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辨證用藥治療頸椎病
[摘要] :臨床表現(xiàn):頸項疼痛、板滯,肌肉痙攣、僵硬,轉(zhuǎn)頸困難,癥狀常因寒冷及陰雨發(fā)生或加重,舌淡,苔白膩,脈弦或弦緊。
(一)頸型頸椎病的辨證施治
1.風寒痹阻
(1)臨床表現(xiàn):頸項疼痛、板滯,肌肉痙攣、僵硬,轉(zhuǎn)頸困難,癥狀常因寒冷及陰雨發(fā)生或加重,舌淡,苔白膩,脈弦或弦緊。
(2)治則:疏風散寒,活絡(luò)通經(jīng)。
(3) 處方:葛根湯加減。
(4)藥物:葛根15~20g,白芍10~12g, 桂枝9~10g,當歸9~10g, 丹參15g,麻黃6g,木瓜10g, 防己15g,生姜3片, 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劑。
2.痰瘀化火
(1) 臨床表現(xiàn):頸項強痛,活動不靈,頸項局部按壓痛,咽喉痛疼,胸脅痞滿,惡心,舌紅,苔薄黃或黃膩,脈弦滑。
(2)治則:活血化瘀,清熱化痰。
(3) 處方:桃紅四物湯合二陳湯加減。
(4)藥物:桃仁10g,紅花10g,當歸10g, 川芎15g, 赤芍10g,陳皮9g, 清半夏10g, 茯苓10g,瓜蔞12g, 黃芩10g, 川貝母6~10g,葛根15g, 丹參15g, 麥冬10g,生甘草3g。 水煎服,每日1劑。
(二)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的辨證施治
1.氣滯血瘀
(1)臨床表現(xiàn):頸項肩臂疼痛、麻木,入夜加重,活動受限,壓痛明顯,多有頸椎感受風寒病史,舌質(zhì)紫暗,脈弦緊。
(2)治則:祛瘀通絡(luò),化瘀止痛。
(3)處方:身痛逐瘀湯加減。
(4) 藥物:當歸10~12g, 川芎15g, 赤、白芍各12g,桃仁12g,紅花12g,羌活12g, 制沒藥9g,山藥15g, 五靈脂12g,秦艽12g, 香附12g, 川牛膝12g,葛根20g,炙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劑。
2.氣虛血瘀
(1)臨床表現(xiàn):頸項肩臂酸痛麻脹,以麻為主,壓痛明顯,伴有皮膚干燥,心煩,痞悶,面色不華,倦怠少氣,舌質(zhì)紫暗,脈弦細或細澀。
(2)治則:補益氣血,活血通絡(luò)。
(3)處方:補陽還五湯加減。
(4) 藥物:生黃芪30g, 黨參12g, 當歸9g, 生、熟地黃各12g,赤、白芍各12g,地龍9g,川芎12g, 紅花9g, 桃仁12g, 丹參15g,防己15g, 桂枝9g, 葛根15g,炙甘草3g。水煎服, 每日1劑。
3.脾腎虧虛.
