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8)走進遼西歷史柳條邊
是一條用柳條籬笆修筑的封禁界線。又名盛京邊墻,柳墻、柳城、條子邊。遼河地區(qū)和吉林部分地區(qū),是滿族貴族的發(fā)祥地。遼河平原的肥田沃土絕大部分是旗地,不容其他民人染指。
目錄
1概述
2閑聊清代柳條邊
1概述編輯
為了保護滿洲皇室之“龍興重地”和獨占東北的經(jīng)濟利益,限制各族人民往來,清統(tǒng)治者在盛京、寧古塔和內蒙古幾個行政區(qū)的分界線上修筑了柳條邊。柳條邊的修筑辦法,是先用土堆成寬、高各 3 尺的土堤,堤上每隔 5 尺插柳條 3 根,各根柳條間再用繩子連結橫條柳枝,即“插柳結繩”。土堤的外側,再挖掘深壕,以禁行人越渡。柳條邊有老邊、新邊之別。老邊又稱盛京邊墻,建于遼河流域,南起鳳凰城(今遼寧鳳城)西南,北到開原附近的威遠堡,再折而轉向西南,直到山海關與長城相接,長約 1950 余華里。是順治初年到十八年(1661)完成的。吉林地區(qū)的柳條邊修筑時間稍晚,故稱新邊,是從威遠堡向東北方向修到法特哈(今吉林市北法特)??滴跄觊g,由于戶口繁生,邊內旗地不足,又擴展柳條邊。在柳條邊上,初設 21 個邊門(即關卡),展邊后改設 20 個,盤查過往行人,凡進出邊門進行生產的各族居民,必須持有證明,從指定的關卡驗證進入,否則就以私入禁地論罪。清統(tǒng)治者修筑柳條邊還有一層深意,企圖借此禁止?jié)h人進入滿族聚居區(qū),防止?jié)M族漢化,保持滿洲的“國語騎射”習俗。邊內外的皇族圍場和人參、貂皮、珍珠等產地均為禁區(qū),不許邊民自由出入,私自采捕。但是隨著各族人民不斷斗爭及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實際需要,封禁界線漸被突破,到乾隆年間,柳條邊已形同虛設。清人楊賓著有《柳邊紀略》一書,可以參閱。
2閑聊清代柳條邊編輯
柳條邊是清王朝入關后于東北地區(qū)修建的一道邊墻。修筑的目的是為了嚴禁漢人流入東北、以保大清“龍興之地”的風水不變。同時,可以防止?jié)M人漢化、并可保證八旗軍在東北的訓練基地不受干擾、東北的“三寶”和特產也盡可由王公貴族所獨自享用。于是,柳條邊墻 應運而生。 早在順治初年,便開始著手修筑柳條邊墻。其南起今遼寧省鳳城,經(jīng)新賓轉而至開原北,再折向西南到山海關與長城相接。這條邊墻后稱“老邊”??滴醵辏?681年) 又將邊墻向北延伸。新建邊墻從遼寧開原起,沿吉林省的梨樹、伊通、長春、九臺到舒蘭縣法特鄉(xiāng)的松花江邊,俗稱“新邊”
“老邊”自開原以東歸盛京工部管轄,開原以西歸奉天將軍管轄;“新邊”歸寧古塔將軍管轄。柳條邊墻是繼長城以后的又一條載入中國史冊的長墻。雖然不論從長度和規(guī)模上都不能與長城相比,但它出現(xiàn)在公元十七世紀,也屬 罕見。說到長城 順便附帶一句,秦代修長城不是首創(chuàng)。事實上,只是把戰(zhàn)國時期的各國長城連接起來,加以延伸而已。今天人們看到的八達嶺等地的長城均是明代的杰作,而非秦長城。筆者曾考察過河北省張家口地區(qū)的長城,從那往西走向的長城應是秦長城。(用幾個簡單的字,形容那里的長城比較恰當,「殘墻段壁,不堪入目」??墒牵?shù)匕傩諈s收益頗豐,幾乎家家都是「古為今用」的模范。古長城的大磚成了他們建房屋、砌豬圈的最好材料。山高皇帝遠,拿他們也沒辦法。)