迫的情緒,去求尋獨善吾身的快樂。結(jié)句沒有正面寫宦海風(fēng)波之苦,而只是說自己無才德,愧對明時。實際上是以古之君子自居,委婉地透露出隱退山林之意。《載灑園詩話》評這聯(lián)詩說:“雖違心之言,卻辭理兼至?!?br>
這首《陸渾山莊》詩,歷代詩評家的評價都很高,認為自然、高古,可與一些大家的名篇相提并論。如《葚原詩話》說:“詩以自然為上,工巧次之。工巧之至,始入自然;自然之妙,無須工巧。..五言如孟浩然《過故人居》,王維《終南別業(yè)》,又《喜祖三至留宿》, 李白《送友人》, 又《牛渚懷古》,常建《題破山寺禪院》,宋之問《陸渾山莊》,此皆不事工巧極自然者也?!薄缎∏迦A園詩談》舉例談“何為高?曰《古詩十九首》尚矣,其次則陳思之《白馬》七篇,彭澤之《飲酒》六首,左太沖之《詠史》,顏延年之《王君》,亦皆邈不可追者。近體則宋員外之‘歸來物外情,負杖閱巖耕。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藥行。野人相問姓,山鳥自呼名。去去獨吾樂,無能愧此生?!跤邑┲砟晡┖渺o,萬事不關(guān)心。..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是也。”以上所說的“自然”,包括自然樸實的語言、平易曉暢的表現(xiàn)形式所創(chuàng)造出的自然空靈的意境。“高”呢?指的是隱逸的思想情調(diào)。他取材、用詞、造句、造境,都有獨到之處,所取事物有典型性,所用詞語富于表現(xiàn)力,既能融情與景,又能景中寓情。景與情會,杜甫曾借用過這首詩的第三聯(lián)?!耙叭讼鄦栃?,山鳥自呼名”的意境自然優(yōu)美,極盡山色景物風(fēng)情之妙趣,具有不朽的藝術(shù)生命力。
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
經(jīng)冬復(fù)歷春。
近鄉(xiāng)情更怯,
不敢問來人。
宋之問詩鑒賞
《渡漢江》是宋之問詩中流傳最為廣泛的一首小詩,它之所以動人,自有其獨到的地方。宋之問一生曾經(jīng)歷兩次流放,第一次流放嶺南是在神龍元年(705)春被貶為瀧州(今廣東羅定縣)參軍,第二年便逃歸洛陽,匿居友人張仲之家里。這首小詩就是他逃歸途中所作。
廣東羅定縣與廣西岑溪縣接壤,地處偏遠的群山之中,西有云開大山,東有大云霧山,古時交通極為不便,音書難達。詩的開頭“嶺外音書斷”,就是指詩人貶羅定后,與家人斷絕了音信??墒窍戮湔f:“經(jīng)冬復(fù)歷春”。從寒冬到新春在這漫長的時日里,未得到家里一點消息。豈能不掛懷?這似乎有為自己北逃作辯解之意。第三句反說:“近鄉(xiāng)情更怯”。既是渡漢江,又是近鄉(xiāng),這個地方必是襄陽無疑了。襄陽是唐代東西兩京通向江南、嶺南必經(jīng)的要道。過襄陽向北即是河南境。正所謂,“便下襄陽向洛陽”。洛陽南郊有宋之問的陸渾山莊,洛陽已經(jīng)指日可達,詩人很自然地產(chǎn)生了“近鄉(xiāng)”的感覺。經(jīng)歷了千辛萬苦翻山越嶺,終于接近家鄉(xiāng)了,本該萬分激動,一個“怯”字,完美地表現(xiàn)了詩人當(dāng)時的心態(tài)、情態(tài)與形態(tài)。他怯生生的不敢向從家鄉(xiāng)來的人問訊,擔(dān)心自己會聽到不幸的或可怕的消息。同時因為自己被貶謫又逃歸的特殊身份,更使他心情復(fù)雜,不敢見鄉(xiāng)人。
這首五言絕句,影響深遠。李商隱的《無題》詩也抒發(fā)過相同的心情:“樓響將登怯,簾烘欲過難?!?br>
這些詩句,都把欲聽、盼聽而又怕聽和欲見、急見而又怕見的微妙心情表現(xiàn)得很出色。宋之問這首小詩,情真、語真、意真,所以能打動讀者的心。
送別杜審言
宋之問
臥病人事絕,
嗟君萬里行。
河橋不相送,
江樹遠含情。
別路追孫楚,
維舟吊屈平。
可惜龍泉劍,
流落在豐城。
宋之問詩鑒賞
