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少年貝聿銘,經(jīng)常在暑假時到蘇州獅子林度假。那個時候,這個日后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經(jīng)典園林,是貝家的私產(chǎn)。它見證了一個富裕了15代的名門望族的心路歷程。
這個家族長盛不衰的秘密
貝氏在蘇州綿延了600多年,最初靠醫(yī)藥起家,之后的十幾代在醫(yī)藥、金融、建筑設(shè)計、文學、政商等領(lǐng)域都不乏佼佼者。
第十三代貝理泰,被稱為“金融大亨”,創(chuàng)辦了上海銀行;第十四代貝祖貽,曾擔任中國銀行總經(jīng)理,中央銀行總裁;到第十五代貝聿銘這里,輝煌達到巔峰——貝聿銘本人、貝聿銘的妻子陸書華和他們的三個兒子貝定中、貝建中、貝禮中也都畢業(yè)于哈佛大學!
△
貝聿銘全家在歐洲度假
這不禁讓人疑問,歷史對貝氏家族有所偏愛嗎?
歷史向來公平。貝氏家族也歷經(jīng)戰(zhàn)亂無數(shù),也曾家產(chǎn)悉數(shù)全交......你能想象的從巔峰到低谷的狀態(tài),都發(fā)生過。
和其他大家族落敗的命運殊途,貝家有什么長盛不衰的秘密呢?
其中一個答案很簡單,貝氏家族格外重視教育。
從發(fā)跡始,貝氏家族就堅持廣儲經(jīng)書,奮志功名。即便在最難時刻都深信:所有的資產(chǎn)都能拿走,只有一樣東西拿不走,那就是知識。
良好的教育基底,讓貝家的人更容易成功,即便推倒重來,也能東山再起。而當事業(yè)成功后,他們更積極地投資后代,讓世代都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和思想。用教育形成了一個正向的生態(tài)循環(huán)。
△
貝聿銘位于紐約曼哈頓的故居書房
用教育作為大家族“里子”的積淀,在國內(nèi)外都不新鮮:
美國的四大家族之一羅斯福家族,走出了兩任美國總統(tǒng),還都畢業(yè)于哈佛大學。
著名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不僅教育家族的孩子,還成立基金會投入教育。
世家的公開秘密就是如此——給后代好的教育。
△
洛克菲勒家族
我們都知道教育重要,但我們真的知道什么是好的教育嗎?
重金求購各大城市的學區(qū)房、排隊都進不去的名小學、中學,父母不惜一切把孩子送進去,就是好的教育嗎?
考出高分、接受了正規(guī)的大學本科教育,在知名高校深造過,就是好的教育嗎?
或許是,但也未必。
今天的應(yīng)試教育,幾乎都是功利化和工具化的。這固然有“效率高”的好處,但也埋下了種種弊端:學校像職業(yè)培訓機構(gòu),老師流水線般地教學,學生像粘貼復制的工業(yè)品。即便有了必備的工作技能,仍時常被焦慮、迷茫、疲憊所困,甚至不知道這一路努力,意義是什么?
這本不應(yīng)該是教育的歸宿。
好的教育,應(yīng)該是培養(yǎng)“完整的人”。孔子曾說,君子不器。一個完整的人,不僅要有適應(yīng)社會的技能,還要有超越這些技能的眼界和思考能力。
好的教育應(yīng)該讓我們懂得思考:人的一生應(yīng)該怎么過才更有價值?為什么要去欣賞藝術(shù)?人類痛苦的根源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如果把好教育的標準具象化,那應(yīng)該就是哈佛大學通識課的模樣。
△哈佛大學圖書館
哈佛的通識課,可以說是全世界大學的豐碑和瑰寶。
知名作家、學者劉瑜曾專門為哈佛通識課寫過一篇文章:大學應(yīng)該熏陶的,是一種人文精神。這一精神最集中的體現(xiàn)是在它的“核心課程”上。普通大學的核心課程是專業(yè)課,但在哈佛,它的“通識教育”才是最核心最厲害的。
哈佛通識課之所以讓劉瑜不吝贊美,就在于它課程設(shè)置的科學性:把八大知識范疇、400多門課程重新劃分、分類,給學生們準備了一場從藝術(shù)文化、倫理推理,到生命社會、世界宇宙等領(lǐng)域的頂級知識盛宴。
哈佛大學甚至還奇葩地規(guī)定:專業(yè)課能隨意選換,但通識課必選。它的教改教授說:我們只是讓學生學“所有人都該知道的知識”,這才是通識課的真正地位所在。
這就難怪,劉瑜這樣形容看到哈佛通識書單的感受:“就是《廊橋遺夢》里面女主角遇上男主角的感覺,之前和丈夫風平浪靜的婚姻,原來都是不算數(shù)的,這才是真正偉大的愛情!”
哈佛學生的表達異曲同工:真正愛上哈佛的那一刻,是拿到通識課書單的那一刻。可見,哈佛通識課含金量多高、多受歡迎!
