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毛出海
《家庭教育》中說得好:
“有規(guī)矩的自由叫活潑,沒有規(guī)矩的自由叫放肆?!?/span>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 “活潑”,而非短暫 “放肆”后,余生受盡生活的毒打。
所以,我們要在愛中加入規(guī)矩,讓孩子守好3條底線,孩子的未來不會差。
01.規(guī)則意識,孩子的安身立命之本
還記得,那個轟動一時的新聞:熊孩子朝火鍋里吐口水釀命案。
起因是,熊孩子一家去火鍋店吃飯。
大人們落座以后,熊孩子卻坐不住,左顧右盼之后,他開始下地活動。跟他同行的大人,沒有阻止熊孩子。
熊孩子百無聊賴,看見他們的鄰桌吃得正香,便往鄰桌扔東西。
鄰桌是兩個年輕男子,看著熊孩子任性胡鬧,便客氣地跟他的家長說,讓他們管管孩子。
熊孩子的家長卻不以為意,說:“他還是個孩子,你們跟孩子一般見識,干什么!”
年輕人明顯不想惹事,默默地低下頭,繼續(xù)吃飯。
可是,家長的不管教,卻讓熊孩子吃了定心丸。他開始變本加厲,跑過去,朝著鄰桌的火鍋里,吐口水。
這下,年輕人怒了,直接把熊孩子的頭按到滾燙的火鍋里……
結(jié)果,熊孩子斃命。后來才知道,年輕人是在逃殺人犯。
本來是一個小小的禮貌問題,由于家長的放縱、不管束,最終讓孩子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作家劉墉曾說過一句很深刻的話:
“你不舍得給孩子立規(guī)矩,就會有人給孩子長教訓。”
深以為然。你立規(guī)矩時,孩子可能會有小小的痛,你會有不忍;可總好過別人給孩子“長教訓”,也許那痛,是我們無法承受的。
因此,讓孩子擁有規(guī)則意識,是我們必須堅守的底線,是孩子的安身立命之本。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讓孩子懂邊界,有的事不能做;
在沖突發(fā)生時,我們要讓孩子知敬畏,有的人不能碰;
在與人交往中,我們要讓孩子存善念,所有人不能欺。
讓孩子擁有規(guī)則意識,其實并不難。
只要日常時時處處遵守規(guī)則,給孩子做榜樣就好。
還有,有空和孩子一起觀看安全教育課,在輕松溫馨的聊天中,讓孩子建立安全意識;
或者多帶孩子參加團隊競技活動,讓孩子明白規(guī)則無處不在。
無論如何,用心了,孩子就會知道,遵守規(guī)則,才能擁有最大限度的自由。
02.責任意識,讓孩子學會擔當
近年來,央視一哥康輝,以各種形式,不斷出圈。
最著名,也最令人佩服的,要數(shù)“康輝22分鐘口播”。
在《新聞聯(lián)播》播出前8分鐘,他接到了6000字的新聞稿。雖然沒有充足的準備時間,但他在持續(xù)22分鐘里,準確無誤地將其完美呈現(xiàn)。
他被一戰(zhàn)封神,可他在《對白》節(jié)目中說,那只不過是一份他對職業(yè)的責任感,他必須做好。
自從進入央視工作,他就把責任感放在首位。
作為語言工作者,他為了讓自己發(fā)音更加準確,把腮幫子,練得鼓鼓的,被網(wǎng)友調(diào)侃像松鼠。
為了負起傳播普通話的責任,他把自己變成了“活字典”。
疫情期間,為了推動經(jīng)濟,他和其他央視哥哥們,一起直播帶貨。他受到了非議,但他卻不以為意,因為這本就是他,職業(yè)責任的一部分。
強烈的責任感,推動他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促使他取得越來越好的成績。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寫道:
“人生是一連串的難題,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是自律。在自律的原則中,核心是要學會承擔責任。”
孩子要成長,就會面臨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在問題的解決中,孩子必須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在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
責任感是戰(zhàn)勝困難的強大動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能否做好自己的事情,能否擔負起自己的人生。
讓孩子承擔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過程中,我們可以引導而不是隨意評價;
制定計劃時,征求孩子的意見,協(xié)商、定下后,就嚴格執(zhí)行;
孩子犯錯,不必急于指責,讓他承受自然后果,并勇于改正。
這世間,沒有一個孩子不想懈怠。而責任感,是孩子適應社會,最強有力的保證。
03.獲得自主感,孩子蓬勃發(fā)展的動力
曾經(jīng)看到過一個新聞:985高校學霸的作息時間表曝光后,瞬間刷爆網(wǎng)絡(luò)。
他叫程澤堃,是西北工業(yè)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shù)學院的一名大四學生。
他的作息時間表,密密麻麻記錄了自己每天的日程安排。
藍色部分是課程安排,而白色部分,全部都是他的自主安排。
所以,與其說,火的是他的日程,倒不如說是,他對自由時間的極致掌控。
當那些,小時候被爸媽推著走的孩子,在大學失去方向后,他們的注意力,被游戲、小視頻收割殆盡的時候。
程澤堃掌控著自己的生活,把自主時間,全部安排上:積極向上、有益自身發(fā)展的項目。
正是這種完美的掌控和自主精神,使他獲得一個又一個成績,一重又一重肯定。
當一個人擁有自主感,他會積極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并嚴格執(zhí)行;會做無數(shù)的事情,卻不知疲倦;會找到自己的理想與價值,并堅持,直到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曾在網(wǎng)絡(luò)上看到一句話:
“如何毀掉一個人,就是讓他對生活失去掌控感?!?/span>
失去掌控感,自主性不強的孩子,對什么都沒興趣。他在父母的推動下生活,卻承受著嚴重的精神內(nèi)耗,內(nèi)心沖突不斷。
這種情況,一般都是由于:父母的過多干預。它成了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其實,要讓孩子獲得自主性很簡單。
生活中,尊重孩子的喜好,而不是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命令。
學習中,給孩子制定大規(guī)則的建議,具體細節(jié),比如作業(yè)的先后順序,這些由孩子安排。
父母懶一點,孩子可能就會勤快點;父母少操點心,孩子的自主感就強一些。
當孩子有了自主性,他就會慢慢發(fā)現(xiàn),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他就會投入更多,讓自己的未來蓬勃發(fā)展。
這不正是每個家長的追求嗎?
04.寫在最后
哲學家黑格爾說過:“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條件?!?/span>
我們要想過得自在,過得好,就要先遵守一些底線。
沒有規(guī)則意識的孩子,從闖禍到犯罪,害人害己;
懂得規(guī)則,孩子心中存著一桿秤,輕重自知。
沒有責任心的孩子,管殺不管埋,自私冷漠;
擁有責任心,孩子勇于承擔,能扛事。
失去對自我的掌控,孩子如大海中的一片落葉,不辨方向;
擁有自主感的孩子,掌著自己的生命之舵,駛向未來。
讓孩子懂得遵守規(guī)則、知道做事要承擔責任、能自主掌握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可以幫孩子更好地融入社會,為自己的未來注入持續(xù)的生命力!