公元698年,杜審言因?qū)ι涎允虏划?dāng)被貶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戶參軍,宋之問作此詩以贈。
詩的前四句通俗曉暢,遣詞用字,不事雕飾,抒發(fā)感慨,委婉深沉。首聯(lián)直起直落,抒寫自然。詩人臥病在家,門庭冷落,自不免孤零寂寞之感;偏偏這時又傳來了友人因貶謫而遠行的消息,更是倍增惆悵?!芭P病人事絕,嗟君萬里行”,真實地表現(xiàn)了詩人作此詩時的處境和心情。“嗟”字自然而又蘊藉:一是惜別,因與知己離別而悵惘;二是傷懷,為故人被貶而感傷;三是慨嘆,由友人被貶而慨嘆宦海沉浮,寵辱無常。這一“嗟”字,直貫篇末,點染了一種悲涼沉重的氣氛。
別離本已感傷,若能舉杯餞行,面訴別情,也可稍慰離懷;但作者又因病不能相送,寂寞感傷之外,又增添遺憾之情。“河橋不相送”一語平平道來,詩人的思想感情卻曲折起伏,波瀾疊宕。第四句想象中的送別情景:友人遠去了,送行者亦已紛紛離開,唯有那江邊垂柳,臨風(fēng)依依,惜別之情,難以逝去。這一筆暗指詩人身雖未去河橋,而其心已飛往江濱,形象而委婉地表現(xiàn)了自己與友人的深厚情誼,使“送別”
二字有了著落。律詩要求中間兩聯(lián)對仗,這首詩的第二聯(lián)對偶雖不甚工整,但流走勻稱,宛轉(zhuǎn)如意,可見詩人在此重在抒情達意,而不拘泥于形式上的刻意求工。這也體現(xiàn)了初期律詩創(chuàng)作中舒展自由的特色。
后四句接連用典。第三聯(lián)用的是孫楚和屈平的典故。孫楚,西晉文學(xué)家,名重一時,但“多所凌傲,缺鄉(xiāng)曲之譽”,年四十始參鎮(zhèn)東軍事。屈平才華卓絕,遭讒被逐,流落沅湘,自沉汨羅而死。賈誼貶長沙王太傅時,途經(jīng)湘水。感懷身世,曾作《吊屈原賦》。
杜審言也是個“恃才謇傲”的人,而眼下面臨的卻是一種逆境,此去由洛陽流貶吉州,正需取道兩湖,浪跡瀟湘,沿途恰是前賢足跡所到之處,撫今思昔,豈能不感慨滿懷!“別路追孫楚,維舟吊屈平”,既指友人的貶謫,交代其行蹤,同時又以孫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才學(xué)高超,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不平,寄托了詩人對友人的同情和惋惜。
結(jié)尾仍用典?!稌x書·張華傳》:“斗牛之間,常有紫氣。豫章雷煥曰:‘寶劍之氣,上徹于天?!A問在何郡?煥曰:‘在豫章豐城?!囱a煥豐城令。煥到縣掘獄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氣非常。中有雙劍,并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是夕斗牛間氣不復(fù)見焉?!必S城(今江西豐城縣)與杜審言的貶謫地吉州同屬江西。詩人在此借龍泉劍被埋沒的故事,以喻友人的懷才不遇,進一步豐富了上聯(lián)的寓意;但同時也發(fā)展了上聯(lián)的思想:龍泉劍最終被有識之士發(fā)現(xiàn),重見光明,友人最終也定能脫穎而出,再得起用,于憤懣不平中寄托了對友人的深情撫慰與熱切期望。
杜審言和宋之河都是初唐較負文名的詩人,又都致力于律詩的創(chuàng)作,在政治主張以致遭遇上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可謂志同道合,因此這首詩情意真摯、樸實自然,與宋之問同期的應(yīng)制詩相比,別具一格,也更具藝術(shù)價值。
宋之問在律詩的定型上作過重要貢獻,但其創(chuàng)作尚未完全擺脫六朝綺靡詩風(fēng)。這首詩音韻和諧,對仗勻稱,而又樸素尚自然,不尚雕琢,可以說是宋之問律詩中的佳作之一。
早發(fā)始興江口至虛氏村作
宋之問
候曉逾閩嶂,
乘春望越臺。
宿云鵬際落,
殘月蚌中開。
薜荔搖青氣,
