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古詩詞唐詩宋詞查詢,古詩詞分享!
作者:彎彎,來源:唐詩宋詞古詩詞(ID:tsgsc8)
王維是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他的詩句總是充滿禪意,空靈飄渺,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的藝術(shù)美感。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span>他告訴大家,人生境界大抵如此,無路可走時,不要心急,不妨坐下來,閑看花開花落,靜觀云卷云舒。
王維生活在大唐,歷經(jīng)半生榮辱沉浮,論做官他沒有張九齡輝煌,論歸隱他又不如孟浩然徹底。
他似乎在瀟灑隱逸與官場政治之間,給生命留了白。
他的輞川別業(yè)就像一個平淡溫柔的夢,引得世人向往,不知有多少人為了那個的夢,不惜萬里去尋訪舊地。
摩詰居士是身在俗世里,卻能活成心中有山水的人。當我們細數(shù)他的生平往事,才能發(fā)現(xiàn)悲歡榮辱,浮沉得失,又重要幾何?
王維大約生于武后圣歷二年(699),屬于太原王氏,他的母親是博陵崔氏。開元三年(715),王維赴長安。
和大多數(shù)恃才傲物的青年一樣,初到京城的王維,開始干謁求宦,交結(jié)王族。
因才華出眾,詩名遠播,他很快就憑著一身才氣被王公侯門邀為座上賓。的確,王孫子弟需要這樣一個多才多藝的才子,為他們富貴平淡的生活增添樂趣,王維更需要這樣一個上流平臺嶄露頭角。
玄宗的兄弟們,如寧王、岐王、薛王等都待他如師如友。寧王精通音律,技藝高超,岐王雅愛文學,長于音樂,還對佛教很推崇。
王維與岐王過從最密,常出入岐王府邸,宴飲游樂,飲酒賦詩,奏樂助興。
王維能讓諸王如此優(yōu)待,恰好就在于他在詩、書、畫、樂上的才華,受到了器重和賞識。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孤寂,很快被現(xiàn)時的歌舞升平和游刃有余替代。
可以說,他人生的上半場有很精彩的開篇,少年獨步詩壇是他,才華引人仰慕是他,得到高層賞識也是他。
六年后,開元九年(721),王維擢進士第,官授太樂丞。
他堅信在政治開明的年代,有才能的人是不會被淹沒的。
不料還沒滿一年,他因不熟悉朝廷律令,竟然在皇帝還沒到場時,就讓伶人開演黃獅子舞,惹得現(xiàn)場一片唏噓。
他受牽連被貶濟州司倉參軍。初入仕途即遭貶謫,志得意滿之時突降一霹靂,對王維是巨大的打擊和落差。
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總是對未來有極美的設(shè)想,相信才華像金子總會發(fā)光,相信會平步青云直掛云帆,相信會一路扶搖直上濟世安民。
然而現(xiàn)實怎會按照預想的那般順利且美好?
“微官易得罪,謫去濟川陰?!?/span>他從此被驅(qū)逐出京城的主流文化圈,再不是躊躇滿志的模樣,內(nèi)心的苦痛和迷茫不可名狀。
“縱有歸來日,各愁年鬢侵?!?/span>縱然有回到京城的一天,只怕歲月早已染白了雙鬢。被貶謫之人,遠離京都時,誰人的心里不是填滿了沉重和無望。
然而詩人的神奇之處,在于就算處江湖之遠,依然能將一顆靈魂妥帖安放。在孤苦的獨行路上,詩人還能發(fā)現(xiàn)山水田園之美,且這種美是靜謐和諧的清新之美。
赴濟州途中,路過鄭州,王維寫道“田父草際歸,村童雨中牧。主人東皋上,時稼繞茅屋”。在《早入滎陽界》中,他寫道“秋野田疇盛,朝光市井喧。漁商波上客,雞犬岸旁村”。
山東濟州這個小小的糧倉保管員,王維一做就是四年半。四五年時間不長不短,卻是一個青年最黃金的,最該有作為的幾年,除了詩作,他的人生卻沒留下什么。
遠離政治中心,處于被棄置的境地,是很難有被重用的機會的。開元十四年(726),28歲的王維毅然辭去這個芝麻官,向西返回長安。
他返京城尋覓機會,然而游宦兩年還無出路。要知道,他及第前就是詩名滿京華的風流人物,這時他的心情真是既矛盾又復雜。
王維不甘心就此沉淪,想方設(shè)法尋找機會。據(jù)說,唐代一些才子仕途不順,便到藍田終南山隱居,反而引起朝廷重視,被破格提拔,這就是所謂的走終南捷徑。
于是,他到了終南山隱居。開元十七年(729),玄宗常住東都洛陽,王維又隨即到洛陽附近的嵩山隱居。
歸隱,一邊平復著他焦躁的心情,一邊也成就了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比如恬靜閑適的《歸嵩山作》就作于此時: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guān)。
失意之悲給詩人的心靈投下了灰暗的陰影,在停下來的日子里,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尋找精神的歸宿。
開元二十二年(734),張九齡為相,36歲的王維預感出仕有望,及時獻上了干謁詩,求張?zhí)岚?。張九齡也確實成為了王維的貴人,他提攜王維做右拾遺。
一個有抱負的年輕人,若能遇到生命中的伯樂,無疑是人生一大幸事。
重返長安,離開隱居地的王維,對青山綠水作了一番深情的告別:
依遲動車馬,惆悵出松蘿。
忍別青山去,其如綠水何。
——《別輞川別業(yè)》
但好景并不長,736年,玄宗罷免張九齡,任命口蜜腹劍的李林甫為相。
