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民族的姓氏與名字
劉福智
漢民族的姓氏與名字有著豐富多彩的內容,這是一個有別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現(xiàn)象。漢民族的姓名,是姓在前名在后。這反應了對氏族、集團的重視。而歐洲民族恰恰是名在前姓在后。這反映了對個體的重視。
一、漢民族的姓氏
在中國,漢民族是姓氏起源最早的民族。據(jù)傳說,漢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媧是人首蛇身的神,他們是兄妹,后來結為夫妻,生兒育女,繁衍為人類。伏羲和女媧以“風”作為自己的姓。伏羲另有一個姓——東方。
漢民族的姓氏大概有5000余年的歷史。不過,“姓”和“氏”原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后來的所謂“姓氏”僅指姓。
(一)姓和氏的區(qū)別
在遠古時代,姓和氏是兩個概念。
“姓”是一個氏族的標志,是氏族個體血緣關系歸屬的標志。一個氏族所有成員都有一個共同的姓。所謂氏族,是原始社會由血統(tǒng)關系聯(lián)系起來的人的集體。后來子孫繁衍,人口增加,一個氏族分成幾支散居各地,每一支都有一個特殊的稱號,就是“氏”。比如商族人姓“子”,后來分居不同的地方,就有了“殷”、“時”、“來”、“宋”等氏。
姓是不變的,氏是可變的。氏可以根據(jù)氏族首領身份地位的改變而改變。當時,只有氏族首領和貴族才有姓和氏,而平民和奴隸只有氏。氏是姓的分支。是氏族的每一分支給自己另外設定的名稱。這樣,氏族每一分支既有一個姓,又有一個氏。
“氏”名的確定,大多選擇圖騰、地名或著名人物等等。較早氏族分支有:狼氏、熊氏、鹿氏、燧人氏、有巢氏、少昊氏、神農氏、西陵氏、蜀山氏,等等。前三氏為動物圖騰,后兩氏為居住地名稱,中間四氏則是氏族首領名稱。其中,“狼”、“熊”和“鹿”等氏后來又演化為“姓”。
(二)同姓不婚制度
夏、商、周三代嚴格實行同姓不婚制度。大概是因為當時人們認為血緣關系接近的男女如果婚配,會造成后代畸形或不育。戰(zhàn)國之后這一制度開始松動。明清法律分同姓、同宗為二,只禁同宗婚配,不禁同姓婚配。
其實,即便男女雙方同姓,但是如果血緣關系較遠,也并不會造成不良的后果。此外,即便不是同姓而血緣關系接近,也會產生不良的后果。例如,《紅樓夢》中賈寶玉和林黛玉屬姑表親,賈寶玉和薛寶釵屬姨表親,雖然不是同姓,卻也不宜婚配。而賈母卻認為賈薛婚配是所謂“金玉良緣”,可見其無知。
春秋時期魯國人和晉國人不得通婚,因為兩國都姓“姬”,這就是所謂“同姓不婚”。但是相鄰的秦、晉兩國卻世代通婚,因為秦國人姓“嬴”。所以“秦晉之好”成了“婚姻”的代名詞。
古書《通志》上說:“氏所以別貴賤,姓所以別婚姻?!笔希怯脕韰^(qū)分氏族首領地位高低的;而姓,是用來決定能否婚配的。另一種說法是:姓者,統(tǒng)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
這里,有必要介紹一下中國古代歷史分期:遠古:夏及夏之前;上古:商周秦漢;中古: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近古:宋元明清。
(三)姓和氏的融合
遠古時代只有氏族首領和貴族才能有姓。到了上古時代后期,也就是秦漢時代,姓和氏逐漸融合。此后,人們只稱姓而不再稱氏。而且,上至天子,下至平民,均可有姓。個人的稱謂都以“姓+名”的形式出現(xiàn)。嬴政、荊軻、高漸離都是這種形式。姓與氏融合之后,姓氏制度一直沿用至今。在此期間,姓氏有增有減,有生有滅:比如曾見于孔子門徒中的“漆雕”、“壤駟”后世都已絕跡,而“呼延”、“尉遲”等姓又在某時加入了姓氏大軍。
