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希深:公生明 廉生威 |
2007年06月19日 深圳商報 |
3月26日,記者來到連平縣的善元鎮(zhèn),方知連平縣處于九連山下,土地貧瘠,現(xiàn)在還是個國家級的貧困縣。這個縣有家“顏氏廉政文化展示館”,展出了顏希深祖孫三代以“三十六字官箴”為座右銘、清廉為民、勤政為民的一生,其官德就是“三十六字官箴”,“官箴”的發(fā)現(xiàn)者與第一位傳承者就是顏希深。 “三十六字官箴”隨身帶 人間三百六十行,行行講道德。習武講武德,作文講文德,經商講商德,然而最為重要、做起來最為艱難的卻是當官的官德。官德不是虛無飄渺、深奧莫測的玄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為準則。在清代,廣東連平縣出了罕見的祖孫三代高官,那就是任湖南巡撫、云南巡撫的顏希深、任直隸總督的顏檢與任閩浙總督的顏伯濤,三代任高官長達100多年,形成“一門三世四督撫、五部十省八花翎”的顯赫地位,上受朝廷的信任,下受百姓的愛戴。他們的官德就是“三十六字官箴”,無論調到何處為官,總把官箴拓片帶在身邊,刻在衙門的石碑上,時時對照,天天勉勵,落在實處,不是嘩眾取寵的做秀,真有一番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味道。 顏希深(1729-1780),字若愚,號靜山,貢生出身。貢生是經縣、府、省推選并到“國子監(jiān)”深造的學生。他在國子監(jiān)培訓合格,畢業(yè)后任太原府同知,在為乾隆皇帝上五臺山辦理行營事務露出頭角,因不擾民受到賞識。乾隆十八年(1753),顏希深24歲,出任山東泰安府知府,第二年,他主持創(chuàng)建了泰安試院。試院建成前,泰安府所轄的泰安、新泰、萊蕪、肥城、東平、東阿、平陰共七縣的士子考試,都要長途跋涉,前往省城濟南,省城一下子就云集了全省考生幾萬人。泰安試院建成后,七縣士子可在泰安府舉行。這是顏希深為發(fā)展文化教育事業(yè)的一件大好事。在泰安期間,他還積極創(chuàng)辦書院,讓更多的泰安子弟能夠讀書。 在泰安時,顏希深偶然在府衙的墻壁上,看到前泰安知州顧景祥于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刻下的一塊“官箴碑”,碑上刻著: “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讀罷碑文,顏希深覺得此箴“言約意深”,感受良多,實為居官之要領與道德準則。乾隆二十三年(1758),他依照原碑文重新勒石鐫刻并題跋,立碑于署內西廂房,當作為官的座右銘。以后顏希深調離泰安,就將“官箴”的拓片帶在身邊,以“官箴”約束自已。 陳列“官箴”的“顏氏廉政文化館”如今成為河源市的廉政教育基地。連江縣博物館館長胡小江對記者說:“每年河源市的新官上任,就要到這里學習‘三十六字官箴’,接受‘公’與‘廉’的教育;每年七月是全省的紀律教育月,河源市的干部就要到這里接受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這個廉政文化館不僅吸引了本縣的干部,也吸引了全省的官員,其中有一部分是來自深圳的官員。” 打開登記本,看到有不少參觀者來自深圳,其中有深圳市紀委、南山區(qū)紀委、深圳市南山建筑質量檢查站的官員,還有不少是深圳中學生。從中可以看出,“三十六字官箴”至今還有感染力與影響力。 賑災第一接駕第二 “三十六字官箴”的發(fā)現(xiàn)者是顏希深,他又是官箴的忠實踐行者。有關他勤政愛民的事跡很多,最為感人并受后世稱道的是他以人為本,把下鄉(xiāng)賑災救民放在一位,把接乾隆大駕放在第二位,差一點以“怠慢圣駕”之罪被削職治罪。當時他任濟寧知府。 那是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乾隆皇帝沿京杭大運河南下,第五次巡視江南,巡視山東的第一站是濟寧。