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ttp://blog.artron.net/space-143238-do-blog-id-268289.html
北宋山水畫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用一個 “遠” 字來概括山水畫的意境:高遠、深遠和平遠。其實中國山水畫家從一開始就主張追求 “山川咫尺萬里”、“咫尺間山水廖廓” 的境界。靈魂的孤獨狀態(tài)?!@正是莊子 “于無何有之鄉(xiāng),廣漠之野”的眼界或視野。
陽春白雪、曲高和寡。 藝術的孤獨首先是人的孤獨。 余秋雨說:藝術家都要經(jīng)歷孤獨。他們的存在本身即是孤獨。傅聰說,偉大的藝術家存在一種偉大的孤獨。傅聰對《傅雷家書》最不以為然,他說他學到只是一種處世的態(tài)度,其實就是一種孤獨感的表述。在他北京的演奏會上,只有素淡的背景,沒有報幕和解說,一架孤獨的鋼琴和孤獨的演奏者,只有琴音通達全場。
人的社會化是一個不斷建立, 超越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人類文明的階梯,同時也束縛了個體。個體不再純真,成為人格殘缺的個體,個體有了恢復“真我”、去社會化的要求,這種欲望,就是人類會體悟到的 "孤獨"。孤獨感是一種靈魂上找不到歸屬的形單只影。是最先(個體自以為最先)覺悟的個體對于方向感的混亂和茫然.
人性的深邃是孤獨感的源泉,一個沒有意識和思維的人不會感到孤獨。孤獨證明存在、證明知性、證明個體在有限世界里的超越。就如梵高用生命闡述了 “偉大的藝術注定是孤獨的”。
藝術登上山巔之時,就處于一種形而上的,無外在之物的境界。從孤獨抵達共享共鳴,只有通過孤獨的追求。才有可能更大程度地展現(xiàn)了人類情感的一些形式:瘋狂,悲傷,自在,瞬息而又永恒?!?br>藝術的孤獨,也不單是個人的孤獨,它其實就是一種大眾所難以認知的存在。 當尼采說 “上帝死了” 的時候,人們都說 “尼采瘋了”。孤獨的封閉性,和藝術的排它性, 可以證實一個論點:人其實是不能溝通的。相傳莊子與惠子在橋上賞魚。莊子說:“你看魚好快活呵!”惠子反詰道:“你又不是魚,怎么知道魚快活???”莊子這樣辯解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活???”這個傳說道出了人與人之間的不可溝通。人與人之間的不可溝通導致哲學家們的唯自獨尊。譬如貝克萊斷言 "存在, 在于被感知"。發(fā)展到休謨卻連自己的感覺也不能信賴。到了后來,甚至連人自身這個主體存在都存了問題,于是就有了笛卡爾的著名論斷:“我思故我在?!?發(fā)展到現(xiàn)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隔膜愈益突出,于是就有了孤獨式的英雄和英雄樣的孤獨。眾生的百彩紛呈,免除了千人一面的枯燥,也就有了揭示這種人性隔膜的整個現(xiàn)代派 藝術。
在東西方繪畫史上,寂寞和孤獨,是大畫家們作畫的真正動力。藝術時時都在和靈性、智慧和孤獨貫通。藝術的誕生即意味著孤獨,這種孤獨不可重復,無法模仿。因此藝術的孤獨是一種不可企及和無法超越的孤獨。
正如一個人的靈性,最完美的時代卻是童年。藝術家最陶醉的不是沉迷或開悟,恰是藝術所特具的孤獨。寂寞和孤獨不是一次性地,而是無窮多次性地卷土重來。不是靜止占有,而是不斷的超越自我。一個神話 "西西弗斯" 正好刻畫了這種生存狀況:推巨石上山??斓缴巾?,巨石又滾下來。接著再往上推。在推的過程中,生命的苦役才呈現(xiàn)出勃勃生機,才感覺到了天地間的悲壯, 一種孤獨的悲壯彌漫:“大江闊千里,孤舟無四鄰?!?br>藝術說到 “楷模” 就會走入絕境。孤獨的永恒或永恒的孤獨。 真正的藝術就是永遠的孤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