但是,不論怎么說,人們還是習慣了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歷史傳說。總把長城與秦始皇聯(lián)系在一起。 清代的柳條邊,如果把“老邊”、“新邊”長度加起來,足有近八百公里之遙。穿越山川、平原、叢林、溝壑,其難度亦可想而知。邊墻是采用泥土修筑,然后在墻上每隔五尺插埋柳條三棵,再用繩子連接系好。又于墻外挖寬、深各一丈的 溝壕,引水入內作為護墻河。邊墻內有旗兵戍守、巡邏。當時吉林境內的邊墻共有四座城門。(1)伊通邊門,又稱易屯、一統(tǒng)邊門。今長春市西南伊通河西岸;(2)赫文蘇邊門,有稱克勒蘇邊門。今懷德縣;(3)布爾圖庫邊門。今四平市東南;(4)巴彥額佛羅邊門,又稱法特哈邊門。今舒蘭縣法特鄉(xiāng)。以上每座邊門各設五品防御一員、筆帖式一員、八旗兵二十員,負責邊門守衛(wèi)、開關和對出入者的稽查。除此,還在四門間隔區(qū)段加設二十九處邊臺,由領催率臺丁擔任查邊、巡邏、補柵、修壕等雜役。 雖然邊門的把守如此嚴格,但仍有一種漢人可以不受約束地入內,那就是經(jīng)清政府特許,在吉林將軍的統(tǒng)區(qū)內被判刑流放的漢人。這些犯人在此服刑并做沉重的苦役??滴跻院螅涣鞣耪呷找嬖龆?,他們漸漸變成了漢文化的播種機。這引起了清政府的高度警覺。于是,又將其發(fā)要犯遣至新疆等地。 然而,此時的中原災荒不斷,人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關外東北,地廣人稀,地肥水美的現(xiàn)實,自然吸引了他們。所以,東北便成了人們逃荒求生的目的地。于是,人們冒著生命危險,有如今天的偷渡客,置生死于度外,不顧一切地潛入東北。據(jù)史書記載,雍正十二年(1734年)僅吉林將軍轄區(qū)內,增加漢人二千三百八十七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增至一萬三千八百零二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漢人已躍增二萬七千四百零七人。 漢人的大量涌入,使清政府的封禁之策有名無實。因此,乾隆四十一年(1776)十二月,傳下諭旨,“盛京、吉林為本朝龍興之地,若聽流民雜處,殊與滿洲風俗攸關。今聞寓漸多,著傳富椿(吉林將軍)查明辦理,并令永行禁止。”
嘉慶十二年,(1811年)皇帝又令吉林將軍“嚴飭各邊門,實力查禁,并飭該管官申明保甲之法--并通喻直隸、山東、山西各都撫,轉飭各關溢及登、萊沿海一帶地方,嗣后內陸人有私行出口者,各關門務遵照定例實行查禁。若有關吏互相容隱,私行放縱,一經(jīng)查出,即具實參處?!彪m然諭旨不斷,但是時間一長,執(zhí)行的便走了樣。俗話說“經(jīng)是好經(jīng),就是沒有好和尚去念?!笔剡叺陌似毂跐h人的拿手好戲--賄賂面前,很少不動搖者,他們?yōu)榱艘稽c好處,便睜只眼閉只眼。這樣以來,漢人進入東北大有雨后春筍般的上升趨勢。 在清對東北地區(qū)實行封禁政策時期,東北的叢山峻嶺之間有許多大大小小的供皇室和官宦游玩打獵的圍場。這些地方是絕對不許任何人、包括已經(jīng)取得在邊內居住資格的滿人和漢人進入,以保證圍場的自然風光、野生動物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特別是皇室們的安全。道光年間,吉林將軍下令“私入圍場打牲十只以上者, 流三千里;二十只以上者發(fā)烏魯木齊種地;三十只以上者,發(fā)烏魯木齊等處給兵丁為奴。