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稀為貴,食以野為奇” ,薺菜簡稱薺,為我國古老的野菜,成書于公元前6世紀的《詩經(jīng)》中就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的詩句。師曠(春秋時代樂師)亦云“歲欲甘,甘草先生,薺是也”。言下之意,薺菜的味道是鮮美的,為菜中甘草。薺菜之名始見于唐朝孫思邈《千金食治》中,在此之前均稱為薺。梁· 陶弘景《名醫(yī)別錄》將薺列入上品。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釋其名曰: “薺生濟濟,故謂之薺”。薺菜不但能夠烹調出美味佳肴,而且還是一味“濟世護生”的保健良藥。民諺云: “到了三月三,薺菜可以當靈丹”。《本草綱目》記載:“薺菜味甘性平,入心肺肝經(jīng),具利尿、明目、和肝、強筋健骨、降壓、消炎之功。
薺菜別名由來:
枕頭草~由于以其干品制成的藥枕可催眠、止頭暈而得名。
血壓草~ 因薺菜有降低血壓,擴張冠狀動脈的作用而得名。
雞腳草~因薺菜高不過30~ 40 cm,基生葉頗似雞爪,故稱雞腳草。又薺菜的花小如米粒,還有“地米薺”的土名。
菱角菜~ 薺菜的成熟果實形狀似菱角而得名。
清明草~由于薺菜的最佳采集季節(jié)在二十四節(jié)令的清明前后。
甘薺~ 薺菜風味獨特,鮮香甘美,故稱“甘薺”。
香田薺~ 新鮮薺菜,清香可口宜人,又稱“香田薺”
凈腸草~薺菜含有較多的粗纖維,全株又被有細柔毛,可以洗滌腸胃,降低脂肪,具有凈腸作用。
關于薺菜的食用歷史
西晉文學家夏侯湛嗜食薺菜,曾寫過《薺賦》,贊曰:“見芳薺之時生,被畦疇而獨繁; 鉆重冰而挺茂,蒙嚴霜以發(fā)鮮”。薺菜不畏霜寒,有著先春而萌的特點,為最早返青的報春野菜。
唐朝時期,每到立春這一天,都要吃以薺菜為餡的“春餅” ,同時吃以薺菜與其他佐料配制的菜肴“春盤” ,并作為禮品互相饋贈,祝賀辭舊迎新。每到這個時候,大家都會帶著“春盤” ,到郊外去野游,并進野餐,稱之為“探春之宴”。“春日春盤細生菜”、“盤裝薺菜迎春餅”等詩句就是當時盛況的真實寫照。
大文學家、美食家蘇東坡喜食薺者,評價薺菜是: “天然之珍,雖小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大詩人陸游更認為薺菜是“天所賜”的美羹,甚至到了“春來薺美忽忘歸”的程度。
明代《野菜譜》里有記載: “薺菜兒,春日采之,生熟皆可食”。明代文學家王世懋的《瓜果蔬》中也指出,薺菜為百草可食之美品。
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畫竹大師鄭板橋喜食薺菜,他吟詠過“三春薺菜饒有味,九熟櫻桃最有名”的詩句。說明薺菜作為時令佳蔬,不可不食。清代薛寶辰《素食說略》謂: “薺菜為野蔌上品,煮粥作齋,特為清永。以油炒之,頗腴,再加水煨尤佳”
千百年來,我國民間已形成了一種習俗,早春踏青采薺食,已當作為新年報春菜。春季采食的薺菜嫩葉清香甘美,營養(yǎng)成分的含量既豐富又均衡,蛋白質、鈣、維生素C的含量尤多。薺菜中的含鈣量是蔬菜中的佼佼者,鈣含量比其他蔬菜都高,還超過豆腐。蛋白質含量在葉菜、瓜菜中屈指可數(shù);也含一定量的磷、鐵、鉀、鈉、錳、硫胺素、核黃素、胡蘿卜素、煙酸等。胡蘿卜素含量與胡蘿卜相仿。氨基酸達11種之多,所以薺菜很鮮香,而含水量在葉類蔬菜中最低,吃一些薺菜就可以獲得多種營養(yǎng)素。
營養(yǎng)師溫馨提示:
薺菜雖好,但因薺菜中草酸含量較高,因而食用時務必注意以下三點:
1.食用薺菜前務必用水焯一下,可有效去掉80%草酸,因為草酸會妨礙人體的礦物質吸收。焯一下水,薺菜中的其他礦物質成分才能更好的被我們人體吸收,營養(yǎng)價值最高!
2.腎炎和腎結石患者最好忌食薺菜,如一定要食用,不管做湯或是別的吃法,務必記得焯水處理!??!
3,腸胃虛寒腹瀉便溏者不宜食用過多薺菜。
愛吃薺菜的注意!原來薺菜這樣吃最營養(yǎng)!
愛吃馬齒莧的注意了!這些人要絕對忌食馬齒莧!別說我告訴你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