但是,到了近古時代后期,也就是明清時期,婦女卻“從姓稱氏”了。例如某女,其父姓李,她就稱李氏;其夫姓劉,婚后就稱劉李氏。這就是所謂“婚前從父姓,婚后從夫姓”;而且此時婦女只有姓氏,沒有名字。反觀上古時期,奴隸尚且可以取名。可見,明清時期婦女地位之低下,這無疑是社會的倒退。
現(xiàn)在每個人都有一姓一名。一般用父姓,也有人用母姓。例如魯迅,本姓周,姓名周樹人,而母姓魯,筆名魯迅。
中國歷史上,曾多次發(fā)生少數(shù)民族姓氏漢化和漢姓少數(shù)民族化的現(xiàn)象。北魏孝文帝曾一次將144個鮮卑姓氏改為漢姓,例如,拓跋氏改姓元、獨孤氏改姓劉。因此,現(xiàn)在的劉姓不一定就是漢族。
其實,漢姓少數(shù)民族化也不罕見。北周時期張、蔡、周等漢姓改為大利稽氏、叱羅氏、車非氏等等。
此外,中國古代一直延續(xù)著復音姓氏單音化的現(xiàn)象。這是經濟原則在起作用,也就是在確保姓氏識別的前提下人們有意無意地對語言活動中的力量消耗做出合乎經濟要求的安排。
(四)姓氏的來源
漢民族姓氏的來源,相當復雜,眾說紛紜。大體上可分為以下9種情況:
1、以母親姓名為姓
遠古時代神農氏的母親名女登,于是她的子孫就姓女。中國最早產生的所謂“八大姓” 都帶女字旁:姬、姜、姚、嬴、姒、妘、媯、妊。例如炎帝姓姜、黃帝姓姬、舜姓姚(又說姓媯)、禹姓姒、少昊姓嬴······這是母系氏族社會“女生為姓”的反映。在母系社會,氏族的一切事務由女性酋長決定,女性的地位要高于男性。八大姓就是母系社會的遺存。
據(jù)古書《白虎通》記載,那時“人民但知有母,不知有父”。遠古社會的婚姻狀態(tài)是“群婚”或“亂婚”,新生兒的母親自然毫無疑問,而父親卻難以確定。
后來,漢民族的婚姻形式由亂婚逐漸發(fā)展為對偶婚、單偶婚,而其他一些民族還長期停留在原始的婚姻狀態(tài)。直到漢代,在匈奴族中,兒子娶母親,甚至孫子娶祖母的事情并不少見。今天我們認為這是亂倫、不齒的事情,而那時,匈奴人并不把此事與倫理和道德相聯(lián)系。
歷史的發(fā)展總有自己的脈絡,歷史事件的發(fā)生也有它的必然性。以今天的觀念來強求和嘲笑古人,那不是歷史唯物主義。
2、以封地名稱為姓
周朝建立之后, 周天子獎勵他的族人和大臣,分別賜給他們大小不等的封地。這些人就在封地上建立起上千個大小不等的諸侯國。h'h這些諸侯就以封邑或國家的名稱作為自己的姓。例如令狐、羊舌、段干等等都是國名,后來這些就成為不同國家的人的姓氏。傳說周穆王西游,嬴造父為其駕車。后來周穆王就把叫做“趙”的一片地方賞賜給這位車夫。嬴造父就把“趙”作為自己的姓。他的后人趙襄子于公元前457年建立趙國,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這就是所謂“三家分晉”。三國時常勝將軍趙云、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都是他的后世子孫。
3、以居地名稱為姓
傳說伏羲居住東方,他就以東方為姓;虞舜出生姚墟,就以姚為姓。春秋時期的貴族和官員分別住在城市的東部、西部、南部、北部,他們就以東郭、西郭、南郭、北郭以及閭丘等等為姓。當然,還有以西門、南宮為姓的。還有以居地特征為姓的,如丘、池、林、李、柳、蒲等等。先秦時期,齊國諸城有一個葛姓家族,后來其中一支遷到河南南陽,為了顯示自己的來歷,就改為復姓諸葛,即諸城之葛。三國時期蜀相諸葛亮就出自這一支。如今諸葛家族聚居在浙江。
4、以官職名稱為姓
古代國家有5種官職: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分管教育、軍事、建筑、人事、司法方面的事務。他們的后人就以這些官職名稱為姓。又如太史、巫馬、樂正,也是由官職名稱轉化成的姓氏。