其零星偷打,隨時破案者,一只至五只,杖一百,徒三年;五只以上者再枷號一個月。其偷砍樹木五百斤以上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八百斤以上者,發(fā)烏魯木齊種地;一千斤以上者,發(fā)烏魯木齊等處給兵丁為奴 ?!蓖瑫r又規(guī)定,“雇人偷刨人參,財主不分旗、民,俱發(fā)云南等省充軍;并無財主,只身潛往偷刨,得參一兩以下,杖六十,徒一年;一兩至五十兩,杖一百,流三千里?!鄙鲜龇钪率乖S多人被抓,受到嚴厲的懲罰。可是,“魚過千層網(wǎng),卻網(wǎng)網(wǎng)還有魚”僥幸者大有人在。漢人的潛入勢不可擋,“闖關東”成了中原饑民的行動口號。 在防不勝防的大勢所趨之下,清政府也逐步認識到:開發(fā)東北對增加稅收、緩解與漢人的矛盾大有裨益。于是,結束了長達近二百年的封禁,在咸豐十年(1860年)廢棄了柳條邊墻,使其走入了歷史。 光陰似箭,轉眼又是二十年過去了。當年踏查柳條邊之法特哈邊門的往事仍然歷歷在目。特別是其中的一段小插曲,回憶起來和大家分享。
法特哈邊門位于吉林省舒蘭縣法特公社(鄉(xiāng)),吉林至哈爾濱、五常的火車從縣城東北通過,該縣是個比較不錯的城鎮(zhèn),從縣城有長途客運汽車可到法特公社。 剛剛走出校門的我,和大家一樣,初生牛犢雄心勃勃、滿腔熱血干勁十足。為了更好地了解柳條邊的現(xiàn)狀,我選擇了春節(jié)前的臘月。理由很簡單:1、利用個人休息時間2、下雪以后沒有樹葉和莊稼的遮擋3、農民“貓冬”便于走家竄戶。在一個雪后的晴天,我起了個大早趕往火車站?;疖嚿先撕芏?,許多人是進城辦年貨的,大包小包、大袋小袋、大筐小筐堆滿了行李架,連車廂的過道和座位中間都堆得滿滿的,還有不少人在抽煙,嘮嗑聲、喊叫聲、抱怨聲還夾雜著小孩的哭聲,真是熱鬧。我感到有點喘不上來氣,我試著想把車窗打開,可能是凍住了,那窗子紋絲不動。 好不容易熬 到了下車。出門時帶的一本書,一頁也沒看,提起包又跑去趕長途汽車。好在汽車站不算太遠,連走帶跑不到十五分鐘就到了。原想,這里的人會少一點,可是,事實與我的想法恰恰相反。車少人多,車下不賣票,車上已經(jīng)滿員了,可司機和賣票的還讓人繼續(xù)上 ,車下的人就像坐車不要錢似的,拼命地往車里擠。多虧我提前上了車,否則,天黑之前能不能坐上都兩說了。這時更加感到體格健康的重要,差一點的非擠扁了不可。
在一些人的叫罵聲中,汽車緩緩地移動了,但是車門口擠滿了人,車門無法關上,地上依然有人追著汽車跑。汽車加速甩掉了追趕的人,開出很遠才停下來,司機從駕駛門跳下來,繞到乘客門這邊,連推帶搡才把門關好。車子重新開動了。 車里的擁擠讓人無法形容,人與人“親密”得象白菜幫一樣,緊緊貼在一起。如果你把腳稍稍抬一下,馬上再落下來就會踩在別人的腳面上。幸好,我的包不大,東西不多,可是提在手里也夠我受的了。這時有人歪著脖子沖我喊,“什么東西,頂人家后腰生疼的?”我知道,準是包里的“海鷗-120”,于是連忙說對不起……。說句實話,那個場景就是今天想起來,也叫人一腦門子汗。
