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主任吳宓推薦陳寅恪擔任國學院導師。30歲的陳寅恪剛剛留學回國。校長曹祥云對聘請陳寅恪當導師心存疑慮,便去梁啟超府上,征求意見。
曹祥云問梁啟超:“陳寅恪是不是博士,有沒有重要著作?”梁啟超答復:“陳先生既不是博士,又不是碩士,也沒有什么著作?!辈芟樵屏⒓磽u頭說:“這樣的人怎能在清華園與汝等大師同任導師呢?”梁啟超此時如果再有微詞,陳寅恪就絕對當不成導師了。但梁啟超沒有這樣做,他誠懇地說:“陳先生的學問勝過我啊!他小時候在南京就讀私塾,學得很好。與此同時,他在父親的指導下,從小就能背誦十三經(jīng),廣覽經(jīng)、史、哲典籍。后來,他先后就讀過德國柏林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和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他掌握了英、法、日、德、梵、巴利、波斯等10幾種外語,還具備閱讀蒙、藏、滿、西夏多種語文的能力,他在梵文和巴利文方面特精。另外,我們怎能以博士頭銜來論學問呢?我梁某人沒有博士頭銜,不也照樣當導師嗎?至于著作,我梁某人可謂著作等身了吧?但在我看來,我所有的著作,還沒有陳先生寫的寥寥幾百字有價值呢!”曹祥云不再反對,同意破格聘請陳寅恪。
陳寅恪成為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四大導師之一,當然跟他本人有真才實學、有第一等學問分不開,但更重要的,是梁啟超異乎尋常的長人短己、竭誠力薦起著關鍵作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