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張豐,江蘇邳州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市青年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上海書法家協(xié)會教育委員會中小學書法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第二屆“國學修養(yǎng)與書法”全國青年書法創(chuàng)作骨干高研班成員。作品獲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全國獎,全國第三屆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全國獎,十余次入展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辦的專業(yè)展賽,蟬聯(lián)首屆、第二屆、第三屆上海青年書法藝術(shù)獎。獲上海市優(yōu)秀中青年藝術(shù)家、《文匯報》上海文化新人等榮譽稱號。
佳作賞析
張豐
作品的“雅”和“俗”,是歷來人們爭論的一個焦點之一。要“雅”還是要“俗”,亦或雅俗共賞,說法不一。何謂“雅、俗”,人們沒有一個具體的界定,所以導致一些爭執(zhí)。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標準的不統(tǒng)一,在認識上無法達成共識。對何謂“雅、俗”,全憑個人的主觀經(jīng)驗及感受、去判斷。因此,歷來所謂的一些爭端,都是建立在這樣一種前提和背景之下的。依我看,雅和俗的一個本質(zhì)區(qū)別就在于它們層次的高低不同。以書法的風格為例,這里的“格”即是區(qū)分書法層次高低的一把準尺,而“風”本身并不帶有任何高低色彩。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風格明顯、強烈、高妙的自然就“雅”,而風格不顯的自然為俗。
有一點必須強調(diào)的是,“雅”和“俗”僅僅是“格”之高下的一個分水嶺,它并不關(guān)乎作品的面目本身,也就是說“雅”和“俗”本身并無好壞之分。一般說來,當某種風格形成之后,它自然成為人們爭相效仿的對象,它就是“雅”的,這是人們所沒有涉獵到的,沒有發(fā)現(xiàn)的,或是人們難以企及的。但隨著它逐漸被人們所認可,人們對其特征進行分析、總結(jié),經(jīng)過許多人的努力,這種風格逐漸被人們所接受,人們在學習借鑒它的過程中形成了一種,類似于這種風格的書風,而且有相當一部分群體,這時我們可以說,這些是“俗”的。不是風格創(chuàng)造者或這種風格本身俗,而是后面的追隨者在沒有形成自己獨立的風格之前一味地表面模仿所形成的較為接近這類風格的為俗。
至于那些僅模仿其外形,以外顯面貌的臨摹為目的以糊弄人的作品,則更是俗不可耐了。當然,這并不排除某種強烈的風格被繼承和發(fā)揚了,經(jīng)過某個人的手形成了一種新的、能以獨立的面目出現(xiàn)的時候,一種新的“雅”又產(chǎn)生了。雅俗是客觀存在的,“雅”的特征很明顯,即唯一性、不可模仿性、不可替代性,更重要的是它的自然性,是心性的自由發(fā)揮。這里所說的不可模仿性是相對而言的。比如《蘭亭序》,盡管看起來不太復雜,但實際上臨摹卻沒有那么容易。即使是摹本,也與真跡有較大的出入。這里的出入當然涵蓋的范圍很廣,我們所指的出入并非僅從微觀的角度來講的,即使是從宏觀的角度來講,它也是難以超越的。
且不說他人,即便書圣王羲之本人也說此作似有神助,再書不得。說明一個問題,作品是不可替代的,完全是人書合一?!八住钡奶卣骶筒幻黠@,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俗”的東西都是以跟風為基本的生存前提的,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或動機,機械地模仿甚至照搬本身就是一種俗的表現(xiàn),因為我們往往不能去控制別人怎么做,以至于我們在機械操作的過程中就不自覺地趨于眾同而難以自拔,成為“俗”的一面。除非自己有足夠的能力走出這樣的束縛。這就一方面要求作者有極高的思考能力,另一方面有超人的技術(shù)。所以,從這層意義上來講,對于書法剛起步的人來說,作品大可不必去管“雅”和“俗”,“雅”是水到渠成的,只要你堅信自己的理念并努力去做。
亞
樓
出
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