快到中午的時候,終于到了法特公社所在地。肚子開始有點餓了,吃午飯是當務之急,路邊一家掛幌的飯店吸引了我的腳步。 這家飯店門臉不算小。窗戶、門,刷的蘭油挺詐眼,可是卻沒有鑲玻璃,上面釘?shù)乃芰喜急伙L弄得一鼓一鼓的,門框上高懸的四個退了色的大紅幌子搖來擺去,老遠一看還挺醒目。我不加思索,推門便進。先來兩個小炒、再來二杯小酒,暖和一下再說,如意算盤早就打好了。可是進屋一看,我的心就涼了半截。幾個破桌子,幾條長條板凳,墻角還摞著幾個大麻袋,旁邊放兩個酸菜缸,屋里面一個吃飯的也沒有,可能是廚房剛點火,前后到處都是煙。這哪里像個飯店,滿不是那么回事,真的不敢恭維。 我二話不說轉身要出去。這時,一個農家婦女打扮的人,從里面廚房沖出來和我打招呼,她看我堅持要走,便說:“我知道你是外來的, 快過年了,別的家都不怎么開門了,就俺們一家還堅持為人民服務?!币痪湓挷钜稽c兒把我說笑了,想不到鄉(xiāng)下人還挺幽默。 根據(jù)墻上一塊小黑板,我點了兩個菜。這婦人卻告訴我,他們光有肉,青菜得到集上去買。我換了兩個菜,還是沒有。開什么玩笑,我可真的要走了。沒想到這個女老板非要做我這個生意不可,跑進廚房拿出個大水瓢,邊走邊說:“這位師傅你等一會兒,眨眼的工夫我準回來?!睕]有等我表示意見,人已經(jīng)出去了,出于無奈,也只好耐心等一會兒了。 我坐在屋里往外看,希望那個人早些回來,塑料薄膜質量不好,只能看到四個大紅幌??粗粗?,我不由地笑了出來。因為這飯店、餐館掛幌子是大有講究的。在過去(舊中國)幌子不是隨便亂掛的,是受行規(guī)制約的。 掛一個幌的,賣單一品種,如尖餅、油條、燒餅、豆腐腦、豆?jié){一類;
掛兩個幌的,賣各種溜炒、米飯、面食,并兼地方風味;
掛四個幌的,經(jīng)營品種不但要包括上面的,而且要有各種海鮮,還要達到客人點啥有啥。屬至高無上的大店。
回族人開的掛藍幌,漢族人開的掛紅幌。在大街上老遠一看,就一清二楚。 可是,今天這個掛四個幌的,叫我大開了眼界。要什么沒什么,還膽敢掛四個幌,大家說,我能不笑嗎。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時代在前進,過去的陳規(guī)陋習在今天的人看來已屬多余,現(xiàn)在的事也不能用老眼光、老標準來衡量。新時代的人們已經(jīng)不習慣用傳統(tǒng)來約束,隨心所欲既輕松又自在,何樂而不為呢。 大約過了二十多分鐘,才見這位能說會道的女人端了一大瓢豆腐回來。伴隨著一大堆道歉話,一盤整塊的大豆腐擺在了我的面前,上面撒了一些精鹽,她問我要不要澆上一點兒生豆油,還口口聲聲這是個好菜?!吧褂瓦€是免了吧”,我對她說??粗@直冒熱氣的豆腐,一下子還真有點按捺不住。我逗趣地問道,“既然是好菜,它叫什么名?”沒想到她卻慢條斯理地說“這個菜叫 ,白狗臥沙灘”。我還頭一次聽說豆腐塊兒撒鹽有這么好聽的名字。那么,豆腐塊兒撒蔥花,就該叫“白狗臥綠野”了。難怪當今“雞爪子”都成了“鳳爪”了。 一會兒工夫,我要的酒也燙好了。同時,那女人遞過來一雙筷子。我接過來一看,像沒洗干凈一樣,黑乎乎的。于是,我用手在筷子的前半部擼了幾下,解解心疑,然后便甩開腮幫子吃了起來。此刻,我心里明鏡似的,人就是應該到什么時候說什么話。
這盤“白狗臥沙灘”味道還可以接受,不過,這小半碗白酒太難以下肚了。不知是質量問題還是摻的水太多,總之,是我喝過的白酒中最差的。 這家四個幌兒的鄉(xiāng)間小店,無論如何給我的印象是深刻的。 飯后,與當?shù)攸h組織和有關領導取得了聯(lián)系,在公社文化站同志的帶領下,走訪了幾位老社員, 并請其中一位帶我到柳條邊墻的遺址去看。那個社員告訴我,文革前個別地方還能看出一些痕跡,后來大搞農田基本建設, 修梯田、方田、條田、臺田、海綿田,什么“邊”呀、“墻”呀,都讓路了。加上廣大社員取土積肥(墊豬圈)的長期需要,再長的邊,再高的墻恐怕也很難存留到現(xiàn)在
