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人類交流、傳播文化以及傳承文化的載體,不同的文明有著不同的文字,漢字則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神明在古代社會扮演著重要角色,西方中世紀時期神權大于王權,并且王權受制于神權,神是他們的信仰,而在中國古代,王權要大于神權,并且神是被我們所用的,中國人拜神其實是一種交易,求姻緣就要拜月老,求財運則是拜財神,但是沒有人會去拜女媧。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中西方對神的觀念產(chǎn)生了差別,那便是漢字。
中國漢字的演變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的祖先創(chuàng)造出的漢字成為了當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伴隨著社會的進步與變革,漢字經(jīng)歷了一個由繁到簡的過程,甲骨文可以說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也是我國漢字的鼻祖。
古人將文字雕刻在龜甲以及獸骨上,因此得名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種象形字,早在商周時期甲骨文已經(jīng)有一套較為完備的體系,并且多用于政治、軍事、文化以及社會習俗等各個方面。
1899年是研究甲骨文的起始年,這年王懿榮在鶴年堂抓藥時,買到一種叫“龍骨”的藥材,然而龍骨上的花紋引起了王懿榮的注意,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王懿榮對“龍骨”進行研究,經(jīng)過王懿榮的反復研究,終于認出了其中某些文字,隨后王懿榮查閱了大量的史書典籍推斷出龍骨上的文字隸屬于商代,最終王懿榮被后人尊為甲骨文之父。
繼甲骨文之后出現(xiàn)的字體是金文,金文的使用時間是商周時期到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漢武帝時期金文被發(fā)現(xiàn),金文是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內容大多是對祖先或者王侯功績的歌頌,同時也涉及到社會生活的點點滴滴。
篆書的出現(xiàn)奠定了后來漢字的面貌,篆書分為大篆和小篆,大篆是金文以及甲骨文的總稱,而小篆是在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誕生的,秦始皇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實行了一系列的政策,由于戰(zhàn)國時期每個國家的文字各不相同,這極大的影響了秦法在全國各地的推行,為此秦始皇頒布書同文的政策,將小篆用作全國統(tǒng)一的文字。
不僅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小篆不斷的被簡化,書寫變得簡單了并且筆跡變得平直且方正,這種字體被賦予新的名稱—隸書,隸書的出現(xiàn)是漢字演變進程上重要的里程碑,為楷書、草書、行書的出現(xiàn)奠定了夯實基礎。
草書形成于漢代,他是在隸書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最早出現(xiàn)的是草隸,這是書寫潦草的隸書,經(jīng)過漢朝到唐朝幾百多年的發(fā)展,成為了在字形上逐漸放蕩不羈,具有極高藝術價值的狂草,草書的出現(xiàn)帶動了楷書與行書的發(fā)展。
楷書是隸書經(jīng)過兩百多年的演變而來的,唐朝時期即為興盛,楷書又稱“正書”或者“真書”,是通行時間最長的字體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行書產(chǎn)生于楷書之后,魏晉南北朝時期尤為流行,行書的書寫速度要比楷書書寫速度快,又不像草書那樣難以辨認,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兼?zhèn)涑蔀榱巳藗兪褂米顝V泛的字體。
縱觀我國漢字演變過程,不難看出我國傳統(tǒng)文化在經(jīng)過層層的考驗之后演變成人民大眾喜聞樂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漢字的演變成為了中華民族交流的載體,成為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紐帶。
那這與神話又有什么關系?
人、神、宗教的關系
神話是遠古人民不自覺的藝術創(chuàng)作,由于遠古社會的生產(chǎn)力水平有限,人們不能科學的解釋世界以及自然現(xiàn)象,在缺乏社會經(jīng)驗的情況下,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現(xiàn)象和客觀世界進行擬人化。
神話既可以看作是人類社會存在的反應意識,也可以看作是人們對生活的一種向往。
由于中西方地域的差異導致文化以及風俗不同,同樣中西方的神話存在差異。
相比于西方神話,中國神話比較分散,并沒有統(tǒng)一集中的收集和整理,多分布在古書典籍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則是《山海經(jīng)》。
而西方神話則不同,西方神話得到了良好的繼承與發(fā)展,形成了規(guī)模宏大的神話體系,其中的奧林匹斯眾神體系最具有代表性。
相比于中國神話,西方神話眾神由來的方式比較單一,在西方神話中神與神產(chǎn)生的后代才能成為神,而神與人類的后代則成為了半神或者人類的英雄,最典型的就是大力士赫拉克勒斯,他是宙斯與阿爾克墨涅之子,天生就力大無窮。
中國神話中,神的產(chǎn)生方式有三種,其一,人類的修行達到一定的境地后成為神仙,這與道教飛升的理念相吻合。
其二,受到民間的崇拜成為神,其中則是以武圣關羽為代表,其三則是封神榜封神,牧野之戰(zhàn)后姜子牙利用封神榜一共冊封365位正神。
從中西方眾神的由來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神話中的神主要是靠外力產(chǎn)生的,而西方神話的神主要是依靠神與神的結合,突出了西方眾神更具有人性化,也表現(xiàn)出中西方人民在意識上和精神方面存在差異。
為什么西方神話的眾神更具有人性,這是因為在西方神話中眾神不再代表正義,他們與凡人一樣有著七情六欲,也會犯錯,會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做事。
宗教與神話是密不可分的,宗教在發(fā)展之初是以神話的形式出現(xiàn)的,經(jīng)過長時間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宗教性。