自古以來,皇帝南巡是朝中第一件大事,皇帝走到哪里,朝廷的核心權力就到了那里。對地方官員來說,皇帝巡視又是莫大的榮光與恩寵,能向皇帝匯報工作,展示各方面治理成果,得到皇帝的褒獎,是畢生難逢的良機。如能結識皇帝,給皇帝留下深刻的好印象,如同攀上了永不枯萎的大樹;如果受到皇帝欣賞,引起龍心大悅,破格提拔,又是奮斗幾十年難以實現(xiàn)的美事??滴醯谌蜗陆蠒r,來到蘇州市的吳江縣,見到風光秀麗,百姓安居樂業(yè),心存好感,就問:“吳江縣知縣是誰?”知縣名叫郭銹,是位20歲出頭的年輕官員。康熙就接見了他,見他對答如流,龍心大悅,當場將他從七品縣令提為都察院左都御史,官階一天連升六級。別的官員苦苦鉆營20年都沒有達到的高位,郭銹竟在一天之間就達到了。因此,地方官員接駕并陪同皇帝巡視是頭等大事,如接駕與賑災在時間上相沖突時,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接駕,不能錯失面見皇帝的機會。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乾隆前往江南巡視,各種船只達一千多艘,前后長達十公里,隨員多達2500人,浩浩蕩蕩,一路南下,沿途州府隆重接待,運河兩岸種上鮮花異草,打扮得風風光光,呈現(xiàn)一片國泰民安的景象?;实凵习兜拇a頭,搭起彩棚,鋪上地毯,主要官員穿上最為鮮美的朝服,跪拜迎接。皇帝上岸,官員前呼后擁,匯報政績,如受到幾句夸獎勉勵,如同聽到雷音佛語,晉升就在眼前。 清朝中期,濟寧是大運河上的重要碼頭,貫通南北的交通要道,乾隆的船隊到了濟寧,只見碼頭上并不熱鬧,御道上沒有多少氣氛。山東巡撫前來迎接,獨不見濟寧知府顏希深。知府顏希深不敢藐視皇上,只因運河發(fā)大水,淹了不少村莊,他正在鄉(xiāng)下救災,來不及趕回來接駕。和大怒,命山東巡撫把顏希深及他的母親找來接駕。 顏希深的母親何氏就住在濟寧府,很快就到了,見了乾隆皇帝及皇太后并不驚慌。皇太后問:“你的兒子不來接駕,到哪里去了?”何氏說:“顏希深早就接到下扎,做好了準備接駕,并不敢離開濟寧。誰知前兩天,河道出險,大水淹了村莊,災民流離失所,無依無靠。由于情況緊急,他率濟寧文武官員,堵塞運河缺口,保城池與倉庫不失。他回到家中,準備接駕,無奈災民成群結隊,來到濟寧府衙,慘苦萬狀,要求開倉賑災,得以活命。我見兒子,左右為難,焦躁萬分,一邊是天子巡撫濟寧,一面是災民熬熬待哺,實在沒有兩全之策。天子以民為本,我就叫兒子開倉賑災。” 一席話說得皇太后連連點頭,她說:“你倒有一片慈悲心腸。國無民,哪有君。你兒有愛民之心,情有可原,應赦免耽誤接駕供差之罪,還應嘉獎。那么,他為什么到現(xiàn)在還不回來呢?” 過了不久,顏希深匆匆忙忙地趕到了,只見他從頭到腳都是泥水,面色疲憊,官容不整,見了皇帝就叩頭謝罪,說:“皇上巡視濟寧的下扎早就收到,也做了準備,不巧的運河決口,面對成千上萬的災民,就開倉賑災。受災之人饑腸轆轆,唯恐落人之后,你爭我奪的場面很多,為臣不敢不親自監(jiān)督,不敢離開職守,維持正常秩序,不準奸滑之徒乘機混水摸魚,以致誤了接駕供差的大事。”一席話又說得乾隆重與皇太后連連點頭。這時的乾隆還不糊涂,到濟寧府衙視察,見府中都是布衣粗糧,認定顏希深“清操自勵”,“他時可大用”。果然在第二年(1762年),顏希深從濟寧知府提升為四川按察使。當年,顏希深入朝謝恩,乾隆知道他有一個60多歲的老母,如隨兒子過“難于上青天”的蜀道,實在困難,于是將他調到離廣東連平最近的江西任按察使。 在接駕與賑災無法同時兼顧時,顏希深選擇了賑災,而不是接駕,在很多官員眼中,是不懂官場秘訣、不會來事的迂腐漢,但在百姓眼中,他是把百姓看得比皇帝還要重要的好官。以后顏希深官運亨通,在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升任江西布政使,乾隆四十二年(1777),擢升為湖南巡撫,不久,回京任專職兵部侍郎;乾隆四十五年(1780),出任貴州巡撫,后又調任云南巡撫;同年七月,因積勞成疾卒于任上,終年51歲。 顏希深之子顏檢:繼承先父家訓居官公慎 顏希深倡導的“三十六字官箴”作為家訓傳給了兒子顏檢,顏檢對這道官箴甚為敬畏,像父親一樣,調任一地,就將官箴拓片帶在身邊,作為座右銘鞭策自已。