為了挖掘遼西地區(qū)柳條邊的歷史,連山區(qū)文史研究會在原政協(xié)副主席張助群、會長高振斌的帶領下,利用十余天時間,自發(fā)地走訪了葫蘆島的一市一縣二區(qū),行程千余里,足跡幾乎踏遍遼西大地,在當?shù)厝罕姷臒嵝闹更c下,找到了許多原來沒有記載的柳條邊遺跡,同時也對遼西地區(qū)的人文歷史、風土人情有了感性的認識和了解。
考察前,張主席做了大量的案頭工作,使得這次考察有章可循,少走了許多彎路。
在衛(wèi)星上都可見的中國的萬里長城世人皆知,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就在長城的東部,山海關與東北明代長城銜接的地方,300多年前,曾有一條與長城相媲美的綠色長城橫亙在廣袤的東北平原上,這就是清代柳條邊。柳條邊分為東、西、北三段。以開原附近的威遠堡為交點從東北向東南、西南方向延伸,呈人字形。向西南方向延伸的一段就是經(jīng)由遼西大地的一段,是我們這次考察的重點。
清朝建立后,清政府把東北看成是“龍興之地”。一方面為了防止“龍脈”受損,另一方面,就是為了保護東北地區(qū)特有的人參、貂皮、鹿茸等特產而修筑的一條封禁界線就是柳條邊。柳條邊全長1300多公里,根據(jù)史書的記載,清代柳條邊又叫條子邊,是用土堆成的寬、高各三尺的土堤,堤上每隔五尺插柳條三株,柳條粗四寸,高六尺,埋入土內二尺,外剩四尺。各柳條之間再用繩連結,稱之為“插柳結繩”。再在土堤的外側,挖掘口寬八尺、底寬五尺、深八尺的邊壕。
在考察時我們特意找尋柳樹的蹤跡,可是一棵也沒看到。如果那時的柳條要是保存下來,不僅僅是三百年歷史的見證,而且想必也應該是枝繁葉茂,老態(tài)龍鐘的神樹了吧!也許因為天災,也許是人禍,總之沒看到柳。但在綏中高臺堡鄉(xiāng)高臺堡遺址上找到了一棵兩人抱的槐樹,樹齡不祥。據(jù)六十多歲的村婦介紹:“自打記事起就有這棵樹了”。估計差不多也有百年的歷史了。現(xiàn)在在土堤、土壕栽種的大都是楊樹。在興城二道邊的邊頭子屯,在熱心的大娘指點下進入一戶農家院,來到他家的院西,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楊樹林子,林中雜草叢生,可見“野姑鳥”、“喇叭花”等野花在樹下雜草中盛開著。站在一側,隱約能看到一米多高的土堆和楊樹林一起由東北向西南延伸著。院主人介紹說:這片楊樹是他承包栽種的,有五年的樹齡了。雜草年復一年春風吹又生,插柳結繩早已不復存在,不變的是那土堆、土壕和早已遠去的歷史。
尋根溯源,說柳條邊得從源頭說起。沿著柳條邊“人”字的西南撇到達葫蘆島市綏中縣永安堡鄉(xiāng)。這里是河北長城與遼寧長城的交匯點。以錐子山為中心,長城向東南到達山海關,向西到達嘉峪關為薊鎮(zhèn)長城;向東北到達遼寧的丹東為遼鎮(zhèn)長城。長城如三條蜿蜒的巨龍在永安錐子山匯合,謂為:三龍聚首。到永安堡鄉(xiāng)后沿著公路首先到達山角下的立根臺。根據(jù)柳條邊的走勢規(guī)則,立根臺極有可能就是柳條邊西南的起點。過立根臺左拐是去金家溝村,不拐是去小河口和西溝村。從金家溝遠眺錐子山,想象當年的金戈鐵馬會讓人有豪氣沖天之感。
(三龍聚首的錐山長城遠眺)