張九齡被貶荊州長史,王維沮喪萬分,寄詩以示思念:“所思竟何在,悵望深荊門。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nbsp;
39歲時,王維曾以監(jiān)察御史的身份出使邊塞,一直到了涼州,寫下的邊塞詩壯麗出奇,別具一格。
他筆下的蕭蕭馬鳴,悠悠旗旌,是如此風華別樣。他詩中的壯麗風光,風俗人情,是如此瑰麗豪放。
最讓人嘆為觀止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最令人久唱不衰的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最叫人心生緊張的是“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
那首《隴西行》,策馬飛奔的緊急,關(guān)山飛雪的壯闊,全然躍入眼前,令人稱奇:
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
都護軍書至,匈奴圍酒泉。
關(guān)山正飛雪,烽火斷無煙。
開元二十六年(738),王維回到長安。
740年春,張九齡還家掃墓時,病逝于曲江家中。這一年王維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他路過襄陽,好友孟浩然也死去了,寫了《哭孟浩然》一詩以示悼念:
故人不可見,漢水日東流。
借問襄陽老,江山空蔡州。
兩年后,王維改官左補闕,不久遷庫部員外郎,都是一些小官。
天寶二年(743),李林甫排斥異己,把王維的朋友韋陟排斥出京。“故人不可見,寂寞平陵東。”王維寫詩寄贈襄陽太守韋陟,深表同情。
荒城蕭索,萬里山河,歲月斑駁,目之所及皆是悲涼,再不見昔日老友。
人到中年的王維,昔日至交或零落,或故逝,或遠離,心中的悲愁,開始久久不散。
當初恩師被貶,他就有了“方將與農(nóng)圃,藝植老丘園”的歸隱之意,當一個又一個不幸,相繼而至,他真想退出這污濁的官場。
王維母喪,他卸職到輞川守母喪三年。丁憂期滿,回朝復職。
王維遭李林甫歧視多年,又遭楊國忠排斥,日子過得并不如意。直到安史之亂前才遷升給事中,年過五旬,仍然沒有大的建樹,只換來一紙浮名,抱負終成空想。
這些年,他親眼看著當初不如自己的人,只因是李的親信就迅速升遷,而自己才高名盛卻久居人下。
數(shù)年壓制,他身心俱疲。所謂“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相較于官場,他更喜歡待在山林里,迎著松林吹來的清風解帶敞懷,在山間明月的伴照下獨坐彈琴,萬般皆自在。
盛極而衰的時代結(jié)束后,席卷而來的是一場大亂。755年,安祿山打進長安,57歲的王維被抓到洛陽,脅迫做官。
他沒有自我解脫,反而陷入新的藩籬之中。他為盛世的結(jié)束唱了挽歌,嘆那民生凋敝,宮室荒蕪,憤那亂賊尋歡,安寧不再: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葉落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
無論他再悲痛,再感傷,再留戀,再哀悼,現(xiàn)實的殘酷,不容他多作選擇,或者命運本沒有留太多的選擇給他。
他沒有以死明志,也沒有舍生取義。一如有人所言:“人其實從不能在時代里選擇自己的命運?!?/span>
安史之亂后,王維獲得赦免,最后官至尚書右丞。
當激情不再燃燒,王維仍然將做官和隱居處理得圓滿無缺。
縱然他的晚年生活因為安史之亂的清算,夾雜了太多的苦悶和惶惑。好在,山水田園療愈了他,他為自己的靈魂找到了一個清凈的地方。
從年青時的揮斥方遒,到后來屢次挫敗,在得失之間,他的內(nèi)心好似有條“毒龍”在啃噬著。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好在,獨守空寂的時光里,他參禪悟道,寄情山水,漸漸降服塵俗的毒龍。
在人生的暮年,王維欣喜的應(yīng)該是在輞川的山居歲月,是他與裴迪一起游山玩水,作詩唱和的時光。
他樂意在山中修身養(yǎng)性,觀朝槿晨開晚謝,看村落里炊煙裊裊,看漠漠水田飛白鷺,聽陰陰夏木囀黃鸝。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span>做一位山中野老,心不為形役,才是最重要的。
在生命的終點,他心中懷念應(yīng)該也是“月出驚山鳥”,“紅蓮落故衣”那樣的靜謐,是“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那樣的愜意。
761年,王維“臨終無病,遺親故書數(shù)副,停筆而化”,隨風而去。
人活世上,似乎沒有永久解脫心靈的途徑,只能像王維那樣,一邊與不如意的人生暗暗周旋,一邊又靜靜守護著自我的空間。
-作者-
彎彎,愿用厚重作紙,清淡作筆,書寫流年。
現(xiàn)在新建了粉絲群以供各位詩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請在后臺輸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區(qū)回復喔)。
回復“唐詩”、“宋詞”,即可查詢詩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