周代的程伯休父出任司馬,他的子孫就以司馬為姓。漢代歷史學家司馬遷、三國時魏國大將軍司馬懿、宋代歷史學家司馬光都是他的后裔。以司空為姓的有司空圖等。其他3姓較為少見。
5、以先人名號為姓
(1)天子之子稱王子,王子之子稱王孫,他們的后人就分別以王子、王孫為姓。
(2)王子之孫以王子的名字為姓。例如,周景王的兒子叫王子朝,其孫就姓朝,后來寫作“晁”。
(3)諸侯之子稱公子,公子之子稱公孫。其后人就分別以公子、公孫為姓。
(4)公子之孫則以公子名字為姓。例如宋桓公之子叫公子子魚,子魚的兩個孫子叫魚營、魚石,他們的后代就以魚為姓。
(5)以先人名號為姓的,還有:“信”姓,是戰(zhàn)國時期魏國信陵君之后;“慶忌”姓,是春秋時期吳國王子慶忌之后;另有“神”姓,是神農氏之后;“哀”姓,是春秋時期魯哀公之后。
戰(zhàn)國時期“養(yǎng)士”之風盛行,出現(xiàn)“四大公子”。即以養(yǎng)士著稱的魏國信陵君、趙國平原君、齊國孟嘗君、楚國春申君。
6、以先人職業(yè)為姓
遠古與上古時代,在貴族和奴隸之間有一個叫做“百工”的社會階層,從事各種生產活動, 例如屠、陶、卜、巫、漆雕等,分別從事屠宰、制陶、占卜、巫術、制作漆器和雕器等行業(yè)。其后人就以這些職業(yè)名稱為姓。舜在取代堯稱王之前,曾做過陶工和甄工,于是,其后人就以陶和甄為姓。
7、以生物名稱為姓
如楊、柳、李、麥、龍、鳳、牛、馬、虎、羊、雞等。
8、以輩分排行為姓
也就是以親屬輩分和兄弟排行為姓。例如叔孫、季孫、第二、第五等。這里的“叔”,是指排行第三;“季”是指排行第四。從第一到第四是“伯仲叔季”。
9、賜姓和改姓
皇帝有時要給大臣賜姓——
其一,賜有功之臣以褒義的姓。
如:李、德、文、武、寵、幸等。
其二,賜有罪之臣以貶義的姓。
如:隋朝大臣謀反失敗,被梟首示眾, 其子孫就被賜姓“梟”;唐朝宰相竇懷貞謀反被殺,賜其后人姓“毒”。漢王劉邦的大將英布少時犯罪受黥刑,于是稱其為黥布。
皇帝有時把自己的姓即所謂“國姓”賜給大臣,以示恩寵。唐朝開國大臣徐世勣,賜予國姓“李”,其中還要避開唐太宗李世民的“世”字,于是改名李勣;明代末年民族英雄鄭成功被賜予國姓“朱”,于是他成為“朱成功”。
有時人們?yōu)榱吮荛_皇帝的名字而自動改姓。如唐玄宗名李隆基,于是姬姓改為周姓;唐憲宗名李純,復姓“淳于”姓改為“于”姓。
清代有一個“秦大士”,是秦檜的后人,游南京秦淮河時開口吟詩:“淮水至今尚姓秦”。他與著名學者袁枚同游杭州西湖岳王廟,袁令其吟詩,秦大士吟道:“人于宋后羞稱檜,我到墳前愧姓秦?!钡拇_,南宋之后人們不屑于以“檜”為名。而秦大士在岳墳前因為自己姓秦而慚愧,他不愧是一個豁達而有良知的人 。
(五)姓氏的數(shù)量
《百家姓》并不只有100個姓,此書收錄當時常見的單姓408個,復姓76個,共484個。而漢民族的姓氏要比這個數(shù)字多得多。所謂復姓,并不都只有兩個字,也還有3字姓、4字姓,最多的是9字姓。明代陳士元編寫一本有關姓氏的書, 收錄單姓和復姓3625個;清代張澍統(tǒng)計,當時有姓5129個;《中國姓氏大辭典》收錄中國各民族先后存在的姓23813個,包括漢族姓8000個多個。這當然也包括一些已經消失、無人再用的姓, 例如在封建時代被皇帝滿門抄斬的家族。目前中國人仍在使用的姓7000多個,其中包括漢族姓3050個。
《中國姓氏大辭典》收錄中國各民族23813個姓,其中:單姓5313個,二字姓4311個,三字姓1615個,四字姓571個,五字姓96個,六字姓22個,七字姓7個,八字姓3個,九字姓1個。除了單姓,其余都稱為復姓。
漢族復姓有二字姓、三字姓:
漢族的二字復姓有:歐陽、上官、赫連、尉遲、諸葛、呼延、夏侯、皇甫、谷梁、公羊、公良、司馬、司空、司徒、司寇、司士、王子、王孫、公子、公孫、端木、公輸、即墨、濮陽、夾谷、宰父、百里、獨孤、萬俟、閭人、聞人、澹臺、宗政、顓孫、巫馬、樂正、令狐、羊舌、段干、東方、東郭、南郭、東門、西門、南門、南宮、第五、閭正、歸海、太史、梁丘、左丘、雕漆、張簡、相里、相望、慶忌、壤駟······
漢族三字姓有:西野建,東關正,陸梅藍,等等。
三字姓“西野建”:西晉時期有文學家西野建戍,其3個兒子是:西野建太郎、西野建封、西野建端。
三字姓“東關正”:春秋時期有“東關正子伯”,西晉時期有“東關正序”。
漢族有無四字姓以至于九字姓,待考。
漢民族以數(shù)字為姓氏,甚至形成一個系統(tǒng):
“一”姓。原為漢族“乙”姓和鮮卑族“一那婁”姓、“一弗”姓?,F(xiàn)在廣東花縣、四川彭山尚有遺存。
“二”姓。與貳通用。清代有“二肖翁”。
“三”姓。明代有三庸道、三承基。
“四”姓。古代高辛帝之子,封于商賜姓子,后改四。清代有四姓。
“五”姓。本姓伍,例如伍子胥。伍姓為避仇殺改為五。宋代有五應簡。
“六”姓。皋陶氏之后封于六地,遂以國名為姓。清代有六錞。
“七”姓。清代有七春貴。
“八”姓。相傳明代王侯二兄弟在清兵入關之后將“朱”姓分為“?!焙汀鞍恕倍眨烁饕詾樾?。有八通、八天琣。
“九”姓。明代有九聚。
“十”姓。此姓分布于臺灣臺北、新竹等地。
大寫的“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拾”也都有所姓。此外還有以“百”“千”“萬”“億”“兆”為姓的。
漢族稀有姓氏:
其一、以人的器官為姓:頭、發(fā)、眉、齒、舌、心、身、腎、腸、膽、皮、骨、手、足、爪 ······
其二、以動物名稱為姓:鼠、兔、蛇、羊、猴、雞、狗、豬,十二生肖占其八。另有鴨、鴿、狼、羔等等。
其三、以氣象物品為姓:風、雨、雪、露、琴、窗、盒、筷、鹽、葫······
其四、罕見姓氏:漏、誤、廟、蜜、汗、味、以······
其五、避之猶恐不及的姓:刁、胖、死、鬼、梟、毒、睪、尸、宰父······
漢族常見的姓有200個;最常見的姓有100個。
占漢族人口一半以上的姓有19個: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馬。
有人說:張王李趙遍地劉?!袄钔鯊垊ⅰ笔撬拇笮?,陳姓排在第五位,趙姓排在第七位。應當說:李王張陳遍地劉。
臺灣省的姓,大多來自福建,“陳林”這兩個姓人口最多,占臺灣人口的五分之一,有人夸張地說:“陳林半天下”。而“陳林”二姓之根,卻是在中原。
人口最少的姓:難(去聲)。原為鮮卑族姓,后來大部東遷朝鮮,如今僅在河南焦作武陟有數(shù)百人以“難”為姓。
(六)漢族五大姓氏及其來源
1、李姓
(1)出自嬴姓:堯時,皋陶之子伯益被賜嬴姓,世襲“大理”職務,后人以官為姓,稱為“理氏”,后改為李姓。
(2)來自春秋時期老子李耳。
(3)三國時期,諸葛亮賜云南少數(shù)民族以李姓和其他姓氏。
(4)唐初賜開國元勛徐姓、安姓、杜姓、郭姓、麻姓、鮮于姓等16姓,為李姓。
李姓人口約1.1億,占漢族總人口的7.9 % ,應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
2、王姓
(1)出自姬姓:西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因本是王族,故以“王” 為姓;東周靈王太子姬晉,因諫被廢為庶人,世人稱之為“王家”,遂以“王” 為姓;戰(zhàn)國時期魏國滅亡后,信陵君的后人被稱為“王家”, 遂以“王”為姓。
(2)改姓 :鮮卑族可顏氏、烏桓族阿布思氏改為“王”姓。
(3)賜姓:戰(zhàn)國燕王丹的玄孫被新朝王莽賜姓“王”。
王姓人口約1.03億,占漢族總人口7.4 %。
3、張姓:
(1)出自黃帝之后人“揮” :據(jù)載:“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由此可知,弓箭的發(fā)明者是揮。
