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
在晚明四家中,王鐸的書法成就可以稱的上“中興之主”。翻閱《歷代書法論文選》,王鐸的名字出現(xiàn)的次數(shù)遠遠超過張、倪、黃三人名字出現(xiàn)次數(shù)。
王鐸 《送嵐如南巡草書卷》
四位書家中王鐸書寫手卷也是最多,與《送嵐如南巡草書卷》相鄰時期創(chuàng)作的草書手卷相比,此幅作品應該是相鄰時期自書詩中創(chuàng)作的尺幅較長的一幅作品。
關于《送嵐如南巡草書卷》的創(chuàng)作背景,可以把歷史的時針撥到公元一六四七年,清順治四年,王鐸五十六歲。王鐸的好友兼同鄉(xiāng)李蔭巖(字嵐如,別號莪居,永城李支揚之子。明思宗崇禎十二年舉人,清順治三年進士)巡按廬州、鳳陽等郡,招撫潰軍散兵,使廬、鳳之民免遭兵革之苦。八月十一日,王鐸早起被衣為好友寫下《送嵐如草書卷》七律送行。檢遍王鐸年譜,公元一六四七年八月,王鐸創(chuàng)作三幅作品,此卷正是這年其中的一幅經(jīng)典之作。詩中有句“況是兵荒滯瘡痍,何忍虱官兼酷吏”、“持斧南行天氣清”,道出了李蔭巖將南巡招撫潰軍散兵,使廬、鳳之民免遭兵革之苦的委任。
- 左右滑動看長圖 -
王 鐸
送嵐如草書卷
水墨紙本 手卷
字26.5×290cm;后跋26.5×23cm
出版:《王鐸送嵐如草書卷》,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年。
著錄:《王鐸書法全集》第五冊,P1692,河南美術出版社,2001年11月。
此卷長290厘米、高27厘米,屬于巨制,論氣韻和布局,算是中和風格作品,沒有大的跌宕起伏、沒有大的墨塊對比。然而平淡之中又極見精心,草法精熟,俯仰得體,欹側(cè)錯落中有奇構(gòu)??臻g視覺,章法布局,又必須從書法單字結(jié)構(gòu),軸線變化中逐一尋找。從王鐸的相近兩個字的處理情況來看,就會發(fā)現(xiàn)之間可變化之大,從此卷草書看出王鐸的天份、情性,更可以看出在處理新的造形能力的高低。試舉此卷中“天河、京華”兩字草法的映帶關系,牽絲虛實變化強烈,布白空間開闊,屬于王鐸的經(jīng)典處理方式。從審美觀點來看,如手卷前三行,接近觀眾的墨色越濃,越遠越淡,形成色彩濃度的漸層。形狀之扭曲與變形產(chǎn)生漸層,形之扭曲,即是視覺位移的效果。
從以上的現(xiàn)象分析得知,王鐸采用的是非常強烈的運動形式,這跟他的用筆氣勢與人格是接近的。情性可以分為喜、怒、哀、樂四種形式,檢視王鐸此幅作品的線條,顯然王鐸的情緒的變化是屬于“真情流露”或者說是配合“形式表現(xià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