由于東西方經(jīng)濟基礎與政治制度的不同導致宗教發(fā)展程度和速度不同,中國封建社會的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培育出宗法家長制,而宗法家長制經(jīng)過演變成為君主專制,君主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便利用人們宗教崇拜的心理,宣揚“君權神授”這種擁有強大聚合力的思想以此來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
傳國玉璽上刻有“受命于天,既壽永昌”,西漢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應,認為君主都是上天選擇的,因此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一個大一統(tǒng)的國家。
西方國家則不同,中世紀時期,歐洲各國與羅馬教皇合作,天主教時代的教權被人民當作是神權,在當時社會普遍認為掌握教權的人們就可以全權代表神,同樣那些掌握教權的人自己也認為能夠代表神,自己就是在為神掌權并且形行使神權。
然而這些掌握教權的人只不過是打著神權的幌子行使其他的權利壓迫人們,甚至教權已經(jīng)超過了王權,國王的繼任甚至需要得到教會的同意。
直到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的出現(xiàn)改變了這種現(xiàn)象,文藝復興時期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文藝復興不僅僅是文藝的復興,更是整個歐洲的思想覺醒和全面復蘇,最重要的是文藝復興是以人為中心的思想,極大沖擊了天主教的精神獨裁,天主教的權威也日益受到人們的懷疑。
宗教改革是人文主義思想進一步傳播改革運動,通過宗教改革,宗教儀式被簡化,教皇的權威被否定,普通民眾的思想意識逐漸覺醒,奠定了歐洲新教、天主教、東正教三大基督教鼎力的局面。
啟蒙運動這一時期,宗教是自由的,人的言論也是自由的,政治與宗教分離不再相互依存,人們的理性意識逐漸的覺醒,這是歐洲近代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
因此在宗教中不僅存在著神,也存在著人,宗教有著神與人的種種關聯(lián),人與神的關系是宗教的永恒主題。從人從屬于神,到人神合一,宗教是人的夢想的一種寄托與表達。
而人創(chuàng)造了文字,文字是人類表達信息的工具,中國人有漢字,西方人的文字最早是由腓尼基人發(fā)明的,腓尼基字母經(jīng)過希臘人的改進誕生出希臘字母,而后伊達拉里亞人又改進了希臘字母創(chuàng)造出拉丁字母,中世紀時期,日耳曼人受到羅馬文化的影響,用拉丁字母拼寫了今天的英語、德語、法語、意大利語等。
不同的文字嚴重阻礙了西方大一統(tǒng)的進程,而戰(zhàn)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誕生了大一統(tǒng)文明的官方文字,漢字。
無論是漢字亦或者是英語、法語,從文字中都能依稀發(fā)現(xiàn)神話的影子,漢語是象形文字,是一種獨立演化的語言,中華民族保存神話的方式不像其他民族那樣采用依附于敘述結構的方式,而是采用一種更加抽象的象形文字方式,由于文字本身的這種抽象性,為后世對它神話意義的解釋帶來了很大的困擾,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漢字就不再有神話的意義了。
而在西方文字中,希臘語中的“天空”一詞就是天空之神烏拉諾斯的名字,在中世紀騎士的稱號也是以神的名字命名。
不畏懼神的中華民族
孔子云:“敬鬼神而遠之”,對于鬼神要存有敬畏之心,但不能迷信,更不能被鬼神所束縛。
正所謂:“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其樂無窮”,人生在世會有許多困難,通過不斷的努力,奮斗戰(zhàn)勝困難,才能獲得人身的快樂和成就。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斗爭精神,每當讀中國神話故事的時候,拋開故事情節(jié),就會發(fā)現(xiàn)每個故事的核心只有兩個字,那便是“抗爭”。
上古時期黃河泛濫鯀、禹父子二人奉命治水,大禹治理黃河長達十三年,最終完成了治水的偉業(yè)。
太行、王屋二山阻礙出行,愚公便要將山挖走,自己挖不完,還有子孫,子孫亦有子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何愁挖不完這兩座山,最終愚公的行為感動被上天感動,派天神將山移走。
愚公移山的精神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知難而進、艱苦奮斗的偉大精神,有著這樣的精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日可待。
但是在西方神話中火種是被上帝賦予的、是被普羅米修斯偷來的,而在中國神話中,火是通過人類堅韌不拔的意識最終鉆木取火而得,這也正是中國神話的魅力。
每個國家都有太陽神的傳說,西方國家有太陽神阿波羅并且是絕對權威的存在,在中國卻有著敢于挑戰(zhàn)太陽的神話,夸父追日與后羿射日。
中華民族的祖先用神話故事告誡后代,可以追不到太陽、但是不能屈服,可以聽從,但絕不能順從,要敢于挑戰(zhàn)權威。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抗爭精神遠不止于此,“精衛(wèi)填海”、“哪吒腦海”、“大鬧天宮”等,這些神話故事無時無刻都在告誡后人,要抗爭、不畏艱難、更不服輸。
每個國家都有神話傳說,但只有中華民族不畏懼神,在西方上帝創(chuàng)造了諾亞方舟在洪水中拯救了眾生,但是在中國,人們是靠著自己的雙手,靠著自己的力量戰(zhàn)勝了洪水,戰(zhàn)勝了自然災害,中華民族是時刻相信自己的力量,而絕非是那些神的力量。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為了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武裝侵略,進行了不屈不饒的斗爭,在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過程中,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了反抗帝國主義的侵略,這是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就擁有的與敵人抗爭的精神,用血肉之軀,抵御了外來侵略者的侵犯。
2008年汶川地震,中華民族萬眾一心,舉國上下共患難,不畏艱險,百折不撓,這是中華民族面對自然災害與之抗爭的精神,面對極其慘烈的自然災難,中華民族臨危不懼、奮不顧身,用血肉之軀將受災群眾從死神手中救了出來。
五千年,中華文明長河奔流不息,五千年,中華民族抗爭精神波瀾壯闊,中華民族不畏懼神,敢于斗爭,勇于勝利,憑借著強大的抗爭精神,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恢弘的史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