(2)春秋時,晉國大夫解張,字張侯,子孫以其字為姓——張。
(3)賜姓或改姓:三國時,云南南蠻酋長龍佑那,被諸葛亮賜姓張;魏國大將張遼本姓聶,后改姓張。
張姓人口約9900萬,占漢族總人口的7.1 %。
4、劉姓
(1)劉姓最早一支源于堯的后裔劉累,他負責養(yǎng)龍,不知何故死了一條母龍,為躲避懲罰,便逃到河南。
(2)出自祁姓:炎帝封祁姓于劉國,祁姓改劉姓。
(3)出自姬姓:周成王封王季之子于劉邑,王季之子改劉姓。
(4)劉邦以皇女嫁與匈奴單于,按照匈奴習俗,其子孫從母姓“劉”。在漢朝,劉姓成為國姓,于是極大地發(fā)展起來。
“李王張劉陳”5字,只有“劉”字作為專門姓氏用字而無他意?!皠ⅰ弊钟疫吺且弧柏Q刀”,據(jù)云,劉氏先祖是握刀執(zhí)行刑罰的人員。
劉姓人口約7500萬,占漢族總人口的5.4 %。
5、陳姓
陳姓為帝舜后裔的姓。周武王封舜的后裔于陳國,遂以“陳”為姓。
陳姓第12代孫避難由陳至齊,改姓田。秦滅齊,田姓逃至河南禹州,恢復陳姓。
陳姓之一部離開中原,開發(fā)閩臺,被稱為客家人。陳姓人口數(shù)量在中國排第5,在臺灣排第1。
陳姓人口約7000萬,占漢族總人口的 4.5 % 。
五大姓人口約4.5億,占漢族總人口的 32.3 %。
二、漢民族的名字
“名字”,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的特稱 。其實,這個詞中的“名”和“字”是不同的,這就像“姓氏”一詞中的“姓”和“氏”不同一樣。
今天的漢族人,大都只有一個名。而以前的人,尤其是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則有名有字,有時還“號”,甚至不止一個號?!懊?、“字”、“號”,分別是一個人的第一稱號、第二稱號和第三稱號。
例如,毛澤東,姓毛,名澤東,字潤之,無號;李白,姓李,名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杜甫,姓杜,名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
(一)名——人的第一稱號
名,用于社會上的公開場合。學校里的學生、工廠里的工人、部隊里的士兵、機關里的的官員、商店里的雇員等等,都要用名。中國遠古以及上古前期的人名,大多樸素而簡單。夏代和商代帝王的名有:孔甲、盤庚、武丁、帝辛(商紂王)等等,這些都是用天干地支名稱作為人名。后來,隨著文字和文化的發(fā)展,人名逐漸復雜起來。周代貴族取名,還有不少規(guī)矩。當然,許多民眾取名,一般不講多少規(guī)矩,有人還特意給孩子取惡名,如狗剩、孬蛋、賴渣等等,據(jù)說這樣的孩子不會夭折,容易長大成人。
(二)字——人的第二稱號
字,是男女成年時由長輩取的。古書《禮記》中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許嫁,笄而字”。這是周代的習俗:男子到了20歲,就把頭發(fā)束起來,戴上“冠”,這時取字;女子到了15歲允許出嫁的年齡,也把頭發(fā)束起來,并插上“笄”,這時取字。束發(fā),也稱“結發(fā)”,表示男女已到成年,可以婚配。這時給他們取字,表示他們開始受到社會的尊重。所謂“結發(fā)夫妻”,也就是雙方都是第一次結婚的原配夫妻。字要表達名的意思,因而稱為“表字”。
字,在內涵方面,往往是名的解釋或補充,字和名的意思相同或相關。如:諸葛亮,字孔明,“明”與“亮”意同;關羽,字云長,名與字相關,“羽”是鳥的代名詞,表示鳥能展翅入云;張飛,字翼德,表示有了“翼”,才能飛;岳飛,字鵬舉,“飛”與“鵬舉”也有相關的意思。
劉讓,字子謙,謙和讓,意思相關。