我們今天向您重磅推薦——《哈佛通識課:改變你和世界的100本書》,它是哈佛、斯坦福等100個教授,一起為大家開設(shè)的經(jīng)典通識課程。
△
掃碼即可訂閱
如果你曾在過往的教育中迷茫過,如果你處在對當下生活的困惑中,如果你不想過臉譜一般沉悶的人生......那么這一門來自世界頂級學府的通識教育課,你沒有任何理由錯過。
那些看似不“實用”的思考,恰恰是我們生命中最樸素的疑問。只有正視它們、領(lǐng)悟它們,我們才能像源頭活水般,擁有活在當下的力量。
你可能聽過無數(shù)課,但這節(jié)課和你之前聽的都不一樣。
首先,講課的人都是來自哈佛等世界名校最頂尖的教授。
先來簡單看看陣容。
1、可能是最懂中國的老外學者: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包弼德(Peter K. Bol)。
他是美國最著名的中國歷史研究學者之一,有人說他比中國人還懂中國。
包弼德教授在中國被學術(shù)圈外的人熟知,源自一個視頻——他用《兩只老虎》有些“呆萌”的曲調(diào),唱了一首“中國朝代歌”。
△
注:朝代歌歌詞,“商周秦漢,商周秦漢,隋唐宋,隋唐宋。元明清Republic(中華民國),元明清Republic,毛澤東,毛澤東。”
包弼德教授講歷史,會幫你打開新思路。他說歷史只是告訴我們,人們做了什么選擇,這些選擇又如何影響了歷史。沒有苦大仇深和死記硬背,他輕松地讓歷史鮮活了起來。
有人評價說,如果歷史是這樣的老師教,我保證一節(jié)課都不逃。還有人說,上學的時候沒好好讀書,沒想到畢業(yè)了會抱著手機來聽課!這樣的教授講課,有趣有料,誰不喜歡?
2、“世界上最懂文學的人”,馬丁 · 普克納教授(Martin Puchner)。
他是哈佛大學戲劇、英語和比較文學專業(yè)的教授,被稱為“世界上最懂文學的人之一”。
普克納教授在他的暢銷書《文字的力量》一書中,剖開了五千多年文字發(fā)展的歷史,講明了文字是如何失去它的神秘力量的??赐晁娜耍既滩蛔◇@呼:哇!原來我們習以為常的文字,曾代表著“特權(quán)”!
在今天,互聯(lián)網(wǎng)徹底地改變了我們的閱讀和書寫方式,又將給世界、生活和我們個人帶來哪些影響呢?
如果你能思考到這一步,面對未來就多了一份清澈、輕松和坦然。
除此之外,還有近100位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政治經(jīng)濟學、自然科學、美學、文學......等教授,可以說把整個常青藤大學的通識課教授請了遍。
部分授課教授名單
▽
有人說,如果大學是這些人教,可能人生早就不一樣了。
其次,哈佛教授的課會不會學術(shù)性強、晦澀難懂?
恰恰相反。真正的大家,功底就在于先把書讀厚,再慢慢讀薄。他們總能把復雜的道理講得平易近人,四兩撥千斤,深刻而簡潔。
這是一門講給普通人的通識課,從來沒有走進大學課堂的人,也能聽得津津有味。甚至有用戶留言表示,哈佛教授們把書講得老少咸宜,讓他忍不住叫上自己小學剛畢業(yè)的孩子也來聽聽。
比如,史學家伊麗莎白 · 蘭百克教授,是這樣講解弗洛伊德《文明及其缺陷》一書的:
再比如馬丁 · 普克納教授,會這樣向你剖析書籍和權(quán)力的關(guān)系:
當這一群可能是全世界最聰明的人匯聚到一起,他們準備講些什么呢?
哈佛的學者教授們,選出了100本世界經(jīng)典書,覆蓋了八大學科,每一本都堪稱是人類文明歷史星河中的璀璨明珠。
部分書單
▽
既包含孩子也能讀懂的小說、童話,也有晦澀難懂的名著。
同時,教授的講述絕不是照本宣科,他們擅長挖掘背后的意義,并投射到當下的社會,往往顛覆你的認知,讓每本書重新煥發(fā)活力。
比如《80天環(huán)游地球》,在很多人眼里,它只屬于小孩子。
但在Chaplin教授的眼中,它看似是個探險故事,卻包含著很多隱喻。主人公??讼壬俏覀儺斀袢祟惖膶懻眨合嘈乓揽考夹g(shù)能征服一切。但烏龍的結(jié)局似乎在給我們敲響警鐘:對于資源的掠取、技術(shù)的應(yīng)用,人類是否過于傲慢和自信?
又如“四書”之一的《大學》,通篇只有205字,你可能會覺得它是老掉牙的古董,有什么可解讀的呢?
包弼德教授卻從中挖掘出了中國人“教育崇拜”的源頭。原來,國人對教育的重視和焦慮,不是現(xiàn)在才有,而是幾千年來深植骨髓的集體記憶。他說,《大學》最大的遺產(chǎn)就是確立了整個中國社會對教育的重視。知道了這點,你再去看現(xiàn)在雞血的父母、焦慮的考生,也笑不起來了。
總之,你半生都讀不完的經(jīng)典,在這里都能聽得到、聽得懂,聽出對人生的真正改變來。
能力、態(tài)度、性格、抱負......這些東西,你從職場課、情商課、愛情課等課程學到的只是“術(shù)”。但在經(jīng)典中,在哈佛老師的解讀中,你會得到更多的“道”,而這些底層邏輯,才是改變?nèi)松母?/p>
互聯(lián)網(wǎng)上能買到很多課,但這么具有匠心的不多。
這門課由喜馬拉雅國內(nèi)外團隊聯(lián)合,耗時四個月傾力打造。每節(jié)都經(jīng)過訪談授課、轉(zhuǎn)錄、翻譯、編寫、錄制、配樂等多個工序,平均單集耗時100小時。
四個月的日日夜夜、10000小時的精心打磨,只因為我們相信,你值得世間最好的教育。
它將為你帶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