300年前也許為了給雄偉的長城做陪襯,在長城腳下,從立根臺開始一條“綠色長城”沿著山谷曲折伸向東北。柳條邊不是防御工事,只是一條封禁界線,因此它沒有建在險峻的山脊而是順著山腳迂回。經(jīng)過幾天的考察,考察團成員慢慢地都摸出了柳條邊的走勢規(guī)律了。按照地圖,看著地形,再經(jīng)當?shù)氐南驅е更c,一個個柳條邊遺址展現(xiàn)出來。尋找綏中縣一個叫西邊的村子時還發(fā)生一件奇妙的事。到達西邊附近的時候聽說西邊正在修路不通車了,因為西邊就名字而言肯定是當年柳條邊必經(jīng)之地,就不放棄地慢慢探索著前行,實在走不通了,就跟著前面的一輛摩托車拐入民房之間的小胡同,左拐右拐的沒有路了只好停下問路??赡苁寝r忙季節(jié),街上沒人,正在無計可施之時,一戶農家院中走出一位大娘。問:這個村子叫什么名字?答:西邊。問:當年區(qū)分邊里邊外的土壕在哪里?答:你們車旁邊的就是。這可真是:踏破鐵鞋無覓,得來全不費功夫。又真是:驀然回首,那條邊卻在無奈停車處。
邊內的區(qū)域被稱作邊里,自大東溝到威遠堡這道邊墻以東和威遠堡到山海關這道邊墻以西,則分別被稱作東邊外和西邊外。東邊是為了限制高句麗人、西邊是為了限制蒙古人的進入。南邊以山海關長城為界南邊叫關里,北邊稱關外,是為了限制漢人的進入的。對于邊里邊外的概念,上了點歲數(shù)的人都能說個差不多。女人們會聯(lián)想起當年出嫁的時候老輩人說過是嫁到邊里還是嫁到邊外去了。男人們會想起老輩人說過當年邊里限制的嚴格,邊里不能種植的大煙在邊外卻沒人管。考察時我們如果問:“劃分邊里邊外的大土堆在哪里?”知道的人多些,如果說名詞“柳條邊”當?shù)厝藚s不明白了。在一個村莊當尋問三個四十左右歲的中年婦女時,她們很有經(jīng)濟頭腦的地說:“柳條邊我們這沒有,家有柳條筐要不要看看?!?div style="height:15px;">
根據(jù)各處的地理形勢和交通狀況,在柳條邊上設有邊門、邊臺?,F(xiàn)在遼西還有許多以“邊”、“臺”等取名的村鎮(zhèn),大概就是因柳條邊而得名的。僅僅在葫蘆島市就有許多個行政村以此取名的??梢?,柳條邊對后世的影響力還是相當大的。柳條邊當年是一條封禁界線,現(xiàn)在仍然有許多是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村屯的分界線。綏中縣大房身村87歲的王大爺家屋后山腳下的柳條邊就是建昌縣鹿叫村與綏中縣大房身村的分界。在興城市馮屯村,一位72歲騎摩托車的老人把我們帶到屯里介紹給一位中年男子。這位中年男子引領我們走了有一里地來到了一條田間小路前。小路的兩邊都種植的是玉米。他介紹說這就是當年的“邊道”,原來很寬能過得去馬車,現(xiàn)在雖然兩邊都在擴大種植而變窄,但仍然是馮屯村和對面的小尾溝的村界。順著邊道向前走,還可以看見有五六米深、七八米寬的一條土壕。
(興城馮屯村與小尾溝間的邊道)
柳條邊不僅因為修筑時間的早晚分為“老邊”和“新邊”,而且由于滿族的興起,人數(shù)在不斷增加,還曾經(jīng)三次擴邊?,F(xiàn)在還有二道邊、三道邊的村落存在。當然擴邊不可避免地會引起紛爭。 有封禁就有反封禁。自康熙年間,已有大量的人口私自進入東北地區(qū)。到乾隆初年,柳條邊多已形同虛設。乾隆時曾三令五申封禁令,但出邊的人越來越多。到道光二十年(1840年)后,內憂外患日益嚴重,清政府不得不對東北開禁,大批山東、河北等地的貧苦百姓通過陸路和海路闖關東,形成了我國歷史上最壯闊的移民潮,柳條邊也完全廢棄了,大多變?yōu)楦亍?div style="height:15px;">