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貍,
石響細泉回。
抱葉玄猿嘯,
銜花翡翠來。
南中雖可悅,
北思日悠哉。
鬒發(fā)俄成素,
丹心已作灰。
何當(dāng)首歸路,
行剪故園萊。
宋之問詩鑒賞
此詩作于詩人貶官南行途中。與詩人的同類詩作相比,這一篇中對嶺南景物的新鮮感較強,思鄉(xiāng)之情稍弱,當(dāng)是他初貶嶺南時所作。
開頭四句,點題中的“早發(fā)”,指出時間是在春日的黎明,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殘月”細繪黎明時的景象?!?閩嶂”本指閩地的山嶺,也可用作“嶺嶂”的意思,泛指南國的山嶺。詩中用以借指從始興縣的江口地方至虛氏村途中經(jīng)過的叢山峻嶺。“越臺”
即越王臺,又作粵王臺,漢高祖時南越王趙佗在廣州越秀山上所建。從詩題看,此時詩人已經(jīng)抵達虛氏村,村子距動身地點江口在一日行程之內(nèi),離廣州尚有數(shù)百里之遙,是無法望見越王臺的。所謂“望”,應(yīng)當(dāng)是瞻望前途的意思?!八拊啤笔歉羲拗啤R娫贫i翼的聯(lián)想,是說宿云漸漸消散,天空變得明朗起來。第四句,古人認為,月亮的盈虧與蚌蛤的虛實相統(tǒng)一,月圓時蚌蛤?qū)?,月虧時蚌蛤虛。因此,詩人由“殘月”而生“蚌中開”的聯(lián)想。宋之問上承齊梁余緒,講究詞采聲律,從“宿云”二句的鋪張筆法中,頗見其“如錦繡成文”(《新唐書》本傳)的詩風(fēng)。
自“薜荔搖青氣”開始的六句鋪陳怡人的南國景色,前三句寫樹,錯落有致:“薜荔”是一種木本蔓生植物,常繞樹或緣壁生長。句中以一個富有動感并充滿了生命力的“搖”字,生動地狀摹出了枝葉攀騰、扶搖直上與青氣郁勃、難以自守的情態(tài)?!拌胬啤眲t是一種亭亭玉立的喬木,與蔓生的薜荔對舉,加之碧苔依樹,古色古香,與“薜荔”句繪現(xiàn)出來的盎然生趣形成鮮明的對照?!?桂香”句既為畫面添枝加葉,又使淡淡幽香透出畫面。在前三句中,詩人用筆由視覺而到嗅覺,“石響”句更進而寫到聽覺,由泉水奔瀉的“石響”又轉(zhuǎn)而注意到回環(huán)流轉(zhuǎn)的細泉。“ 抱葉”二句轉(zhuǎn)寫動物:黑毛猴子攀附著樹枝在叫喚,翡翠鳥銜著花在空中穿梭。這就使畫面更充滿活力,線條、色彩、音響以至整個情調(diào)更顯動人了。
前十句純是繪寫美景可為“揚”盡?!澳现小本涫谷姷母星闉橹活D,承上啟下?!澳现锌蓯偂彼淖挚偫ㄇ懊鎸懢暗墓P墨,“雖”字是句中之眼,引出后面的種種感情?!氨彼肌本渲背小半m”字。從末句的“故園”可知,詩人的“北思”是思念故鄉(xiāng)而非朝廷。“鬒發(fā)”二句透露出貶謫對他的打擊,黑發(fā)瞬間變白,丹心已成死灰。在文勢上,這兩句稍作頓挫,用以托住“南中”二句陡然急轉(zhuǎn)之勢,并隱括官場的榮辱無常,更增強了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末兩句的感情直承“鬒發(fā)”二句,并與“北思”二字相呼應(yīng)。
詩人直抒胸臆:何時能走上返回故鄉(xiāng)的路呢?“行剪故園萊”,與謝朓的“去剪北山萊”、王績的“去剪故園萊”同義,都是要歸隱田園的意思。從文勢上來說,最后六句渾然一體,同時又有內(nèi)在的節(jié)奏?!澳现小倍浯笃鸫舐?,“鬒發(fā)”二句則趨復(fù)平緩。
此詩用詞的艷麗雕琢,結(jié)構(gòu)藝術(shù)的高妙。詩用的是以景襯情的寫法。詩人濃墨重彩去寫景,從而使所抒之情越發(fā)顯得真摯深切。詩人筆下的樹木、禽鳥、泉石所構(gòu)成的統(tǒng)一畫面是南國所特有的,其中的一草一木無不滲透著詩人初見時所特有的新鮮感。特定的情與特有的景相統(tǒng)一,使這首詩有著很強的藝術(shù)魅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