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述
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云:“昔與逸人東巖子隱于岷山之陽?!贬荷綇墓胖两穸际侵妇d延于甘肅東南部至川西平原西北邊緣的山脈,從甘肅岷縣至四川都江埝市橫亙千里。主峰雪寶頂,又名雪膊嶺、雪欄山。位于平武與松潘交界處,海拔5588米,為涪江發(fā)源處。岷山既是岷江發(fā)源地,又是與涪江的分水嶺?!渡袝?禹貢》云:“岷山導(dǎo)江,東別為沱?!薄渡胶=?jīng)·中山經(jīng)》云:“岷山,江水出焉,東北流于海?!边@里的“江水”是指岷江,在明代徐霞客之前,一直認(rèn)為岷江為長江之正源?!妒酚浾x》引唐代的《括地志》云:“岷山在岷州溢樂縣(今甘肅岷縣)南一里。連綿至蜀二千里皆名岷山?!蔽宕殴馔ピ凇肚喑巧接洝分姓f:“蜀之近江源者通謂之岷山,連峰接岫,千里不絕?!北彼窝拘f:“蜀西之山皆岷山也,自昆、洮、松(潘)、疊(今屬茂縣)以南,其大山峻嶺斑斑可考者,皆岷山乏隨地異名者耳?!蹦纤侮懹卧疲骸吧w自蜀境之西,大山廣谷,山含岈起復(fù),西南走蠻菁中,皆岷山也?!庇缮峡芍谔扑稳说难劾?,四川盆地西北邊緣的山總稱岷山。
李白青年時隱居讀書的大匡山,正是屬岷山山脈的一部分。山北為陰,山南為陽。李白讀書的大明寺位于大匡山東南坡,西北靠岷山諸峰,東南面向江彰平原,正是岷山之陽。所以楊慎說:“岷山之陽則指康山(即匡山,北宋初為避趙匡胤之諱一度改成康山),杜子美贈詩所謂‘康山讀書處’。”
郭沫若《李白與杜甫》一書附的年表:李白“十八歲。讀書于戴天山大匡山,依潼江趙征君蕤。”“二十二歲。游峨眉山。隱居青城。養(yǎng)奇禽千計。二十三歲。在青城山。二十四歲在青城山?!彼⑽捶裾J(rèn)李白曾隱于大匡山,但又認(rèn)為李白自述“隱于岷山之陽”系指青城山。其后,劉友竹在《李白與青城山》等文中也認(rèn)為李白所指的“岷山之陽”是青城山。青城山固然也可稱岷山之陽,但青城山上并無一處李白遺跡。青城山在唐代已經(jīng)是道教名山,若李白真地曾隱居此山,他可以直接說,何必繞一個彎說“岷山之陽”,倒是大匡山在當(dāng)時不大出名,所以他才把赫赫有名的岷山拉出來,加一個“之陽”來指大匡山。杜甫多次登青城山,但在他所寫的青城山的詩中,無一句提到他的摯友李白在青城山有遺跡。在王文才先生主編的《青城山志》中,收集了88首歷代詩人寫的詠青城山的詩,無一首提到李白曾隱于青城山。《青城山志》專門考辨了杜光庭寫的《讀書臺》“乃言青蓮居士之故臺……詩亦不言臺在青城,蜀中傳為李白讀書處所在,非只一地,更不得附會李白遺址于此山?!?br> 綜上所述,
李白與東嚴(yán)子隱居的岷山之陽就是江油大康鎮(zhèn)的大匡山。
備考
明楊慎《升庵合集》(卷十六):“岷山之陽則指康山(即匡山,北宋初為避趙匡胤之名諱,一度改成康山),杜子美贈詩所謂‘康山讀書處’?!?br> 明何宇度《益部資談》(卷上):“蜀之山大約近江源者,皆謂之岷山,峰連岡屬,千里不絕。今俗謂青城為岷山者以此。又聞凡稱岷、蟠者皆眾山言也……蓋蜀山之居左者皆謂岷,居右者皆蟠?!?br> 清光緒版《江油縣志》:“郡治之此,有大匡山焉。在唐書為岷山之陽。”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