經(jīng)歷300多年的風雨侵蝕,柳條邊雖然早已不見了當年風貌,但一些地方的遺跡還清晰可辨。在考察中我們找到了1979年3月、1985年錦州市政府設立的綏中高甸子古城遺址、1986年4月設立的綏中高臺堡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兩處遺址據(jù)介紹是高句麗人的城堡遺址,這顯然不是柳條邊遺址。幾天的尋找都沒有看到一塊為柳條邊遺址而設立的標志。在綏中寬幫村為了拍攝柳條邊的遠景而進入一棟正在修建中的二層民居,說明來意后,一位叫李寶昌的77歲的供銷社退休職工說他家的后院有一塊寫有滿文的石碑。跟隨他來到一片楊樹林前,見到1986年寬幫滿族鎮(zhèn)政府設立的“寬幫河西居住址”的石碑,為鎮(zhèn)級文物保護單位。還看到一座雕刻的不知是何種動物的石像,但是刻有滿文的石碑卻不見了,因此也就無法考證它的淵源了。考察時有許多村民們都問為什么要尋找這些個大土堆,他們樸素的思想里知道修橋、修路、修廟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我們回答說這也是為了讓以后的人們都還能知道三百年前的柳條邊的輝煌而作的努力。
有一個很深的感受就是東北人特實在。我們所到之處,當?shù)厝硕继貏e熱情,被問到的知情人都是放下手中的活計,步行或者是騎上自家的摩托車指點線路。這和我們出差去外地,有些人南轅北轍的指路形成強烈的反差。有些柳條邊的遺址是現(xiàn)在人家的院子,都是開門接待,熱情介紹情況。在興城小東溝村一位老大爺家后院就是柳條邊的邊墻,大爺邊介紹情況,邊應我們之邀合影留念。我們表示感謝,大爺說了一句:“咱們都是一家人,謝什么謝!”;在綏中縣大房身村87歲的王大爺家,他邊幫助兒子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計,邊接待我們。看到天已過午,還為窮家小院沒有合適的飯菜招待我們而心懷愧意。我們不禁感慨:多么樸實而可愛的鄉(xiāng)親??!
按照地圖所示,時而公路、時而穿行在鄉(xiāng)間的土路。映入眼簾的是一條條河水清澈、緩緩流淌的小河,河水中潔白的鴨子在嬉戲,河灘上還有的栽種水稻,微微開始泛黃的稻穗在夕陽的映襯下顯得格外亮麗,讓人仿佛來到了江南水鄉(xiāng)。土路兩邊不時有酸棗樹出現(xiàn),饞得人直流口水。玉米、花生、地瓜地隨處可見。雖然遼西地區(qū)遭遇了六十年來罕見的夏旱災害,但是“龍興之地”的邊里還是有收成的,特別是棚菜經(jīng)濟、果業(yè)的發(fā)展形勢喜人。民居由過去的北京平換成了現(xiàn)在的二層小樓,水泥路已經(jīng)修到了山區(qū)深處,在車上觸手都能碰到掛滿枝頭的水果。當?shù)卣母幻裾邚拿窬拥囊?guī)模到村村通水泥路中都可以略見一斑。
我們從現(xiàn)實中走來,走進遼西柳條邊的歷史,走過邊門,走上邊臺,跨過土壕、跳過土塄。感受著歷史,承載著現(xiàn)在,我們這一群發(fā)燒友們用我們的熱情奉獻著我們的綿薄之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百年滄桑話長春——長春之邊
綠色長城———清代柳條邊
鮮為人知的 東北“柳條邊”墻 總長度1900公里 它的廢棄開啟了闖關東
錦州黑山境內的明長城!
東北文化·東北大地的古代文明·界限民族的藩籬—長城、界壕和柳條邊
東北老人口中常說的“邊里”“邊外”的區(qū)分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