顏檢的官階比他父親更高,官至直隸總督,直隸總督是清代正一品的九個總督之一,又居九大總督之首;他任職時間更長,前后達48年,年近70時還任漕運總督。 清嘉慶十九年(1814),顏檢從京師調任山東鹽運使,這時的泰安知府是汪汝弼,寄給顏檢數(shù)十本府內“三十六字官箴”石刻拓本。顏檢收到后再三拜讀,認識到父親為官30年,忠誠體國,造福于民,以廉潔約束屬下,至今還受到百姓的懷念與敬佩,官德就是“三十六字官箴”。他立志繼承先父的家訓,小心謹慎地工作,以公正與廉潔要求自己,一心一意做個清廉之官。 顏檢一生大起大落,當過極品的直隸總督,當過三品浙江巡撫與福建巡撫,也當過只有五品的北京倉場侍郎,可謂能上能下,任勞任怨。他一生中有兩件利在百姓的實事最受稱道,一是他當福建巡撫時,就上奏道光皇帝,要求停止進貢鮮荔枝與素心蘭,因為福建離京師遠達四千里,以“六百里加急”的快馬,翻山越水,驛站接力,直送宮廷,送的又是荔枝與蘭花,實在是勞民傷財,一大苛政。清道光皇帝批準了顏檢的奏書,下詔永遠停貢鮮荔與素心蘭,并表揚了顏檢的忠直。另一件事是在清道光二年(1822年),66歲的顏檢再度出任直隸總督,在顏檢上任前,直隸布政使屠之申上書說:“直隸差務殷繁,議請每地一畝攤征差銀一分,以均徭役。”也就是農民每畝地再加一分銀的額外稅收,當時直隸管河北山東兩省,農民耕地有一億多畝,每畝加一分稅收,直隸一年可多得100萬兩的收入。道光皇帝批示等顏檢上任后再研究。顏檢到任后,認為此事不可行,不能再增加老百姓負擔,道光認為顏檢“所論極是”,由此為直隸百姓避免了新的攤派。 顏檢為官48年,《清史稿》說他“居官公慎,清潔立身”,缺乏“剛方御下”的氣魄??傮w說來,他是一個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能上能下、廉潔自律、辦了不少實事的老實厚道官員。 圖:顏檢手書:清白存心精勤任事,勉為良吏力挽頹風。錢漢江攝 顏希深之孫顏伯燾:懷抱忠憤而無克敵之具 顏檢之子顏伯濤也是一位高官,最高官階是云貴總督與閩浙總督。他于清嘉慶十九年(1814)中了二甲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到浙江省親,當時他父親顏檢任浙江巡撫。顏檢拿出祖父顏希深任泰安知府時所刻官箴拓本,說:“你現(xiàn)在已進入前程無法預料的官場,應該研究做人做事的原則,這是先前正派官員留下來的格言,實際上也可以說是我們家祖上傳下來的教誨。你如今去做地方官了,管理部下、調解民事全都是你的責任,要時常以這段箴詞勉勵自己,不可松懈。”顏伯燾鄭重接過“官箴”拓本以及書顏希深的兩篇跋文,細讀后將拓本珍藏起來并帶一任上。 顏伯燾后任陜西按察使、甘肅布政使、直隸布政使、陜西巡撫、云南巡撫、云貴總督,一生中也做了不少實事,所到之處都留下了好名聲,但他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強敵,就是英國,遇上最為棘手的難題,就是鴉片。在禁煙問題上,他的見解與林則徐、鄧廷楨一致,是堅決的禁煙派。在海防問題上,他是堅決的主戰(zhàn)派。他沒有舉手投降,與英軍交戰(zhàn)多次,戰(zhàn)斗也很激烈。但清軍落后的土炮不是英軍開花大炮的對手,征用的漁船無法與英軍的鐵甲艦相抗衡,顏伯濤的軍隊很快敗下陣來。廈門失守后他退據(jù)同安,接著敗退漳州,最后一直逃到廣東。 道光皇帝責備顏伯燾“不能預防倉促失事”,下詔降為三品頂戴留用。顏伯燾被革職回廣東連平縣老家閑居了12年,直到咸豐三年(1853),清咸豐皇帝宣召顏伯燾以四品京官入京,準備重新起用,但因當時太平軍直逼京津,道路阻塞,不能到達京師,顏伯燾改任姑蘇(蘇州)江南事務幫辦,不久病逝,終年66歲?!肚迨犯濉氛f“顏伯燾懷抱忠憤,而無克敵致果之具。”這是對他相當精準的評價。 圖:顏伯濤手書:動念即應思改過,得閑何不再看書。錢漢江攝 |
作者:本報特派記者錢漢江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