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趙家有太多的秘密,比如“金匱之盟”的立儲秘密;比如“燭影斧聲”的死亡疑云;還有趙匡胤兩子趙德昭和趙德芳的英年早逝。
關(guān)于趙德芳為什么不繼承皇位的問題其實不算是個問題,因為他成為繼承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只是趙匡胤的庶子,其實皇位的繼承人爭議問題應(yīng)該出現(xiàn)在趙匡胤嫡子趙德昭和弟弟晉王趙光義兩人身上。
趙光義當(dāng)年隨著趙匡胤南征北戰(zhàn),又在北周世宗柴榮去世后,發(fā)動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趙光義一直是趙匡胤最大的支持者。趙匡胤建國后不久,母親杜太后病重,趙匡胤一直侍奉在母親床前,看起來母慈子孝,然后杜太后卻提出來一個要求,讓趙匡胤百年之后,由弟弟趙光義繼承皇位(然后四弟趙延美,后趙德昭)。杜太后的理由就是柴榮去世后,年幼的柴宗訓(xùn)繼位導(dǎo)致國滅,所以為了防止趙匡胤去世后也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不如直接傳給壯年的弟弟。趙匡胤答應(yīng)后,杜太后又讓趙普做了一個見證,記錄下來,存在了金匱之中,史稱“金匱之盟”。“金匱之盟”是否真的存在還是個疑問,倘若真的存在,也是細思極恐,杜太后為什么會提出這樣的要求,又為什么會說出這樣冠冕堂皇的理由呢?難道杜太后和武姜、竇太后一樣偏心如斯?畢竟在961年,趙匡胤只有35歲,趙光義23歲,趙德昭11歲,趙德芳3歲(趙匡胤有四子,長子和幼子都早夭,此處不提)。
杜太后如何得知35歲的趙匡胤會早死而孩子到時立不起來?四姑娘只能認(rèn)為杜太后是不喜歡趙匡胤這個兒子,而喜歡更小的趙光義。所以逼著趙匡胤立趙光義。
但是趙匡胤肯定是不愿意的,只是不能忤逆母親的意思,就答應(yīng)了下來,希望以后徐徐圖之,所以直到趙匡胤去世的時候,都沒有立下太子,而且嫡子趙德昭和庶子趙德芳因為種種原因都沒有封王,趙光義卻是晉王和開封府尹。976年冬天,趙匡胤50歲,突然在和趙光義喝酒后死亡,留下了“燭影斧聲”的千古疑云,后趙光義繼位,成為宋太宗,其實按照司馬光《涑水紀(jì)聞》的記載,最先知道趙匡胤去世的是宋皇后。宋皇后第一時間讓心腹太監(jiān)王繼恩去宣趙德芳進宮(為什么不是趙德昭,有人認(rèn)為是宋皇后更親近趙德芳,有人認(rèn)為或許是趙匡胤的意思),然而,王繼恩卻有自己的打算,畢竟趙光義的勢力要遠遠大于趙德芳,于是趙光義被請進了宮,宋皇后一看,知道大勢已去。
后見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
然后趙光義就愉快的做了皇帝。正是因為宋皇后這一出,再加上后來的南宋王朝,多位皇帝都是趙德芳的后人,于是世人對趙德芳多了很多幻想,也就有了八賢王趙德芳的很多故事,以及對趙德芳不能繼承皇位的感慨,而趙德芳的二哥、趙匡胤的嫡次子趙德昭則相對暗淡很多。
但是不論是趙德昭還是趙德芳,都英年早逝,令人扼腕。趙德昭去世的時候28歲,趙德芳去世的時候僅為23歲。979年,趙德昭跟隨趙光義攻打幽州,趙光義在一天晚上突然不知所蹤,軍中有人提議讓趙德昭繼位,趙德昭惶恐拒絕,然而趙光義卻為此很不高興,又加上戰(zhàn)事不力,固久久沒有論功行賞,趙德昭有次提醒趙光義,被趙光義以“等你做了皇帝,再來行賞吧”給懟了回去。
趙德昭為此膽戰(zhàn)心驚,懼怕會有禍患,回到家中自刎而死。
而趙德芳在宋太宗時期遂屢有升遷,卻未封王,981年,趙德芳病死,先后幾次追封,最后定為秦王。或許是趙光義的壓制,或許是年輕還未來得及,總之趙德芳生前并沒有什么作為。不過趙德芳雖然23歲就去世,卻子嗣興旺,到了南宋時期,趙德芳的后人竟有不少做了皇帝,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世事難料。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