(1) 臨床表現(xiàn):患側(cè)肢體無力, 上肢及手部肌肉萎縮,頸痛掣引肢臂,頸項轉(zhuǎn)動不靈,伴有頭昏眼花,倦怠乏力,腰膝酸軟,舌質(zhì)暗,脈沉細。
(2)治則:益氣養(yǎng)血,滋補脾腎。
(3)處方:八珍湯合左歸飲加減。
(4) 藥物:炙黃芪30g,黨參12g, 茯苓12g, 炒白術(shù)12g, 當歸9g,川芎12g, 熟地黃12g,赤、白芍各12g,鹿角片10g, 炙龜甲8g (先煎),炙甘草3g,山藥10g,山萸肉10g,枸杞子10g。 水煎服,每日1劑。
(三)脊髓型頸椎病的辨證施治
1.脾虛腎虧
(1) 臨床表現(xiàn):下肢筋脈拘急,乏力,或如踩海綿,行動不利,容易跌跤, 上肢麻木,持物易落地,頸項僵硬,轉(zhuǎn)側(cè)不利,舌淡體胖有齒痕,苔薄,脈細或細滑。
(2) 治則:補脾益氣,滋腎填精。
(3)處方:左歸丸合歸脾湯加減。
(4)藥物:炙黃芪30g,山萸肉12g,生、熟地黃各12g,山藥10g,當歸10g, 黨參12g, 炒白術(shù)10g,茯苓10g,枸杞子10g,菟絲子10g,鹿角膠12g, 川牛膝12g,龜甲膠12g,炙甘草6g,葛根10g, 丹參10g。 水煎服,每日1劑。
2.痰濕閉阻
(1)臨床表現(xiàn)≌頸項強直,肢體水腫,脘腹脹滿,泛惡不止,肢體僵硬,肌張力下降,大便溏薄,舌淡,脈細弱。
(2)治則:宣肺利水,化痰通腑。
(3) 處方:葶藶大棗瀉肺湯合二陳湯加減。
(4)藥物:葶藶子12g, 當歸9g, 豬苓12g, 陳皮10g, 半夏12g, 茯苓12g, 生大黃12g, 元明粉10g,炒枳殼9g, 生黃芪15g, 黨參12g, 赤、白芍各12g,生姜3片,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劑。
3.腎虛痰停
(1)臨床表現(xiàn):頸項強直,腰膝酸軟,四肢無力,肌力、肌張力明顯下降,頭重欲睡,或泛惡胸悶,陽萎遺精,小便滴瀝,舌淡體胖,苔薄膩,脈細滑。
(2)治則:補腎益精,化痰通絡(luò)。
(3)處方:地黃飲子加減。
(4)藥物:炙黃芪15g,黨參12g, 當歸9g,熟地12g, 山萸肉12g,仙靈脾12g,肉蓯蓉12g,五味子9g,石菖蒲15g,遠志9g,姜半夏9g,陳皮6g,炙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劑。.
4.脾胃虛弱
(1)臨床表現(xiàn):頸項萎軟、疼痛,抬頭困難,肌肉萎縮,神疲,納呆,肌力、肌張力下降,大便溏薄,舌淡,脈細弱。
(2)治則:補脾胃,益氣血。
(3)處方:人參養(yǎng)營湯加減。
(4)藥物:炙黃芪30g,黨參15g, 當歸9g,生、熟地黃各10g,白芍10g, 茯苓12g,炒白術(shù)12g,五味子10g, 山藥12g, 肉桂3g,遠志9g,陳皮9g,生姜3片,大棗5枚,鹿角片12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劑。
(四)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辨證施治
1.痰濕中阻
(1) 臨床表現(xiàn):頸項疼痛,眩暈泛惡,胸脘痞悶,頭重如裹,四肢乏力,納食減少,嚴重者昏厥猝倒不省人事,苔白膩,脈濡滑。
(2) 治則:燥濕健脾,化痰降逆。
(3)處方: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加減。
(4)藥物:姜半夏12g,炒白術(shù)12g,天麻12g,陳皮9g, 山藥12g, 茯苓12g, 石菖蒲12g,當歸9g,川芎12g, 制膽南星9g,炙甘草3g, 大棗5枚。水煎服,每日1劑。
2.痰瘀互結(jié)
(1)臨床表現(xiàn):頸項、肩臂、四肢重著麻木,甚則攣縮刺痛,眩暈,頭痛,時時惡心嘔吐,飲食減少,心悸,體倦乏力,舌質(zhì)暗或有紫斑,苔膩,脈弦細。
(2) 治則:活血理氣,逐瘀化痰。
(3)處方:血府逐瘀湯加減。
(4)藥物:當歸9g,生地黃12g,赤、白芍各12g,丹參15~20g, 桃仁9g, 紅花9g,川芎12g, 柴胡9g,炒枳殼9g,桔梗9g,川牛膝12g,制膽南星9g,砂仁3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劑。
3.濕熱內(nèi)擾
(1)臨床表現(xiàn):頸項酸楚,眩暈心悸,煩躁失眠,痰多泛惡,苔薄黃膩,脈滑數(shù)或濡數(shù)。
(2)治則:清膽化痰,理氣和胃。
(3)處方:溫膽湯加減。
(4) 藥物:姜半夏9g,炒枳殼6g, 竹茹12g, 陳皮6g,茯苓12g, 炒黃芩9g,赤、白芍各12g, 當歸9g, 川芎12g, 防己15g, 大棗5枚,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劑。
4.氣血虧虛.
