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使人明智,讀書使人成長。讓我們一起從流傳千年的古人智慧中汲取養(yǎng)分吧!
跟《論語》學(xué)做人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font>《論語·顏淵篇第十二章》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span>
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學(xué)會換位思考,做事之前先想一想,如果是自己,愿不愿意接受這件事。
將心比心,學(xué)會站在別人的角度處理問題,這樣人與人之間的沖突就會少很多。
2.君子訥于言而敏于行。——《論語·里仁》
君子說話謹慎,做事行動敏捷。為人處世,應(yīng)該少說,多做。
言多必失。禍從口出。說的多,不如去做。
3.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
《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如何?”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一個人要有善心善行,但是一定要有原則和底線。是非分明大丈夫。
沒有原則的寬容和諒解,就是助紂為虐,坑害他人。人心換人心,你真我才真,你假我轉(zhuǎn)身。
4.不遷怒,不貳過。——《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xué)?”
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xué),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xué)者也?!?/span>
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子最欣賞他的“不遷怒,不貳過”。
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不朝別人發(fā)火;已經(jīng)犯過的錯誤,不再犯第二次。
5.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衛(wèi)靈公》
君子不憑借一些(好的)言論推舉他人,不憑借別人的對其人品好壞的評價來斷定他的言論。
對于任何人和事的判斷,都要基于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而不應(yīng)道聽途說,盲目武斷。
6.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
做事不要一味求快,不要見到小利益就貪圖。求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貪圖眼前的小利是做不成大事的。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庇袝r無心插柳,柳反而成蔭。你只需去做,剩下的,時間會給你答案。
7.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論語·八佾》
已經(jīng)做過的事情不用提了,已經(jīng)完成的事情不用再去勸阻了,已經(jīng)過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人生在世,不必盯著過去的事情,要記得大步向前。
跟《史記》學(xué)做事
1.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史記·太史公自序》
開始時出一點差錯,最后就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欲成大事,須做事嚴謹,注重細節(jié),總滿足于“差不多”,最后就會“差很多”。
2.夫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也。時乎時,不再來。——《史記·淮陰侯列傳》
功業(yè)難以成就,卻很容易失??;時機很難把握住,卻容易失去。
《周易》里講:君子待時而動。時勢造英雄,抓住大勢,乘勢而行,才能事半功倍。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辞宕髣?,抓住機會,最考驗一個人的格局。
抓住時機是成就功業(yè)的關(guān)鍵,機遇可遇不可求。時機來時,當斷則斷,錯失機遇,很可能就會錯失建功立業(yè)之機!
3.明者遠見于未萌,智者避危于無形。——《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漢武帝迷戀狩獵,達到如癡如狂的程度。
司馬相如多次陪同漢武帝狩獵,對其危險性十分了解。于是寫了《諫獵書》,上書勸諫說:“明者遠見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無形。”
偉大的棋手走一步,看三步;臭棋簍子,走一步,看一步。聰明睿智的人,總是未雨綢繆,可以看清潛伏在暗處的隱患。
《周易》有言:“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笔朗聼o常,人生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中航行,世事洞明,才能規(guī)避禍患。
4.是以物盛則衰,時極而轉(zhuǎn),一質(zhì)一文,終始之變也。——《史記·平準書》
事物達到全盛時就會轉(zhuǎn)衰,達到極點就會轉(zhuǎn)化,質(zhì)樸之后有華麗文采,這就是終而復(fù)始的變化規(guī)律。
物極必反,“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世事總是如此變化。如果做一件事,前呼后擁,前乘萬騎,那么就要開始警惕事情衰敗。如果做一件事,屢屢碰壁,運氣奇差,那么就要堅持一下,等待否極泰來。
5.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臺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代之智也。——《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千金之貴的裘皮大衣,不是用一只狐貍腋下的軟皮就能綴好的;樓臺亭榭的椽子,不是靠一棵樹的枝材就能修建的;累及三世的際遇,不是通過一代人的智慧就能預(yù)設(shè)的。
欲速則不達。凡事都有一個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沉下心來,耐得住寂寞。腳踏實地,遲早可以抵達理想的彼岸。
6.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史記·春申君列傳 》
應(yīng)該作出決斷而猶豫不決,就要產(chǎn)生禍亂。指做事應(yīng)當機立斷,否則后患無窮。
趙人李園先將妹妹獻給春申君黃歇,待懷孕后二人又共同謀劃,說服春申君將其妹獻給了楚王,不久后即生子并立為太子。
李園怕春申君泄密,意欲滅口,家臣朱英看出了對方的狼子野心,奉勸春申君先下手為強,可是春申君卻不以為然。十七天之后,楚王駕崩,李園借機屠殺了春申君全家。司馬遷評論這段史實時說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春申君失朱英之謂邪?”
其實,生活中很多事情也是如此,俗話說:“長痛不如短痛”,應(yīng)該盡快決斷的事情,一拖再拖只會愈發(fā)煩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