劉福智,取字“若愚”,即大智若愚之意。尚無號。而“劉若愚”3字的聲調是“平仄平”,頗為和諧。
名與字有8種連帶關系:
1、同義互訓。諸葛亮字孔明,亮與明是同義詞,可互相注釋。
2、反義相對。韓愈字退之,愈和退,是反義詞。呂蒙字子明。也是此意。
3、連義推想。關羽字云長,由羽想到鳥想到云。白居易字樂 天,意為:性情樂觀,“居”才會“易”。
4、辨物統(tǒng)類。周瑜字公瑾,蔡琬字季玉,瑾、琬均為玉類。
5、原名加字。杜牧字牧之。
6、干支五行。秦白丙字乙,鄭印癸字子酉。
7、名字組合。宋玫字文玉,錢謙益字受之,出自“謙受益”。
8、形體增減。秦檜字會之,顧媚字眉生。
(三)號——人的第三稱號
號,又稱別號,即其他的稱號。中國古代官員和文人大多有號。號一般是自己取的。如前述李白,號青蓮居士;杜甫,號少陵野老。宋代之后,人們取號成風,有的人有10幾個號甚至幾10個號,就像現(xiàn)代作家的筆名一樣。有的人,因為人們熟悉他的富有特色的別號,對他的名字反而生疏了,例如清代詩人、畫家和書法家鄭板橋就是這樣,許多人不知道鄭燮是何許人。
魯迅發(fā)表文章,曾經先后用了100多個筆名。個中原因,大概為了避禍、避免其他事端,或者就是為了好玩兒。劉福智的筆名有:齊魯、齊人、魯夫、扶之、扶直、季郎等,這些也可充作他的號。
中國人還有乳名,即吃奶孩子的小名,相當于外國人的愛稱,一般是童年時在家里使用。如三國時曹操的乳名是阿瞞,劉禪的乳名是阿斗。
中國人在名、字、號的用法上極為講究。在莊重的場合,或對下級和晚輩,自己要用名;而對別人,一般不宜直呼其名,否則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對于帝王、父母和長輩的名,更要避而遠之。中國古代因此產生了一種“避諱”制度,具體是指避名諱。人們在交往中,一般互稱對方的字或號,平輩之間以字相稱。如,劉備稱他的幾個異姓兄弟為云長、翼德、子龍,并不直呼其名。
漢族人的姓氏以及名字號,也是一種民俗文化,對此有所了解,也有助于對中國古代文學和古代文化的學習。
漢族人“取名”極為講究。除了名字要有意義之外,姓與名的幾個字還要講究聲調的搭配與和諧,最后一字最好是平聲,讀起來較為響亮。例如“劉半農”,“喬冠華”,“劉少奇”,“王亞明”等等3 個字,聲調均為“平仄平”,最后一字均為“陽平”,讀音響亮。“鄧小平”、“葉劍英”,則為“仄仄平”,“聶榮臻”、“華國鋒”則為“仄平平”,尚可。
漢民族的姓名大多是兩個字、三個字、四個字。四字以上的姓名極少。目前只有將近200萬人。
二字姓又用二字名的,姓名自然是四個字,如:司馬相如,4個字的聲調是平仄仄平,較為和諧;而歐陽中石、東方聞鶯這兩個姓名,4個字全是平聲,不妥。而單姓,少有用三字名或三字以上名的。如用,則非常別致。
名字最長的是清代皇帝福臨,24個字:“禮天隆運定統(tǒng)建極英睿欽文文顯武大德宏功至仁純孝章”皇帝。這實際上是一種特稱。
姓名“王鵬程”3個字,都是陽平,“謝富治”3個字都是去聲,讀起來就沒有抑揚頓挫之感?!袄钛╈o”3個字都是仄聲,也不合適。
一個女孩出生時下雨,取名“陳慕霖”或“陳奕涵”,3 個字也是“平仄平”。前者“霖”指大雨;后者從意涵上說,是指要有精神,要神采奕奕,還要有涵養(yǎng)。
一個男孩取名“王熱冰”,3個字也是“平仄平”,從意涵上說似乎有問題,而“熱冰”,是遇熱而不化的冰,就非同尋常了。意為:既要有熱情,又要有“冰”一般的冷靜。又“王紫東”,取“紫氣東來”之意;又“張逸豪”,意為飄逸而豪放。
有些所謂取名公司,講究“陰陽五行”,認為新生兒缺什么就取什么,例如,說一個劉氏女嬰缺木,缺水,于是就取名“劉柏江”。既不好聽,也沒有什么意義。所謂陰陽五行,雖然還不能直斥為封建迷信,但是用于取名,并無什么道理可講。且問,你何以知道一個新生兒是缺木,缺水,而不是缺金、缺土呢?