(1) 臨床表現(xiàn):頸項疼痛,頭暈?zāi)垦?,面色晃白無華,心悸氣短,倦怠神疲,食少便溏,肢體麻木,舌淡紅,脈沉細。
(2)治則:益氣養(yǎng)血,升舉清陽。
(3)處方:十全大補湯加減。
(4)藥物:炙黃芪30g, 黨參12g, 白術(shù)10g, 茯苓10g, 升麻9g, 葛根12g, 蔓荊子12g, 赤、白芍各12g, 桂枝9g, 當歸9g, 川芎12g, 生、熟地黃各12g, 龍眼肉10g,防己12g, 細辛6g,炙甘草6g,大棗5枚。水煎服,每日1劑。
(五)交感神經(jīng)型頸椎病的辨證施治
1.肝陽上亢
(1)臨床表現(xiàn):頸項強痛,頭痛眩暈,耳鳴目澀,多夢,陣發(fā)性面部發(fā)熱,出汗,嚴重者昏厥猝倒,舌紅,脈弦細。
(2)治則:養(yǎng)陰通絡(luò),平肝潛陽。
(3)處方:天麻鉤藤飲加減。
(4) 藥物:天麻12g, 鉤藤12g,石決明15g, 當歸9g, 黃芩12g, 川牛膝12g,杜仲12g,益母草12g, 桑寄生12g,夜交藤30g,茯苓12g,生、煅牡蠣各20克,生甘草6g。水蔚服,每日1劑。
熱詞:鳥類家族
2.血虧陽虛.
(1)臨床表現(xiàn):頸項疼痛,頭暈耳鳴,肢體麻木,手足不溫,畏寒自汗,視物模糊,神疲乏力,少言懶動,腰腿酸軟,舌紅苔薄,脈細。
(2) 治則:溫陽益氣,養(yǎng)血填精。
(3)處方:八珍湯合六味地黃湯加減。
(4)藥物:炙黃芪30g,黨參12g,茯苓10g, 炒白術(shù)12g,當歸9g,川芎12g, 熟地黃12g,白芍10g,山萸肉10g, 龜甲膠10g,鹿角膠10g, 炙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劑。
3.痰濕內(nèi)阻
(1)臨床表現(xiàn):頸項強痛,頭暈頭痛,頭重如裏,胃脘痞悶,惡心欲吐,身困乏力,舌苔厚膩,脈濡滑。
(2)治則:健脾和中,祛濕化痰。
(3)處方: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4)藥物:黨參12g, 炒白術(shù)12g,茯苓12g, 姜半夏9g,陳皮6g,木香6g,砂仁6g,葛根12g, 丹參15~20g, 防己12g,當歸9g, 炙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劑。
4.胸陽痹阻
(1)臨床表現(xiàn):頸項強痛,牽掣至胸背,胸悶氣短,肢體沉重,肢寒畏冷,心跳減慢,舌質(zhì)紫,苔白或白膩,脈結(jié)代或遲緩,或沉弦而緊。
(2)治則:溫陽散結(jié),行氣祛痰。
(3)處方:瓜蕊薤白白酒湯加味。
(4)藥物:全瓜蔞12g,薤白12g,丹參18g, 柴胡9g,川芎12g,延胡索12g, 青、陳皮各6g,姜半夏9g, 桂枝10g,當歸9g, 炙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劑。
5.氣滯血瘀
(1)臨床表現(xiàn):頸項強痛,牽掣肩胛、胸脅、季肋、上肢,疼痛如刺,固定不移或脹痛,痛無定處,或伴有麻木舌暗紅,苔干,脈澀滯。
(2)治則:行氣活血,通絡(luò)止痛。
(3)處方:桃紅四物湯加減。
(4)藥物:柴胡9g,全瓜蔞12g,當歸9g, 川芎12g,赤芍10g, 生地黃10g,桃仁9g,紅花9g,穿山甲(代) 12g, 干地龍9g,丹參15g,, 葛根12g, 香附12g,柴胡9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