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痛風患者來說,每一次的痛風發(fā)作,幾乎都是他們的噩夢,那撕心裂肺的痛楚,即便沒有親身經(jīng)歷,也能從患者那痛苦的表情中領(lǐng)悟一二。然而,在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的著作中卻記載了一個痛風的通治良方,后世醫(yī)家也頗多應用。
那么,這個方子究竟是是否如此神奇呢?且來看看這個方子的組成部分。上中下通用痛風方由姜南星、蒼術(shù)、炒黃柏各二兩,川芎一兩,白芷半兩,炒神曲一兩,桃仁半兩,威靈仙三錢,羌活三錢,防己半兩,桂枝三錢,紅花一錢半,草龍膽半錢組成。將這些藥研為細末,曲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6克,空心,白湯送下。
朱丹溪認為,痛風“大率因血受熱,已自沸騰,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濕地,或扇取涼,或臥當風,寒涼外搏,熱血得寒,污濁凝澀,所以作痛;夜則痛甚,行于陰也”,所以在治法上則以辛熱之劑,“流散寒濕,開發(fā)腠理,其血得行,與氣相和,其病自安”。而上中下通用痛風方則是針對痛風的寒、濕、熱、痰、血等不同證型的通治痛風之方。
為什么說這個方子能夠上中下通用呢?是因為痛風的發(fā)病多因血分有熱,血分有熱就猶如水氣沸騰,而在這個時候身體受到冷水、水濕、涼風等邪氣的侵入,就會導致“寒涼外搏,熱血得寒,污濁凝澀”,從而導致痛風發(fā)作。而朱丹溪研制的這個治療痛風的方子,能夠祛風除濕、逐痰行瘀、清瀉蘊熱、溫散通利,從而使上中下諸痛消除,所以將此方命名為上中下通用痛風方。
那么這個通用痛風方能夠起效,終歸還是靠它獨特的配伍來完成的。對于上中下通用痛風方的作用,清代著名的醫(yī)藥學家汪昂在《醫(yī)方集解》中如此評說,上中下通用痛風方“疏風以宣于上,瀉熱利濕以泄于下,活血燥痰消滯以調(diào)其中,所以能兼治而通用也”。
這個方子里的南星、蒼術(shù)和黃柏三味藥用量獨重,是全方的主心骨,其中南星具有燥濕化痰,祛風定驚,消腫散結(jié),善祛經(jīng)絡(luò)骨節(jié)之痰等作用,適宜于風痰腫痛等癥;而黃柏具有瀉火、燥濕、解毒等作用;蒼術(shù)具有燥濕健脾、祛風辟穢等作用。而這三味藥也是配伍極妙的,比如蒼術(shù)與南星配伍,可使燥濕祛痰的作用加強;蒼術(shù)與黃柏配伍使用,善治濕熱下注,筋骨疼痛,足膝紅腫熱痛等癥。
上中下通用痛風方中除了南星、蒼術(shù)和黃柏三味主藥之外,其他的藥物搭配也比較奇妙。比如防己可以除濕行水;羌活與威靈仙配合使用可以祛百節(jié)之風;白芷能祛頭面之風。然而,痛風這種疾病往往涉及血分,時常痰瘀交阻,所以用上桃仁、川芎、紅花三味活血去瘀,使得痰去瘀行,膠結(jié)得以松解,這樣就能使疼痛得到緩解,病程得以縮短。
上中下通用痛風方中的桂枝與威靈仙和羌活三味藥又能起到溫經(jīng)通絡(luò)的作用,意在流散寒濕、宣行通利。方中半錢龍膽草可以佐助黃柏瀉火。全方大多藥味攻伐,還需有尚后之處,恰好方中神曲能夠消中焦積氣,顧護胃氣。如此一來,全方就搭配的天衣無縫,對于痛風的治療也是恰到好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