一些取名公司的從業(yè)人員,本身就沒有多高的素質,于是往往用一些看似玄妙的東西糊弄顧客。姓名既然是人的一種特稱,那么取名就要避免重(chong)名。舊中國出生的女性,名喚“秀英”的,大概有上千萬,喚“秀蘭”、“秀花” 、“秀芝”的,恐怕也不在少數(shù)。
避免重名,往往需要一點奇思妙想。
例如,一個男子名喚“盧銀課”,至今未見重名,所謂“課”,舊時指課程、賦稅或占卜。一個女子名喚“王雨件”也未見重名,她是雨天出生,屬牛,意為一個人牽出一頭牛。
小說《紅樓夢》中每個人物的名字不僅注意到內涵和讀音,而且注意到其象征意義,而系列人物的姓名還注意到內涵及其搭配。賈赦、賈政的名字都用去聲,而且都用“文”字旁。賈雨村、甄士隱,是利用諧音,其象征意義是“假語存”、“真事隱”。賈氏四姐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這是根據(jù)春天的四個階段來取的:新春、早春、陽春、暮春。《紅樓夢》中,分管不同事務的四個女傭的名字是:抱琴、司棋、侍書、入畫。四人分管主人的琴棋書畫等不同文化活動的事務,而且這四個名字都采用動賓結構。
《紅樓夢》之所以成為四大名著之首,不僅在于作家的博學多才,故事的引人入勝,語言的優(yōu)美和諧,而且在于其各個方面的精細程度的無可比擬,僅從人物的姓名也便可窺一斑。
曹雪芹還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大觀園中公子小姐的詩詞歌賦自然全都出自作家之手。令人嘆服的是,不同人物的詩詞竟是與其地位、性格那么合拍。
小說《水滸傳》人物的綽號,與人物的性情、本領、職業(yè)以及所用兵器等相聯(lián)系,聽到綽號,就能大略了解某個人物。綽號也可以視為對姓名的包裝。
及時雨宋江、智多星吳用、豹子頭林沖、黑旋風李逵、花和尚魯智深、九紋龍史進、菜園子張清、母大蟲顧大嫂、母夜叉孫二娘、赤發(fā)鬼劉唐、青面獸楊志、笑面虎朱富、矮腳虎王英、美髯公朱仝、插翅虎雷橫、白日鼠白勝、浪子燕青、摸著天杜遷、神行太保戴宗、神算子蔣敬、神醫(yī)安道全、小李廣花榮、小溫侯呂方、賽仁貴郭盛、浪里白條張順、混江龍李俊、打虎將李忠、拼命三郎石秀、鼓上蚤時遷、兩頭蛇解珍、雙尾蝎解寶、雙鞭呼延灼、金槍將徐寧、雙槍將董平、大刀關勝、沒羽箭張清,菜園子張清等等,符合其各自的思想和性情。
當然,有些綽號取得并不好,如行者武松,并沒有反映出這一英雄人物的英雄虎膽和武藝高強,梁山上還另有一位打虎英雄,即打虎將李忠。
除了梁山好漢之外,《水滸傳》中其他人物,有的也有綽號。
《水滸傳》中人物綽號有以下特點:
其一、綽號大多是以農民生活中熟知的事物為原型或素材進行推想、演化而得。如黑旋風、霹靂火、菜園子、一丈青、浪里白條、旱地忽律(上岸鱷魚)以及三寸丁、谷樹皮等等。
其二、為了突出人物的威武、剽悍,綽號往往以猛獸、兇神來比擬。母夜叉、活閻羅、豹子頭、中箭虎、催命判官等等。
其三、贊美多才多藝、重義任俠的綽號頗多。如智多星、神算子、沒羽箭、神行太保、拼命三郎等等。
其四、由神話故事、歷史小說中的傳奇人物演化而來。如小李廣、病尉遲、八臂哪吒、賽溫侯、賽仁貴等等。
其五、綽號有夸張的手法,也有質樸的風格。如鼓上蚤、活閃婆(閃婆即電母)、摸著天等。
魯迅說:好的綽號“正如傳神的寫意畫,并不細畫須眉,而神情畢肖。”“就是你跑到天涯海角,它也要跟著你走,怎么擺也擺不脫?!?o:p>
因名字而生禍福的事情,在古代并不少見:
北宋初年,太宗皇帝征討北漢,當?shù)赜幸粋€官員叫“宋捷”。太宗驚喜異常,不禁叫道:“吾師捷也!”吞并北漢后,宋捷歸順北宋而且官位連升。不過,宋捷如果名叫“宋負”,那恐怕就有殺身之禍了。
南宋名臣文天祥,字宋瑞。他參加科舉考試,考官根據(jù)其成績決定將他列為第五名,不料,理宗皇帝在審閱進士名冊時,看到“宋瑞”二字,頓時龍心大悅,將文天祥擢升為第一名,成為狀元。
但是,明代的孫日恭參加科舉,本應是狀元,但明成祖認為“日恭者暴也”,極為不吉利,遂降為第三名,也就是探花。
其實,這些都是君王的無端猜想,姓名與國運基本沒有什么關聯(lián)。
名字榮華富貴者,也許一生窮愁潦倒;名字溫良恭儉讓者,也許是個無恥之徒。名字平凡者,也許能成就偉業(yè)。
推而廣之,店鋪的取名也頗為講究。也要注意其內涵和讀音兩方面的問題。
一家咖啡館取名“新新咖啡廳”,5個字的聲調全是陰平,也就失去了抑揚頓挫之美。不如改為“新潮咖啡店”,5個字有陰平、陽平、去聲。
一家燴面鋪取名“趙氏燴面鋪”,5個字的聲調全是去聲,也不合適。不如改為“趙家燴面館”,5個字有陰平、上聲、去聲。
看到店鋪的名號,就能知道主人的文化素養(yǎng),如果取名不當,甚至能影響到店鋪營業(yè)的狀況。果然,新新咖啡廳和趙氏燴面鋪開業(yè)不久便都倒閉了。
漢民族的姓氏和名字,竟包含了如此豐富多彩的內涵與形式,僅從這一角度便可以領悟到這個民族的偉大。
劉福智 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 碩士生導師。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雜文聯(lián)誼會會員、中國文章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河南作家協(xié)會會員、河南雜文學會常務理事、河南詩詞學會會員、河南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鄭州大學詩詞學會副會長。長期擔任詩歌寫作、雜文寫作、詩詞寫作、文學寫作、詩詞鑒賞、中國文化、大學語文等7門課程教學工作,尤其擅長詩歌、詩詞、雜文、論文的寫作和歌曲的撰詞和譜曲,發(fā)表學術論文150余篇,出版《詩歌藝術論》、《雜文藝術論》、《科學美與藝術美》、《美學發(fā)展大趨勢》、《文章寫作學》等學術著作10部;出版《鄧亞萍》、《中國的潑皮士》、《齊魯詩選》、《齊魯詩詞》、《齊魯文選》、《宅家避疫詩文選》等文學著作6部。在詩歌、散文、小說、劇本、雜文、隨筆、歌曲、詩詞、曲藝、學術論文、紀實文學、學術論文等眾多領域著述頗豐,撰寫、發(fā)表作品、著作總字數(shù)達1000余萬字。在詩歌、散文、雜文、歌曲、詩詞、劇本、紀實文學等文學藝術領域獲獎數(shù)10項。長篇紀實文學《鄧亞萍》曾獲國家“五個一工程獎”,多部論著曾獲中國文章學研究會研究成果一等獎,河南省社科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河南省社科聯(lián)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鄭州市社科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等10余個獎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