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女性因痛經而困擾,輕則只是小腹部墜痛,重則可出現嘔吐和暈厥,以至于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通過多喝紅糖水、按摩或熱敷小腹部、服用止痛藥能緩解痛經,但只能治標,無法治本。不妨利用中醫(yī)來調理痛經,在不同的階段合理調理,減輕痛經癥狀。
中醫(yī)如何看待痛經?
1、肝氣不舒
中醫(yī)講,月經不調跟肝經緊密相連。肝主藏血,肝氣舒暢才能讓氣血流通,保證月經規(guī)律正常。肝氣郁結會造成氣血不暢,導致月經異常,月經時乳房脹痛、乳頭刺痛、腰酸和小腹部疼痛等,說明是肝氣不舒,其調理的重點是疏肝理氣。著重吃具有疏肝功效的食物,如柑橘類水果、西紅柿、茼蒿和白蘿卜以及芹菜等,也可以喝百合粥,遠離油膩滋補類食物;著重喝月季花茶和玫瑰花茶,能起到疏肝理氣、養(yǎng)肝通經和美容養(yǎng)顏效果;堅持對膻中穴和太沖穴按摩,能幫助疏肝理氣;調整好情緒,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及時消除不良的情緒;必要時需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逍遙散。
2、血行不暢
中醫(y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痛經是血行不暢造成的,其主要特征是小腹部脹痛、月經量少、心煩意亂和脾氣暴躁、乳頭有觸痛感。調理的重點是活血化瘀。日常生活中應注意身體保暖,不能穿露肚臍裝,著重護好小腹部和背部以及雙腳;堅持喝益母草紅糖水,能起到活血化瘀效果;對肚臍處艾灸,能理氣活血和祛寒袪濕。
3、氣血兩虛
不少女性月經后處于血虛狀態(tài),一直不調理可逐步生成氣血虛弱體質,其主要癥狀是經期小腹痛、月經量少、月經時間短、經血顏色淡,同時伴有臉色發(fā)黃,沒有任何食欲和精神差。其調理的原則是補氣養(yǎng)血。日常生活中應多吃甘味食物如紅小豆、當歸和紅棗等,能為身體提供所需能量,又能補氣血;對關元穴、三陰交穴和血海穴按摩,能調理女性氣血,輔助治療月經不調;睡覺前用熱水泡泡腳,能改善氣血運行,減輕痛經癥狀。
溫馨提示
需在中醫(yī)指導下辨證治療痛經,了解致病原因后對癥用藥。脾胃功能差、體質虛寒的女性月經前后遠離生冷寒涼食物,包括冰激凌、冰鎮(zhèn)飲料和西瓜以及螃蟹等,不然讓痛經進一步加??;月經期不能喝含有咖啡因以及酒精的飲料。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