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謙虛就是缺少見識”——富蘭克林
《三國志》里面,有這樣一個故事,許汜早年拜訪過名滿天下的陳登,覺得對方作為主人家,卻讓他這個客人睡在下床,自己睡在大床上,對劉備直言“陳元龍湖海之士,豪氣不除”,卻被劉備駁斥,表示如今天下昏亂,你空有國士之名,不想著報效國家,一心求田問舍,耽溺于利祿之中,換作我,則直接睡在百尺高樓,讓爾等睡在地上。
俗話說,半灌水響叮當(dāng),像許汜這樣,有了些見識,就看輕他人,覺得事事都應(yīng)以己為先的人,不算少見。
但在生活中,往往越是有見識的人,越能做到謙虛待人。
在《蘇菲的世界》有一句話,說“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當(dāng)我們見識得越多,才越能了解到世界的廣闊。
我們不妨把目光投向星空,隨便哪一顆星辰,都存在了數(shù)百萬、乃至數(shù)千萬、數(shù)億年的時間,遠遠超過了我們一生的長度,即使整個人類的歷史,和星空相較,就像《莊子》中的大椿和彭祖一樣,活了800歲的彭祖,對大椿來說,才度過春季的十分之一的時間而已。
眼界開闊之后,自高自滿的心態(tài),自然而然就消退了。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我們的人生不過就是百年間,囿于時代之故,多多少少有些“螺螄殼里做道場”的意味。
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也不應(yīng)有了些許見識而自傲。
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之交,“物理學(xué)是一門已經(jīng)完成了的科學(xué),不會再有多大的發(fā)展”幾乎被當(dāng)做共識,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普朗克的量子論一下子就將這種共識給打破了。
說不準什么時候,我們固有的認識,就隨著科技的進步而改變了。
就像李白的那首詩句,“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從宇宙觀之,我們不過滄海一粟,即使取得了些微成果,也不過就是“蝸牛角上較雌論雄,許大世界?”。
建立了經(jīng)典力學(xué)體系的牛頓,其遺言是這樣說的,“我好像是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孩子,不時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麗的貝殼而歡欣鼓舞,而展現(xiàn)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我們又有什么值得驕傲自滿的呢?
真正有見識的人,往往會始終保持“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膽B(tài)度,從不自傲。
不論我們讀了多少本,積累了多少知識,都不應(yīng)該驕傲自滿,需要懂得“知也無涯”的道理,對生活中的一切,謙虛學(xué)習(xí)。
驕傲自滿,往往就是固步自封的開始,業(yè)精于勤荒于嬉,后唐莊宗李存勖就是個例子,早年勵精圖治,承其父李克用的“三矢之志”,被譽為“五代領(lǐng)域,無盛于此者”,但他后來沉迷于聽?wèi)虺獞?,“及其衰也,?shù)十伶人困之”。
所以,多開闊眼界,多讀幾本書,是好事,但切勿因此自滿。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