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棟
筆:清風筆
墨:紅星墨液
紙:蠟染箋
硯:七星硯
創(chuàng)作時間:丁酉秋末
我入展全國第二屆行書展的作品是小字行書。我從初中開始即接觸書法,一直到今天以書法為業(yè),期間最鐘情、用功最勤者莫過于行書了,浸淫書法十數(shù)載,5年前開始投稿參賽,屢屢受挫,但在失敗中前行,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埋頭耕耘,于是意外和驚喜就不期而至了。
入展作品
本次展覽,我投了兩件作品,大字小字各一件,最終入展的作品是小字,也在我的意料之中。因為小字常寫,大字訓練不足,難度也大,功夫未到,寫來甚是吃力。我習行書,最初從《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入手,近三年鐘情米芾,于《苕溪詩帖》《蜀素帖》用功較多,這件作品(如圖)的結(jié)體基本以米書為主。整張大尺幅,沒有拼貼,很少連帶。米芾手札甚是精彩,但在大幅創(chuàng)作中很難用上,如果處理不好,反而弄巧成拙。此件作品,結(jié)體基本能看出米芾的影響,而章法更似《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字字獨立,字距行距疏朗有致,單字大小錯落,略顯輕重之變化。
在創(chuàng)作上,我一向追求整體感、和諧統(tǒng)一。個人認為具備了創(chuàng)作能力的書者,不論之前臨過多少帖,學過多少家,如果達不到完全融合的高度,創(chuàng)作時一定要化繁為簡、揚長避短,提煉出自己能用好又能出彩的筆墨語言。在比賽中更應如此,一件作品定高下,要以己之長攻他人所短,不要過分追求豐富而導致雜亂無章。所以,專攻一家、博觀約取,是每一位書家一生要做的功課。
入展作品局部
此作為節(jié)錄米芾《海岳名言》,關(guān)于這個內(nèi)容有一件趣事——我們山東省滕州市青年書協(xié)有很好的環(huán)境和氛圍,同道之間每隔幾天就會在一起交流切磋,逢重大展覽交流更勤。一次交流中,有位老師說我喜歡寫宋詞,接著另一位老師說:“這就對了,王棟寫的是宋字,當然寫宋詞很出彩,這叫暗合!”眾人大笑。回頭一想,每個時代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特質(zhì),不同文藝門類之間在同一個時代肯定有相通之處。我繼而想到,以米芾體寫米芾文,豈不更加貼切?于是,就選了米芾《海岳名言》為內(nèi)容書寫了。
蠟染紙大大滿足了寫小行草書朋友們的需求。有人做過研究,在明代以前根本沒有生宣,書者更沒有用現(xiàn)在這種生宣的,傳世名作多是絹本或高檔偏熟的紙張,我想不無道理。蠟染箋類于熟紙,但比普通白熟宣更“入紙”,不輕浮。加之顏色襯托,別有風味。本次入展的作品我用紫羅蘭色的蠟染箋所書,想必也給作品加了分。時下展覽越來越注重傳統(tǒng),在注重書寫本身的同時,其實紙張選用已不太重要了,但和毛筆一樣,寫得順手舒適就好。
形式當然是指書寫以外的拼貼做舊等外在形式。國展形式熱已有十幾年了,各種古怪的、別具匠心的、五花八門的形式,評委似乎早已看慣,以致厭倦疲勞了。所以,不僅是這次展覽,過去幾次國展投稿我均用了最簡單的形式,整紙書寫,六尺長紙裁去一截,因為是色宣,上下加了白紙襯托,簡單大方,突出主題。正文也沒有在開頭和結(jié)尾處加大字標題或小字題跋……現(xiàn)在許多書家依然熱衷于各種做舊、拼貼,絞盡腦汁,其實這完全沒有必要。
眼下中國書協(xié)主辦的展覽,同道們都有共識:一是越來越包容、越來越多樣化,不論取法魏晉還是明清,不論是帖學還是碑派,只要寫得好,都可以上國展。二是越來越注重繼承傳統(tǒng),提倡本真。我相信,只有始終浸淫古帖,與古為徒,以不變應萬變,才能保持創(chuàng)作的鮮活度和生命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